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洪  肖芳  王静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33-1534
目的:总结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经验。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自体脂肪颗粒,清洗、纯化后移植于上睑凹陷区。结果:本组共10例,8例一次注射充填后形态满意,2例有部分吸收,行二次注射。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上睑凹陷,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的术前设计、正确采集脂肪颗粒和注射层次准确。  相似文献   

2.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总结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治疗各种面部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注射器抽取自体脂肪颗粒,清洗纯化后分层注射到面部凹陷部位。结果:本组43例患者,注射治疗1~3次,随访3~36个月,效果基本满意。结论: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颞部凹陷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脂肪抽吸,注射脂肪颗粒填充治疗颞部凹陷。结果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治疗颞部凹陷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以眶隔脂肪释放、重置,辅助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上睑老化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53例患者,均为女性,采用眶隔脂肪释放、重置,辅助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上睑老化凹陷。结果:对所有病例随访1~24个月,术后上睑凹陷得到纠正,重睑形态自然,美观。结论:眶隔脂肪释放、重置,辅助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上睑老化凹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眶隔内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上睑凹陷患者,将自体脂肪填充于上睑眶隔内矫正上睑凹陷。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26例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矫正效果,1例患者行二次填充后效果满意。结论眶隔内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矫正上睑凹陷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矫治颜面部凹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的疗效。方法:肿胀麻醉下,利用注射器抽吸脂肪颗粒。过滤纯化后用脂肪抽吸针将脂肪颗粒注射在面部凹陷部位。结果: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20例,17例手术一次成功,另3例补充注射1次,效果均满意。结论:利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手术易行,创伤小,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1—2020-09兰考第一医院医疗美容科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的27例(54眼)老年性上睑凹陷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以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和效果.结果 27例(54眼)受术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为6....  相似文献   

8.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总结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28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肿胀麻醉下采用注射器法从供区抽取自体脂肪液经清洗、纯化后将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到面部凹陷部位及两侧乳房等受区。结果:本组280例共756个部位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后经3~60个月的随访观察,12例乳房和7例面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后脂肪吸收明显,占6.89%;3例单侧乳房出现硬结,占1.07%;其余受术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92.14%)。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美容术是一种安全、无排斥、操作便利、效果良好的技术,尤其在修复面部凹陷更为理想,应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治疗各种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隧道、多层次、多点位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填充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症患者36例。结果:本组36例,经过脂肪颗粒注射充填手术,面部凹陷部位自然饱满,线条流畅,随访12~18个月,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及半侧颜面萎缩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上睑凹陷畸形2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8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矫治上睑凹陷畸形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腹部或大腿内侧部位脂肪颗粒,经清洗、过滤及纯化后以1ml注射器移植于上睑凹陷区,术中术后局部按摩。结果:本组共28例,25例一次注射充填后形态满意,3例有部分吸收,半年后行二次注射。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合理设计、术中正确地抽吸注射技术及术后良好的局部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重睑成形术结合眉埋线固定法治疗上睑皮肤松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埋线法固定眉,结合重睑成形术治疗中青年上睑皮肤松弛的手术方案。方法应用3-0无损伤线皮内缝合,固定眉于眉骨骨膜上,再结合重睑成形术,去除上睑多余的皮肤,共治疗29例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结果本组29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2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获得满意效果,上睑明显年轻化,无并发症。结论重睑成形术结合眉埋线固定法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上睑年轻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重睑成形术后睑粘连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由于重睑成形术失误所遗留的严重畸形,尤其表现为重睑线异常宽阔,上睑凹陷粘连并伴有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不足者,探索一种能有效改善外观畸形的简便方法。方法在原畸形的重睑切口线痕迹下设计新的重睑线,去除其间的多余皮肤,彻底松解眼睑内组织粘连,切除异常的瘢痕组织,将移位的眼睑结构彻底复位,分离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并将其形成蒂在上方的脂肪瓣,在不影响此脂肪瓣血运的前提下,将其向内下旋转达睑板上缘的合适位置固定,充填上睑的腔隙,若仍有残余空间,可以在进行确定重睑皱襞外形及缝合上下缘皮肤的操作后,行自体游离颗粒脂肪进行最后的补充。结果2年中对42例(共80只眼)重睑成形术后上睑粘连畸形进行治疗,其中32例为只应用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形成脂肪瓣充填矫正,10例另加颗粒脂肪注射补充,随访30例(共60只眼),外观改善显著,多数受术者十分满意。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重睑的适应证。方法:设计重睑线,在重睑线上外侧1/3做3~5mm小切口,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及上睑外侧眶隔脂肪内,埋线起点位于小切口内,连续埋线后打结,提起板前筋膜进行缝挂,再次打结于小切口内。结果:76例患者术后重睑线流畅,外观自然,上睑臃肿情况得到良好改善,2例变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打结引起的线结反应。结论:本术式结合埋线法与切开法的优点,操作简单,稳定性及可调性高,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临床上由于重睑成形术失败所造成的严重畸形,包括重睑过宽、多重睑、上睑凹陷等,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合并上述多种畸形的重睑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重新设计重睑线,酌情去除上睑瘢痕性皮肤,松解上睑组织粘连,常规方法形成重睑,提取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于松解后的上睑凹陷粘连区,完成修复。结果:修复合并多种畸形的重睑14例共28眼,随访6个月到4年,共随访11例,医患双方满意9例,2例行二次注射。结论:利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修复合并多种畸形的重睑,适应证广,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两种内眦开大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两种方法内眦开大术进行比较,以便根据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内眦赘皮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使内眦开大更充分,切口瘢痕更隐蔽,形态更满意。方法:①保留部分皮肤皱襞的内眦开大术(简称术式一,下同),是在内眦定点切开后保留内眦上方皮肤皱襞不完全切开,充分游离后,与重睑线顺延缝合;②下睑缘横切口内眦开大术(简称术式二,下同)是在切开内眦赘皮后再沿下睑缘横行切开,将内眦下方堆积皮肤在睑缘方向均匀舒展后缝合。结果:本组416例,270例得到随访。其中,术式一212例,术式二58例。两种方法开大内眦,效果均满意。术式一术后瘢痕性赘皮29例,其中3例行再次修复;术式二中3例发生下睑内侧退缩,泪阜外露过多,5例形成半环形瘢痕,半年后渐淡化。结论:单纯保留皮肤皱襞的内眦开大适合轻度的患者,对中重度的患者应结合下睑缘横切口。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内眦上方的皮肤皱襞均匀舒展,切口瘢痕更加隐蔽。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内眦开大充分,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睑袋矫治成形术中,关于眶隔脂肪的处理,以及术后出现睑球分离,下睑外翻的问题。在睑袋矫治成形术219 例中,随访的33 例,针对眶隔脂肪是否一律去除及睑球分离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并通过游离脂肪移植填充及眼轮匝肌外眦固定术矫治下睑颊区域塌陷、重度睑球分离。在获随访共33 例中,2 例下睑颊区域轻度塌陷;6 例程度不同的睑球分离,其中1 例术后2 个月逐渐加重;1 例轻度下睑轻度退缩。分别通过自行恢复及手术得以矫正。不是所有的睑袋矫治成形术都一律进入眶隔,并去除眶隔脂肪。术后的睑球分离,在排除水肿等原因后,应为皮肤切除过量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重睑的适应证。方法:设计重睑线,在重睑线上外侧1/3做3~5mm小切口,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及外侧眶隔脂肪,起点位于外侧小切口内,连续埋线后打结后提起睑板前筋膜进行缝挂,再次打结于小切口内。结果:76例患者术后重睑线流畅,外观自然,上睑臃肿情况得到良好改善,2例变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打结引起的线结反应。结论:本术式结合埋线法与切开法的优点,操作简单,稳定性及可调性高,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睑局部解剖在眼袋成形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8月 ,对 2 96例眼袋患者进行眼袋整复术 ,根据不同患者其下睑局部解剖结构特点 ,采用下睑结膜径路法或皮肤径路法进行治疗。结果  2例因眶脂去除不够 ,经再次手术后获满意效果 ;3例术后下睑轻度外翻 ,3个月内均自行恢复正常。其余效果均满意。结论 眼袋整复手术的效果与下睑局部组织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