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金昌市2006~2013年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因素,为防控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2006~2013年丙型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金昌市2006~2013年累计丙型肝炎病例224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83/10万;金川区发病率高于永昌县;丙型肝炎全年均有发病,无季节高峰;病例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25∶1。结论:金昌市丙型肝炎防控重点人群为工人、农民、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1997-2003年丙型肝炎疫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病毒性肝炎的资料.结果 北京市急性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10万左右.1997-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急性丙肝逐年发病水平有所上升,急性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亦呈上升趋势.急性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丙肝急性发病处于较低水平,应注重阻断静脉吸毒、性传播、医源性等途径的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出血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5-2014年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64例,其中死亡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316/10万,历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发病率达0.558/10万.10年来全市10个区中共有9个区有病例报告,南山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达0.54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6月份,占63.5%;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1.3%;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工人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9.2%.结论 深圳市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出血热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金昌市2013年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2013年丙型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金昌市2013年累计丙型肝炎病例26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91/10万;全年均有发病,无季节高峰;病例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3:1。结论:金昌市丙型肝炎防控重点人群为农民、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福田区2004-2008年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田区2004~2008年丙型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田区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福田区共计报告丙肝病例459例,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分布。发病集中在中老年年龄组,男女比例为1.72:1。结论福田区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丙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11年大连市丙型病毒肝炎疫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郑州市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1年网络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连市2011年丙型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7.88/10万,2004-2011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集中在40-7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报告发病地区差异明显,县区发病率高于城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民、离退休人员丙肝病例数构成比较高.结论目前,大连市丙型肝炎发病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应注重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深圳市丙肝发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丙肝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2008—2017年报告的深圳市丙肝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8—2017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数18 671例,发病率在14.16/10万~22.3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18.54/10万,呈现出无死亡、无聚集性疫情、无明显季节性高发的散发特征,但总体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深圳市0岁组年发病数维持在15例左右,10岁组以下的发病占到全部病例数的1.2%。深圳市丙肝发病人群主要以家务待业及工人为主。结论 深圳市丙肝的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劳务工和家务待业人群为主;同时,母婴传播也是深圳市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持续开展针对流动人群丙肝感染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的干预,增强其防范意识,降低行为风险以及开展母婴阻断是深圳市预防和控制丙肝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山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06-2010年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中山市某三甲综合医院1112例丙型肝炎报告卡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接诊丙肝病例数逐年下降,男女性别比为2.33:1,平均发病年龄为37.25岁,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有17.63%的病例合并艾滋病等传染病,报告丙肝比例最大为感染科。结论应采取加强血制品管理、健康教育、加强监测等综合措施以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0—2012年丙肝及HIV/AIDS疫情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2012年丙肝及HIV/AIDS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文化程度偏低的流动人员是发病的主要人群。性传播已经成为深圳市HI、似IDs首要传播途径,占84.65%,且感染比重逐年上升(P〈0.01)。结论丙肝及HIV/AIDs感染均已成为影响深圳市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对重点人群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是目前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淄区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对临淄区1999-2008年丙型肝炎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丙型肝炎在临淄区发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病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成为仅次于乙型肝炎的严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病毒性肝炎。结论今后加大农村地区、流动人口、娱乐场所的服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丙型肝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知晓率;医疗机构保证胃镜、牙科器械、血液透析机的消毒和灭菌效果,健全术前丙肝监测力度,防止院内感染;采供血机构加大血液制品的监管力度,防止感染血液制品流入医疗机构,造成感染;加速丙肝疫苗的研制,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2年戊型肝炎(简称"戊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戊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深圳市2010-2012年确诊的1 154例戊肝病例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深圳市戊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41/10万-4.04/10万,平均发病率为3.68/10万;平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宝安区(5.08/10万)、罗湖区(3.25/10万)、龙岗区(3.10/10万)、坪山新区(2.80/10万)和南山区(2.7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2-5月;男女比为2.21∶1;发病主要以中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40.0±14.4)岁;发病人数中职业构成比最多的分别是工人374例(32.4%)和家务及待业249例(21.6%)。结论深圳市戊肝发病呈散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应针对高危人群制定戊肝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区其它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根据。方法对深圳市某区2010~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某区共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14 752例,发病率分别为222.05/10万、272.49/10万、235.15/10万;5岁以下病例占全部发病数的86.27%;LG、LC街道两个街道发病率最高279.50~766.85/10万。从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63.23%为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暴发1起,诺如病毒暴发2起。结论深圳市某区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日照市东港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东港区戊肝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09年戊肝年均发病率为4.08/10万,戊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沿海镇街道戊肝年均发病率高于西部山区镇街道,季节分布以1~6月份为主,男女性别比为3.49∶1。30~75岁年龄组占89.67%。结论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做好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深圳市近4年疟疾流行的特点,为科学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市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2007~2010年疟疾发病数为13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37/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8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49、33和28例,南山、福田和盐田区分别为15、7和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59.7%(80/134);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和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为高危人群。结论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基本稳定,输入性疟疾的增加对深圳市的疟疾发病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应作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9至200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区1989至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989至2009年乙肝发病率为32.17/10万,发病率从1989年的46.94/10万上升至1991年最高的114.79/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最低(4.11/10万);乙肝发病率常住人口高于暂住人口;发病人群以20~29岁为主,男女比例为2.55∶1;发病人群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1.66%。结论:深圳市福田区1989至2009年乙肝的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下一步应继续采取措施,控制乙肝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流产妇女艾滋病(AIDS)相关影响因素,和HIV、HCV、梅毒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完善AIDS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流产妇女监测哨点(龙岗区人民医院)的被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01名流产妇女中,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2.37%,HIV检测阳性1例,阳性率为0.25%;梅毒检测阳性4例,阳性率为1%;丙肝抗体阳性检测4例,阳性率为1%.结论 HIV发病率已向普通人群扩散,应加强流产妇女HIV知识的干预力度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