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胃液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设计“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将1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16例切开胃壁浆肌层与食管下端等宽,游离黏膜及黏膜下层形成指套状凸起,在其顶部切口与食管下端吻合,最后把浆肌层切缘上提缝合至食管外膜包埋吻合口;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单层食管胃吻合术。术后14天、1、3、6和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纤维胃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胃液食管反流4例;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3例,不同程度胃液食管反流60例。结论 “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是一种具有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较好的抗胃液食管反流作用,且符合生理的食管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食管瓣片成形——食管胃套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消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反注等手术方法。方法 食管两侧纵行剪开1.5cm,形成二叶瓣片。胃前壁造口为套接口,将二叶瓣片经胃套接口确保完全置入腔内。不缝粘膜层,仅将食管肌层与胃壁浆肌层做双层间断缝合,二层间距为3cm,以食管胃套接术代替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临床应用176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胃反流,效果满意。结论 (1)缝合粘膜层是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吻  相似文献   

3.
胃浆肌瓣包套的食管胃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273例贲门癌,食管下段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28例,并分别采用胃浆肌瓣包套的食管胃吻合术及传统的食管胃二层同心圆吻合术。结果 治疗组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10例。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附58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降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应用深浅间隔进针吻合法或附加大网膜覆盖术,连续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584例,无吻合口瘘。说明此法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及胸胃穿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食管胃浆肌层“∧”“∨”型缝合包埋,可避免外压因素所致的狭窄。针对瘘易发生的多环节“综合治理”,相对固定术式,熟练掌握吻合技术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发生。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粘膜吻合置入胃腔术(附38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减少吻合口并发症,作者设计了食管胃粘膜吻合置入胃腔术。该术式将吻合部的食管肌层与胃浆肌层剥除,仅行粘膜层吻合,然后肌层包埋,使粘膜吻合区置入胃腔3cm左右。临床应用389例,其中食管癌292例,贲门癌97例。手术死亡率0.77%。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0.25%,术后不同时期观察,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作者认为:该吻合方法“三防”效果满意,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减少高位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三大并发症。方法:采用经食管床胃重建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91例。结果:2例吻合口瘘(2.2%)均经换药治愈,无吻合口瘘死亡。结论:经食管床全胃重建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可采用左侧开胸、右侧开胸或上腹正中内翻拔脱术三种切口,各有利弊,应合理掌握。采用食管黏膜延长胃浆肌层包套吻合术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机械吻合术与分层吻合术在预防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食管反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316例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机械吻合组(162例,采用食管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和分层吻合组(154例,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分层吻合术)。分别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食管反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2%和2.0%,而分层吻合组则分别为3.9%和4.7%,两组比较P<0.01。两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88.8%、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防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方面,机械吻合优于分层吻合法。  相似文献   

8.
食管粘膜层经隧道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并发症已明显下降,而反流性食管炎已成为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为此设计了食管粘膜层经胃壁肌层下隧道行食管胃吻合术。方法食管粘膜层经隧道食管胃吻合术175例,其中20例与同期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20例进行对比研究。术后6~12个月,行食管压力测定、食管镜检查、组织活检和食管内反流液pH值测定。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该术式具有明显地抗反流作用,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网膜袖套式包埋吻合口在微创Ivor-Lewis术中全胸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治疗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148例行微创Ivor-Lewis手术全胸腔镜下大网膜包埋吻合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在腹腔镜游离胃时预留蒂连于胃的大网膜条,胸腔镜下完成食管胃胸内吻合后,网膜条袖套式包绕吻合口区一周并与吻合口上方纵隔胸膜及下方的胃浆肌层缝合固定。术后1周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判断有无吻合口漏,每3个月随访行胃镜检查了解吻合口情况。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大网膜包埋吻合口。网膜制作时间8~17 min,平均10 min,吻合口包埋时间6~12 min,平均10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周碘水造影示吻合口漏6例(4.1%,6/148),均为线状漏,无发热及液气胸等胸内吻合口漏表现,保守治疗6~12天再次造影检查未见漏。随访6~42个月,平均20个月,吻合口狭窄11例(7.4%)。未发现胸胃残端漏、食管气管瘘或食管主动脉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大网膜包埋吻合口的术式吻合口漏发生率低,增加微创Ivor-Lewis术的安全性,更有助于该术式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使用机械吻合并吻合口包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97例使用管状吻合器机械吻合并包套吻合口,2例因胃长度不够采用手工吻合,1例因吻合后张力较大未行包套,1例抵钉座尺寸过大撕裂食管肌层需要另行缝合,手术完成率96.0%(97/101)。术后2例出现吻合口或胃出血(2.1%),吻合口瘘4例(4.1%),经过清创引流后痊愈;无其他机械吻合并发症。术后3月CT和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1.5 cm)2例,占2.1%,无〈1 cm病例。存在吞咽困难症状共4例(4.1%),反流引发的反酸、口苦等口腔、咽部相关症状11例(11.3%)。结论管状吻合器胃腔内吻合安全、简便,宽松包套后有显著的抗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们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国产医用胶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5 3例病人中男 98例 ,女 5 5例 ;年龄1 5~ 78岁 ,平均 5 4岁。病种包括食管胃吻合术 72例、食管修补术 4例 ,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8例、肺大皮包 8例、肺叶切除术 (包括全肺切除术和支气管袖状肺切除术 ) 6 1例。创面吻合胶 (OB胶 ) 在食管手术手工或机械食管胃吻合后将OB胶涂抹在胃食管吻合口周围 ,然后用胃浆肌层及大网膜和周围组织包埋吻合口并使用OB胶做胸胃减张固定以及缩胃处理 ,而无需传统胃浆肌层缝合包埋吻合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用管状胃与食管在颈部分层吻合与机械吻合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28例食管胸中段及上段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4例。A组,男46例、女18例,年龄40~75岁,术中采用管状胃在颈部与食管黏膜对黏膜、肌层对肌层的分层吻合法;B组,男51例、女13例,年龄43~71岁,采用机械吻合法。观察术后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颈部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反流性食管炎12例;B组乳糜胸1例,颈部吻合口瘘8例,吻合口狭窄4例,反流性食管炎14例。结论分层吻合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管状胃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术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的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 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消化道重建时,剥除食管肌层及胃浆肌层,使黏膜延长3~4 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黏膜分层吻合,浆肌层包埋,包埋后吻合口置入胃腔内2-3 cm,切除胃超过2/3以上时辅以大网膜包绕吻合口.结果 施行该吻合方法38例,均恢复顺利,近期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均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半年后均可顺利进普通饮食,无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结论 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可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狭窄、反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术是预防吻合口远期狭窄的新技术。本文总结了180例食管-胃浆膜肌层套式吻合术的护理经验,认为应重点加强术前饮食护理,观察术后内出血和吻合口瘘的先兆,加强对空肠饮料管的护理并作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1981~1998年我们收治食管、贲门癌手术6200例,切除5242例。共发生吻合口瘘188例。切除和发生吻合口瘘率,分别为84.5%和3.3%。从1986年我院胸外科一组医生根据Redo、Lowers和刘鲲粘膜下“隧道”食管胃吻合进行了多项改进,共行食管、贲门癌切除936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其中贲门癌360例作了弓下吻合,中下段食管癌572例作了弓上吻合,4例中上段食管癌作了颈部吻合。我们对400例病人进行随访,食管钡餐正、斜及头低脚高位X线摄片,吻合口直径除8例有轻度狭窄(0.5cm),24例有轻度返流外,其余吻合口都在1~2cm。对280例作了食管镜检查并与240例“荷包”和“套叠”式吻合进行对照,不论从食管镜肉眼观察、粘膜活检及粘液pH值测定,两组都有明显的差异。肌层内“隧道”食管胃吻合实践证明有以下优点:①肌层内“隧道”食管胃吻合是用一片胃的浆肌层来建立一个保护屏障,以弥补食管因缺乏浆膜层而愈合能力差,因此能预防吻合口瘘。②肌层内“隧道”的吻合口吻合时是在一平面进行,吻合口周边不再包埋和套入,这样可避免吻合口狭窄。③吻合口在胃前壁环行肌的作用下而闭合,起到抗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吻合口胃侧荷包缝合在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治疗的238例胸段食管癌和24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2例吻合口按常规方法处理(常规组),140例改进了处理方法,吻合前在吻合口胃侧吻合器中心杆处予以1号丝线作浆肌层荷包缝合并结扎(改进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积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p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0.798,0.634,0.362,x2=0.605,P>0.05);两组患者吻合器使用类型、吻合口位置、吻合器食管端组织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8,0.221,t=0.459,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进组吻合器胃端组织质量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56,P<0.05);改进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口胃侧荷包缝合操作简单、安全,不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以有效减少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 我院1998年至2000年共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浆肌瓣遮盖式吻合术168例,术后常见的吻合口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吻合方式,是一种值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3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均采用食管上盲端前壁肌层U形翻转,即经胸膜外入路充分游离食管上端及瘘管,近气管侧缝扎切断瘘管。用剪刀将远端食管前壁纵行剪开5min,吻合前距吻合口上方10min处行食管上下两端浆肌层缝合3针,然后距吻合口上方15~20min处将食管前壁肌层切开,从切开处向吻合口方向从两侧纵行切开肌层至吻合口约5mm,轻轻分离前壁肌瓣,形成U形向下翻转,缝合在食管远端浆肌层上。结果 32例中17例采用此方法未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成功行一期胃代食管术。结论 食管上盲端前壁肌瓣U形翻转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Ⅰ、Ⅱ型食管闭锁采用一期胃代食管术,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在65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中,对吻合口的处理采用食管胃“两定点吻合”加半边大网膜覆盖。作为术式改进组;另对50例食管癌,贲门癌采用传统吻合方式,将肌层行间断缝合包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灶的病理分类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术式改进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4例。食管重建中,对吻合口的操作采用食管胃“两定点吻合法”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胃浆肌瓣覆盖式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的并发症,我们设计一种新的吻合方法,即胃浆肌瓣覆盖式食管胃吻合术。采用新吻合方法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20例,贲门失弛缓症食管部分切除术42例,手术无死亡,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半年内38例行头低脚高位食管钡餐检查,吻合口为2.0~2.2cm者6例,1.5~2.0cm者30例,1.0~1.5cm者2例,未见返流现象。术后半年至3年行食管镜检和活检30例中,食管粘膜正常者28例,仅2例有轻度粘膜充血水肿。认为此方法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