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等,源于<内经>"以痛为腧",首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阿是穴在临床上应用广,疗效佳.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时,曾针刺阿是穴治愈胁肋痛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刘某,男性,42岁,因"右侧胁肋疼痛2 d"于2007年3月15日就诊.来诊时由家属搀扶.患者于2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胁肋疼痛,在当地一家医院诊治,曾口服消炎止痛西药,活血化瘀中药并外敷膏药等(具体情况不详),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单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痛、单刺中渚穴治疗急性项痛、单刺支沟穴治疗急性胁痛、单刺条口穴治疗急性肩痛、单刺昆仑穴治疗急性背痛进行总结,介绍其取穴方法、适应病证、操作方法、针刺镇痛机理和临证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足针疗法配合足底按摩治疗痛经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针疗法是应用针刺或艾灸刺激足部穴位(指内踝,外踝上缘相平以下的穴位。包括经穴外奇穴或经验穴)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妇女在经前期或经后期发生小腹疼痛为主或痛引腰骶,或痛引胁肋或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或昏厥的一种病症,亦称“经行腹痛”。笔者采用足针配合足底按摩治疗痛经,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单穴临床应用规律。方法电脑检索和手工查阅医学专著、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实践指南中使用单穴的临床类文献,构建"单穴治疗病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病症类型、病症特征、腧穴归经、腧穴部位、腧穴属性5个方面分析单穴临床应用规律。结果最终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医学专著6部,期刊论文185篇,实践指南4个。医学专著中单穴适用病症包括14个类别,342个病症;数据库论文中包括8个类别,33个病症;实践指南强推荐的针刺单穴治疗病症有腰痛、肩周炎、慢性便秘、原发性痛经4个。单穴主要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症、消化系统病症,症较多,病较少,多为急症、痛症,即刻效应较强;单穴应用多选用阳经腧穴;基本遵循远道取穴的原则,多取四肢远端的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交会穴最为多见,经外奇穴等经验用穴也较多见。结论单穴治疗在适用病症上具有"急症多,痛症多,治症多,治病少"的三多一少特点;在腧穴选取上具有"特定穴多、经验穴多、远部取穴多、局部取穴少"的三多一少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交叉取穴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健侧肩痛穴、条口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针灸对照组(P〈0.01)。结论:交叉取穴法是电针肩痛穴、条口穴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非地区肩、膝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78例和对照组悬针灸组45例.电针组与悬针灸组取穴为肩痛:肩三针,臂臑、外关穴;膝痛:膝眼、膝鼻、阳陵泉、悬钟穴,并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结果与结论:电针组疗效高于悬针灸组,有效率分别为88.5%与37.8%,具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中非地区存在是由于季节、地理位置、个体差异三种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7.
总结温木生老师的交叉取穴法电针法治疗肩周炎的显著疗效,阐述电针"肩痛穴"加"条口"透"承山"的具体选穴、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较全面地总结交叉取穴法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理论依据、应用特点并总结运用该法的临床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全 《陕西中医》2002,23(1):62-62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 ,又是八会穴之中的筋之会 ,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本穴具有利肝胆、清湿热、强筋骨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胁肋痛等病症。笔者通过临床实践 ,发现本穴对于胆瘅、肩凝症、面风头项不自主的摇动、急性腰扭伤、癔症性瘫痪等病症的治疗 ,效果满意 ,兹报道如下。   1 胆瘅 《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云 :“帝曰 :有病口苦 ,取阳陵泉 ,口苦者病名为何 ?……岐伯曰 :病名曰胆瘅。”根据“合治内府”的理论 ,对凡出现口苦症状的患者 ,均采取毫针泻双侧阳陵泉的方法 ,每 5min…  相似文献   

9.
针刺取穴顺序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一部分,辨证准确,施以相应的针序,可获良效.古籍记载及现代临床医家经验总结,针刺取穴顺序有其一定的规律.具体病证不同,针刺取穴顺序不同:中风先刺健侧,后刺患侧;痹证先远刺,后近刺;不寐之胃不和致卧不安,先和胃,后安神;特殊病症先刺特效穴.按病势病性定序:缓证先刺治本之穴,急证先刺治标之穴;虚实病证,先刺补虚之穴,后刺泻实之穴.按疾病传变定序:主客经传变定序;病有先后,先刺先病之穴.另有沿经气流注定序及先刺主穴,后刺配穴定序.临床中掌握一定的针刺取穴顺序规律,结合具体病证灵活运用,可提高临床疗效术.  相似文献   

10.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卫生适宜技术中医项目—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推广,针刺治疗31例,进行疗效分析和总结。[方法]31例,取穴中平穴和中渚穴,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结果]治愈27例,占87%;显效3例,占9.7%;有效1例,占3.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临床应用观察,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第六段、传授了三十六个病种的证治。“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华盖穴属任脉,位于胸骨中线上,平第一肋间。气户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锁骨中点下方之凹陷中,距胸正中线四寸。此二穴位在胸胁部,所以针之有效,是因局部取穴的关系。今人针胁肋疼痛为使疗效更满意,则多配合支沟,阳陵泉(于足少阳经)或相应的华佗夹脊反应点均可。此处所指似乎只是肋间神经痛一类的胁疼,但不同质不同因的矛盾也须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阿是穴是针灸学科中一类特殊的腧穴.早在<内经>时代即记载有该类穴位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痛点.<灵枢·经筋>:"以痛为腧".临床以痛点为穴进行治疗.2)舒适感.<灵枢·癫狂>:"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临床以可以减缓症状的点为穴进行治疗.3)热感.<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临床以出现特殊热感的点为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1资料 患某,女性,42岁,某中日合作医院日方院长。1个月前因车祸左侧9根肋骨骨折引起左侧胁肋痛,曾服日产止痛药(具体用药及药量不详),未见明显效果,主动要求针灸治疗。就诊时症见:左侧胁肋痛,深呼吸则痛甚,右侧偏头及颈项痛,右侧上下肢痛,身体不能转侧,翻身需人扶持,神疲懒言,纳呆,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弦。结合x光片诊断为肋间神经痛急性发作。取穴支沟(双)、阳陵泉(右)。取坐位,俞穴常规消毒,毫针刺。操作用呼吸泻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重在支沟穴施手法的同时让患者适当的深呼吸,每穴操作1min。由于伴颈项、肩部疼痛,同时配用一些穴位,如风池(双)、肩贞(右)、臂嚅(右),操作亦用泻法。  相似文献   

14.
胁痛(胁下痛、季胁痛、心胁痛、胠协痛、胸胁痛等)病名及症状散布于《黄帝内经》多个篇章。依脏腑所在、经络循行,胁痛主要由肝胆病变引发,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病变为主,他经病变及他经传变为辅。"审之阴阳,刺之有方",重视调整阴阳,是《黄帝内经》针灸治疗疾病的原则,根据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选取相应的刺灸方法,"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及"虚则实之,满则泄之,挽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等;还有因十二经筋病变引起疾病时的针灸治疗原则,"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强调经络辨证,按病位选穴,明确针灸诊疗胁痛选穴和针法的重要性,对后世对于针灸治疗胁痛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循经取穴为主,包括依病变部位:"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近部取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远部取穴;据疾病表现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两类主要配穴方法,按循经配穴:本经、表里经、同名经、子母经;按部位配穴包括:前后、上下、远近、左右,缪刺等。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仲景在为数不多的针灸处方中使用期门穴次数最多。期门作为肝之募穴,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要穴,临床常用治疗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胁肋胀痛、癥瘕积聚等症。本文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厥阴经的循行特殊性以及期门穴的穴性特点,对伤寒诸症使用期门穴治疗之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旨在加强中医临床对期门穴的重视与应用,同时对加深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理解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后溪穴最早见于《灵枢》,系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亦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古代主要用其治疗各种痛症,包括肩肘臂痛、目赤痛、胁肋痛、腿疼、伤寒头痛病证、上下牙两颊疼痛、肾虚头痛等,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落枕、肩肘臂痛、头痛、咽喉肿痛、急性腰扭伤、足跟痛、胸胁痛、眶上神经痛等病证,且多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求其治病机理,本文搜集古代文献中有关后溪治疗痛症的相关条文,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分析,对后溪治疗痛症的理论渊源、古今临床应用及操作手法做一简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胃俞膈俞乃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胃俞取穴于第十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是胃的俞穴,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胸肋痛、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病。膈俞取穴于第七与第八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是八会穴中的血会,主要治疗胃痛、腹痛、腹胀、胸肋痛、呕吐、呃逆等病。根据两穴同一条经络,而且功能相似的共同点,笔者在临床上以胃俞膈俞穴位为主的背穴上施行推拿手法治疗胸腹疾病多例,均收到明显效果,此法操作简单,收效快,特介绍如下: 一、刘××,男,26岁,工人,1984年7月15日就诊。自诉:因吃下生冷食物引起腹部痛,反复发作一个星期。服用胃舒平等  相似文献   

18.
龙眼穴是经外奇穴,位于手小指尺侧第2,3骨节之间,握拳于横纹尽处取穴,是金针王乐亭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穴,应用龙眼穴治疗带状疱疹、剧烈的神经痛病症,镇痛效果显著。现将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南宋医家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七卷,是一部类纂性的临床针灸名著.首先王氏重视俞穴考订,举凡穴位的别名、部位、取穴、针刺深浅、艾灸炷数及主治病症,皆根据《内经》、《千金》等典籍参互校订,并提出自己看法.其次强调取穴的准确性,以敏感压痛点作为临床取穴的准则.大量搜集前人的俞穴治疗作用,通过亲身体验增添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大大丰富了俞穴主治作用的内容.搜集大量的灸法资料和灸疗方法,但不盲目施灸,而是"随病症针灸之".敢于否定古人,师古而不泥.不但擅用灸法,亦擅用火针,每收神效.且十分强调防护调养,祛病延年.  相似文献   

20.
落忱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自 1995年以来 ,用针刺肩痛奇穴治落忱 53例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中男 36例 ,女 17例 ;年龄最大 59岁 ,最小 15岁 ;病程最长 15天 ,最短 1小时。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 ,采用交叉取穴方法 ,即左侧颈部发病取右侧下肢肩痛穴 ,右侧颈部发病取左侧下肢肩痛穴 ,双侧发病取双下肢肩痛穴。暴露膝关节以下 ,此奇穴位于足三里穴直下两寸 ,偏于腓侧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用 2 8号 3寸毫针一根 ,用直刺法快速刺入穴内 ,手法为泻法 ,以出现酸、麻、胀感或触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