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急诊角度分析 5年中 6 019例急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性别、年龄及季节分布情况.发现近 5年急诊脑卒中患病率呈平稳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平均患病年龄在 50岁以上,其发病与季节密切相关.春、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夏季.结果显示脑卒中患病率高居急诊各类急症前 3位,其发病与性别、年龄及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简易智能量表,临床痴呆评定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echinski指数量表对65岁以上693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为0.132%,男女无差别,但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P&;lt;0.01)。机关干部老年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高于农民,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脑梗死部位以基底核、丘脑多见。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沿海地区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东半岛沿海脑卒中后痴呆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框架、样本、调查对象及内容,组织专科医生技术培训、统一方法,学习诊断标准、分类、鉴别诊断及有关调查表。结果:在65岁以上233434例老年人中,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为0.138%,男女无差异,但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机关干部高于农民,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脑梗死部位以基底节、丘脑多见,呈现由东向西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了 83例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8分者 42例,患病率 49.4%,出院时为 29例( 24.1%),后者明显低于前者,入院时和出院时有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无抑郁患者.提示抑郁情绪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重庆两路口街道老年期痴呆的横断面调查,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调查 4个居委会共计 1519例≥ 65岁的老人,用简易精神量表( MMSE)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初筛.再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 IV版( DSM - IV - R)临床诊断和 Hachinski缺血量表进一步确定和区分为 Alzheimer型痴呆( AD)和血管性痴呆( VD).结果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 5.73%,其中 AD患病率为 4.8%, VD患病率为 0.59%,混合型患病率为 0.34%.经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随年龄每增加 5岁,患病的危险增加 1.132倍 ,女性患病的危险是男性的 1.132,低文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高血压、脑卒中患痴呆的 OR值为 1.593,1.775,2.627,1.951,2.253,而少量饮酒 OR值为 0.449.结论高龄、女性、低文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是老年期痴呆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智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和避免脑卒中患者智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200例脑卒中患者犤男124例,女76例;平均年龄(66±10)岁犦均给予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扫描,测量病灶范围,计算病灶容积。病程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结合Hachinski缺血指数诊断血管性痴呆,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排除严重抑郁患者。比较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和CT检查结果。结果:脑卒中后痴呆患者占36.5%(73/200)。痴呆组患者年龄犤(69±5)岁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10)分,高于非痴呆组(63±7)岁、(12±8)分(F=8.95,11.34,P<0.05)。痴呆组患者受教育≤6年者65.8%(48/73),非痴呆组仅为43.3%(55/127)(χ2=6.11,P<0.05)。痴呆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者高于非痴呆组(87.7%,54.8%,38.4%比62.2%,26.8%,19.7%,χ2=6.15,9.47,9.95,P<0.05)。痴呆组患者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痴呆组(F=4.96~5.62,P<0.05)。CT显示痴呆组病灶多为多灶(63%比33.9%),病灶容积显著大于非痴呆组(χ2=6.46~7.07,P<0.05)。结论:脑卒中后痴呆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智能障碍与年龄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与文化程度低和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相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认知功能评定是脑卒中后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运用《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对100例脑卒中患进行评定,并初步探讨认知障碍与病变部位及范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东半岛沿海脑卒中后痴呆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框架、样本、调查对象及内容,组织专科医生技术培训、统一方法,学习诊断标准、分类、鉴别诊断及有关调查表。结果在65岁以上233434例老年人中,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为0.138%,男女无差异,但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后痴呆患病率机关干部高于农民,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脑梗死部位以基底节、丘脑多见,呈现由东向西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200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484例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疾病种类、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及其并发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结果①种类:出血性占发病总数的20.57%。缺血性占79.43%。②性别:男性占发病总数的58.84%,女性占41.16%。③年龄:65~74.9岁为本病的高发年龄段,此年龄段的发病率为37.69%。④危险因素。高血压为首位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中有高血压史的高达90.22%;糖尿病占15.2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7.43%;房颤占6.33%;心脏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等)占3.29%。⑤并发症:脑卒中并发感染的患者有10.27%。其中,肺部感染的占8.65%,泌尿道感染的占1.62%。⑥发病趋势:1991/2000脑卒中的发病呈每年递增的趋势。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和心脏病等依然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应加以控制和监测,并坚持长期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量文献,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对针刺在脑卒中并发症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特别针对脑卒中常见的一些并发症如血管性痴呆、脑-心综合征、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呃逆、假性延髓麻痹、脑卒中后抑郁、癫痫、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等提出了针刺治疗的中西医理论依据、治疗原则和穴位选择。在文中指出:“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源于精,代表人体的生命活动力。神是气的总概括,神能使气,气能助神。神伤不仅可导致神志方面的改变,更可直接影响各种器官,肢体筋肉的功能。既然神不导气是脑卒中病之根源,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之关键就在于治神。针刺治疗以上疾病之精髓在于治神、醒神、调神,进而达到气血阴阳调和、气复神使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病变部位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患者269例,脑出血患者94例)考核,并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用头颅CT或MRI确定病变部位。结果:患者脑卒中后3个月VD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17.8%(48/269);脑出血组为19.2%(18/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82,P>0.05)。脑卒中后痴呆及非痴呆患者病变部位经Logistic分析提示:脑梗死患者丘脑梗死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梗死伴皮层下白质脑病、颞叶及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丘脑出血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颞叶出血。结论:血管性痴呆在首次脑卒中患者中常见,脑卒中后VD的发生与否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一个地区固定范围内的老年期痴呆及其亚型患病率进行调查,十分有利于老年期痴呆的预防和康复措施的介入.目的了解军队老年人老年期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总体衰退量表及哈金斯基缺血指数等量表为筛查工具,在2002-08对石家庄市29个部队休干所的2 674名65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痴呆筛查.主要观察指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其他类型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以及其在不同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为5.83%,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6.06%,女性标化患病率为5.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97,P>0.05);AD患病率为3.29%,VD则为1.83%.A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7.4岁,VD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4.1岁.AD和VD的年龄组别患病率均随年龄而升高,AD患病率上升迅速,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高1倍;VD患病率则上升相对缓慢而较低.无论AD,VD或所有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趋势x2=1.02,P>0.05).结论军队干休所老年人AD比VD发病年龄晚且患病率上升迅速,AD,VD及其他类型痴呆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均未显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的相关性研究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2-09~2004-06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6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男107例,女89例,年龄39~78(平均64.6)岁.脑梗死125例,脑出血71例.有意识障碍、痴呆和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既往有精神障碍及阳性家族史者除外.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临床疗效和治疗药物副反应量表等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盐酸氟西汀组总有效率、显效率高于丙米嗪组(P<0.01)。提示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关系,为康复处方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99-01/2003-12贺州市富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6例。在脑卒中患者住院3,9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测定,以评价脑卒中后VD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结果在脑卒中患者住院3个月时,伴有VD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不伴有VD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7.4±2.2和28.2±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轻、中、重3组不同程度痴呆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2±1.7,25.6±1.3和33.6±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脑卒中9个月时,无痴呆,疾呆程度较前严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1±6.2和25.6±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无痴呆、痴呆程度无变化或有所好转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1±6.2和18.5±5.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痴呆程度越重,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脑卒中后VD的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焦虑与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测,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79例占79%,其中轻度40例占51%(40/79),中度25例占32%(25/79),重度14例占18%(14/79);脑卒中后焦虑与社会支持比较,除支持利用外,非焦虑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平均分均高于焦虑平均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焦虑情绪是值得重视的,加强社会支持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2003-08/2004-07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随机分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组和对照组,30d后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及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SSS指数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并且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136例脑卒中后老年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其中抑郁55例,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和服用?罗西汀的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4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罗西汀治疗24周后,有效率达89%。结论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治疗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急性期伴心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和日常生活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日常生活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半球卒中继发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410例急性大脑半球卒中者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对卒中类型、部位及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既往有无脑卒中病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继发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0.2%。老年组及高龄组尿失禁率分别为39.9%和50.0%,高于青年组21.1%(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尿失禁较多(P<0.01)。左侧大脑半球病变的尿失禁率(45.2%),高于右侧大脑半球(26.7%)(P<0.01)。脑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尿失禁发生率较高,且左侧半球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年龄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既往有脑卒中是尿失禁有意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