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阳陵泉穴治疗肩周炎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阳陵泉穴治疗肩周炎42例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277000)周连生山西省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殷允成关键词肩周炎阳陵泉针刺疗法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自1993年5月至1996年4月采用单刺阳陵泉,用先泻后补法,同时行肩部功能运动治疗本病4...  相似文献   

2.
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合穴,又为胆之下合穴和八会穴之一筋之会穴。不但能治疗本经病变,还能治疗胆腑病变,又是治疗筋脉麻痹之要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利胆和胃、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对胁痛、肩痹、痉证、痿证、肝斑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全 《陕西中医》2002,23(1):62-62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 ,又是八会穴之中的筋之会 ,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本穴具有利肝胆、清湿热、强筋骨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胁肋痛等病症。笔者通过临床实践 ,发现本穴对于胆瘅、肩凝症、面风头项不自主的摇动、急性腰扭伤、癔症性瘫痪等病症的治疗 ,效果满意 ,兹报道如下。   1 胆瘅 《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云 :“帝曰 :有病口苦 ,取阳陵泉 ,口苦者病名为何 ?……岐伯曰 :病名曰胆瘅。”根据“合治内府”的理论 ,对凡出现口苦症状的患者 ,均采取毫针泻双侧阳陵泉的方法 ,每 5min…  相似文献   

4.
针刺阳陵泉穴治疗落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10 0例患者中 ,男 3 5例 ,女 65例 ;年龄最小40岁 ,最大 69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2个月 ;伴颈椎病 2例 ,伴肩外伤 1例 ;单侧发病 93例 ,双侧发病 7例 ;以肩部疼痛为主症 45例 ,以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 5 5例。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 ,取患肩对侧阳陵泉 (若双侧肩周炎 ,则取双侧阳陵泉 ) ,直刺 0 .1寸后 ,针尖斜向下方 ,与下肢肢体长轴呈 3 5°角 ,进针 4.5~ 5寸 ,得气后行透天凉手法 ,紧提慢按 ,以出现酸、麻、胀、痛感觉向足小趾背侧放射为佳 ,同时让患者运动肩部 ,如外展、内旋、上举、后伸、梳头摸背等动作。留针 3 0~ 60 mi…  相似文献   

6.
针刺阳陵泉、阳交穴对肾俞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1:受试者42人中,腰痛者21例(男性9例、女性12例),非腰痛者21名(男性11名、女性10名),平均年龄29.4岁(18~53岁)。试验2:13名受试者中,腰痛者6名、非腰痛者7名(男性6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29.3岁(18~58)岁。每日的12:00~15:00于室温(25±1)℃、湿度(55±5)%、日光灯照明的房间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笔者以针刺阳陵泉为主,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肩周炎1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5例中,男53例,女72例;年龄40岁~55岁61例,56岁~68岁64例;患病部位:左肩41例,右肩79例,双肩5例;病程:发病在两个月以内者98例,半年以内者20例,半年以上者7例。  相似文献   

8.
搜集并总结针刺阳陵泉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的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1)不同针刺深度、生理状态等因素对针刺阳陵泉穴激活脑区的影响;2)针刺阳陵泉穴所激活脑区的特异性;3)阳陵泉穴与其他穴位配伍所激活脑区的差异对比。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针刺阳陵泉穴可激活特定的脑区,如双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前回等及双侧眶回、右侧颞下回等区,从而起到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功效,在治疗胆系疾病及中风等病症中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阳陵泉穴缓解胆绞痛的即效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采用阳陵泉穴针刺方法对胆绞痛患者首诊的疗效。用毫针从阳陵泉穴向窝方向刺入 1 5寸 ,采用捻转泻法 ,得气后留针 3~ 3 0分钟 ,每隔 3分钟行针 1次。结果 79例首诊患者中显效 67例 ,显效率为 84 81 % ,平均显效时间为 5 5 5分钟 ;总有效率为 93 67% ,平均有效时间为 7 71分钟。提示用泻法针刺阳陵泉穴能迅速、有效地缓解胆绞痛  相似文献   

10.
王薇 《中国针灸》2002,22(7):33-41
肩痛是一种常见病 ,常因此上肢活动受限。笔者取阳陵泉治之 ,疗效尚属满意 ,现报告如下。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30岁 8例 ,31~ 40岁 12例 ,41~ 5 0岁 8例 ,5 1~ 6 0岁 2例 ;病程 2个月~ 2年。外受风寒 2 1例 ,扭挫伤 9例。方法 :针刺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 ,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病人坐位屈膝垂足取穴 ,以快速捻转刺入 ,得气后施以泻法 ,每隔 5分钟行针 1次 ,留针半小时。在行针的同时 ,嘱病人活动患肢 ,范围由小到大 ,不要用力过猛 ,以免经筋受损。每日 1次 ,针刺 3次后作疗效统计。结果 :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患肢…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下阳陵泉穴治右上腹急性疼痛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乔麟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11):523-523
针刺下阳陵泉穴治右上腹急性疼痛的介绍317000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应乔麟肝胆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肝脓疡等急性发作时,以右上腹剧痛难忍为特点。笔者经临床摸索,总结出针刺“下阳陵泉”以止痛的经验,经200多例验证,疗效显著。下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阳...  相似文献   

12.
针刺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多中心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的相对特异性。方法依据循证医学/DME原则,运用随机盲法,以规范的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以阳陵泉为观察组、非相关穴曲池为对照组治疗老年女性腓肠肌痉挛,运用有关肌肉痉挛的康复评定方法,对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有效性等内容进行多中心临床考察和评价。结果2组症状分级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疗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歇期诱发试验等级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血液K^+、Na^+、Cl^-、Ca^2+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较曲池效果好,腓肠肌痉挛程度与血液中K^+、Na^+、Cl^-、Ca^2+的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阳陵泉穴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并以临床病例为说明,以经络理论为基础进行了治病机理探讨,对针灸临床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黎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2):39-40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征,是以颈椎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颈肩、上肢、胸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笔者运用针刺阳陵穴、弹拨膈俞穴治疗此病13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治疗组134例中,男64例,女70例;年龄33~82岁,尤以45~59岁年龄组为多,计80例,占发病总数的59.7%。病程最短的16天,  相似文献   

15.
针刺阳陵泉太冲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10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 ,侵犯面部经脉 ,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治疗面瘫方法颇多 ,如何提高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较为重要。本人自 1989年以来采用以远道取穴为主配合局部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10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设温针灸治疗对照观察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10 6例 ,男 ,4 8例 ,女 ,58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 6 7岁 ,其中 50岁以下 82例 ,50岁以上2 4例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月 ,其中 1周内 84例 ,1周以上 2 2例 ,左侧面瘫 4 9例 ,右侧面瘫 57例。  对照组 6 0例 ,男 ,2 8例 ,女 ,32例…  相似文献   

16.
1 肌纤维炎女,36岁。上肢肌肉酸痛麻木、抬举无力2个月余。2个月前因受雨淋后即感上肢酸痛麻木,未做治疗。继之上肢抬举无力,尤以左臂为著。查局部无红肿、无明显压痛。化验抗“O”正常、血沉正常。给予局部循经取穴治疗,疗效不明显。改用取双下肢阳陵泉针刺,每次留针20min,配合局部TDP治疗,并嘱患者针刺中活动上肢。上法治疗2次后症状大减,又加双条口穴针刺,留针20min,共治疗5次痊愈2 肩周炎女,52岁。左上肢肩关节疼痛7d。7d前劳动时姿势不当出现左上肢肩关节疼痛,曾外用麝香膏未见效,且症状加重,活动受限,不能抬举和外展,夜间疼痛难忍…  相似文献   

17.
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在针刺和穴位注射时掌握正确的进针方位,避免对神经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4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阳陵泉穴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神经.结果:阳陵泉穴区可见扇形分布的腓总神经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肌腓骨管段和腓浅神经.结论:阳陵泉穴与腓总神经分支关系密切,探讨了该穴位的主治作用机理及进针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针刺阳陵泉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比较阳陵泉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优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 对照组总有效率71.4% .结论:阳陵泉能提高偏头痛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灸大成》中明确了阳陵泉穴的定位及操作: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之.可单独取用,也可配伍其他穴位同用,可针可灸,针六分,灸七壮,也可采用烧针尾(即温针灸)的操作方法.现多直刺进针1 ~1.5寸,临床应用时,不必过于拘泥于进针深度,要根据患者胖瘦、病位浅深以及患者耐受程度,灵活选择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度,"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