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该院2012~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的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临床分离的20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资料和各科分布情况资料。结果 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88.7%),其次为分泌物(4.6%)。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急诊ICU、外科ICU及神经内科等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多重耐药从2012年的47.2%下降到2013年的46.4%,泛耐药从2012年的33.3%下降到2013年的27.8%。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3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数据并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在1391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AB 130株,检出率为9.35%。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89.23%),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 U )占46.15%。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和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9%和7.7%,对临床常用的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大于7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4.6%和58.5%。ICU对1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AB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科室(P<0.05)。结论AB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应采取医院感染防控的综合措施以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某院2011~2015年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检测,采用WHONET5.6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分别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90株、269株、350株、336株、427株,分别检出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59株、222株、294株、281株、356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IC U (559株,35.6%)、神经外科(276株,17.6%)、呼吸内科(271株,17.2%)等科室,主要分离自痰液(1201株,76.4%)、伤口切口分泌物(124株,7.9%)、尿液(81株,5.2%)等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耐药率均超过了80%。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检测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总耐药率,对青霉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耐药率均超过了9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临床科室应根据微生物培养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避免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从而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4年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的NC31板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并以M IC法及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0年版标准对药敏结果进行判断。结果全年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299株,检出率在痰液中最高(89.63%);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 U )最多(55.18%),其次是神经外科(17.39%);药敏结果显示其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17%和56.86%,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均高于60%,对含酶抑制剂敏感度较高,其中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5.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各病区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院2014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对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4年1~12月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226株,该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3.0%和30.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0%。不同科室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最高。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达到了71.2%、19.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隔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防止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襄阳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2006~2010年耐药变化状况,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襄阳市中医医院2006~2010年ICU分离的34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襄阳市中医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2006~2007年耐药率比较稳定,2008~201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从2008年58.8%、64.7%、51.4%增加至2010年的69.7%、70.8%、66.3%。襄阳市中医医院2006~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米诺环素、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头孢子菌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相对较高(〉50%)。结论 2006~2007年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比较稳定;2008~201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多药耐药现象极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或减慢耐药菌株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8~2013年临床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BD phoenix-100对该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自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历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依次为128、173、350、282、186株,以2012整年抽样查得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55株,68.28%);病房主要集中于重症监护病房(65株,28.63%),其次是呼吸科(47株,20.70%)、急诊留观(35株,15.42%)、中风老年科病房(24株,10.57%),患者也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根据5年内数据,多种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增高,特别是2011~2012年间上升趋势更明显,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呈全耐药性。对第3、4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也表现普遍耐药。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抗菌药物耐药率保持在75.00%~85.00%较高水平,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呈逐年递增态势;对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耐药率增长速度较快,如氨苄西林/舒巴坦从60.16%增长至83.33%。其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增长幅度也非常明显,亚胺培南从25.20%上升最高到82.27%,并且检出率不断增加。舒普森由18.89%上升至80.00%,而唯一不同的是克里斯丁(多黏菌素E)5年来一直保持低耐药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高,应警惕并高度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华山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性变迁。结果近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科室分布主要为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其中神经外科该菌的分离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19.6%上升到2012年的35.3%。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其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最为明显,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的57.5%上升至2012年的71.2%;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的56.8%上升至2012年的71.7%。对其他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维持在70.0%~80.0%之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最为严重,且对常用药物普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9.
<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为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易定植于患者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口腔等部位[1,2],可引起肺炎、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皮肤感染等。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株日趋增多,给临床医生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该菌已被称为21世纪革兰阴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可以为感染性疾病的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该院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4年分离出来的1 336株鲍曼不动杆菌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痰液标本和重症监护室(ICU)为首位;18种药敏试验结果中,15种耐药率大于70.0%(占总药敏的83.3%),仅替加环素敏感性较好(敏感性为78.7%)。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不能过于依赖经验性用药,应加强与微生物室的密切合作,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或减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对临床14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选药参考。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患者各种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152株首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在临床感染的分布情况和对临床常用14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各类标本中分离自痰液的频率最高,为84.2%;伤口分泌物次之。鲍曼不动杆菌自ICU病房分离率最高,为44.7%;内科病房次之。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结论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仍然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尽管如此,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该菌耐药性的发生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对仪征医院2008~2012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谱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病房,其次为神经内科、肿瘤科√L科、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从痰标本中分离出来;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鲍曼不动杆菌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上升,临床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66.22%,94.79%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增加,对多种抗茵药物的耐药率增加较快,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正>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非发酵、短小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1],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2],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为更好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近几年来的发生情况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现将我院2010-2014年的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某院某时间段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探讨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13年10~12月某院临床分离的15株MDRAB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采用脉冲场电泳(PFGE)来检测MDRAB的同源性,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5株MDRAB中,PFGE谱型有2种(A和B),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OXA23qc、OXA51、OXA64gp组基因都阳性,6株(6/15)TEM基因阳性。14株(14/15)MDRAB的标本分布在ICU重症监护病房,1株(1/15)标本分布在神经外科病房。所有标本来源于痰液。15例感染或定植MDRAB的患者中,14例(14/15)接受气管插管,其中7例(7/15)行气管切开。结论某院某段时间内ICU重症监护病房存在MDRAB克隆株流行,应进一步加强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8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占80.9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平均耐药率极低,分别为1.48%、0.00%、2.50%及0.51%,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菌药物平均耐药率均小于15.00%,对1、2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的平均耐药率大于95.00%,3、4代头孢菌素的平均耐药率小于30.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逐年增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以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临床分布特点及变迁趋势,为控制MDR-AB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对上海市胸科医院2015—2017年分离出的499株AB进行菌株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015—2017年,AB的检出率逐年递增(χ~2=7.168,P0.05),但MDR-AB的检出率逐年降低(χ~2=35.086,P0.01);男性患者AB和MDR-AB检出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AB和MDR-AB均以60~69岁患者检出率最高,70~79岁患者MDR-AB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6.775,P0.05)。AB和MDR-AB主要分离自痰样本,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上海市胸科医院AB检出率逐年递增,应加强对MDRAB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安化县人民医院2012~2014年临床分离出的20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细菌鉴定由检验科完成,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2012标准判定。结果2012~2014年共分离细菌280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06株,2012~2014年该菌分别占比6.71%、6.82%、8.19%,呈逐年上升趋势。标本主要分离自痰液(78.16%),其次为尿液(7.28%)、肺泡灌洗液(6.80%)、伤口分泌物(3.40%)、血液(2.91%)。其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40.29%)和神经外科(22.82%)。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3年耐药率升高最显著的药物依次为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的3年耐药率均低于3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阻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在医院内定植和交叉传播。  相似文献   

19.
余虹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2):119-120,12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某医院临床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的检测,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状况。结果该医院每年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数,由2006年的12株增加到2013年的72株;每年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有50%以上来自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从2006年的50%以下,增加到2013年的94%以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从2006年0,增加到2013年的60%以上。结论该医院住院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率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应加强监测,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应用 SPSS 19.0软件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分离的167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79.1%),病区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室(21.1%)、神经外科(17.7%)和心内科(17.6%)。鲍曼不动杆菌对一代头孢、二代头孢、头霉烯类、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高度耐药,耐药率达9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氨曲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对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保持在30%~50%。5年间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稳定在35.0%左右,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呈逐年下降,但每年均有检出。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现象持续存在,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规范用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