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晚近,一类新型的药物类别——抗衰老药物(Antiaging Drugs)正不断地得到扩充和发展。它们通常是指在衰老学说和抗衰老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作用途径,最终以提高生命效率为目的的一类药物。有关抗衰老药物的药理作用已有不少论述,而鉴于抗衰老药物的服用对象主要为中老年人,且多采用大剂量和长疗程,故抗衰老药物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各种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方法:对2006年3月一2009年3月间在我院和普兰店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治疗的初治,复治肺结核病人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治疗186例肺结核病人,发生毒副反应的67例,占病人总数的36.2%.结论:药物毒副反应对患者有很大危害,应合理应用化疗药物,尽力预防和减少毒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可引起消化系统毒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的耐受性.中医中药在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上显示了良好的优势.对应用中医药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呃逆、腹泻、便秘、饮食不振等毒副反应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 ,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 ,据不完全文献统计 ,仅 1 997~ 1 998年间 ,就不下 30 0余篇。其中 ,既有有毒中药引起的中毒 ,也有常用无毒中药引起的毒副反应。此外 ,现代中药制剂 ,特别是纯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药 (特别是无毒中药 )毒副反应报道的增多 ,一方面反映了医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提示滥用中药所造成的危害性也在不断扩大。引起中药毒副反应的原因相当复杂 ,有因个体差异引起 ,也有因药物的炮制 (静脉给药制剂不纯 )、使用时间、用量、配伍 (中药与中药、中药… 相似文献
6.
7.
多年来,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防治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中草药,组方拟名“防化饮”,在防治肿瘤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中,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1986~1991年在我院或外院诊断的癌症,并在我院进行化疗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7岁,平均46.9±7.9岁;消化系肿瘤41例, 相似文献
8.
再谈中成药的过敏与毒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因疗效可靠而深受患者的欢迎,然而发生不良反应者亦屡见不鲜。除黄氏等已作过综述外,近年来临床又报告不少,本文就其引起过敏和毒副反应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概述,冀对同道在临床使用时有所裨益。一、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有报道用毛冬青注射液肌注治疗冠心病,用药1小时后全身瘙痒,起绿豆大小疱疹,左颈及左眼上睑出现明显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因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 ,所有的抗癌药都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害。中医理论认为“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说明肿瘤的形成是“正虚邪踞”所致。放化疗使机体因其毒性而受损 ,表现出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 ,肝肾亏虚 ,阴阳失衡 ,脏腑虚弱等。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消化道症状 ;如腹胀 ,纳呆 ,恶心 ,干呕 ,腹泻等。②骨髓抑制 ;白细胞下降 ,血小板减少 ,贫血等。③机体衰弱 ;如感觉全身疲乏 ,困倦 ,四肢无力 ,精神萎糜 ,心悸 ,气短 ,失眠 ,汗多 ,咽干舌燥 ,脱发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附子在临床使用中出现毒副反应,提出必须控制的因素,达到降低附子的毒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抗衰老化学药物研究进展(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士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2083-2086
人类企图应用药物来控制衰老,以求益寿或祛病的活动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历史;且在经典药物学的分类学中,长期以来就没有抗衰老药物的地位。而真正在科学基础之上,以严肃的态度采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手段来探究药物延寿的奥秘,并在人类养生保健实践中广泛运用的抗衰老研究,是近代逐步开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2.1维生素E维生素E又称为Tocopherol、生育酚等。本品口服后,在胆盐存在下易吸收,25%~85%以乳糜微粒形式经淋巴达血液,后与血浆脂蛋白结合,约65%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24%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8%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分布于各组织中,以垂体、肾上腺和睾丸含量最高,其绝对量以脂肪组织、肝脏、肌肉含量高。在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和微粒体中。在体内被代谢成α-生育氢醌后与肝中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胆汁分泌人肠,随粪便排出。 相似文献
13.
5.1脑活素又称Ccrebrolysin、脑蛋白水解物、Brain Protein Hydrolysate等,为治疗脑功能紊乱的新药。脑活素是用生物技术标准化的酶降解纯化的猪脑蛋白制成的一种肽制剂,为脑蛋白水解提取的游离氨基酸及低分子肽的混合注射液,1mL相当于脑蛋白中含氮物质1g。本品的药理作用机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神经细胞中,从而改善脑内能量代谢;尚可启动腺苷酸环化酶及催化其他激素系统,改善学习及记忆等,提高应变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之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过程,延年益寿历来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人类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抗衰老药物是一类具有整体多系统、多层次和多阶段调整作用,以影响物质和能量代谢为主要环节,并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命活力为主要标志,包括了对不同器官作用不均性的一类新型药物,目前,对天然药物的抗衰老作用,多从其对抗衰老自由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免疫功能、细胞和动物的寿命以及抗肿瘤、强壮、延长生长期等方面的作用来加以评价,中药尤其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其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无疑将是抗衰老药理学乃至整个生物医学中充满希望的一个研究领域,一旦有所突破,将为提高整个人类健康水平作出贡献,现将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之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 天然药物三萜类皂甙成分 近年来,国内外对皂甙的研究日益活跃、随着植物化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提取、分离、鉴定技术不断改进完善,相继发现了不少新的化合物,并确定了他们的化学结构,逐步阐明其化学、植物生理化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性质.皂甙类成分广布于单、双子叶植物中,在海洋生物中也陆续有所发现,据报道在104科1 730种植物中,含有皂甙的植物就约有79科860种(分别约占76%和50%),其中含有三萜类植物就约有627种(约占73%).另报道,在约6科28种植物中含有达玛烷型皂甙(三萜皂甙之一类). 相似文献
16.
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天然药物多糖类成分 近年来,国内外对多糖类成分(Polysaccharides)的研究备受关注,逐步阐明其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性质。多糖类成分广泛分布于高低等动、植物体内,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糖3种,分为同型多糖(均多糖)和异型多糖(杂多糖)2大类。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抗衰老中药复方制剂研究进展(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士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07-1809
龟龄集(酒)来源于《集验良方》。组成:人参、鹿茸、海马、家雀脑、枸杞子、穿山甲、肉苁蓉、熟地、牛膝、锁阳、菟丝子、丁香、砂仁、补骨脂、杜仲、淫羊藿等,共20余种中药。功效:补阳固肾,运脾滋肝,补脑添精,强健筋骨。其药理作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抗衰老中药复方制剂研究进展(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生脉散(生脉饮)14·1生脉散组成生脉散(生脉饮)来源于《医学启源》。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微量元素分析,其中均富含铜、铁、锌、钙、镁、钾、钒、锰、锶等微量元素,故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强免疫功能作用。采用Langend 相似文献
19.
许士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69-1671,1693
在祖国历代医药文献中,记载着为数众多的摄生保健中药和延年益寿古方,这些补益方药基本上属于扶正固本类药物,具有调整阴阳、补养气血、健脾益胃、滋肾填精等功效。随着对抗衰老药物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开展,其品种日渐增多,而抗衰老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由于中药复方的抗衰老作用明显优于单味用药,故复方制剂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抗衰老中药复方制剂包括:古代抗老方剂(如龟龄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吴茱萸水提组分发挥镇痛药效剂量下出现的伴随毒副作用及其机制进行观察与研究,为阐明其"功效-毒性"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扶他林组、吴茱萸水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7 d,末次药后90 min采用小鼠腹腔注射醋酸致痛法及小鼠热板法疼痛模型,观察其在发挥药效作用时的伴随毒副作用;除观察小鼠毒性症状外,检测血清和肝脏组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另取一部分血清检测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和活性。 结果: 连续多次给小鼠灌胃药效剂量下的吴茱萸水提组分,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给药期间,小鼠出现腹泻、怠动、烦躁、体重增长缓慢等毒性症状;给药7 d后,血清和肝组织内ALT,AST活性均升高,肝体比值明显增大,血清BUN,Cr含量无明显变化,肾体比值只有高剂量组出现增大;血中PGE2,SOD,GSH,GSH-PX含量和活性明显下降,MDA,NO,NOS含量和活性明显升高。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呈现一定的量-毒关系。 结论: 连续给小鼠灌服一定剂量的吴茱萸水提组分,其在发挥镇痛药效的同时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镇痛机制与降低血中PGE2含量有关,其毒性机制与氧化损伤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