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幽门螺杆菌依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诱导SGC7901细胞表达分泌白细胞介素-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已知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鄄8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H.pylori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IL鄄8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体外实验了解H.pylori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分泌IL鄄8的影响,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H.pylori诱导SGC7901细胞IL鄄8mRNA表达和IL鄄8蛋白分泌中的作用。方法:SGC7901细胞经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作用2h,再加入H.pylori标准菌株CCUG17874共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检测IL鄄8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鄄8蛋白的分泌,观察SB203580对H.pylori诱导SGC7901细胞表达、分泌IL鄄8的影响。结果:H.pylori能诱导SGC7901细胞表达、分泌IL鄄8。SB203580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pylori诱导的SGC7901细胞IL鄄8蛋白分泌,经终浓度为0.3、1、3和10μmol/L的SB203580预作用2h,SGC7901细胞的IL鄄8蛋白分泌与未经SB203580预作用组相比分别减少了26%、51%、64%和73%(P<0.05);SB203580也能使H.pylori诱导的IL鄄8mRNA表达显著减弱。结论:H.pylori能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IL鄄8,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MAP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或HP)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全世界有50%以上的人口感染本菌,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我国在80%左右。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调查表明,H.pylori除了是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病因外,也是胃腺癌和胃淋巴组织相关淋巴瘤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由该菌引起的炎症可导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最终演变为胃腺癌,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胃癌是人类发生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二。我国在上个世纪进行的两次全国普查表明,其死亡率在我国居第一位。胃癌多发于50岁以上,日本、韩国、哥伦比亚和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在胃恶性肿瘤中,腺癌约占85%~95%。尽管胃腺癌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与H.pylori的长期定植、遗传因子和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从 198 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He icobacterpylori ,HP)以来 ,对HP与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迅速成为消化系疾病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表明 ,HP与胃癌关系密切。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 ,并已取得很大进展 ,认为HP感染可能是胃癌发生中的一种始动因素 ,也可能同时是一种促进因素。本文就HP在胃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综述如下。1 尿素酶的作用HP具有高度活性的尿素酶 ,能… 相似文献
5.
6.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到细胞核内部的重要传递者,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ERK5。某些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因子如核因子.x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白介素(IL)-1、IL-6、转化生长因子.B、骨形态形成蛋白等通过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相互作用,参与了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的信号转导,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增加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与肠型和弥散型胃癌的发生均相关。流行病学和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在胃致癌作用中占有重要角色。Hp感染通过各种分子机制导致胃上皮细胞凋亡,通过刺激细胞增殖和(或)胃粘膜的萎缩作用促进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有关。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细胞炎症、增殖、分化、迁移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p38MAPK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由于p38抑制剂在安全性方面不可接受,故研究其下游底物是很有必要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MK2)是p38MAPK重要的下游底物且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抑制MK2的活性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文章主要对MK2的结构功能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最早因为与应激相关而引起注意,近来发现它在多种肿瘤包括宫颈癌,卵巢癌,肝癌,淋巴瘤中,与凋亡的启动、细胞周期的静止等密切相关,并且具有细胞特异性,在不同肿瘤细胞作用并不相同,甚至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具体研究p38MAPK信号途径在各种肿瘤及正常细胞中的作用可为进一步的肿瘤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1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信号从细胞表面转导到细胞内部的重要传递者,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和细胞间功能的同步等多种生理学过程。脑缺血早期MAPK可被激活,在缺血区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表达增加,并呈现为时间相关性,提示MAPK信号通路在脑缺血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信号通路水平阻断和凋控MAPK表达和活性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ERK2)表达水平及探讨其与肺癌类型、临床分期、TNM分期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癌组(n=78),良性肺部疾病组(n=27),健康对照组(n=14)血浆中MAPK1/ERK2的水平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浆中MAPK1/ERK2的含量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肺部疾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血浆中MAPK1/ERK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APK1/ERK2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一项新的肺癌生物标志物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胃癌的发生发展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致癌因素多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可能起着先导作用,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之一。Forman发现H.pylori感染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出阴性组3倍,每年有300,000胃癌新病例与H.pylori感染有关,这是已知胃癌病因中危险性最大的。 相似文献
14.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是其中的重要一员。本文对近年来有关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肝纤维化模型动物的表达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陈伟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7,15(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的慢性炎性疾病。AS由炎症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包括释放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其它调节炎性介质(包括NO),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损伤,这是早期AS泡沫细胞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调控炎症和抗炎反应重要的信号通路。激活的MAPKs,特别是ERK、JNK和p38 MAPKs,参与调节粘附分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靶向给予ERK,JNK和p38 MAPKs信号通路抑制剂,其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它们有抗炎活性。因此,MAPKs的特异性抑制剂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减轻动脉粥样化形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高糖条件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活性、c-fos表达与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新生儿脐动脉原代培养获得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高糖为刺激因素,PD98059为MAPK特异性抑制剂,甘露醇作渗透压对照.同位素示踪法测定MAPK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fos表达.结果 高糖条件培养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MAPK活性升高(77358±1822)、与对照组(47830±19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条件培养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c-fos表达增加(0.314±0.058),与对照组(0.245±0.04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98059可阻止高糖诱导的c-fos表达.结论 高糖可增加人血管平滑肌细胞MAPK活性及c-fos的表达,MAPK活性的增高与c-fos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信号从细胞表面转导到细胞内部的重要传递者,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和细胞间功能的同步等多种生理学过程。脑缺血早期MAPK可被激活,在缺血区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表达增加,并呈现为时间相关性,提示MAPK信号通路在脑缺血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信号通路水平阻断和调控MAPK表达和活性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醛固酮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s,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western-blotting技术从DNA合成、蛋白表达等方面观察MAPK活化与醛固酮促CFs增殖的关系.结果:①醛固酮剂量依赖性促CFs DNA合成,10-5mol/L PD98059 [(782±152)个·min-1] 可逆转 10-7mol/L醛固酮 [(1879±169)个·min-1]的作用;②10-7mol/L醛固酮对活化MAPK蛋白表达有显著增强作用,在4 h达峰作用(8.11±0.46),10-7mol/L 醛固酮的作用(8.11±0.46)被10-5mol/L PD98059 (1.21±0.10, P<0.01)阻断.结论:醛固酮能激活CFs的MAPK,MAPK表达及活化参与醛固酮诱导的CFs增殖.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形成的分子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胃癌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y lori)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较多 ,多数资料表明早期胃癌与Hpylori感染有关 ,并且已有成功地运用Hpylori制成胃癌动物模型的报道[1] 。但是Hpylori致胃粘膜细胞增殖及胃癌形成的分子学机制仍不清楚 ,本文对近几年来此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一、DNA损伤和癌基因激活癌基因是染色体上存在的基因片段 ,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表达 ,但在某些因子作用下可被激活而表现为肿瘤形成。抑癌基因是与癌基因相对应的一些能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在肿瘤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