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耐药志贺菌1类整合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志贺菌的流行菌株类型和耐药特点,研究志贺菌1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方法从本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离出70株志贺菌,以K-B琼脂法测定药敏情况;PCR扩增1类整合子可变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盒分析。结果70株志贺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利福平、萘啶酸的耐药率均>60%;对喹诺酮类常用药诺氟沙星耐药率较低,为12.8%;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10%。多重耐药率较高,达到77.1%。16株(22.9%)志贺菌中检出1类整合子。其中8株检出大小约为1 900 bp的1类整合子,测序显示含有编码对甲氧苄啶耐药的基因盒dhfrXⅡ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基因盒aadA2,另8株检出大小约为1 000 bp的1类整合子,测序显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基因盒aadA2。结论本院志贺菌流行株主要是福氏和宋内氏志贺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志贺菌中存在1类整合子,与志贺菌的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不同年份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分布,整合子携带情况,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天津地区不同年份分离的56株福氏志贺菌进行分型;PCR扩增整合子整合酶及可变区,并测序;采用K-B法测定其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981~1983年分离株福氏志贺菌1类整合酶阳性率为87.50%(28/32),其中27株可变区含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dA;2009~2011年分离株福氏志贺菌1类整合酶阳性率为91.67%(22/24),可变区及3’末端扩增均阴性。1981~1983年分离株福氏志贺菌2类整合酶均阴性;2009~2011年分离株福氏志贺菌2类整合酶阳性率79.17%(19/24),可变区含dfrA1、sat1、aadA1,介导对甲氧苄啶、链丝菌素和链霉素耐药。有17株福氏志贺菌1、2类整合酶均阳性。1981~1983年分离株福氏志贺菌对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及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率为65.63%;2009~2011年分离株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率为83.33%。结论 1、2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天津地区福氏志贺菌中,其中1类整合子3’保守末端可能缺失或存在变异。2009~2011年分离株福氏志贺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1981~1983年分离株增强,多重耐药率增高。福氏志贺菌优势血清型发生转变,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4.
耐药整合子与细菌耐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耐药性一般是由于其染色体内基因突变或从外界获得耐药性基因,以及二者同时并存所产生的,而大多数细菌是通过获得耐药基因产生耐药性。整合子一基因盒系统是近年来发现的解释细菌耐药性的新机制,本文就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整合子的分类、结构及传播机制和耐药性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因盒-整合子系统与志贺菌耐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志贺菌的耐药特别是多重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具有捕获及表达外来基因能力的整合子(integron)系统作为新的细菌耐药机制,正越来越受关注.根据整合酶int Ⅰ的不同,整合子可分为6类.其中1,2,3类整合子研究较多,并已被证明与细菌的耐药性有关.最近研究表明,2类整合子是志贺菌中最常见的整合子.本文就基因盒-整合子系统的概念、结构及与志贺菌耐药相关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整合子介导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志贺菌的多重耐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志贺菌的耐药特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药敏试验筛选可疑产ESBL志贺菌株;通过改良三维试验、E-test试验及相对水解率测定对可疑产ESBL志贺菌进行鉴定;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和CTX-M-9组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对TEM和CTX-M-9组全编码基因引物等PCR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对产ESBL志贺菌进行结合传递试验,供体菌和接合子用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对ESBL菌株进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多重PCR检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确定耐药基因盒的种类和数量。结果275株志贺菌中有12株为产ESBL志贺菌,其基因型为CTX-M-14和CTX-M-1组;产ESBL志贺菌结合传递试验全部阳性,其结合子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12株ESBL志贺菌只含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含有dfrA17-aadA5耐药基因盒。结论济南地区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由质粒介导,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多重耐药由整合子介导。 相似文献
7.
屠宰生猪多重耐药沙门菌I类整合子与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屠宰生猪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与I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屠宰生猪78株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22种抗生素敏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I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78株沙门菌分离株中有41株(52.56%)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强力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是主要多重耐药谱;41株多重耐药菌中有19株(46.34%)携带I类整合子,tetB、aph(3)-IIa和Flor基因分别检出最高。结论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测定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公布,全球每年痢疾发病数达1.65亿人次,死亡超过100万人。随着旅游开放的不断增加,食物、水源污染和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的出现,均使痢疾发病难以控制。美国已把痢疾疫苗的研制列人重要的军事战备项目。我国细菌性痢疾近10年持续位居传染病发病率的第三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检测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探讨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株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分析GyrA和ParC氨基酸改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关系。方法 2010~2012年从宿州市3家综合性医院收集志贺菌76株,进行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志贺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挑选部分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收集的76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74株(占97.4%),宋内志贺菌2株(占2.6%);药敏结果显示志贺菌耐药情况严重,其中对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达100%;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低,为6.5%。对gyrA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3个导致氨基酸改变的基因点突变:Ser83→Leu,Asp87→Gly及His211→Tyr;对parC基因序列分析发现2个导致氨基酸改变的基因点突变:parC Ser80→Ile和Asp197→Asn。结论宿州市志贺菌感染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优势菌群,且耐药严重,临床治疗志贺菌感染可优先选择头孢噻肟。志贺菌属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GyrA His211→Tyr和ParC Asp197→Asn氨基酸变异与喹诺酮类耐药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丙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960-961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PA)的整合子流行情况,并分析整合子与PA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3株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PA,K-B法与MH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其药敏情况,并用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53株耐碳青霉烯PA对哌拉西林等14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从30%~100%。18.9%(10/53)的PA中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较广泛地存在于天津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与PA的耐药和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并对比分析其与临床耐药率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为72.8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为15.71%。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携带率为57.14%(40/70),2类整合子携带率为7.14%(5/70)。与1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相比,阳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近(χ2=1.47,P>0.05),对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5.00%~82.50%,其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两组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1类整合子,且1类整合子与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致泻血清型和耐药性研究了解菌型特征及耐药谱。方法收集和鉴定了115株沙门菌和644株志贺菌;以K—B法测试沙门菌和志贺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使用E-test定量法确认产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菌株。结果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4c亚型(F4c)、宋内、福氏志贺菌2b亚型(F2b)分别是造成腹泻的优势血清型;比较2年中沙门菌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耐四环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的R1型志贺菌比例高达79.91%.产ESBLs的分别有1株肠炎沙门菌、44株福氏志贺菌、11株宋内志贺菌。结论试管凝集效价是诊断不典型志贺菌型特异性抗原的定量依据.用E-test法判定的产ESBLs沙门和志贺菌符合复燃的新型肠道病原菌定义,志贺菌的耐药型谱对肠道门诊选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印度东部1988、1995和2002年部分临床分离痢疾志贺菌中细菌耐药关系密切的1、2、3类整合酶基因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分布,分析整合子系统对志贺菌耐药的影响.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实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方法对16株临床耐药菌株进行1、2、3类整合酶基因(intI)筛选,对阳性样本可变区基因盒序列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所有16株菌均耐4种及4种以上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13株菌检出1类整合酶基因,全部菌株含2类整合酶基因,即发现同时存在两种整合子结构菌株,未检测到3类整合酶基因.1类整合酶插入基因盒以blaara30-aadAl基因家族为主,分别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链霉素、壮观霉素耐药;2类整合酶插人基因盒以dfrAl-satl组合为主,分别对甲氧苄氨嘧啶、链丝菌素耐药,同时在4株菌中发现dfrAl-satl-aadAl基因盒组合.结论 2类整合子普遍存在于临床志贺菌中.整合子与志贺菌的多重耐药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技术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并用DNA序列分析确认其所产生基因型。结果检测菌株中ESBLs阳性56株,阳性率为44.4%。所有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56株ESBLs阳性的菌株有44株扩增到TEM基因(78.6%),SHV型阳性的有2株(3.6%),CTX-M型阳性的有48株(85.7%),OXA型阳性的有1株(1.79%),intl1阳性菌株有35株(62.5%),占未检出PER和VEB型。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较高,耐药显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药物;TEM型和CTX-M型ESBLs为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基因型,携带Ⅰ类整合子基因是导致细菌产ESBLs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监测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对各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从男性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分离的160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株淋病奈瑟菌中对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哌酮/舒巴坦7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以环丙沙星、青霉素为主分别占6.3%、5.6%,其次是四环素占5.0%,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占比例小均为0.6%,耐单药占比例最小为18.1%,联合耐药占比例最大为56.9%,多重耐药较单耐药高为25.0%。结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严重,联合耐药和多重耐药占比例大并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降低细菌耐药率,有效控制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福氏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分离株DNA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GyrA和ParC氨基酸改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取47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菌,对其gyrA、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并采用SAS(V8.2)软件分析GyrA和ParC改变和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关联程度。结果44株喹诺酮类耐药菌在gyrA、parC基因QRDR均发生有义突变,gyrA83位密码子突变(TCG→TTG)最为常见.存在于43株耐药菌。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yrA83位、ParC80位氨基酸改变与萘啶酸的耐药性密切相关(P〈0.01,R^2=0.999),GyrA83、87位氨基酸改变与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密切相关(P〈0.05,R^2=0.872)。结论GyrA Ser83→Leu突变是导致福氏志贺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的关键突变,此单位点突变即可介导福氏志贺菌对萘啶酸的耐药,但对环丙沙星耐药需同时存在GyrA和/或ParC多个位点突变或其他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香港海鸥型菌淡水鱼与蛙来源分离株磺胺类耐药性以及Ⅰ类整合子介导耐药的情况。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香港海鸥菌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菌株,PCR方法扩增耐药菌株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128株香港海鸥菌中共有20株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耐药率15.6%,耐药菌株中检测sul1阳性率90%,sul2阳性率55%,Ⅰ类整合子携带率80%。 结论 淡水鱼与蛙来源香港海鸥型菌菌耐磺胺的机制可能与Ⅰ类整合子、sul1、sul2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