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选择单侧额下入路8例,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5例,经眶上锁孔入路2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1例,近全切除(Simpson 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7例,无改变3例,视力下降加重2例,1例术前双眼完全失明的术后无恢复,死亡1例.结论 全面的解剖知识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肿瘤全切及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和方法.方法 收集147例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和生长方向不同,分别选择额下入路、翼点人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远外侧入路等予以显微手术切除,对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Simpson Ⅰ、Ⅱ级切除112例,Ⅲ级32例,Ⅳ级3例.1例术后颅内感染.30例脑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25例脑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显微手术操作能提高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采用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10例,双额开颅额下入路7例.结果 根据脑膜瘤切除Simpson分级,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4例,近全切除3例.结论 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和双额开颅额下入路都能够达到全切除前颅底中线区大型脑膜瘤的目的,前者经单侧额部入路,术中仅影响单侧额叶,术后脑组织损伤较后者轻,且可能保留一侧嗅神经.单额开颅经纵裂入路优于双额开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底大型肿瘤显微外科切除术的手术入路、手术技巧以及手术疗效。方法我科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30例颅底大型肿瘤患者,其中肿瘤位于蝶骨嵴11例,中颅底9例,鞍区及斜坡6例,前颅底4例:肿瘤最大直径为5—10cm。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选用扩大前颅底入路、翼点入路、颞下入路、颞枕下-乙状窦前及远外侧枕下入路等不同手术入路方法施行手术。结果30例颅底大型肿瘤中,19例全切除(63.3%),11例次全切除(36.7%)。术后死亡2例(6.67%)。术后随访23例,随访时间12~42个月,其中恢复良好者19例,脑神经损害或症状较术前加重4例。结论合适的颅底手术入路、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正确的手术策略可以改善手术显露,提高颅底大型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应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针对不同类型的颅底中央区脑膜瘤,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进行有效的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包括动眼神经麻痹1例,脑内血肿1例(行血肿清除术后恢复良好),脑脊液漏1例,颅内感染1例。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2年,次全切除者中复发2例。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操作,颅底中央区脑膜瘤大多可以获得成功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方法 和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3例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采用经单侧额下入路4例,双侧额下入路17例,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7例. 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28例,但出现偏瘫失语1例,精神症状1例,死亡1例,复发2例. 结论 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及与颅底、血管、神经的关系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以加强对血管、神经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60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 通过对60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60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 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10例。手术并发症率为51.7%,死亡2例(3.3%),均死于术后脑内血肿。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其它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及熟练掌握颅底显微解剖,使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颅底脑膜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 本组61例颅底脑膜瘤,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手术入路包括双(单)侧额下入路,翼点或改良及扩大翼点入路,幕上枕下、幕下小脑上或幕上下联合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枕下入路,远外侧入路等。结果 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Ⅰ-Ⅱ级全切除54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早期发生颅神经麻痹1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通过合适的手术入路,依靠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先进手术设备,积极而谨慎地切除颅底脑膜瘤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充分暴露。严密止血,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予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12例前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2例、SimpsonⅡ级10例, 病理学检查均示脑膜瘤。随访3个月~2年, 所有患者均无脑脊液漏及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 其中术前视力视野改变的6例患者中4例明显改善、2例轻度改善, 术前钝性头痛的2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术前嗅觉减退的2例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症状略有改善。结论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于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应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 垂体瘤伞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伞切除1例.结论 经额底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草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30例后颅底肿瘤患者,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30例患者病理学分类为听神经瘤(12例)、脑膜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以及畸胎瘤、神经鞘瘤、脊索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者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80.00%),良4例(13.33%),差1例(3.33%),死亡1例(3.33%)。结论 术前精确诊断对手术的成功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范围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采用冠切单侧额下入路,28例经额底外侧入路,6例经额颞入路.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2例,Ⅱ级切除28例,Ⅳ级切除6例.术后视力改善47例,无明显变化7例,2例恶化.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前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及与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同时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终板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视交叉后累及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位于视交叉后累及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终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例.本组死亡1例.术后出现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术前症状多数不同程度好转.23例随访3~7年,次全切除的病人中术后行伽玛刀治疗3例,随访期间未复发;拒绝放疗1例,术后16个月MRI示肿瘤复发.另19例肿瘤全切除病人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 经终板入路切除视交叉后累及第三脑室的颅咽管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精湛的显微外科技巧可避免或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操作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行显微切除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以多螺旋CT和MRI对瘤体的解剖位置和血供走向作综合分析,分别选择额下、翼点、枕下等手术入路切除,对照组统一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比分析2组手术疗效,总结手术技巧.结果 除小脑桥脑角脑膜瘤外,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切除19例,其中SimpsonⅠ级14例,SimpsonⅡ级5例,次全切除4例;对照组全切除12例,其中SimpsonⅠ级10例,SimpsonⅡ级2例,次全切除11例;观察组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0%,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P〈0.05).结论 颅底脑膜瘤解剖位置深,血供丰富,手术入路应以最大限度显露手术视野和最低程度减少脑组织牵拉为原则,尽可能接近颅底病变区域;在此基础上,精确掌握瘤体与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谨慎操作,避免医源性血管和神经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前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前颅底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报告6例巨大前颅底脑膜瘤,采用经右侧单侧额下入路手术,介绍体位、肿瘤显露和处理技巧。结果6例肿瘤均显露良好,SimpsonⅡ级切除,其中4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巨大前颅底脑膜瘤,单侧额下入路较为便捷,创伤小,值得作为一种手术方式推荐给有丰富显微外科技术的医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根据脑膜瘤在颅底的位置和生长方式,分别采用额下、扩大改良翼点、颞下和颞下经颧弓或联合入路等几种手术入路.所有脑膜瘤的切除均采用显微手术囊内分块切除,术中仔细辩认和分离视神经、垂体柄、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寻找其与肿瘤之间的蛛网膜间隙尤其重要,以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果脑膜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6例,死亡1例(8.33%,1/12).结论根据脑膜瘤生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全切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策略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策略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5例,翼点入路9例,改良翼点入路11例,双额冠状开颅经纵裂入路6例。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23例,Ⅲ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24例,无变化4例,视力下降3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的生长形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计划,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颅底脑膜瘤手术的最佳入路及其适用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至2005年我们应用单侧或双侧额部入路、改良翼点入路所切除的31例前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翼点入路手术的16例脑膜瘤中15例达到全切除,而经单侧或双侧额部入路的15例中只有9例达到全切除,并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特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岩斜区脑膜瘤资料。对肿瘤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顽固性脑水肿2例,一侧肢体瘫痪1例,周围性面瘫3例,脑脊液耳漏2例,腰穿置管持续引流后痊愈。脑脊液鼻漏1例,腰穿引流后及耳咽管堵塞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岩斜区脑膜瘤的主要手术入路。颅底重建技术对于防止术后并发症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总结显微外科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颞下经小脑幕入路7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5例,幕上、下联合入路(颞下入路联合乙状窦后入路)2例,眶颧入路2例.结果 肿瘤全切(Simpson Ⅰ、Ⅱ级)13例,次全切(SimpsonⅢ级)4例,大部切除(Simpson Ⅳ级)9例.结论 追求肿瘤最大程度地切除并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侵犯区域等因素个体化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