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多普勒监护(IDM)在鞍旁肿瘤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对45例鞍旁肿瘤手术中应用ID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无死亡病例,3例出现暂时的肢体偏瘫.结论 在鞍旁肿瘤手术过程中合理应用IDM,有助于最大程度避免术中血管的损伤及减轻血管的受损伤程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鞍区组织结构复杂,位置深在,多组重要血管及颅神经分布于此,鞍区肿瘤手术难度高,术中极易损伤局部重要结构,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肿瘤手术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其形成原因,处理策略,治疗要点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情况。结果并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2例,垂体前叶机能减退32例,上消化道出血10例,中枢性高热12例,持续昏迷3例,视力、视野恶化3例,脑出血2例,脑梗塞3例。结论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以尿崩症、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较常见,以下丘脑广泛性损伤是最为严重;术中规范、轻柔的手术操作,保护穿支血管,预防术中、术后的脑血管痉挛,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栋辉 《当代医学》2013,(19):53-54
目的探讨额颞断颧弓扩大中颅窝底入路在鞍旁肿瘤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颞断颧弓入路显微外科方法切除25例鞍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21例,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短期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感觉障碍2例,肢体轻瘫1例,3个月后均完全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颞断颧弓入路能够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及鞍旁结构,有助于该部位肿瘤的切除及神经功能保护,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鞍区肿瘤切除术中视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对视力的影响因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有视功能障碍的鞍区肿瘤患者126例(男57例,女69例)进行视力统计,结合手术当中视神经、视交叉和供血血管解剖特点分析。结果126例鞍区肿瘤患者共186只眼有视功能障碍,术后视力好转134只眼(72.1%),未变39只眼(21.0%),变差13只眼(6.9%),其中4只眼全盲。结论幕上鞍区显微手术中可清楚显露鞍区的重要结构,术中仔细分离视神经和视交叉,并保护其血液供应是减少术后视功能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选择性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手术切除56例垂体腺瘤.本组病例术中均未作鞍底重建.术后磁共振显示,肿瘤直径<3 cm的37例患者中全切32例,全切率为86.4%;肿瘤直径≥3 cm的19例患者中5例全切,全切率为26.3%.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3~12个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不影响面容;鞍底中线可以根据解剖结构准确定位;开放鞍底有利于防止术后鞍内积血、囊肿的发生,促使鞍上残留肿瘤下塌入鞍内,便于二期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例,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较鞍旁型更常见(P<0.05)。49例鞍区脑膜瘤,全切33例(SimpsonⅠ级、Ⅱ级),次全切14例(SimpsonⅢ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2例,全切率为67.3%。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前者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更常见。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主要目的,单侧额下入路及翼点入路均能使鞍区肿瘤获得良好暴露,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处理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后综合额下、眶上锁孔、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23例,观察其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术中显露程度分级均可达Ⅰ~Ⅱ级。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肿瘤完全切除率达78%。无手术死亡,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结论眶颧翼点入路使用美容切口,手术不需行复杂的骨切除,减少了脑牵拉,可很好满足鞍区肿瘤的处理,不失为一种良好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视力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神经血管外科从2009年6月—2013年5月连续收治的17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额外侧入路及翼点入路行手术治疗,比较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额外侧入路8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5例。经翼点入路9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2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3例,2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2例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个月~4年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生长方式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术中注意对鞍区重要结构的保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叶劲  曾敬初  梁有明 《广西医学》2005,27(11):1767-1768
目的通过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研究其周围血管神经解剖变异,熟悉这些血管神经的位置,以利术中保护、便于安全切除肿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34例鞍区肿瘤的手术切除过程中及摘瘤后观察其周围血管神经的变化。结果对鞍区解剖间隙Ⅰ—Ⅴ等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结构移位、方向变化进行了描述和观察。结论了解和掌握在大型鞍区肿瘤中各间隙血管、神经的移位情况,对于全切除肿瘤而言应与熟悉鞍区正常显微解剖一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蝶鞍旁大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手术治疗的15例蝶鞍旁大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达到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后第2天7例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障碍,2例对侧肢体轻瘫;术后2周2例对侧肢体轻瘫者已恢复,但颅神经障碍者未见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随访时,7例动眼神经麻痹者5例已恢复,2例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障碍者1例恢复,术前视力减退者2例明显改进,6例无变化。术后无死亡。结论用现代颅底外科技术大部分蝶鞍旁大型脑膜瘤可全切。但对于已侵润神经、血管外膜者不要勉强切除,以免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2.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 例鞍区肿瘤,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 及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α DTPA) 后的对比增强MRI诊断。结果表明:MRI三维成像清晰显示鞍区肿瘤及其毗邻解剖结构,并可辨别肿瘤的组成成分,因此MRI为鞍区肿瘤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及手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病人,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20例,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6例,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脊索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MRI表现缺乏典型征象,往往难以诊断,其中3例误诊。结论:MRI检查,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可显示鞍区肿瘤的内部结构、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鞍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翼点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的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得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56%,8例脑动脉瘤夹闭成功。术后1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入路可对前、中颅底,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适用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Willis环的动脉瘤等颅底外科手术。掌握该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5.
J G Sacks  O Melen 《JAMA》1975,234(1):69-72
Three patients with presumed multiple sclerosis had bitemporal hemianopia mimicking that caused by parasellar tumors; the visual loss was probably due to a plaque within the chiasm. The diagnosis of multiple sclerosis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a history of relapse and remission, signs and symptoms indicating involvemen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normal neuroradiological studies. Extensive neuroradiological studies may be delayed or omitted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multiple sclerosis and nonprogressive bitemporal visual field defects if central visual acuity is not greatly reduc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经翼点入路治疗大型鞍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6年8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34例大型鞍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龄21~72岁,平均(49±13)岁;病程1~55个月,平均(13±10)个月;瘤体最大直径为3.3~5.2 cm,平均(4.3±0.6) cm。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头颅影像学检查示,3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者24例、次全切者5例、部分切除者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6±13)个月。预后优良者28例(Karnofsky评分为80~100分),预后一般者6例(Karnofsky评分为60~79分)。5例患者术后发生动眼神经麻痹,给予营养神经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对于无法实施全切的肿瘤,可行大部手术切除后辅以放射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48例鞍区肿瘤患者的视野缺损以双颞侧偏盲最多见,术后视力视野改变与术前视力障碍时间有关。视野检查对鞍区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复发及预后估计仍然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绵窦的解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伟  吕恒娟  庄如意 《医学综述》2014,(13):2396-2398
海绵窦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结构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对海绵窦是静脉窦还是静脉丛、应称为鞍旁结构还是海绵窦等问题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普遍应用及颅底外科的逐渐成熟,人们对海绵窦解剖结构的研究逐渐深入。该文就海绵窦的概念、海绵窦的壁与膜、海绵窦与脑神经的复杂位置关系、海绵窦与颈内动脉等相关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郗睿  张轶  于强 《中国医疗设备》2020,(2):49-51,63
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及3D打印技术对来自江苏省某口腔医院的10例下颚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方案及辅助导板的设计(设计导板包括手术全过程下颚截骨导板、腓骨截骨导板、下颚导航模板)制作。用来改善下颚肿瘤手术导板固定方式及结构并提升导板贴合度,精准化手术操作,以期达到预想的术前方案要求。临床应用验证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结果与术前方案完全一致,跟台时未发现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因为导板问题导致手术中断的现象,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良好。数字化导板设计应用提高了下颚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复杂程度,有效地辅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为下颚肿瘤手术方案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LC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PLC患者进行测试。结果:年龄、性别、婚姻、住院次数、知情与否、KPS评分和经济负担影响着PLC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的采用,而未显示文化程度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回归关系。结论:PLC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与年龄、性别、婚姻、住院次数、知情与否、KPS评分和经济负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