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细胞较为丰富,是脑膜瘤的常见好发部位,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及大脑镰,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而中1/3矢状窦毗邻中央前、后回,并有粗大中央沟引流静脉,附近区域通常被定义为中央回区~[1],该部位脑膜瘤手术难度大,术后可出现严重偏瘫、重度脑水肿等并发症。我们对该部位的肿瘤既要力争全切,又要保护中央回区重要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对25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Simpson Ⅰ级切除6例,Ⅱ级16例,Ⅲ级3例;术后加行伽玛刀治疗3例。术后3个月按脑肿瘤切除病人生活质量分级评价手术效果:Ⅰ级18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无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做好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有效地控制出血、保护好中央沟区的动静脉和脑组织、处理好肿瘤与上矢状窦的关系、根据术前的水肿程度及术中实际情况合理还纳骨瓣,再辅以良好的术后管理,将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基底附着于上矢状窦壁的脑膜瘤,传统的观点将其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而与上矢状窦中1/3相对应的是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后回,且该区域上引流静脉粗大,故矢状窦旁中1/3脑膜瘤尤其是巨大型脑膜瘤手术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对其手术的难点在于:术中既要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又要保护好中央前、后回及其引流静脉。我们于1996年至2005年共收治巨大矢状窦旁中1/3脑膜瘤患者32例,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根据不同类型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脑膜瘤之一, 而位于中央区附近的窦旁脑膜瘤,因常常累及矢状窦以及中央沟静脉等引流静脉,且术中易导致中央沟静脉损伤而导致术后肢体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重视对中央沟静脉及重要引流静脉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10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16例,术中注意了对中央沟静脉的保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3D-CT静脉造影(3D-CTV)来判断矢状窦旁脑膜瘤与矢状窦、肿瘤周围皮层回流静脉的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1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接受3D-CTV检查,3例同时MRV检查.通过观察3D-CTV中肿瘤与所累矢状窦及周边中央沟静脉、中央前沟静脉之间的关系;术前判断矢状窦的通畅性,并根据术中实际情况来验证3D-CTV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1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3D-CTV检查发现:4例位于额叶矢状窦旁脑膜瘤上矢状窦已经完全被肿瘤侵犯包裹而闭塞,手术将肿瘤包括累及矢状窦一并切除;4例额顶脑膜瘤部分侵入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仍然通畅,其中3例手术将累及上矢状窦侧壁及侵入窦内肿瘤一并切除,同时修补上矢状窦,另1例行肿瘤切除加累及的上矢状窦侧壁电凝烧灼;3例额顶脑膜瘤仅累及上矢状窦侧壁而没有侵入至窦内,1例手术将肿瘤连同矢状窦侧壁外层一并切除,2例行肿瘤加受累及矢状窦侧壁电凝.5例患者3D-CTV同时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中央沟静脉、中央前沟静脉之间关系密切,1例患者中央前沟静脉术中有损伤,其余患者静脉均保护完好.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获得Simpson Ⅰ级全切除,2例Simpson Ⅱ级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3D-CTV所显示肿瘤与矢状窦关系与手术实际情况吻合.相对于MRV和DSA,通过3D-CTV检查可更方便、直观地判断矢状窦旁脑膜瘤与矢状窦及肿瘤周边静脉的关系,对于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行3D-CTV检查,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显微外科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0例(34.5%),Ⅱ级切除28例(48.3%),III级切除4例(6.9%),无手术死亡。结论彻底切除脑膜瘤及受累的硬脑膜、矢状窦、大脑镰是预防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手段。合适的手术入路,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功能区脑组织的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15例,Ⅳ级切除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和生活;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例1~8周逐渐恢复,3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17例(Ⅳ级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3例SimpsonⅣ级切除的患者术后1~3年复发,均再次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避免脑皮质的损伤、中央沟静脉及引流静脉的保护和上矢状窦的合理处理均可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术中不应过分追求肿瘤全切除而损伤功能区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上矢状窦.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15%-20%,多为良性肿瘤,手术全切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生存时间。生长于中央沟附近的脑膜瘤多源于邻近大脑凸面、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因该部位重要的解剖及神经功能,手术全切有一定困难。妥善处理瘤体、瘤周粗大引流静脉,保护重要功能区、中央沟静脉.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我科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沟区脑膜瘤15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同顾性分析67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4例(35.8%),Ⅱ级切除37例(55.2%),Ⅲ级切除6例(9.0%)。死亡2例,存活病人中1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双下肢瘫痪。48例随访1~5年,5例复发。结论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矢状窦,避免脑皮质、中央沟静脉和其它引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欠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其基底部起源于矢状窦外侧壁及其邻近硬脑膜,分布于由凸面硬脑膜,矢状窦外侧壁和大脑镰形成的矢状窦区.肿瘤血运丰富,由颈内、颈外双重动脉系统供血,肿瘤往往不同程度地侵犯矢状窦及其重要的皮质回流静脉,特别是位于上矢状窦中后1/3者,手术根治较为困难.回顾性分析3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部分病例取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脑系外科)[1],并就如何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全切率与术后疗效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上矢状窦旁为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因肿瘤往往累计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运动、感觉功能区,手术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6年3月共显微手术治疗上矢状窦旁脑膜瘤42例,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脑膜瘤均位于上矢状窦旁,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45.6岁,病  相似文献   

12.
文献报道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约占全部脑膜瘤的20%~24%,段氏报告24例中矢状窦旁者19例,大脑镰旁者5例。可见后者较少。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更少。我科经手术证实的大脑镰旁脑膜瘤共19例,其中双侧大脑镰旁者为6例。临床上有一定特点,手术难度也较大。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行MRV及DSA检查.分别记录两种影像资料中肿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静脉窦通畅程度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MRV对矢状窦受侵部位的显示与DSA和术中所见一致;对上矢状窦受侵犯通畅程度的显示上,MRV诊断矢状窦通畅的敏感度是87.0%,特异度是66.7%,符合率为82.8%.MRV对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显示的敏感度是25.0%,特异度是76.9%,符合率为48.3%.结论 MRV在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通畅程度上为其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因其来源于矢状窦旁的脑膜或脑膜间隙组织、容易侵入矢状窦内,且与脑皮层静脉及脑外静脉系统关系密切,肿瘤全切较困难,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并发症和复发,因此成为临床难题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大多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首选治疗,部分特殊部位、特殊大小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选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此外,近年研究发现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对矢状窦旁脑膜瘤也初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附近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71例,术中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代偿回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45例,Ⅱ级切除17例,近全切除9例,术后出现偏瘫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42例随访1~5年,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过程中以保护中央区皮层功能为总原则,同时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及失状窦,有利于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失,改善患者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icacy of microsurgery in meningioma around central gyrus region. Methods Seventy-one patients with parasagittal and parafalcine meningioma around central gyrus region were treated with microsurgery technique.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on the vein of central sulcus and other compensative venous pathways to protect them from being damaged; the affected sagittal sinuses were duly handled. Results Simpson grade Ⅰ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45 patients (63.4%) ,grade Ⅱ in 17 (23.9%), near total resection in 9 (12.7%), and hemiparalysis happening in 5patients, and no patient died. Fourty-two patients was followed up for 1 to 5 years without recurrence.Conclusion choosing the strategy of preserving the function of central gyrus region and improving the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in treating meningioma around central gyrus region can decrease the injuries to significancant domain of the brain.  相似文献   

16.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附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术前行CT 、MR、血管造影检查,使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整块或分块切除,术中妥善处理供血动脉,保护矢状窦及中央静脉,以避免不良后果.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经MR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因2例术中未能保留中央静脉而造成偏瘫,2例因脑血管病、肺炎死亡.余31例恢复良好.门诊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行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切除肿瘤避免功能区损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月~10年(平均5.1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避免回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再出血l例,癫(癎)2例.结论 显微手术全切除是治疗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2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起源于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10~2010-10收治的矢状窦旁脑膜瘤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8例,Ⅱ级切除5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断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一经临床诊断,均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大脑镰及矢状窦旁是脑膜瘤好发部位[1,2],中央区巨大肿瘤常侵犯上矢状窦或中央沟静脉,使其部分或完全闭塞,与下矢状窦、皮层静脉及重要皮层关系密切,增加了全切肿瘤的难度,是否必须全切与重建矢状窦仍存争议[3]。我院于2003年7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中央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3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