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常规及X线表现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3年2~4月收治的170例SARS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SARS患者的年龄2~89岁,平均(41.2±18.1)岁.男72例,女98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4 d,平均(7.1±3.9)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咳嗽(55.3%)、乏力(21.8%)、气促(能.2%)、腹泻(7.1%)、头痛(24.7%)、肌肉酸痛(33.5%);热程多为3~23d,平均热程(9.4±3.7)d;外周血白细胞正常(71.8%),降低(22.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24.7%),嗜酸性粒细胞(EOS)降低(83.8%);全部患者均有胸片影像学改变.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对症支持治疗,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病情有一定疗效.结论SARS有强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式降低,淋巴细胞降低,嗜酸粒细胞降低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发生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要途径的急性传染病,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命名为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 pneumonia,AP),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本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SARS于2002年11月下旬至2003年6月中旬在世界30多个国家或地区暴发,造成数千人感染,数百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北京小汤山医院收治的682例SARS临床病例资料.结果682例SARS患者的年龄分布于13~76岁.356例(52.2%)有明确的接触史,有171例(25.1%)发病前曾到过医院.677例(99.3%)患者出现发热,5例患者体温正常.其它主要症状包括咳嗽(44.3%)、气促(12.2%)、腹泻(8.9%);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占87.4%;ALT和CPK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6.4%、2.5%;全部患者都有肺部病变,累及双肺占69.8%;死亡6例.结论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医院是重要的传播场所;发热、咳嗽、胸片异常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13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经验.方法分析2003年2月~2003年4月收治住院的136例SARS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 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发热(100%)、畏寒(81.6%)、头痛(72.8%)、咳嗽(69.1%)和气促(64.7%)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正常(64.7%)或降低( 24.2% ),100%的患者X线胸片提示有肺部炎症,其中双侧受累占71.4%.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增强剂,部分病例配合无创性正压通气(BiPAP)后,131例(96.3%)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SARS传染性强;临床特点以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肺炎为主;重症病例早期用大剂量激素加丙种球蛋白及BiPAP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以便早期诊断SARS,避免SARS的传播。方法:用回顾性方法对64例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有密切接触史45例(70.3%),发热为早期主要表现者58例(90.6%)。以X线胸片改变为首要表现6例(9.4%)。早期发热特征为体温逐渐升高,不伴寒战。咳嗽症状一般轻微,为干咳,不伴有流泪鼻塞,打喷嚏等卡它症状。咳嗽轻与X线胸片改变明显不成比例,肺部体征少而轻与X线胸片改变明显不成比例。X线胸片最终呈双肺病变者57例(89.1%)。白细胞减低(26.5%)或正常,淋巴细胞分类降低(73.9%),PLT下降(29.7%)。血沉可增快(40%)。多脏器损伤多见,心肌酶增高者50例(78%)。IgG类抗体1周内检测阳性率低(14.3%),1周后阳性率逐渐升高。IgM类抗体更敏感。结论:SARS临床表现多样化,但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总结2003年唐山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为控制疫情提供参考。②方法临床发现病例后,立即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最近2周的外出史、密切接触的人员和发热患的最后接触日期、发热日期等。使用中住教估计平均潜伏期等指标。③结果2003年5月1~5日是本次非典流行的高峰,平均潜伏期8天,平均临床发现时间4天。临床转诊时间平均为6天。全市累计发病率为0.7/10万,路北区最高(3.7/10万);医院集体感染发生1起2代共12例,家庭内感染发生4起1代共4例;年龄分布中,青壮年所占比例最高(67%);职业分布中,占前3住的依次是医护人员(27%)、农民(25%)、学生(13%)。感染来源主要来自北京(34例,占71%),密切接触的发病率为9%o。④结论本次SARS疫情的特点是以散在发病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聚集性。感染来源提示,控制感染的输入是未来疫情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区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和消毒隔离方法。方法:根据SARS传染性极强的特点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操作规程,并在实践中及时补充、完善。结果:使盲目被动的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结论: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是阻断SARS传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理论 ,结合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工作实际 ,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传染源不明 ,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 ,密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手 ) ,可能存在粪 口途径 (在粪便中查到冠状病毒 )和实验室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宜采取综合性的控制措施。本研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SARS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 2 0 0 3年 5月 10~ 2 8日收治的 2 4例临床确诊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2 4例患者中男 19例 ,女 5例。年龄 18~ 5 6岁 ,平均 (2 9.3± 9.0 )岁。有明确接触史者 11例 (4 5 .83% )。结果表明 SARS具有强传染性 ,任何人群均易感 ,发热为首发表现 ,白细胞以降低和正常为主 ,肺部病变以右肺和双肺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ARS患者临床表现变化规律并寻找早期诊断线索.方法:收集2所收治SARS病例医院的225名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发病-住院时间、症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X线等资料.结果:225名患者中男性121名,女性104名,患者年龄基本一致,平均入院时间为7.45 d.住院前症状与首发症状中发热出现比例分别为99.11%和97.33%,住院前咳嗽和胸闷症状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首发症状(P<0.05);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在病程0~8 d明显低于病程9~14 d(P<0.05);胸部X线在发病3 d后有96.0%~100.0%的病例出现异常.结论:利用患者的临床症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X线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为SARS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AR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重症SARS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均有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部阴影。大多数患ALT、AST及LDH升高。肺部和免疫系统是病毒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治疗以综合支持对症为主,及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结论:综合支持治疗对降低重症SARS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旨在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 10日至 2 0 0 3年 6月 2 5日收治的 32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35例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32例SARS患者中 15例 (4 7% )有明确的SARS接触史 ,均起病急 ,发热多以高热为主 (39℃~ 4 0℃ )占 10 0 % ,咳嗽占 5 6 % ,气促占4 4% ,咳痰占 2 2 % ,咯血占 4 % ,乏力占 6 % ,四肢酸痛占 6 % ,畏寒占 2 5 % ,无 1例胸痛。而肺结核发热以低热为主 (37 5℃~ 38℃ )占 75 % ,咳嗽占 91% ,咳痰占 80 % ,乏力占 89% ,气促占 2 6 % ,有明显的盗汗占 83% ,胸痛占4 9 %。实验室检查SARS患者白细胞低于 4 0× 10 9/L者 8例 ,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 1 0× 10 9/L者 12例 (38% ) ,SARS患者 18人做血沉均正常 (16例SARS患者未做 )。 1∶5 0 0 0浓度PPD C ,SARS患者 2 0例阴性 (6 3% ) ,5mm~ 10mm者 10例 (31% ) ,10mm~ 2 0mm者 2例 (6 % )。肺结核患者白细胞仅 2例低于 4 0× 10 9/L ,淋巴细胞绝对值 2例低于 1 0× 10 9/L ,血沉异常者 31例 (89% )。肺结核PPD C强阳性者 2 8例 (80 % ) ,10mm~ 2 0mm4例 (11% )。X  相似文献   

13.
8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策略,在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失败后,对8例重症SARS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30~74岁,平均(55±16)岁]施行经气管切开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监测通气前后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并对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患者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高热(体温>38.5℃),7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仅1例高于正常。合并其他脏器损害7例。2)从发病到使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时间平均为(27.9±12.2)d,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平均为(8.6±5.4)d,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或压力调节加呼气末正压通气。行有创通气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通气前改善(P<0.01)。3)有创通气前1例出现气胸,有创通气时2例出现纵隔气肿及气胸。4)1例患者撤机并痊愈,7例死亡,死亡患者多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提示有创机械通气对于晚期重症SARS疗效不佳。通气模式应选择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合适的呼气末压力水平,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对 2 0 0 3年 3月至 6月在佑安医院死亡的 1 5例SARS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 5例患者年龄 2 3~ 81岁 ,平均 ( 5 0 .7± 1 8.8)岁 ,其中年龄大于 5 0岁的 7例。基础病 :合并糖尿病 5例 ,高血压病 5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2例。T细胞亚群 :病程第 1周CD4 + 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 ,平均CD4 + ( 2 48± 82 )个 /μL ,第 2和第 3周继续下降 ,分别为 ( 1 81± 1 2 8)个 /μL和 ( 1 2 5± 46)个 /μL ,与痊愈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胸部影像学变化 :1 5例中 7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显示均在 7d内进展到双肺广泛磨玻璃样变或实变。CK及CK MB :平均CK( 2 69.3± 3 99.9)U/L ,CK MB( 3 1 .1± 2 6.1 )U/L。提示 :SARS患者若伴有高龄、多合并症、T细胞亚群进行性下降、快速进展的双肺广泛实变、CK及CKMB升高等情况时 ,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亚洲为中心在全球暴发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笔者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开发布的SARS疾病疫情通告为资料来源,对SARS疾病的流行状况、流行规律、流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对正在全球暴发流行的SARS传染病的流行态势进行初步预测,以期及时对SARS的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炜  钟淑卿  徐军 《热带医学杂志》2005,5(4):438-441,473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SARS死亡原因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以4例SARS患者的尸检肺组织、经皮或经支纤镜肺活检标本为观察对象,组织病理切片经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并与临床表现进行联系。结果2例发病早期患者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壁明显增宽,血管充血水肿,纤维母细胞增生,肺泡腔见纤维素及红细胞渗出,单个核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另2例病程较长的死亡病例可见肺组织内大量曲霉菌菌丝,血管内见真菌栓,血管壁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细胞的CD20 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T细胞的CD45RO^ 表达阳性增加;吞噬细胞的CD68^ 阳性表达显著增加。结论SARS发病早期肺部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损伤,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超敏反应有关,也是SARS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免疫抑制有关的继发严重霉菌感染是晚期病人的重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老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对211例SARS患者按不同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激素使用情况分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不同病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均出现T淋巴细胞的明显下降,低谷出现于发病后22.83d。老年SARS患者疾病极期T细胞各亚群绝对数均低于中青年患者,重症患者低于轻症患者(P<0.01)。激素使用与否以及剂量大小对T细胞影响不大。提示SARS患者发病初期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损害,老年、重症SARS患者的损害更为显著,外周血CD3+、CD4+、CD8+细胞下降的程度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不同特点。方法:比较2003年1月至2003年4月100例(广州市东山区)SARS患者和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100例CAP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象、放射学表现、转归等方面的特点,总结SARS的发病特点及病情发展规律。结果:①SARS患者出现38.5℃以上的发热、胸闷、头痛、肌痛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CAP患者(P<0.01);②SARS患者白细胞降低的比例显著高于CAP患者(p<0.01),白细胞升高的比例显著低于CAP患者(P<0.01);③SARS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CAP患者(P<0.01)④SARS患者抗体IgG显著高于CAP患者(P<0.01)。结论:SARS与CAP在临床症状、血象、胸片等方面都有不同特点,应注意区分,尽力作到早诊断、早隔离,避免SARS播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从 2 0 0 3年 3月 10日至 2 0 0 3年 6月 2 5日收治的 2 2例有明确传染病接触史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2例SARS患者 ,其中 ,男性 1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7岁~ 5 8岁 ,平均年龄 (37.6± 13.0 )岁 ,医护人员 3例 (14 % )。临床症状包括 :发热 (10.0 % )、咳嗽 (6 8% )、气促 (82 % )、乏力 (72 % )、心悸 (14 % )、肌肉酸痛 (9% )、腹泻 (14 % )。血常规 :WBC小于 4.0× 10.9/L 3例 (14 % ) ,WBC为 (4 0~ 10.0 )× 10.9/L 18例 (82 % ) ,WBC大于 10 0× 10 9/L 1例 (4% ) ,WBC平均为 (5.9± 1.9)× 10 9/L ,中性粒细胞比例 (75.3± 10.0 ) % ,淋巴细胞绝对值 (1.1± 0.5 )× 10.9/L。胸部X线示肺部斑片状阴影或气管炎性改变 ,部分短期内病灶增多 ,累及单侧 11例 (5 0 % ) ,双侧 11例 (5 0 % )。分析该病的传染途径 ,进一步提示本病具有较强的飞沫距离传染性。出现急性肺损伤者 7例 (32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者 2例。 3例死亡患者中 1例为ARDS合并肺部继发感染 ,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发展为肺广泛纤维化呼吸衰竭死亡 ,1  相似文献   

20.
王继灵 《实用全科医学》2004,2(5):421-421,420
目的 探讨发热患者的鉴别诊断在SAR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2 4例发热留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4例全部排除SARS诊断。结论 严格掌握SARS诊断标准 ,做好全面完整的鉴别诊断 ,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 ,在稳定患者心理情绪 ,缓解公众对SARS的恐慌心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