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非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0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4组:A组30例为吉非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B组35例为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C组32例为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组.D组33例为最佳支持治疗组。吉非替尼每日250mg,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总剂量为36~48Gy,治疗次数8~12次,6次/周。[结果]A组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RR)为66.7%(20/30),疾病控制率(DCR)为90.0%(27/30).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2.1个月(范围3~23个月),1年生存率为46.7%(14/30),治疗期间常见副反应为皮疹、腹泻:B组RR为54.3%(19/35),DCR为82.9%(29/35),MST为7.3个月(范围3~16个月),1年生存率为11.4%(4/35);C组RR为34.4%(11/32),DCR为53.1%(17/32),MST为8.8个月(范围2~20个月)。1年生存率为31.3%(10/32),D组MST为4.9个月(范围2~11个月),1年生存率为O。吉非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在近期疗效(RR及DCR)上高于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组(x^2=6.458.P=0.011:x^2=10.219,P=0.001),1年生存率高于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x^2=10.017,P=0.002)。[结论]吉非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疗一线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吉西他滨联合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67例为盐酸吉西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B组72例为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C组66例为单用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盐酸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输注,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4-6周期。联合治疗组第一周期化疗的第1天同步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等剂量曲线为55%-70%,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4.0-5.5Gy,肿瘤>5cm的单次周边剂量3.0-4.0Gy,治疗总剂量为32-48Gy,治疗次数8-12次,5次/周。结果:2个月后增强CT复查肿瘤病灶。A组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RR)为32.8%(22/67),疾病控制率(DCR)为86.6%(58/67),临床受益反应为86.6%(58/67),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2.3个月(范围4-42个月),1年生存率为49.3%(33/67),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及消化道反应;B组RR为18.1%(13/72),DCR为68.1%(49/72),临床受益反应为66.7%(48/72),MST为8.6个月(范围4-30个月),1年生存率为31.9%(23/72),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及呕吐;C组RR为13.6%(9/66),DCR为66.7%(44/66),临床受益反应为48.5%(32/66),MST为7.8个月(范围3-22个月),1年生存率为28.8%(19/66),治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盐酸吉西他滨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的近期疗效(RR)及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均优于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P=0.045;P=0.038)或单用盐酸吉西他滨(P=0.009;P=0.016)。结论:盐酸吉西他滨单药联合伽玛射线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胰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最佳支持治疗(BSC)与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年龄大于8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NSCLC患者,24例一线应用吉非替尼(250mg,1次/d,口服)治疗,另外16例接受最佳支持治疗。吉非替尼组的患者直到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进而评估吉非替尼疗效与毒副作用。[结果]吉非替尼组与BSC组生存期比较,无论肿瘤分期早晚,吉非替尼组生存期均较BSC组延长(P=0.0353,0.0466),吉非替尼组生存率与客观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SC组(P=0.0367,0.0294)。吉非替尼组CR 0例,PR 8例(33.3%),SD 8例(33.3%),PD 8例(33.3%)。有效率(RR)33.3%,疾病控制率(DCR)66.7%。女性RR优于男性(P=0.0069)。腺癌患者DCR优于非腺癌患者(P=0.0277),ECOG评分≤2的患者DCR优于评分>2的患者(P=0.0351)。吉非替尼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腹泻、皮肤干燥,均为轻度。[结论]对于老年NSCLC患者,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疗效肯定,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生存期、客观有效率及生存率均优于最佳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天(吉非替尼组,n=38)或厄洛替尼150 mg/天(厄洛替尼组,n=29),直至发生颅内病变进展、死亡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疗效分析采用RECIST 1.1版标准,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全组颅内病变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4.8%和92.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分别为42.1%、92.1%和48.3%、93.1%(P=0.881)。颅外病变的RR和DCR分别为53.7%和95.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分别为52.6%、94.7%和55.2%、96.6%(P=0.932)。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8个月和15.3个月,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分别为10.6个月、14.8个月和11.7个月、15.7个月(P=0.720,P=0.569)。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对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作为脑转移患者的治疗选择,两种药物在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等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一线化疗失败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吉非替尼(吉非替尼组)250 mg/d治疗,另一组接受厄洛替尼(厄洛替尼组)150 mg/d治疗,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 (DCR)和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的中位PFS、ORR、DCR分别为(6.5±1.2)个月、60%、92%和(7.2±0.9)个月、56%、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和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能有效地二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治疗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厄洛替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4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联合适形放射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适形放射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放疗采用6/15MV X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0~2.5 Gy次/,1次/d,5次/周,DT66~76 Gy。治疗组同步口服吉非替尼,从放疗第1天开始,连服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5.0%和60.0%(χ2=3.33,P>0.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35.0%和45.0%、20.0%(χ2=2.56,1.13,P>0.05)。吉非替尼组痤疮样皮疹发生率为55.0%,多为轻、中度,腹泻多为轻度。结论吉非替尼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吕艳红  张冬  郭慧 《现代肿瘤医学》2022,(12):2177-2180
目的:观察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纳的44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资料,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接受达可替尼一线治疗患者22例设为达可替尼组,接受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患者22例设为吉非替尼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消化道不良反应、甲沟炎、痤疮、口腔炎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评价患者远期疗效。结果:达可替尼组DCR为86.4%,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ORR为45.5%优于吉非替尼组31.8%,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可替尼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患者较多,且Ⅲ、Ⅳ度痤疮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增加,与吉非替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13.0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9.6个月,两组间PF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32.5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23.5个月,两组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可替尼可作为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相较于吉非替尼,其近期疗效理想,PFS也更有优势,但其消化道和皮肤的毒性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治疗1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经化疗失败的或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到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1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5.2%(44/125),疾病控制率为77.6%(97/125),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0.5%%.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男性、非腺癌、吸烟患者(P<0.05),ECOG评分和既往有无化疗对吉非替尼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体力状态ECOG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中位PFS明显优于ECOG评分≥2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的患者(P<0.01).腺癌、不吸烟、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MST明显优于非腺癌、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的患者(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51.2%)和腹泻(34.4%),多为轻度.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情况,比较二者对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一线化疗治疗失败后的105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分别接受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24.0%和29.1%(P=0.987),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4.0%和70.9%(P=0.776);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5.2个月和4.1个月(P=0.026),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9个月和6.7个月(P=0.031),吉非替尼组PFS和OS均优于培美曲塞组。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非血液学毒性,培美曲塞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结论吉非替尼及培美曲塞均可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疗效相当,但二者的不良反应各异,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择优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Iressa)与多西紫杉醇(艾素)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8例经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吉非替尼组50例,口服 Iressa 250mg/次,1 次/天,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多西紫杉醇组 48例,应用艾素 75mg/m2,静脉滴注1h,第1 天,21天为1 个疗程,至少接受2 个疗程。按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吉非替尼组(1 例服药1 个月后自动出组)有效率为22.4%(11/49),临床获益率为55.1%(27/49),中位生存时间为7.1 个月,1 年生存率为35.9% 。多西紫杉醇组有效率为18.8%(9/48),临床获益率为50.0%(24/48),中位生存时间为6.9 个月,1 年生存率为31.5% ,两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时间和1 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吉非替尼组Ⅰ~Ⅳ度和Ⅲ~Ⅳ度皮疹发生率分别为51.0% 和10.2% ,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P=0.000 0和P=0.029 6),其Ⅰ~Ⅳ度腹泻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P<0.01);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吉非替尼组(P=0.000 0),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发生率仅Ⅰ~Ⅳ度高于吉非替尼组(P=0.000 0 和P=0.026 6)。生存质量改善率吉非替尼组高于多西紫杉醇组(P<0.01)。 结论: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相比,疗效相近,不良反应较轻,生存质量改善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作为二线以上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32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男18例,女14例,中位年龄62岁,腺癌28例,鳞癌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过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效果差或不能耐受化疗,均自愿接受吉非替尼单药(250 mg/d)治疗.结果 32例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治疗2个月后进行评价,CR 1例、PR 11例、SD 14例、PD 6例.RR:37.5%(12/32),DCR 81.25%, TTP 3~26个月,中位TTP 8 个月,MST 10个月.结论 吉非替尼单药二线以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东方人、女性、腺癌人群中有效率高,耐受性好,可以有效合理地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地发挥治疗肿瘤个体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Iressa)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8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单药250 mg,1次/d,2个月后评价疗效及评价后4周疗效确认,停用吉非替尼的标准为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4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 4例,PR 16例,总有效率(RR)为41.6%.SD 1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5.0%,PD 12例,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年龄等因素都与近期有效率(RR)相关.有效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为12个月(95%CI为5.6~16.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5个月(95%CI为8.6~14.2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8.4个月(95%CI为4.1~10.2个月),1年生存率为42.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疹、腹泻、恶心、关节痛和肝功能异常.结论:吉非替尼治疗疗效明确.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作为NSCLC的治疗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36例65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Ⅲ-Ⅳ期。口服吉非替尼250mg/d,至病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结果:36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后2个月进行评价,RR为41.67%(15/36)、DCR86.11%(31/36)。用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疹25例(52.78%),腹泻11例(30.56%),皮肤瘙痒5例(13.89%),皮肤干燥5例(13.89%),肝功异常2例(5.56%)。TTP为3.5-23.8个月,中位TTP8.2个月。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可以作为该特殊人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吉非替尼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53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常规分割每次2 Gy,每日1次,每周5次,总量DT:60 Gy/30 f,同期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对照组24例,单纯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62.07%,对照组有效率(RR)3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3个月,对照组中位PFS 9个月,中位OS 18个月,两组间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放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3),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P=0.74、P=0.71)。结论: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有效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总生存期略长,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NSCLC脑转移的患者65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同时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DT=30 Gy/10 f/2 w;对照组单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d.结果 2组患者的全身病变DCR和全身病变R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颅内病灶DCR和RR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8.5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6.9%和15.6%,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7%,33.3%和12.1%,其中2年生存率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恶心呕吐、放射性颅高压、皮疹脱屑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显著,能显著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评价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诱导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单药维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1月 —2008年6月, 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最后一次化疗结束后疗效为部分缓解(PR)或稳定(SD)的为吉非替尼维 持治疗组,疾病复发后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组。入组后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持续服用到疾病进展或 死亡。结果共有40例患者入组,其中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为21例,二线治疗组为19例。维持治疗组总有效率 (RR)52.38% (11/21),其中1例CR,二线治疗组RR为21.05% (4/1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6.19月,显著长于二线治疗组的7.90月(P<0.05)。结论吉非 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益处。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二线治疗的药物,但直接对比两者二线治疗的研究数据有限。本研究旨在比较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鳞型NSCLC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一线含铂双药化疗方案(不含培美曲塞)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吉非替尼口服(吉非替尼组),或静脉滴注培美曲塞(培美曲塞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培美曲塞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为13.0%(3/23),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为30.4%(7/2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progression-freesurvival,mPFS)为3.1个月;吉非替尼组的ORR17.3%(4/23),DCR39.1%(9/23),mPFS4.4个月;两组的ORR、DCR和mPFS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培美曲塞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n=9,39.13%)和乏力(n=8,34.78%);吉非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n=8,34.78%)和腹泻(n=4,17.39%)。和治疗前基线相比,培美曲塞组和吉非替尼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吉非替尼组在情绪,活动能力及肺癌附加关注的其它因素方面较培美曲塞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鳞型NSCLC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各异;两者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吉非替尼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雅  常红莉  王哲  陈静 《现代肿瘤医学》2015,(20):2959-296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观察RR、DCR、PFS、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中,CR 1例,PR 18例,SD 13例,PD 8例,RR为47.5%,吉非替尼在优势人群中有效率约72%左右;中位有效时间为8~10个月。结论:吉非替尼在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疗效明显,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毒性可耐受。在女性、腺癌、不吸烟人群中疗效更明确,临床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怿  丁罡  陈卓慧  张琇文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4):384-385,39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经放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均发生远处转移。口服吉非替尼250mg/次,每天1次,服药中位时间为4个月。结果32例可评价疗效病例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14例,有效率为25.0%(8/32),疾病控制率为56.3%(18/32),中位生存期4.8个月(1~14个月),1年生存率50.0%(16/32)。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共有20例(63.5%)。其他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和肝功能损害,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者。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剂量继发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高剂量相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脉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42例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治疗1年后出现耐药的NSCLC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9例,一次性给予相应4倍剂量的吉非替尼(1000 mg/次),4天为1个周期;厄洛替尼组13例,一次性给予相应3倍剂量的厄洛替尼(450 mg/次),3天为1个周期。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42例初始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1年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位PFS为30个月;其中,吉非替尼组为31个月,厄洛替尼组为24 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高剂量EGFR TKI脉冲治疗后,全组获PR 8例、SD 11例、PD 23例,有效率(RR)为19.0%,疾病控制率(DCR)为 45.2%,中位PFS为6个月。其中吉非替尼组获PR 6例、SD 9例、PD 14例,中位PFS为8个月;厄洛替尼组获PR 2例、SD 2例、PD 9例,中位PFS为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EGFR外显子突变情况分组,Exon 19突变组获PR 4例、SD 6例、PD 17例,Exon 21突变组获PR 4例、SD 5例、PD 6例;两组中位PFS分别为6个月和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均为1~2级,主要表现为皮疹、乏力、纳差和皮肤干燥等,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常规剂量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高剂量EGFR-TKI脉冲治疗能使部分患者再次获益,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