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产儿常见疾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探讨早产儿疾病的特点,加强对早产儿疾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结论掌握早产儿生理特点和常见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产儿感染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60例发生感染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的原因和对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患儿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机体自身发育不成熟、抗生素应用不当、吸氧、暖箱等操作。结论早产儿由于机体发育不成熟等各种因素更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引起注意,加强对早产儿的呼吸管理,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并急性溶血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新生儿G—6—PD缺陷病并急性溶血的诱因、诊治情况,并对早产儿组与非早产儿组其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诱因以感染占首位(56%),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9%),早产儿组与非早产儿组对照其胆红素脑病发生率(P<0.05)及死亡率(P<0.0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①感染是G—6—PD缺陷病并急性溶血的首位诱因。②胆红素脑病可在血清胆红素值较低(最低为302umol/L)的水平上发生,早产儿发生率高。③除常规治疗外.可换血,但要严格掌握指征。④C—6—PD缺陷病合并感染、出血、酸中毒等因素,尤其是早产儿预后极差.更应予及早重视(如防治感染、止血、纠酸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佛山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诊治情况,为更好防治早产儿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胎龄37周行ROP筛查的50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字2检验分析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ROP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分析总结相关防治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共有502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发生ROP病变32例,发病率为6.37%;出生胎龄≤28周组、~32周组、~34周组、34周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9.66,P0.005);出生体重≤1000 g组、~1500 g组、~2000 g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7,P0.05);氧疗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字2=4.32,P0.05),机械通气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字2=20.18,P0.005)。结论:佛山市ROP发病率为6.37%,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氧疗、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规范、全程进行ROP筛查及诊治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喂养在预防坏死性小肠炎中的作用。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人工喂养,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比较两组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后3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15例发生小肠炎,发生率为37.5%)(P <0.05);实验组患儿家属90%对小肠·坏死性小肠炎预防方法满意,高于对照组(60%)(P <0.05)。结论:早产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患儿出生后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对早产儿采用母乳喂养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地预防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是指不满37周的新生儿,死亡率很高,但随着医疗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越来越高,存活下来的早产儿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在早产儿救治的同时,更多的是想到如何尽量减少后遗症.现将笔者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救治的339例早产儿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月龄在28周末至37周末之间出生,体重不足2300mg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也叫未成熟儿。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各调节中枢不健全,生活能力差,反应弱,抵抗力低下,能否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我们医护人员认真观察其微细变化,给予及时的诊治和精心的护理,这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新生儿特点,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35例早产儿中并NRDS护理措施.结果 早产儿是发生NRDS的主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治,预防感染,加强气道护理,合理喂养在NRDS的护理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吴小兵 《浙江医学》2011,33(11):1698-1700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未成熟,在产后会出现各种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严重者将会危及患儿生命。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早产儿肺部常见疾病的胎龄分布和X线摄影(CR)表现,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诊治过程中常遇到的问越,亦有可能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早产儿在生后较早(48h内)即出现血钙降低,其降低程度一般与胎龄成反比:但常缺乏体征性表现,这与早产儿血浆蛋白低下(多伴有酸中毒、血清游离钙与总钙相比较高)等因素有关。早产在严重的低血症时可呈反复呼吸暂停.现将我院近5年108例早产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95例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出生3天内血清钙浓度测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别.早产儿发生低钙血症的比例明显增高,而且发生时间早,因此对早产儿低钙血症应引起重视,早期给予钙剂治疗,尤其是患病早产儿。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需不断加强临床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关于脐血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RDS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脐血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RD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出生的早产儿304例,根据RD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RDS组120例与非RDS组184例。收集与早产儿发生RDS可能相关的临床特征并检测脐血维生素A、E水平;早产儿发生RDS及RD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DS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小于非RDS组,1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5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高于非RDS组,脐血维生素A、E水平低于非RDS组(P<0.05)。RDS组早产儿中轻症86例,重症34例;重症RDS早产儿脐血维生素A水平低于轻症RDS早产儿,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高于轻症RDS早产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脐血维生素A水平为早产儿发生RDS的影响因素[OR=2.208,95%CI(1.1...  相似文献   

13.
张战宇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14-215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86例早产儿进行常规眼底筛查,体重25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儿,自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86例早产儿有17例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19.8%。结论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婴儿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短,ROP发病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快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上升,但在早产儿的治疗过程中,临床问题仍然较多。其中电解质液体平衡就是早产儿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早产儿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处理不及时可以危及早产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秀英  林墨菊 《柳州医学》2006,19(3):162-163
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是当今围产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加强了早产儿管理,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早产儿管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20例脑瘫患儿病因及临床分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脑瘫发病的主要因素以新生儿窒息、缺氧、核黄疸、早产儿为主;从临床分开来看,脑瘫以痉挛型多见,其次为手足徐动型和肌无力型;关于脑瘫的诊治,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撮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提高产科接生技术,可以预防脑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为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早产儿应用了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红霉素用于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崔久条  陈燕 《中原医刊》2004,31(7):51-52
早产儿呼吸暂停可直接影响组织的氧合状态,是危及早产儿生命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与发生脑损害、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具有相关性。随着我国救治早产儿数量的增加,呼吸暂停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有些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如发生呼吸暂停常需数周的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的救治问题,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及时发现早产儿发生的各种临床问题,进行综合救治,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换血疗法防治早产儿胆红素脑病14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常因摄食不足、肝成熟度差,其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均较足月儿为甚,且未成熟儿的血脑屏障不够完善,若再合并有缺氧、感染、酸中毒等因素,则在生理性黄疸时期或胆红素水平不甚高的情况下,也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故临床应高度警惕早产儿黄疸。笔者于2005年10月-2008年6月间运用换血疗法防治早产儿胆红素脑病14例,加以回顾性小结,并探讨促发早产儿胆红索脑病的众多高危因素、最佳换血时机,以便今后更科学、合理应用换血疗法防治早产儿胆红素脑病发生,提高早产儿成活的数量和质量.减少早产儿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