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孕妇36例,针对性地做好围生期的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和特殊护理,准确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36例孕妇均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度过危险期,母婴平安。结论:妊娠患者,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保障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24h尿蛋白检测结果对此类患者的检测意义,以提高对子痫前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24h尿蛋白测定,以24h蛋白尿定量在2g以下将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两组,低度蛋白尿组和高度蛋白尿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低度蛋白尿组患者妊娠时间长,孕妇并发症发生少,新生儿Apgar评分高,发生新生儿窒息率低,与高度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痫前期患者检测24h蛋白尿有助于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庞兴玲 《吉林医学》2016,(4):1003-100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措施对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血压、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压及尿蛋白水平,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保障了母婴的健康安全,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轻度子痫前期病程进展中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从早、中孕期起即在本院妇产科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的4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取同期正常单胎妊娠94例孕妇为对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体重指数及体重变化、水肿情况、高血压前期表现、血浆白蛋白及尿蛋白情况.结果 (1)体重指数:研究组孕妇基础体重指数为(23.27±4.31)kg/m2,对照组为(21.52±3.09)kg/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重指数增长幅度:研究组孕妇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前孕期体重指数增长为(5.60±2.17)kg/m2,对照组为(4.85±1.52)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发病前每周体重指数增加为(0.74±0.41)kg/m2,对照组孕妇为(0.23±0.18)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体重指数每周增长0.39 kg/m2作为界值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81%;以0.41 kg/m2为界值,其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91%.(3)体重:研究组孕妇在孕晚期(>28周)发病前每周体重平均增加为(0.93±0.70)kg,对照组为(0.63±0.20)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体重过度增加(体重每击增长>0.50 kg)者25例(60%,25/42),对照组53例(63%,53/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孕妇体重增加的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高血压前期表现:研究组有8例孕妇(17%,8/47)在发病前有高血压前期表现,对照组仅有5例(5%,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水肿:研究组有25例孕妇(25/47,53%)在发病前出现水肿,对照组整个孕期有17例孕妇(17/94,18%)出现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低蛋白血症:研究组中有8例孕妇在孕晚期发病前存在低蛋白血症,平均血浆白蛋白水平为(32.6±1.6)g/L,对照组孕妇平均为(38.4±2.1)g/L,只有1例发生低蛋白血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蛋白尿:研究组中有10例孕妇(21%)发病前有单项蛋白尿出现;对照组只有4例孕妇(4%)蛋白尿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水肿[OR=6.16,95%,可信区间(CI)为2.29~16.57]、单项尿蛋白(OR=9.68,95%(CI)为1.86~50.30)、高血压前期表现(OR=6.16,95%CI为1.56~24.77)及孕晚期每周体重增加> 0.85kg(OR=11.60,95%CI为3.54~37.97)对轻度子痫前期发病有显著影响.结论 水肿、过度体重增加、高血压前期表现和低蛋白血症是轻度子痫前发生的预警信息,具备这些预警信息者应纳入重点产前检查范围.  相似文献   

6.
胡美秀  罗艳红 《华夏医学》2009,22(6):1013-101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临床病程进展中预警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资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早、中、晚期规律产前检查的40例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痈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同期正常单胎妊娠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孕妇临床资料.结果:体重指数增长、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前期表现、低蛋白血症、蛋白尿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过度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前期表现和低蛋白血症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高血压孕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05/2013-05月在作者医院妇产科分娩并确定患有PE/子痫的孕妇192例,4个月后随访,年龄22~32(25.3±4.1)岁。登记入组孕妇社会人口数据、民族、分娩、治疗和孕产史等信息,并测量血压。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单变量分析评估高血压的风险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危险因素对持续性高血压的独立预后指标。结果孕妇的年龄(尤其是31~32岁)、PE病史、初产、胎龄(尤其是38周)和严重的PE症状均为预测持续性高血压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随访结果有72例孕妇发展成为持续性高血压和120例孕妇血压正常。而孕前高血压、分娩次数和尿蛋白水平与持续性高血压无相关性。结论应密切关注孕妇的情况,并及早采取措施来预防或避免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0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尿酸值。结果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尿酸值显著高于正常孕妇(P〈0.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值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01),血清尿酸值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尿酸值可预测子痫前期患者及围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24h尿蛋白检测结果对此类患者的检测意义,以提高对子痫前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24h尿蛋白测定,以24h蛋白尿定量在2g以下将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两组,低度蛋白尿组和高度蛋白尿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低度蛋白尿组患者妊娠时间长,孕妇并发症发生少,新生儿Apgar评分高,发生新生儿窒息率低,与高度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痫前期患者检测24h蛋白尿有助于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邓莉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01-102
目的总结轻度子痫前期发生子痫的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回顾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诱发子痫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发生子痫的原因有血压波动、监测疏忽、精神紧张、产后疲乏、血栓形成。结论严密监测产妇血压变化,观察期不适症状,提高分娩技术,缩短产程,必要时给予硫酸镁预防子痫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隐性高血压(MH)与24 h尿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所血压(CBP)正常的肥胖患者67例(肥胖组)和体质量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血压(ABP)检查,按日间血压检测结果,将肥胖患者分为肥胖伴MH组(28例)和单纯肥胖组(39例);对比分析3组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结果肥胖伴MH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P〈0.01);各组24 h尿蛋白≥150 mg的发生率比较显示,肥胖伴MH组明显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肥胖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肥胖是导致蛋白尿的原因之一,而肥胖合并MH加重了尿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妊娠晚期轻度子痫前期孕妇4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6例(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晚期妇女8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组血清尿酸进行测定。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含量为198.7~414.3μ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含量为247.8~745.2μmol/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尿酸含量为243.6~524.6μmol/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尿酸升高组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比尿酸正常组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血尿酸升高与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产科门诊新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初产妇组90例和经产妇组30例,进行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孕妇偶测血压中的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产妇组偶测血压的收缩压(SBP)及24 h动态血压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P<0.01);偶测血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率为100.0%,明显高于24 h动态血压的诊断率25.0%(P<0.01);初产妇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出率为12.22%,明显低于经产妇组的63.33%(P<0.01).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连续记录24 h血压的变化情况,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方便更真实地反映全天血压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筛查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征,血清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态血压参数、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入选患者共243例(平均年龄76.2岁,男性84.0%),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测、颈部动脉及心脏超声检查,根据血压昼夜波动情况分组,分析各组临床及动态血压特征;分析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血清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动态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多表现为夜间血压增高,晨峰现象明显。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节律(β〈0.001,P=0.008)、晨峰(β=0.025,P=0.003)呈正相关。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独立相关(χ2=5.435,P=0.020);年龄、血清尿酸、动态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独立相关(χ2=36.578,P〈0.001)。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血压昼夜波动的重要因素。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密切相关,未发现血清尿酸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夜间收缩压水平升高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儿童血尿酸(SUA)与动态血压(ABP)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健康儿童作对照。首先直线回归分析探讨SUA与ABP关系;然后以年龄和性别构成为协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以年龄、性别构成及体重指数为协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血尿酸与ABP的关系。结果直线回归分析显示SUA与24-hSBP、白昼SBP、夜间SBP、24-hDBP和夜间DBP呈正相关(P〈0.05):调整年龄和性别构成后Logistic回归分析和调整了年龄、性别构成及体重指数后多元回归分析均显示,SUA与24-hSBP、夜间SBP、24-hDBP和夜间DBP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SUA增加,儿童原发性高血压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的不同将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15例)和老年组(16例),计算脉压指数,并做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老年组脉压指数、24小时平均脉压差明显大于中年组(P〈0.01),中年组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中年组及老年组脉压指数与24小时脉压差有相关性(分别为r=0.515、P〈0.05,r=0.501、P〈0.05),脉压指数≥0.4组靶器官损害明显大于脉压指数〈0.4组(P〈0.0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反映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脉压指数是评价血管硬化的较好指标;对脉压指数≥0.4的患者应尽快平稳降压,使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正庆  董建新  王宝芝  鲁跃华 《四川医学》2007,28(12):1361-1362
目的 了解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所有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正常的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ABPM在评价高血压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节律异常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动态血压(ABPM)监测尿微量白蛋白(ALB)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242例EH患者的尿ALB,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ALB组和非ALB组。所有患者行24hABPM监测,并分析其特点。结果ALB组昼夜节律消失,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脉压(24h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平均脉压(nPP)明显高于非A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B组患者正常的杓型ABPM节律消失较明显,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对反映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 3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40)和对照组(n=128),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为(448.32±11 5.12)μmol/L,对照组为(371.36±98.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线性同归关系(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降尿酸、减轻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93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47)和氨氯地平组(n=46).缬沙坦组给于缬沙坦(代文)80 mg/d,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d治疗,同时观察两组血压、血尿酸、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2周后血压控制无效者予加倍剂量服用,用药4、8、12周继续观察上述指标.结果①缬沙坦降压平稳有效,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加倍剂量服用降压效果更显著.②缬沙坦组血尿酸下降,24 h尿尿酸排泄增加,24 h尿蛋白排出减少,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能同时降压和降尿酸,减少尿蛋白,有很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