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补充治疗在供肺保存中的作用。方法:12只实验动物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供肺保存16h时经支气管注入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供肺经24h保存后采用离体肺循环灌流模型再灌流60min。灌流中观察肺动静脉血氧分压差(ΔPO2)、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O2)、肺动脉压(PAP)、气道压(PAW)、静态肺顺应性(Cstat)的变化。对灌流末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磷脂(TPL)、卵磷脂(PC)、卵磷脂/总磷脂(PC/TPL)、卵磷脂/鞘磷脂(L/S)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间肺重湿干比(W/D)。结果:实验组灌流中ΔPO2、ΔP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P、PAW明显低于对照组。灌流末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PL、PC、PC/TPL、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供肺保存期间补充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改善供肺保存和再灌注后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是否能改善低钾右旋糖酐液的肺保存效果。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单纯肺动脉冲洗组)和实验组(肺动脉冲洗前经肺动脉注射PGE。组)。供肺经24h保存后采用离体肺循环灌流模型再灌流60min。灌流中观察肺动静脉血氧分压差(△PO2)、肺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APCO2)、肺动脉压(PAP)、气道压(PAW)、静态肺顺应性(Cstat)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肺重湿干比(W/D)。结果实验组肺动脉冲洗时间明显缩短,但冲洗末肺组织中仍残存血液成分。灌流中同对照组一样出现肺不张、肺水肿、肺出血,肺功能也未明确改善。结论前列腺素E1并不能改善低钾右旋糖酐液的供肺保存作用。建议在应用PGE,时为保证彻底冲洗,应加大冲洗液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供肺保存和再灌注期间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 (非缺血保存组 )和实验组 (缺血保存组 ) ,对保存和再灌注期间的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进行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保存后肺组织总磷脂 (TPL)和卵磷脂 (PC)含量明显降低 ,卵磷脂占总磷脂的比例 (PC/TPL)降低 ,卵磷脂与鞘磷脂比 (L/S)降低。实验组再灌注后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PL、PC、PC/TPL、L/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 (SAM)改变是肺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指标 ,热缺血、冷保存和再灌注对SAM磷脂的含量、构成及功能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4.
供肺保存和再灌注期间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供肺保存和再灌注期间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非缺血保存组)和实验组(缺血保存组),对保存和再灌注期间的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进行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保存后肺组织总磷脂(TPL)和卵磷脂(PC)含量明显降低,卵磷脂占总磷脂的比例(PC/TPL)降低,卵磷脂与鞘磷脂比(L/S)降低。实验组再灌注后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PL  相似文献   

5.
盐酸氨溴索在体外循环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体外循环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处理组(A组,n=17),于术前3d每日静滴盐酸氨溴索(20mg/kg/d),对照组(B组,n=15).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总蛋白(TP)及肺氧合指数(OI),结果:实验组体外循环术后BALF中的SatPC/TPL,SatPC/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氧合指数(O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能通过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合成和分泌等对体外循环所致急性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去除兔体外循环(CPB)外周血中部分白细胞,脱离CPB后测定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降解产物丙二醛(MDA)、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主要功能成分──卵磷脂(PC)和总磷脂(TPL)的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单位.去除白细胞较对照组肺组织内MDA量及MPO活力明显减低,而PC、TPL明显增高.肺组织病理检查见对照组肺内大量白细胞聚集,有的小血管内有白细胞微栓形成,术后肺损伤明显,去白细胞组肺损伤较轻.说明CPB术中白细胞参与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测定15例新生儿肺出血气道吸出物(TA)和13只兔肺出血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生化成分和表面活性。结果发现:肺出血时PS总磷酯(TPL)和主要成分卵磷脂(PC)、磷脂酰甘油(PG)明显减少,总蛋白(TPr)显著增高,表面活性减弱。PS活性减弱的原因可能与TPL、PC、PG的减少及蛋白质对PS的抑制有关。作者提出用外源性PS制剂治疗肺出血,可能会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左胸行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术侧肺叶为观察组,非手术右侧肺叶为对照组,采用Bartlett Mason和改良Lowry法测定并观察两侧肺治疗前后总磷脂(TPL)及饱和卵磷脂(Sat PC)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Sat PC/TPL和Sat PC/TP水平较术前均降低,观察组Sat PC/TPL和Sat PC/T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开胸手术可能损伤肺组织,降低肺表面活性物质水平,影响肺功能,临床手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肺实质组织,尽量减少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兔在体肺保存模型.评价含抑肽酶的改良肺保护液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钾右旋糖酐液(LPD液)组、抑肽酶组.每组10只。制备免在体左肺保存模型,对照组仅阻断肺门和冷藏.不灌肺保护液,LPD液组和抑肽酶组分别经肺动脉插管,在体灌注LPD液和含抑肽酶的LPD液,完毕后将左肺下叶放入特制的肺保存器内在体低温冷藏2h.移去肺保存器。开放肺门再灌注2h。在实验过程中抽取肺静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肺湿/干重比以评价肺保存效果。结果:抑肽酶组再灌注5min和2h两个时间点肺静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LPD液组和对照组(P〈0.05)。抑肽酶组肺泡出血及肺结构损害分级均较对照组及LPD组轻微(R0.05)。肺湿/干重比抑肽酶组较对照组和LPD液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含抑肽酶的肺保护液对肺的保护效果确切,其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LPD液。  相似文献   

10.
镁对犬肺、脑缺氧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不同浓度镁离子静脉滴注,观察镁对犬肺、脑血管缺氧损害的保护作用,为镁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低氧复制犬的动物缺氧模型,采用硫酸镁1mg/kg和2mg/kg对犬连续滴注5h,在用药前后测定缺氧犬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并测定犬血清镁的变化。结果:硫酸镁1mg/kg组急性肺泡缺氧时,血液动力学参数肺血管阻力变化率(△PVR)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体血管阻力变化率(△SVR)及脑血流量变化率(△CBF)与对照组相比P<0.05。肺动脉平均压升压反应(△Ppa)和体动脉压(△Psa)以及心输出量无明显改变。硫酸镁2mg/kg组肺血管阻力变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体血管阻力变化率(△SVR)与对照组相比P<0.05。肺动脉平均压升压反应(△Ppa)与对照组相比体动脉压(△Psa)和心输出量(△CO)无明显改变。结论:镁制剂可降低缺氧后肺血管收缩反应和缺氧后肺动脉高压,且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院15例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功率,为临床中进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提供一个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选取同期存在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共3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经肱动脉入路组及经股动脉入路组,各15例。比较两组椎动脉狭窄改善情况、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膨胀均良好,术后狭窄处血管改善情况均良好。且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经肱动脉入路组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86.7%,术后下降至6.7%;经股动脉入路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3.3%,术后下降至6.7%。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存在的狭窄均10%。结论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这一入路方式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的血管介入方式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36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与31例中青年(35~50岁)冠心病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36例中19例(52.8%)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31例中3例(9.7%)肠系膜上动脉病变(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24例(66.7%),对照组多支血管病变者7例(22.6%)(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31例(46.2%),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9例(19/22,86.3%);单支血管病变36例(53.7%),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例(3/22,13.6%)(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有紧密相关性,年龄越大,冠状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多在冠状动脉损害较严重时发生,应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as a systemic process, affects all arteries to varying degrees. In particular,coexistent carotlid ari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re common; Management of such patients has been a point of continuing controversy. Curren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guidelines recomme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f 50%-99% and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stenosis of 60%-99%.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has become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to CEA,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EA. We sought to assess feasibility, safety and midterm outcome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symptomatic coronary disease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内动脉(IM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制备方法及吻合方式。方法:1998年7月-2001年4月本科共施32例CABG,27例采用左乳内动脉桥材与左前降支(LPDA)吻合。结果:随访1-28个月,3例发生急性IMA闭塞死于术中,1例术后2dIMA堵塞猝死,余28例临床效果。结论:规范化的IMA制备、吻合方法是保证IMA桥质及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使用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日本顺天堂大学医院60例接受了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血管桥进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左右乳内动脉长度分别为(20.3±1.2)和(20.5±1.3)cm,远端吻合口平均(4.1±1.5)个.组合Y或I血管桥19例,序贯吻合34例,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45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例,脑梗塞合并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肺部感染2例,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15.6±3.2)个月,远期无死亡或心脏性事件患者.结论 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具有良好的早期效果.骨骼化法采取的乳内动脉长度更长,可以安全地利用双侧乳内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方法 选择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两者之间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卧床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及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方面比较P〈0.05,术后卧床时间P〈0.001;两组术后发生尿潴留P〈0.05,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移植物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早期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1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搭桥18例,非体外下搭桥3例。平均每例搭桥(4.21±0.98)支,搭动脉桥2.6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诊未发现心绞痛复发,除1例心衰外,无其他心脏事件发生,无心电图缺血表现发生。无前臂缺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乳动脉和桡动脉搭桥的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3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141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96例,成功率为93.2%,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139例,成功率为9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但手术耗时长(P<0.05),造影剂用量及X线照射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Acute occlusion of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with artery dissect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is cerebral or brain stem ischemia resulting from diversion of blood flow from the basilar artery to the subclavian artery, which is caused by occlusive disease of either the subclavian artery or the innominate artery before they branch off at the vertebral artery. In the patients with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the subclavian artery is fed by retrograde flow from the vertebral artery via the carotids and the circle of Will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co…  相似文献   

20.
Lai Y  Huang F  Yang J  Xu C  W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54-1456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到2001年3月,运用双侧乳内动脉连续为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平均49.9岁),48例患者为3支病变,3例为左主干病变,37例术前有心梗,4例合并室壁瘤。4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9例行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钝缘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前降支;9例行LIMA到前降支、RIMA到右冠状动脉手术;LIMA到前降支、RIMA到钝缘3例。运用胃网膜右动脉或桡动脉行其他病变血管搭桥手术。4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人均搭桥3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3例(手术早期死亡率5.9%)。死亡原因:1例术后围术期心梗导致低心排,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因脑栓塞在术后40d死亡。4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再次清创处理。随访2-39月(平均15.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B超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