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儿童龋齿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来笔者医院进行口腔保健的80例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83颗),采用窝沟封闭术;观察组:40例(83颗),采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两组儿童均随访2年。观察并记录两组儿童龋齿、邻面龋发生率、龋面均值及预防后6个月、1年、2年封闭剂保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龋齿、邻面龋发病率为7.50%、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儿童龋面均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后1年、2年,观察组儿童封闭剂总脱落率(0.00%、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可显著降低龋齿及邻面龋齿的发生率,减少龋面均值,降低封闭剂脱落率,对龋齿的预防效果显著,美容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离子窝沟封闭术在乳磨牙龋齿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笔者医院行窝沟封闭术的儿童10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应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观察组应用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封闭剂保留情况、患龋情况、国际龋病检测与评估系统(ICDAS-Ⅱ)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涂布封闭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封闭剂总保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封闭剂总保留率(90.69%)高于对照组(83.82%)(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龋率、ICDAS-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龋率(1.96%)低于对照组(5.88%),观察组ICDAS-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发热、牙龈炎、进食不适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中1例出现轻微疼痛,未经处理自行缓解。结论:玻璃离子窝沟封闭术在乳磨牙龋齿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封闭剂保留率,减小患龋风险,阻止龋齿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剂(Fissuresealant,FS)与涂氟漆(Fluoridevarnish,FV)预防第一恒磨牙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进行口腔体检的45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225例行FS与FV联合预防作为实验组,225例行FS预防作为对照组,封闭术后1年、2年复查并获取两组儿童龋齿发生率和FS脱落率。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封闭术后24个月,有420例(93.33%)儿童接受了最终临床检查:实验组209例,对照组211例;未完成实验的最常见原因是离开该地区或儿童接受程度差,与治疗方案无关,丢失数据完全随机丢失;实验组封闭术后2年封闭剂脱落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封闭术后2年龋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影响因素:性别、年龄、龋齿位置、额外增加加氟次数、龋齿整体得分、刷牙频率、刷牙时长、调整封闭物次数均与龋齿发生无关(P0.05)。结论:窝沟封闭剂联合涂氟漆对预防儿童龋病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可显著降低龋齿率及封闭剂脱落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光固化流动树脂与传统窝沟封闭剂在窝沟封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10月在笔者医院行窝沟封闭治疗的116例患儿通过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5例)患儿采用光固化流动树脂作为封闭剂治疗,对照组(61例)患儿采用传统窝沟封闭剂治疗.术后复查,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封闭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及流动树脂应用于乳磨牙窝沟封闭的效果.方法:将第二乳磨牙未患龋,无充填物及未做过窝沟封闭的儿童随机分3组,每组30人,100颗牙齿.第一组儿童应用玻璃离子封闭窝沟;第二组儿童应用窝沟封闭剂封闭;第三组儿童应用流动树脂封闭.结果:三种材料封闭一年后的成功率分别为90.43%,92.71%及95.6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材料在一年的疗效中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玻璃离子无需做酸蚀及光照更适合配合不佳及年龄小的儿童,而且价格比窝沟封闭剂和流动树脂便宜,在临床中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预防儿童龋齿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90例(186颗)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93颗),其中对照组给予窝沟封闭术防治;观察组则采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防治。随访1年,比较两组儿童龋齿发病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龋面均值、龋均及封闭剂脱落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龋齿、邻面龋发生率分别为5.38%(5/93)、2.15%(2/9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5%(14/93)、9.68%(9/93),P0.05;两组儿童经治疗后龋面均值、龋均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儿童封闭剂保存完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用于临床预防儿童龋齿具有较好作用,且应用氟保护漆可有效保护窝沟封闭剂,让儿童牙齿得到更好的保护,降低龋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对部分萌出第一恒磨牙窝沟龋的防龋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497例,自身半口对照设计,随机选择一侧部分萌出第一恒磨牙使用GICS FujiⅦ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另一侧空白对照,1年后复查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保留情况及比较两侧患龋情况。结果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保留率为26.9%,患龋率比自身空白对照组降低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颌的龋损显著高于上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部分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玻璃离子窝沟封闭剂FujiⅦ保留率欠佳,但防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在根管纤维桩核(玻璃纤维桩)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行根管纤维桩核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医生独立操作组,25例患者共33颗治疗牙;B组:四手操作组,25例患者共34颗治疗牙。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时间A组为(111.57±5.78)min,B组为(71.20±3.88)min,治疗时间B组明显少于A组(P0.01),满意度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可以明显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就诊时间,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正畸治疗后采取不同防龋措施的防龋疗效。方法进行正畸治疗的学龄前儿童1200名,平均分为三组,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口腔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结果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口腔健康教育组龋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与口腔健康教育组的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正畸治疗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及口腔健康保健教育意义重大,可以有效减少接受正畸治疗儿童的龋患率。  相似文献   

10.
雷志红  任辉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152-1153
目的:评价Helioseal F,窝沟封闭剂在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早期面窝沟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临床初诊6~12岁替牙期儿童第一恒磨牙病例252例,采用自身双侧对照。实验组126例应用Helioseal F,窝沟封闭剂结合预防树脂充填术治疗;对照组126例仅用复合树脂简单充填,随防1~3年,对两组继发龋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3年随防,实验组继发龋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elioseal F,窝沟封闭剂3年完全保留率、部分保留率、全部脱落率、分别为77.23%、12.20%、10.57%;封闭剂保留率与龋病发生率成负相关。结论:Helioseal F,窝沟封闭剂结合预防性树脂充填术可有效防治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早期面窝沟龋。  相似文献   

11.
Cumulative effect or independent effec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 W Bailey 《Transplantation》1971,11(4):419-422
  相似文献   

12.
患者年龄和前列腺体积与PSA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年龄和前列腺体积(PV)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6例BPH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计算出FPSA/TPSA比值,并测定切除的前列腺实际体积。结果:患者年龄、PV与FPSA、TPS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25、0.70和0.57,P均<0.05,而与FPSA/TPS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0.10,P均>0.05。结论:患者年龄、PV分别与FPSA、TPSA有正相关性,而与FPSA/TPS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e method of integral rheography was us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126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pericarditis. The authors have established different nature of the blood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 (heart compression and myocardiodystrophy),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choosing the methods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