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在感染女性生殖道后可引起多种病理改变,其较高的感染率和高致病性严重危害了女性的生殖健康,其导致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一过性感染、生殖道疣、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近年随着HPV预防性疫苗的投入使用,HPV感染率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对于HPV16/18型所致的宫颈病变,2价和4价疫苗的预防率可达到100%,仅少部分人群在接种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及接种部位不良反应等情况,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已得到证实。现就HPV感染所致女性生殖道病理改变、HPV疫苗现况及HPV筛查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有关,HR-HPV检测已研发并用于宫颈癌筛查。在美国和欧洲至少有4种HPV检测方法得到批准:①杂交捕获2代(Hybrid Capture 2,HC2),②Cervista HPV HR和Cervista HPV 16/18,③Cobas 4800 HPV系统,④Aptima HPV和Aptima 16、18/45。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特点有所差异,在宫颈癌筛查方案中有不同的临床指征。HR-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目的不是发现HPV感染,而是发现有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高风险的人群。将来HPV检测可能将逐渐取代细胞学成为宫颈癌的一线初筛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阴道pH值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设计调查登记表,对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41例下生殖道感染者及44例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妇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老年性阴道炎、HPV感染者阴道pH值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阴道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清洁度级别及pH值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阴道pH值反应阴道微生态,在大部分下生殖道感染疾病中可作为有效的观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构的阐述,介绍HPV预防性疫苗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目前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上市的预防性疫苗有3种,即四价疫苗(Gardasil)、二价疫苗(Cervarix)和九价疫苗(Gardasil9)。四价疫苗(Gardasil)是针对HPV6/11/16/18型的疫苗;二价疫苗(Cervarix)是针对HPV16/18型的疫苗;九价疫苗(Gardasil9)是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型疫苗。综合预防性疫苗的临床试验及全球上市后的研究资料显示,3种疫苗的保护效力至今已分别在其观察期内持续存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疫苗接种后的远期效果评估尚需继续,对于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等还需长期监测。我国自主研发的二价疫苗,也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宫颈癌疫苗有望在我国女性中接种。  相似文献   

5.
部分患者持续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CIN分为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而高级别病变是真正的癌前病变。在醋酸、复方碘的辅助下,放大的阴道镜检查可以识别这些病变。阴道镜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识别主要病变,即高级别病变;难以鉴别低级别病变和不成熟化生。阴道镜检查应用统一的术语进行描述,有利于交流和对疾病的理解。阴道镜检查不仅是取活检,识别病变并初步判断病变程度是阴道镜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病变图像特点、部位、范围的认识和其他临床特点一起,有助于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现阶段加强阴道镜图像识别和质量控制是宫颈癌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广泛普及,将来识别HPV感染相关病变是阴道镜检查要面临的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整合素作为黏附分子家族的成员,在常见的妇科疾病及生殖健康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整合素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滋养细胞疾病及相关生殖领域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整合素的研究不仅对妇科肿瘤的预防、诊治、预后产生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优生优育提供了科学有利的指导。综述整合素在妇科疾病及相关生殖领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小RNA,以完全或非完全互补的方式与其靶mRNA相结合,调节mRNA表达,从而影响其生物学特征,参与许多肿瘤发生过程。综述血miRNA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包括miRNA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表达检测,miRNA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分化的相关性及其机制,以及miRNA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预后判定、治疗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女性生殖器官在形成、分化过程中,若受到某些内源性因素(如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或外源性因素(如使用性激素类药物)的影响,原始性腺的分化、发育、内生殖器始基的融合、管道腔化和发育以及外生殖器的衍变可发生改变,导致各种女性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尽管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发生率低,但可能从性交、排卵、受精、着床等各个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殖力,导致不育。大部分患者有闭经、生殖道梗阻以及生殖障碍等临床表现。手术矫正畸形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为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不育患者提供了生育的可能以及新的生育途径,可达到解除梗阻、恢复解剖、促进生育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p21WAF1蛋白在尖锐湿疣(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对应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CA(外阴CA和宫颈CA各30例)皮损中EGFR和p21WAF1的原位表达,并以15例健康男性正常包皮组织及15例女性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CA组和对照组EGFR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组EGFR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p21WAF1阳性表达率CA组低于对照组(P〈0.05),CA组中EGFR与p21WAF1表达负相关(r=-0.963,P〈0.01)。结论 EGFR与p21WAF1表达缺失与CA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宫颈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三阶梯”流程,即细胞学和(或)HPV检查、阴道镜检查和组织学活检。目前可行的(过渡性)筛查方案为:21岁以下不作常规筛查,21~24岁液基细胞学初筛,25岁及以上者HPV分型(HPV16,18及其他12种高危亚型)初筛,非HPV16,18阳性者细胞学分流,65岁以上(无宫颈病变史)停止筛查。细胞学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例可行“即诊即治”。HPV感染所致宫颈病变的治疗包括随访、切除性治疗和毁损性治疗。各种治疗方式各有利弊,没有一种治疗方法绝对优于其他方法。手术方法的选择必须基于病变残留、不良反应、经济成本和能否提供较阴道镜活检更足够、可靠的标本用于组织学检查以及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综合考虑,权衡利弊,作出最合适的个体化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1.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实验诊断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方法1230例来自妇科门诊患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妇女,1000例来本院健康体检的工人、教师、机关干部及医务人员,对每位妇女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有关病原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在1230例门诊患者中,临床诊断为生殖道普通炎症的患病率为90.2%,以宫颈炎症性疾病为主,为52.4%,其次为外阴道炎,占32.2%,盆腔炎为5.6%;经实验室检查,细菌性阴道病占14.7%,阴道念珠菌病占11.1%,滴虫性阴道炎占2.6%;在1000例健康体检的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占9.3%,阴道念珠菌占5.2%,滴虫性阴道炎占0.9%。结论普通妇科炎症性疾病及性传播性疾病(STD)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妇科炎症性疾病及STD的关键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重视卫生保健和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妇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患者8 204例,其中4 390例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229例患者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PV感染率为23.2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占58.53%。HPV感染以单一感染(72.88%)为主,HPV52、58、16型最常见,而在多重感染中,62.13%为二重感染,以52型合并其他高危型(58、16、53型)感染最常见。不同年龄组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0岁年龄组HPV感染率(61.76%)最高。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高危型HPV感染率在细胞学异常人群中显著高于细胞学正常人群(P=0.025)。高危型HPV感染可存在于各级CIN及宫颈癌病变,而低危型HPV感染只存在于CINⅠ。结论:HP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龄和区域分布特异性,且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研制适合成都地区妇女的特异性HPV疫苗,以及宫颈癌的筛查与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0月在深圳市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接受子宫颈癌筛查的5882例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测。其中1032例同时接受液基细胞学(LCT)检查,选取可疑宫颈癌患者273例行阴道镜下活检,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级别定为病理检查结果阳性。(1)分析不同型别HPV检出情况;(2)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HPV分型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接受HPV分型检测的5882例妇女中,HPV感染率为13.0%(765/5882),单一亚型感染率为11.0%(650/5882),多重(≥2种亚型)感染率为2.0%(115/5882),感染率最高的5种HPV亚型依次为HPV16(2.4%,141/5882)、52(2.1%,123/5882)、58(1.7%,98/5882)、66(1.4%,80/5882)、18(1.3%,79/5882)。病检结果阳性者中,最常见的3种HPV亚型依次为HPV16(33.3%,20/60)、HPV52(18.3%,11/60)、HPV58(15.0%,9/60)。(2)HPV分型检测的敏感度为96.7%(58/60),特异度为11.3%(24/213)。结论:HPV分型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手段是可行的,可解决细胞学筛查基层阅片医生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全球女性最严重的疾病负担之一,其不仅可以引起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还与生殖道肿瘤密切相关。尤其是高危型HPV,是导致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虽然HPV感染与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已成为近十余年的研究热点,但我国有关HPV感染的流行病学、高危型HPV检测在我国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阻断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以及HPV疫苗在中国的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16.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临床常见,而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HPV检测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而不是诊断有无病毒感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HPV检测方法包括杂交捕获2代HPV (HC2-HPV)、Cervista HPV、Cobas HPV和Aptima HPV检测。这4种HPV检测方法诊断高级别CI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非常接近。目前HPV检测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与细胞学联合筛查或单独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细胞学筛查异常的分流及治疗后或筛查异常的随访。HPV初筛方案与联合筛查效能相似、需要的检测次数更少,但HPV初筛诊断高级别CIN的特异度较低,也可能更易漏诊宫颈癌。如何最佳地将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癌防治仍需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其感染与清除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阴道微生物菌群在女性下生殖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低,仅由少数几种乳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随着对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被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阴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相对丰度减少等阴道菌群组成变化与HPV感染的发生和持续以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建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能够促进HPV的清除,是未来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治疗的新方向。本文讨论宫颈HPV感染的转归与阴道微生物菌群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