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璐  陈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27-292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钟祥市城区学龄前儿童2 896例,将其按年龄分为2~〈3岁组(n=693)、3~〈4岁组(n=702)、4~〈5岁组(n=726)及5~〈6岁组(n=775).采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儿童血铅浓度.结果 2 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为(49.62±20.12)μg/L,其中有393例儿童血铅不低于100 μg/L,占13.57%;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血铅浓度有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2~2013年南昌市部分幼儿园和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检测,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市2299例0~6岁儿童血铅水平48.60±30.58ug/L(3~592ug/L),铅中毒检出率1.39%;0岁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最低,为(40.66±21.67)ug/L,6岁组血铅均值最高,达(61.17±47.60)ug/L,6岁组血铅均值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血铅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铅中毒仍然存在,应加强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3.
3621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  王瑞英  周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453-1454,1456
目的调查2009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对各年龄组儿童血铅值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为43.58μg/L,按年龄分为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血铅水平分别为45.61、41.23μg/L,幼儿前期和小学阶段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100μg/L者130例,铅中毒率为3.59%,铅中毒率最低为婴儿组(2.76%),最高是小学阶段(7.05%);男童铅中毒51例,铅中毒率为4.16%,女童铅中毒49例,铅中毒为2.76%,中毒的比例在男女童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3年四川江油地区儿童体内铜、锌、镁、铁4种微量元素缺乏情况,为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4 400例儿童全血进行铜、锌、镁、铁4种微量元素检测,并按0~1岁、1~2岁、2~3岁、3~4岁、4~12岁5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四川江油地区儿童体内铜、锌、镁、铁4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3.6%、46.9%、1.4%、36.0%,0~4岁与4~12岁各微量元素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1,P0.01);0~2岁2~4年龄组锌元素缺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1,P0.05);0~3岁与3~4铁元素缺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5)。结论近3年四川江油地区儿童体内铜、锌、镁、铁4种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以锌、铁缺乏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钟祥市儿童血铅与血红蛋白联合检测,了解钟祥市儿童血铅浓度与贫血状况,并探讨血铅中毒与年龄和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 889例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同时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将受检儿童按年龄分组。结果不同年龄组的血铅浓度与血铅中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血红蛋白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铅中毒和贫血的比例增加,同时随着年龄增长,骨铅水平增高,超过一定负荷水平,从而抑制造血系统的功能,导致贫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厦门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厦门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年龄0~10岁,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全血血铅值。结果 2010~2013年间共有11 271例儿童检测全血血铅水平,血铅均值为51.0μg/L。不同年龄组的男童铅中毒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6岁期间,随着年龄增加血铅均值逐渐上升,并在学龄前期达到高峰,之后的学龄期儿童均值不再增高,但血铅中毒率始终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厦门市儿童铅中毒率接近国内其他城市平均水平,但学龄前儿童血铅的均值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铅污染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0~6岁就诊儿童血铅水平的分析,为有关部门开展儿童血铅超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843例,抽取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血铅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不同特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血铅含量1.21~73.73(16.34±23.04)mg/L;血铅超标检出11人,检出率为1.3%;男童485人、女童358人,女童血铅水平略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6,P=0.77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超标率无明显差异;血铅水平随儿童年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4岁年龄组中血铅水平最高;不同年龄儿童血铅超标率无显著差异;在1岁以内儿童出现铅中毒的较少,而1、2、3、4、5岁儿童中,其铅中毒的比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分别和1岁以内儿童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儿童血铅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血铅水平与年龄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铅暴露依旧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儿童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因此,仍要注意加强对家长及儿童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干预,降低铅暴露于环境和各类产品中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中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6933名儿童(男童3743例,女童319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按年龄分为0~〈1岁、1~〈3岁、3~〈7岁、7~14岁组,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对血铅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933名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共84例,总检出率为1.21%,其中男童、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23%和1.19%。0~〈1岁、1~〈3岁、3~〈7岁组儿童血铅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7~14岁组血铅水平与3~〈7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组男、女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年龄组男童均高于女童(P〈0.05)。结论中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与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率较低,但考虑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危害,应加强宣传教育,防范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含铅物品的接触和摄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2012年蒲城县O~9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博辉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对该院门诊近三年中随意抽取的7000例儿童的末梢血血铅状况进行分析。按2010,2011,2012年和O~2岁,3~5岁,6~9岁及儿童性剐,采用求平均含铅量、中毒率、男女中毒检出率进行分组统计。结果该地儿童平均含铅量和中毒率:按年份为2010年(O.362±0.066μmol/L,11.5%),2011年(0.382±0.075μmol/L,13.1%)和2012年(O.396±0.066μmol/L,16.1%)。按年龄段为0h2岁(0.328±0.065μmol/L,12.3%),3~5岁(0.391±0.074μmol/L,13.2%),6~9岁(0.420±0.069μmol/L,14.9%)。总的含铅水平为0.382±0.069pmol/L,中毒率13.5%。中毒的941例儿童中男童649例,占男生的13.8%;女童292例,占女生的12.7%;男女儿童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P〉O.05)。结论该地儿童血铅水平和血铅中毒率随着年龄、年份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儿童铅中毒率男女差别不大,均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0~6岁健康儿童干血滤纸片中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的检测,对儿童体内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为脂肪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和有机酸血症诊断提供生物参考区间。方法应用同位素稀释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对广州地区263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干血滤纸片酰基肉碱进行检测。将所有儿童分成男、女两组;根据年龄分为分4个组:年龄0~28d,孕周≥37周;年龄0~12月;年龄0~3岁;年龄0~6岁。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儿童的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呈正态分布。男性儿童组与女性儿童组的游离肉碱和各种酰基肉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P=0.619)。C4、C5、C6、C10、C12、C18各年龄组间方差齐(P0.05),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C0、C2、C3、C5-OH、C8、C14、C16方差不齐(P0.05),进行秩和检验。C0、C2、C3、C5-OH、C6、C8、C10、C12、C14、C16、C18不同年龄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年龄计算参考值范围。C4、C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合并组计算参考值范围。结论根据年龄的不同建立儿童干血滤纸片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含量参考值范围对于脂肪酸代谢障碍和有机酸血症疾病的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易如兰  张红梅 《疾病监测》2014,29(7):549-551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边远山区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及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河口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3个边远乡镇(桥头乡、瑶山乡、莲花滩乡),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9个行政村为监测点,分4个年龄组(8~月龄、18~月龄、2~岁、4~5岁),每个年龄组至少调查5~6人,每个监测点至少调查20~24人,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接种率调查并采集静脉血3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共调查205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60.00%、全程接种率89.76%,合格接种率83.90%,各年龄组之间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χ2=2.11,P0.05);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P0.01)。HBsAg阳性率1.46%,抗-HBs阳性率69.76%,各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6,P0.01)。结论 2013年河口县边远山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均达到80%以上,抗-HBs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大逐渐下降。认真落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提高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提高儿童乙肝抗体的阳性率,对降低和消除乙肝发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王丽 《检验医学》2011,26(5):346-348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儿童血铅检测,了解诸暨市儿童血铅中毒情况,并探讨血铅水平与不同人群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 895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并将受检儿童按年龄(≤3岁、4~6岁、〉6岁)、性别、是否本地分组。结果 1 895名儿童血铅均值为48.63μg/L,其中有198例儿童血铅≥100μg/L,占10.45%。≤3岁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最低,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组与〉6岁组相比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均无差异(P〉0.05)。同年龄组男、女儿童血铅水平与铅中毒率均无差异(P〉0.05)。外地组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均明显高于本地组(P〈0.05)。结论本地及儿童血铅水平与全国各省相比处于低水平位置,血铅≥100μg/L的发生率与全国平均值相近。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有一定关系,男、女差异不大,儿童的卫生习惯、家长重视程度、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对血铅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军文  史耐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06-2406,2408
目的分析该院2009~2012年体检的0~12岁儿童血铅水平。方法对2009~2012年在该院0~12岁儿童体检的血铅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度检测样本数3 197例,铅中毒921例(29.1%);2010年度检测样本数3 274例,铅中毒823例(25.1%);2011年度检测样本数3 993例,铅中毒723例(18.3%);2012年度检测样本数4 197例,铅中毒621例(14.8%)。结论近年来,江油市儿童血铅中毒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E水平。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保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7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婴幼儿1~3岁481例,学龄前(3~6岁)儿童132例,青少年(6~16岁)137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水平。结果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平均水平分别为0.45±0.25 mg/L,27.27±11.38 ng/mL及9.18±5.75 mg/L。血清维生素A水平无年龄差异(χ2=1.002,P=0.606),血清25-(OH)D水平(χ2=6.843,P=0.033)与维生素E水平(χ2=14.922,P=0.001)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71,P<0.01),在各年龄组中均存在过量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血清25-(OH)D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00,P<0.01),其缺乏率和不足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维生素E构成比无年龄差异(χ2=7.054,P=0.133),其在各年龄组缺乏率与不足率均较明显,其中学龄前组总体缺乏最为严重,达74.2%。结论 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提高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监测、预防意识,增加富含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制剂。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海淀区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北京市海淀区儿童的血铅水平,分析其分布规律,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钨舟原子吸收法检测2007-03/2008-06 3 541例14岁以下儿童的血铅,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结果: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平均水平为(57.5±27.4)μg/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总铅中毒率为6.58%。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儿童中的铅中毒现象仍然存在,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儿童的铅接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探讨学龄前儿童所在地域、父母屈光不正史及年龄与其屈光不正的关系。方法使用美国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对石家庄市区及石家庄市山区部分幼儿园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外眼及眼底检查,并按年龄组进行统计。结果学龄前受检儿童1550例,资料完整的共1139例,屈光不正发生率为12.29%(140/1139)。2~5岁各组间屈光不正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31,P=0.115)。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复合远视散光、单纯远视、混合性散光,不同性别、地域及家族史儿童屈光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537;χ^2=3.115,P=0.078;χ^2=2.440,P=0.118)。排除屈光状态异常者后,各年龄组双眼球镜、柱镜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1,P=0.674;F=1.132,P=0.297;F=0.999,P=0.468;F=0.945,P=0.537)。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与年龄、性别、地域及家族史无关,屈光不正类型以复合远视散光、单纯远视、混合性散光为主,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对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衢州市城区0~3岁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体格生长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进行系统管理的城区0~3岁婴幼儿9 457例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诊断标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总结评价婴幼儿身高、体重体检数据,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0~3岁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50%,肥胖检出率为3.49%,以轻度肥胖为主,体格偏离率为6.99%,各年龄组之间体格生长偏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71,P=0.001);男童7.36%,女童6.58%,男女童之间体格偏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2,P=0.135)。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影响因素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喂养人、喂养方式、出生体重等有关。结论 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率较高,特别是肥胖18月龄以后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受多因素影响,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将有利于预防体格偏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四川省江油地区12 岁以下儿童血清25- 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 为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和预防维生素D 过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江油市某医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门诊12 岁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2 200 例,其中男性1 268 例,女性932 例。采用DiaSorin LIAISONXL?XL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D 水平,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儿童血清25-(OH)D 水平差异。结果 在2 200 例检测样本中,维生素D 缺乏456 例,占20.73%;维生素D 不足616 例,占28.00%;维生素D 充足1 088 例,占49.45%;维生素D中毒40 例, 占1.82%。不同性别之间血清25-(OH)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升高,儿童血清25-(OH)D 水平逐渐下降,其中4~7 岁组与2~3 岁组和8~12 岁组比较血清25-(OH)D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仅0~1 岁血清25-(OH)D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地区0 ~ 12岁儿童机体维生素D 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应增加儿童维生素D 制剂和含维生素D 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旨在控制维生素D 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778-1780
目的探讨中山市神湾镇7~12岁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中山市神湾镇小学7~12岁儿童健康体检资料2514份,根据不同的年龄将儿童分为7、8、9、10、11、12岁组共计6个年龄组,将上述身高、体质量两项指标与WHO推荐美国专家卫生统计中心汇集的测量资料(1997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体格生长数据(1995年)比较。结果 7、8、9、10、11、12岁组身高、体质量均值明显高于WHO推荐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8、9、10、11、12岁组身高均值明显高于中国九大城市推荐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年龄组同组男、女之间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岁年龄组同组男性儿童体质量明显高于女性儿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岁年龄组同组男、女之间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神湾镇7~12岁儿童身高与体质量均值高于WHO与中国九大城市推荐标准,建议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时采用此标准作为中山市儿童生长发育参照人群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毫州市3 257例学龄前儿童静脉血钙(Ca)、镁(Mg)、锌(Zn)、铁(Fe)、铜(Cu)以及铅(Pb)水平,为学龄前儿童保健预防和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6种微量元素,用SPSS17.0软件按1、2、3、4、5、6岁6个年龄组及男、女性别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统计。结果毫州市学龄前儿童均值总体在参考值范围内,Pb水平在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种元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Fe水平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Ca水平随年龄增长有降低趋势,Cu、Mg在各年龄组水平波动。Zn、Mg和Pb水平在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Ca和Fe水平在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Cu、Ca、Mg、Fe缺乏率分别为19.31%、1.29%、11.54%、0.09%、13.54%,其中Zn缺乏率最高,尤其是5岁(45.20%)和6岁(45.21%)阶段儿童;各年龄组儿童Mg、Pb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n、Cu、Ca、Fe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间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州市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缺乏较普遍,儿童Pb中毒现状不容忽视,应加强儿童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