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黄元云 《解剖与临床》2008,13(2):121-123
目的:探讨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安氟醚组(E组),每组20例。E组安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4%,S组七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8%。维持阶段,挥发性麻醉药浓度维持在1.3~1.5MAC。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维持及恢复过程。结果:麻醉期间两组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及恢复过程拒吸、呛咳、躁动等各项指标S组明显好于E组(P〈0.05或P〈0.01)。结论: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是小儿腭裂修补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七氟醚复合N2O吸入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进一步评价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20例,气管插管后用50%O2+50%N2O+七氟醚维持麻醉.七氟醚初始吸入浓度4%,分别于呼气末浓度达到0.5、0.75、1.0、1.3和1.5MAC时记录BIS、BP和HR等指标,然后维持呼气末浓度2~3%(1.3MAC),15min后开始手术,观察切皮时患者有无反应.术中维持呼气末浓度2~3%(1.3MAC),术毕前5~10min停吸七氟醚,观察苏醒期BIS的变化.结果 随着七氟醚吸入浓度的增加,BIS和SBP明显下降.切皮时有2例患者对疼痛刺激有反应,SBP和HR升高25%以上.麻醉维持期间7/20的患者BP和HR逐渐升高,4/7此期间BIS无相应变化.苏醒期随着麻醉减浅,BIS逐渐升高.结论 双频谱分析技术可较好地反映七氟醚和N2O麻醉过程中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在紧闭式静吸复合全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I两组,每组患者均于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太尼2ug/kg,1分钟后S组吸入5%七氟醚+50%氧化亚氮,Ⅰ组吸入3%异氟醚+50%氧化亚氮,待患者入睡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S组继续吸入1.0-30%七氟醚+50%氧化亚氮,I组吸入0.6~18%异氟醚+50%氧化亚氮至术毕,同时观察各时点MAP、HR、SPO2、。BIS及吸入麻醉药浓度,手术结束观察病人苏醒及拔管时间,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有无其它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结合BIS监测指导术中用药,使诱导、苏醒迅速,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易控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结论七氟醚与畀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七氟醚和异丙酚对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麻药物异丙酚和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S)组30例和异丙酚(P)组20例.S组于诱导后吸入七氟醚,使肺泡内七氟醚浓度依次达到0.5、1.0、1.5 MAC,并分别将其作为观察点作SEP术中监测;P组于诱导后全凭静脉稳定泵入异丙酚,并分别将诱导后泵入前、泵入后15、30、45 min作为观察点作SEP术中监测.记录两组麻醉前及上述各时点的SEP波幅、潜伏期变化.结果:S组随着麻醉深度的改变和七氟醚浓度的增加,其SEP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下降,在各肺泡七氟醚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P组平稳麻醉各时点对SEP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小,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时吸入性麻醉药物七氟醚对SEP波幅、潜伏期有明显影响,吸入浓度小于1.0 MAC时SEP较为稳定,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SEP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小鼠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吸入空气组、吸入1.0MAC七氟醚2h组、吸入2.0MAC七氟醚2h组、吸入3.0MAC七氟醚2h组;RT-PCR方法检测了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2h小鼠肺内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吸入不同浓度小鼠肺内SP-A、SP-B蛋白的表达。结果 吸入七氟醚2h能降低小鼠肺内SP-A和SP-B表达,而且随吸入浓度升高,SP-A、SP-B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七氟醚能够降低小鼠肺内SP-A和SP-B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0例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采用智能化脑电监测仪观察两组不同全麻药,一组是七氟醚,一组氨氟醚在整个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的变化规律是随吸入浓度增加慢波增加,慢波频带功率增高,浓度达最强时脑电图出现暴发抑制波称IC值,比值的阈值七氟醚组明显高于安氟醚组,七氟醚组和安氟醚组的棘波发生率分别为0/20、8/20。结论:七氟醚致痉性弱于氨氟醚,较适用于神经外科麻醉:IC值可作为判断吸入麻醉药对中枢抑制强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氟醚对小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吸入空气组、吸入1.0MAC异氟醚5min组、吸入3.0MAC异氟醚5min组、吸入1.0MAC异氟醚2h组、吸入3.0MAC异氟醚2h组;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肺内SP-A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肺内SP-A蛋白的表达。结果 吸入异氟醚5min对小鼠肺内SP-A表达无影响,吸入异氟醚2h能降低小鼠肺内SP-A表达,而且随吸入浓度升高,SP-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吸入高浓度异氟醚长时间能够降低小鼠肺内S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七氟醚在对小儿麻醉中的相关诱导作用,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全麻下行手术患儿进行观察研究,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而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儿的呼吸和心率进行观察总结,并记录停药之后患儿的疼痛持续时长等项目。结果在进行对比后发现,对照组患儿的分泌物增加、术后呕吐等数量远远高于观察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对患儿进行麻醉,效果较好、麻醉速度快、没有刺激性味道,不太影响患儿的循环呼吸且术后苏醒快,是应该推广使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对血清APO-1/Fas(sAPO-1/Fas)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胸部手术病人28例,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0.5、1.0 MAC地氟醚对sAPO-1/Fas和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麻醉诱导后,sAPO-1/Fas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吸入地氟醚后,sAPO-1/Fas和TNF-α水平进一步降低;随地氟醚吸入浓度的增加,sAPO-1/Fas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结论:地氟醚吸入能降低手术病人sAPO-1/Fas和TNF-α水平,表明地氟醚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包皮环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8岁行包皮环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再加局麻进行手术.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有无哭闹、呛咳、呼吸抑制、分泌物增多,局部神经阻滞时有无体动、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有无呕吐.结果 P组诱导前及睫毛反射消失时心率比S组快;P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S组,术毕清醒时间S组明显短于p组;P组哭闹率高.结论 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包皮环扎术各有优点,均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而七氟醚吸入法更易于为患儿和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