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racking,ET)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30例正常人和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ET模式下采集股总动脉、腘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应用ET技术检测其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糖尿病组股总动脉、腘动脉的β、Eρ、PWVβ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C值显著降低(P<0.05),AI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股动脉存在动脉硬化,腘动脉作为肌性动脉也存在动脉硬化,且与弹性大动脉股动脉改变一致,有良好的相关性.ET技术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弹性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无创的评价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下肢动脉弹性进行评价,为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提供量化指标.方法 T2DM患者60例,正常对照60倒.按年龄分组,应用ET技术评估下肢股总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及增大指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各年龄组股总动脉β、Ep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P<0.05),AC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P<0.05),AI差别不明显(P均>0.05).糖尿病患者40~59岁年龄段弹性参数增幅最大(P均<0.01);β、Ep、AC、AI与年龄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4、0.76(P均<0.001)和0.62、0.51(P均>0.05).结论 T2DM患者股总动脉弹性的下降发生在病变的早期,糖尿病加速动脉硬化在40~59岁年龄段明显提速;β、Ep与年龄相关性明显,AC、AI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检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股总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63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双侧股总动脉的弹性参数,即弹性系数(β)、僵硬度(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用常规血管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同期检查的5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左、右侧股总动脉的β、Ep、AC、AI、PWVβ及IMT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与女性之间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高值血压组股总动脉的β、Ep、PWVβ均增高,AC降低,IMT、AI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股总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下降;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优越于常规超声,能更早的发现股总动脉弹性改变,对临床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股总动脉作为采样血管波形相对稳定,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方法 2型糖尿病组65例,正常对照组60例,应用QAS技术获取各组双下肢股总动脉、动脉内径(D)、僵硬度系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顺应性系数(CC),并对其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股总动脉、动脉β、PWV较对照组高,C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动脉与股总动脉β、PWV、C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AS技术能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弹性功能改变,动脉与股总动脉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动脉较股总动脉僵硬度改变明显,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早期防治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T技术研究69例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弹性系数β(僵硬系数)、Ep(压力应变弹性系数)、AC(顺应性)、AI(扩大指数)及PWVβ(脉搏波传播速度),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弹性系数β、Ep较正常组升高,AC值较正常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及PWVβ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颈总动脉弹性系数β、Ep、AI及PWVβ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单支组,AC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单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T技术测定颈总动脉弹性系数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追踪(E-Tracking,ET)技术评价吸烟及相关因素对国人男性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2009年8至2011年8月对4819例男性国人纳入研究对象,年龄10~85岁,平均年龄(37.13±11.30)岁,其中吸烟不伴危险因素1319例,吸烟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因素1890例,正常人群1610例.应用ET技术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量化分析以评估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参数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膨大指数(AI).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年龄、吸烟指数、糖尿病、高血脂、右臂收缩压及右臂舒张压等6个因素对各个弹性参数的预测效果.结果 ①入选对象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值左右对比,β、Ep、PWVβ、AC及AI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右侧弹性参数值均较左侧数值大(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年龄、吸烟指数及右臂收缩压与β、Ep及PWVβ呈中度正相关,与AC呈中度负相关,与AI呈低度正相关;糖尿病、高血脂及右臂舒张压与β、Ep、PWVβ及AI呈低度正相关,与AC呈低度负相关.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对颈动脉β、Ep、PWVβ、AC及AI的影响最大;右臂收缩压对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次之;高血脂对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位于第3位;吸烟指数对颈动脉弹性的影响位于第4位;糖尿病对动脉弹性(β、Ep及AI)及右臂舒张压对动脉弹性(PWVβ)的影响较小(P>0.05).结论 ET能早期发现颈动脉内皮功能的改变;年龄、血压、高血脂、吸烟指数及高血糖与动脉弹性功能有关,并对动脉弹性的影响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市第六医院2014年l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及体检者共489例。将入选者根据血压分为高血压组(105例),正常高值血压组(138例)和正常血压组(246例)。所有入选者均检测血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及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 PWV)。比较3组人群cf PWV、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s CRP差异;分析cf PWV与血压、血糖、血脂及hs CRP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年龄、FPG、LDL-C、TC、TG、hs 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cf PWV[(9.42±1.13)m/s]高于正常血压组[(8.62±1.18)m/s],低于高血压组[(10.14±1.61)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DL-C(β=0.233,P<0.05)、FBG(β=0.223,P<0.05)、hs CRP(β=0.037,P<0.05)、SBP(β=0.027,P<0.05)、年龄(β=0.024,P<0.05)是影响cf PWV的主要因素。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存在动脉功能损害,血压升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炎症反应与动脉弹性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的改变.方法 选取病程在1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37例,正常对照组31例,ET技术检测两组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并分析其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之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颈动脉弹性系数(Ep)和僵硬度(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的顺应性(A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和HbA1c与Ep和p呈显著正相关,与AC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FINS与这些弹性参数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颈总动脉弹性降低,其程度与FBG HbA1c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回声跟踪(ET)技术联合高频超声评价不同血脂水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47例符合2010年ACR/EULAR新分类标准的RA患者,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血脂组20例和血脂旨正常组27例.应用高频超声及ET技术对RA高血脂组、RA正常组及47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斑块情况及动脉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及硬度指数(β)僵硬度参数的测量.结果 RA高血脂组颈总动脉IMT异常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RA血脂正常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RA血脂正常组与对照组间IMT异常及斑块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RA高血脂组颈总动脉僵硬度参数Eρ及β均高于RA血脂正常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RA血脂正常组颈总动脉Eρ及β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ρ、β均与IMT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9及0.706(均P<0.001).结论 高频超声及ET技术均能够准确反映不同血脂水平对RA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僵硬度的影响,为临床中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ET模式下,采集30例正常人和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股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双侧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应用ET技术检测弹性指标β、Eρ、AC、AI及PWVβ.按照股动脉IMT是否<1.0 mm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IMT<1.0 mm) 组和B(IMT≥1.0 mm) 组.结果 A组及B组股动脉弹性指标β、Eρ、PWVβ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C值显著降低(P<0.05).B组股动脉弹性指标β、Eρ、PWVβ较A组也显著增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而且在形态学变化之前就有动脉弹性的减低.ET技术可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出现之前早期发现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按照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刚出现症状的首诊糖尿病患者)27例和B组(病程有一段时间的非首诊糖尿病患者)42例;采集受检者股动脉和腘动脉的二维声像图,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其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B)、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l)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各组下肢血管弹性改变。结果糖尿病A组及B组股动脉、胴动脉的β、Eρ、PWVβ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AC值降低(P〈0.05);糖尿病A组与B组股动脉弹性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腘动脉AC值较A组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弹性大动脉硬化,腘动脉作为肌性动脉也存在动脉硬化,且在临床诊断糖尿病之前,这些血管动脉弹性已经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下股动脉壁弹性的价值。 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绍兴第二医院收治T2DM患者64例,其中34例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 mm,30例股动脉IMT≥1.0 mm,同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高频超声观察股动脉结构并测量股动脉IMT,应用脉冲多普勒(PW)技术测量股动脉血流频谱。使用血压机阻断股动脉远端血流后,应用PW及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测得股动脉后壁组织运动曲线,测量第一、二峰持续时间。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IMT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别比较3组受试者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下股动脉后壁组织运动曲线第一、二峰持续时间差异。 结果健康对照组受试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IMT分别为(0.80±0.09)、(0.82±0.08)、(1.26±0.19)mm。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0),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IMT大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8,P=0.00)。3组受试者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前股动脉血流频谱均为一高二低三相波型,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后股动脉血流频谱也均为二高二低四相波型。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下,健康对照组受试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T2DM股动脉IMT≥1.0 mm组患者股动脉后壁组织运动曲线第一峰持续时间分别为(220.77±59.07)、(250.96±42.62)、(246.55±52.41)m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258,P=0.196);第二峰持续时间分别为(209.18±42.99)、(272.27±39.98)、(344.71±43.96)ms,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4.150,P=0.000)。 结论股动脉后壁组织运动曲线第二峰持续时间可作为T2DM患者股动脉壁IMT改变前评价股动脉弹性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评价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下肢动脉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8例T2DM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MA组(T2DM1组)30例和T2DM未合并MA组(T2DM2组)28例,利用高频超声检测两组下肢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T2DM组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1组IMT高于T2DM2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IMT与UAER及病程呈正相关(r=0.311、0.441,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ER是IMT的独立影响因素。T2DM组股动脉IMT>腘动脉IMT>末梢动脉IMT;股动脉及腘动脉以不均质回声斑块为主;股浅动脉远端、下肢末梢动脉以点状强回声斑块为主,当腘动脉IMT增厚明显时,末梢动脉点状强回声更加密集。结论 T2DM患者下肢动脉IMT与硬化斑块形成情况与UAER密切相关。超声能够快捷、准确地检测T2DM合并MA患者下肢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股总动脉弹性进行评价,初步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硬化的诊断指标。方法应用肼技术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股总动脉弹性参数,并与60健康正常人的各弹性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确定股动脉硬化田参数的诊断截断值。结果2型糖尿病组股总动脉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p)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顺应性(AC)较对照组降低(P〈0.01),膨大系数(AI)差异不明显(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β、Ep、PWVβ、AC、A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5、0.84、0.75、0.61。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下降发生在内中膜(IMT)增厚之前,其中以β、Ep、PWVβ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硬化评价参数的准确性较高,AC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AI暂不推荐。本研究者认为,β11.25、Ep130.5kPa、PWVβ7.05m/s、AC0.74mm^2/kPa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硬化的截断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检测并比较2型糖尿病(2DM)患者肱动脉和腘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为临床提供其内皮功能障碍的可靠依据.方法 对50例2DM患者和65例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检测肱动脉和腘动脉基础内径、基础状态峰值流速、反应性充血后最大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分别计算FMD并进行比较.结果 (1)2DM组肱动脉及腘动脉FMD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肱动脉:(4.03±1.12)% vs (8.90±2.02)%,P<0.01];腘动脉:[(3.64±1.30)% vs (5.91±1.05)%,P<0.01)];(2)2DM患者腘动脉FMD明显小于肱动脉FMD[(3.64±1.30)% vs (4.03±1.12)%,P<0.01)].结论 2DM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尤以下肢FMD受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桡动脉血管壁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桡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变化.方法 对T2DM组包括患者37例,正常对照组42名,以常规二维超声测量桡动脉收缩期内径(Ds)和舒张期内径(Dd);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计算受试者桡动脉内血液与血管壁的应变比值(B/A),并将上述两组受试者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桡动脉的应变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桡动脉舒张期内径及收缩期内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评价T2DM患者桡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严格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2~5年的T2DM患者68例和正常对照组54例,采用ET技术测定颈动脉弹性参数,即硬化值(β)、弹性系数(Ep)、增大指数(AI)、顺应性(AC)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β、Ep、AI和PWVβ值明显增高,而AC值降低(P〈0.05);②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13、Ep、AI和PWVβ呈显著正相关,与Ac呈显著负相关;③严格血糖控制的T2DM1组β、Ep、AI和PWVβ值较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2组明显降低,而AC值升高。结论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增加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