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cDNA3.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大鼠鞘内注射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并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转染部位及表达时间.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后直接注射到正常大鼠的蛛网膜下腔,观察其在大鼠体内转染后的时空效应.结果:双酶切结果符合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约5.4kb, EGFP约750bp,另外测序分析与文献报道结果完全一致;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鞘内注射24h后在大鼠的脑脊膜和脊神经的外膜上有EGFP表达,在14d达到高峰,4周后明显下降,第7周消失;在实验组大鼠的心、肝、脾、肺、肾及股四头肌均没有绿色荧光.对照组所有取材部位均没有绿色荧光.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1(+)-EGFP通过直接注射法被成功转染至大鼠的蛛网膜下腔,且外源基因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AT透膜肽介导VP3融合蛋白穿透生物膜及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效应,为临床应用生物大分子药物治疗肿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常规构建TAT-VP3、TAT-GFP及TAT-GFP-VP3的3种融合蛋白的pET28 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经镍金属鳌合层析柱纯化获得融合蛋白。通过蛋白转导实验观察其穿透生物膜的效应,利用DAPI染色及TUNEL法观察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效应。结果融合蛋白TAT-GFP及TAT-GFP-VP3可进入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在荧光下可见绿色荧光,融合蛋白TAT-VP3及TAT-GFP-VP3可诱导体外培养的细胞凋亡。结论在VP3的N端加上TAT透膜肽形成的融合蛋白可有效穿透细胞膜,TAT-VP3融合蛋白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蛋白转导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转导是近几年生命科学领域发现的一种独特现象,具有蛋白转导功能的蛋白通过几个短的碱性小肽组成的蛋白转导域(proteintransductiondomain,PTD)的介导,能将与其共价连接的DNA、多肽或蛋白质以及其他大分子物质通过非经典途径穿过细胞膜甚至血脑屏障,并在细胞间自由传递。PTD这种能携带融合蛋白自由进入细胞的独特功能为人类一些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载工具,在基因治疗中有着美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IV - 1反式激活蛋白 (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 (PTD)介导的BCR/ABL(TATPTD -BCR/ABL)融合蛋白通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TD -BCR/ABL融合蛋白。将经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的融合蛋白 ,经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对小鼠脑组织细胞内的PTD -BCR/ABL融合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①表达和纯化了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2 3× 10 3 的PTD -BCR/ABL融合蛋白 ;②将其经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 ,在小鼠脑组织细胞中可检测到PTD -BCR/ABL融合蛋白。结论 PTD可在体内介导较大Mr的融合蛋白通过血脑屏障 ,有望为治疗性的药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标记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6 5(hVEGF16 5 )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快速构建及在骨髓移植后小鼠体内的分布和表达效率。方法 利用细菌内质粒间同源重组法快速构建EGFP标记的重组腺病毒Ad EGFP hVEGF16 5 ;通过体外试验观察病毒的形态、滴度和安全性 ;经尾静脉注射 3× 10 8PFU的重组腺病毒给同基因骨髓移植BALB c小鼠 ,在不同时间检测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分布和hVEGF16 5的表达。结果 通过细菌内质粒间同源重组法在短期内成功构建了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 EGFP hVEGF16 5 ;纯化的病毒颗粒在电镜下成分均一 ,滴度可达 10 1 0 ~ 10 1 1 PFU ml。Hela细胞感染病毒后经多次传代未见细胞病变。借助于荧光显微镜在不同时期观测到小鼠心、肺、肝、脾、肾、小肠组织EGFP ;RT PCR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脏器内有显著VEGF表达。各脏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VEGF水平升高可达(86 6 6 7± 97 13)pg ml。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载体具有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 ,并成功介导了hVEGF16 5基因在骨髓移植小鼠体内的安全、稳定表达 ,为今后在骨髓移植过程中开展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PTD—bcr/abl融合癌蛋白片段的表达及其跨膜转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蛋白转导结构域(PTD)介导的转导bcr/abl癌蛋白片段的方法,为进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合成编码PTD的基因片段,并与PCR扩增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癌蛋bcr/abl基因片段融合,在胸有成竹肠杆菌中表达,将纯化的融合蛋白PTD-bcr/abl与HL-60细胞共孵育,用Western blot分析融合蛋白的跨膜转运。结果 PTD基序可介导bcr/abl蛋白由细胞外跨膜转导进行细胞内。结论 这一结果可能为应用外源蛋白负载(loading)抗原提呈细胞(APC)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能够将外源蛋白导入真核细胞线粒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进行示踪.方法 利用多重PCR扩增法将线粒体导肽序列与EGFP序列融合在一起,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pcDNA5.1-EGFP.将P53基因分别插入pcDNA5.1-EGFP和pcDNA3.1构建成pcDNA5.1-P53和pcDNA3.1-P53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验证后在脂质体介导下分别将上述载体转染293T细胞,一方面在荧光显微镜下比较绿色荧光蛋白与细胞色素C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免疫荧光法比较P53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绿色荧光的表达分布与细胞色素C具有一致性,且转染pcDNA5.1-P53载体的细胞内P53蛋白集中在胞质线粒体中,而转染pcDNA3.1-P53载体的细胞内P53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结论 成功构建能够将外源蛋白导入线粒体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严世荣  严洁  龚坚  李蓓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2,22(4):343-345,350
为寻找介导外源蛋白质进入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方法,本研究构建了pET28a-TAT-LacZ重组表达子,纯化得到TAT-β-Gal融合蛋白,通过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TAT-β-Gal能否穿过各组织生物膜及达到各组织的时间、浓度。结果发现TAT-β-Gal在短时间内可到达各组织。该研究证明在生物大分子的N-末端加上TAT具有穿透力的蛋白转导区肽段形成的融合蛋白可穿过生物膜到达各组织,这一发现为肽类、生物大分子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可溶性人干细胞因子与EGFP融合基因的构建及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可溶性人干细胞因子 (SCF)膜外活性区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载体 ,电穿孔转染CHO K1细胞株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融合蛋白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活性。结果 融合基因在瞬时转染的真核细胞中获得表达 ,并分泌至上清 ,且SCF EGFP融合蛋白中分子标签EGFP未影响可溶性人SCF膜外活性区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结论 可溶性人干细胞因子与EGFP融合基因载体构建成功 ,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为进一步研究SCF对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包含甲胎蛋白强抗原决定簇hAFP542-550、 EGFP 和GPI锚定蛋白GPC3三者组成的融合蛋白GPC3-hAFP542-550-EGFP表达质粒pGPC3-EGFP, 确定其定位表达在真核细胞膜上, 以强化靶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①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胎盘组织总RNA中调取GPC3基因, 化学合成基因片段-KOZAK-GPCN+afp542-550-, 并从pEGFP-N1质粒中扩增EGFP基因, 三者嵌合构建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pcDNA3.1(+)/GPCN+afp542-550-EGFP-GPCC(pGPC3-EGFP);②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质粒pGPC3-EGFP 入肝癌细胞株HepG2(GPC3+AFP+), 转染后24 h和48 h引物GPCN-F和EGFP-r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GPC3-hAFP542-550-EGFP表达;③对照质粒pEGFP-N1和pGPC3-EGFP转染HepG2, 荧光显微镜观察比较两种质粒EGFP蛋白表达的部位;pGPC3-EGFP转染人胚肾HEK293细胞(GPC3-AFP-), 提取细胞膜蛋白和可溶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结果:①成功构建pGPC3-EGFP质粒;②融合蛋白可在 HepG2中表达;③与pEGFP-N1不同, 融合蛋白主要在胞膜上出现荧光反应, 胞质内仅见散在零星荧光;转染后HEK293细胞的膜蛋白中检测到融合蛋白表达, 而可溶蛋白中未检出.结论:pGPC3-EGFP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GPC3-hAFP542-550-EGFP仍然定位表达在细胞膜, 是一种新型GPI再锚定蛋白.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转导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是指一类能将其他生物大分子导入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的小分子阳离子多肽,它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功能,还可以与具有治疗作用的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偶联,在缺血、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RhoE/Rnd3是Ras鸟苷酸结合蛋白超家族的新成员,调节细胞骨架的重组,影响细胞的生长和迁移。核糖基转移酶C3Stau可以修饰并改变RhoE/Rnd3蛋白的活性,下游效应蛋白Soc ius、ROCK I以及p190 RhoGAP则参与信号的传导。RhoE/Rnd3与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型神经营养因子TAT-BDNF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新型神经营养因子TAT-BDNF并验证其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应用功能蛋白质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提供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带有TAT蛋白转导区序列及无信号肽序列人BDNF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TAT—HA-DNF。经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复性获得纯净TAT—BDNF融合蛋白。利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细胞,通过双重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其蛋白转导活性;Hoechst33342染色观察TAT-BDNF对颗粒细胞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结果:重组质粒能有效的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得高纯度TAT-BDNF。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显示TAT-BDNF能快速转导入小脑颗粒细胞中,并能显著减少由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凋亡坏死的比例,改善神经元的存活状态。结论:合成的新型神经营养因子TAT-BDNF具有蛋白转导活性及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在凝血酶活化的大鼠血小板上,观察RGDS肽对血小板聚集,蛋白磷酸化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IU/mL凝血酶明显引起血小板聚集,95和66kD蛋白磷酸化及MAPK活性的增加,应用50、100、200μmol/LRGDS肽共向孵育,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MAPK活性,且两者呈正相关(r=0.81,P<0.01)。RGDS肽亦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95和66KD蛋白磷酸化,与其抑制MAPK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5和d.53,P<0.01)。提示,MAPK系统参与了凝血酶引起的W小板聚集,RGDS肽抑制血小板聚集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干预血小板内信号传导途径所致。  相似文献   

15.
PKB/Akt是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中心分子。活化的PKB参与多种生物学效应的调控过程,调控PKB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信号转导通路领域的难点。新近的研究结果确定了若干新的调控PKB活性的激酶,从多方面解释了PKB活化和作用的分子机制。其中mTORC2、ATM和DNA-PK均通过磷酸化PKB的Ser473位点以依赖于PI3K的方式全面活化PKB;此外,其它以不依赖PI3K的方式调控PKB活性的激酶包括,RET/PTC通过磷酸化PKB的Tyr315位点、JNK通过磷酸化PKB的Thr450位点以及CK2通过磷酸化PKB的Ser129位点活化PKB,Brk通过磷酸化PKB的Tyr474位点以及GRK2均可通过磷酸化PKB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Protein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is an important early event in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numerous cell receptors involved in the immune response. The implic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in allergic asthma is well recognized, but the role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PTP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However, we recently reported that global inhibition of PTPs during either the allergen-sensitization phase or the allergen-challenge phase re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asthma and that this correlated with an increased T helper 1 (Th1) response in both lung and spleen tissues.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individual roles of PTP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We observed that genetic deficiency for PTP-1B resulted in increased recruitment of lung inflammatory cells, whil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PTP-PEST)-deficient mice exhibited a phenotype similar to that of wild-type mice. Importantly, we found that a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T cell PTP (TC-PTP) dramatically abrogates immunoglobulin E production and reduces the recruitment of inflammatory cells to the lung, conferring an important role for TC-PTP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asthma. As opposed to other studies on Src homology phosphatase-1 (SHP-1) deficiency, specific acute SHP-1 inhibition during allergen challenge did not affect disease outcome. Collectively, our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PT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asthma.  相似文献   

17.
粘附蛋白介导粘附信号传导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靓  李进 《解剖科学进展》1999,5(3):242-244
为了探讨粘附蛋白介导粘附信号传导的机制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首先观察了 CD4 4,Vn在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表面过程的作用 ,然后观察了细胞因子 IL- 1、IL- 6、TNF和 IFN对 CD4 4和 Vn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观察了细胞色素 B对 CD4 4、Vn表达和单核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 ,最后观察了细胞粘附对单核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CD4 4和 Vn可介导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表面 ,细胞因子可上调 CD4 4和 Vn的表达并促进单核细胞的粘附 ,细胞骨架参与单核细胞的粘附过程 ,细胞粘附过程中单核细胞内 DNA含量和 PCNA表达增加。因此 ,我们推测粘附信号可通过细胞因子作用于粘附蛋白 ,继而通过细胞骨架引起细胞内生物学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激动剂诱导下,MEK1/2抑制剂PD098059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及磷酸化ERK1/2的影响。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观察最大聚集率发生时间,以及PD098059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采用Westernblot测定ERK1/2磷酸化表达。结果: 凝血酶和ADP均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及 ERK1/2磷酸化的表达;PD098059ADP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ERK1/2磷酸化表达;凝血酶与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发生时间及对PDO98059的反应均有差异。结论: ERK1/2为血小板聚集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但在不同激活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