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启龙 《医学信息》2010,23(3):683-684
目的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方法顾分析256例胆囊病变运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采用小切1:2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最短35min,最长80min,平均61min;术中出血28-65ml,平均45ml;切1:2长度2-7cm,平均4.2cm;术中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胆道损伤1例,术中大出血1例,胆漏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切口治疗胆囊病变与常规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出血较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符合低创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1996年开始尝试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laparotomy cholecuystectomy MC)。起初仅选择体形瘦的病人,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逐渐放宽了体形的选择。对体格健壮或肥胖的病人也施行MC。经过手术实践体会到,MC的难点之一是切口小,尤其是遇到体格健壮和肥胖的病人时,由于手术野深,暴露困难,操作难度增加,切口小这一难点就更为突出。为了改善这个难题,本文在一组MC时,将切口作了改进。从而降低了MC手术的难度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对50例患胆囊疾病的患者用切口改进的方法施行了MC。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7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例,胆囊息肉9例。男14例,女36例。年龄18~59  相似文献   

3.
5年来我们用超小切口切除胆囊13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38例,男51例,女87例.年龄25~71岁,平均41岁,病程2年~30年.单纯性胆囊结石72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47例,单纯性慢性胆囊炎15例,胆囊息肉4例.经反复内科保守治疗,因疗效差,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共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0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由于切口小,术中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而使患者易于接受。在手术室护士的熟练配合下,手术均顺利完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 手术共102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7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临床应用。方法对2 235例LC中转56例MC作回顾分析,LC改MC主要技术是将原剑突下斜行10 mm戳孔沿肋缘下向右延长至5~6 cm进行直视下小切口操作。结果 56例LC例中转为MC操作后均比较顺利切除胆囊,仅4例急性胆囊炎炎症明显,出血量300~400 mL,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LC中转MC后操作容易、安全,而且不失微创的理念,对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6.
5年来我们用超小切口切除胆囊 138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38例 ,男 5 1例 ,女 87例 .年龄 2 5~71岁 ,平均 4 1岁 ,病程 2年~ 30年 .单纯性胆囊结石72例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 4 7例 ,单纯性慢性胆囊炎 15例 ,胆囊息肉 4例 .经反复内科保守治疗 ,因疗效差 ,而手术治疗 .1 2 手术方法 :术前不必置胃管 ,硬膜外麻醉 ,取右肋缘下斜切口 ,长约 4厘米 .常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肌层钝性分离 ,用自制直角拉钩向切口两端拉开 ,暴露腹膜打开腹腔 .探查肝、胆管、胃、胰等邻近脏器 ,如无手术禁忌即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传统胆囊切除术8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经典方法,自1987年Jean Mouret首次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标志着肝胆外科已进入微创时代,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MC)是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之一。现将我院小切口传统胆囊切除术85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评价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90例胆囊炎合并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切口来予以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来予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了缓解,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胆囊炎合并结石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可避免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手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胆囊切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前单纯性胆囊切除的术式主要有传统胆囊切除 (CC)、腹腔镜胆囊切除 (LC)、小切口胆囊切除 (MC)三种方法。不论哪一种手术方法均有其优缺点 ,手术的目的是治愈病人 ,减少术后并发症 ,追求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与手术医生对该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关。近几年来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能被较多的患者接受 ,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 ,是因为该术式具有对腹壁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的争议焦点是切口小 ,暴露不清 ,可能增加损伤 ;术中不能对胆系及周围脏器全面探查 ,易造成胆系及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术式的利弊.方法随机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8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11例.以术中所需时间(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起床活动天数(d)、术后住院天数(d)、术后出现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两组无明显差别.术后肛门排气LC(12~48h)先于MC(25~60h).术后起床活动MC当天7/8例先于LC第1天7/11例.平均住院费用MC(3900元)低于腹腔镜组(5200元).结论MC无需昂贵器械,对Calot三角区的操作比腹腔镜操作更具安全;手术误伤胆道等脏器,MC比LC更易于避免或及时发现处理;对机体的微创程度可与腹腔镜媲美,且费用低廉.故MC在基层医院更具扩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胆囊残留病变原因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囊残留病变的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对病变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残留病变经手术均被成功切除,患者术前症状得到缓解,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2 d,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其余术后效果良好,出院时所有患者血检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开展胆囊切除术,做到准确无误,能最大限度防止胆囊发生残留病变。如发现患者有较明显的胆囊残留病变症状应及早诊治,并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资料,并与既往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做对照。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成熟的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侧胸壁小切口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应用效果,并对比分析其较传统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右侧胸壁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小切口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正中切口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观测指标,包括术前心功能、术前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从手术日开始计算)、并发症等。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为(143.40±61.113)mL,正中切口组为(286.00±59.861)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5,P=0.000);小切口组术后ICU停留时间为(2.28±1.061)d,正中切口组为(3.60±0.81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8,P=0.000);小切口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20±0.408)d,正中切口组为(1.76±0.597)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1,P=0.049);小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为121(71~137)min,正中切口组为55(40~68)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68,P=0.000);小切口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1(41~97)min,正中切口组为40(27~48)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49,P=0.000);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为4.25(3.50~7.16)h,正中切口组为2.833(2.33~3.33)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73,P=0.000)。在术后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相比,右侧胸壁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在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切口美观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其手术方式安全可靠,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侧胸部小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侧胸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3例(46侧)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胸前外侧区内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及胸外侧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和体表定位.结果侧胸部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胸背神经横径(2.6±0.5)mm;暴露长度(进入背阔肌前)(4.7±0.7)cm;均于第4或5肋间隙进入背阔肌;与其伴行的胸背动脉压径(3.0±0.6)mm.胸长神经横径(2.4±0.6)mm;暴露长度(4.6±0.7)cm;均于第4或第5肋间隙入前锯肌.面胸外侧动、静脉于胸小肌下缘中部第3、4肋间隙穿出胸小肌后也暴露于此三角内,其压径(2.7±0.4)mm;暴露长度(3.9±0.7)cm.结论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胸外侧血管在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有固定行径,进行侧胸部小切口时,应避免上述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25例(33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1例,按照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分型,Ⅱ型21例29腕,Ⅲ型4例4腕。取腕部小切口,长约1.5 cm~2.0 cm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比较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波斯顿腕管问卷(症状/功能)评分,示指末节两点辨别觉和腕部正中神经肌电图潜伏期的变化,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平均时间(10±1.97)分钟。随访时间16~60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完全缓解23例(31腕),有2例(2腕)患者仍残留部分手指麻木症状,没有切口瘢痕痛的发生。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波斯顿问卷(症状/功能)评分,两点辨别觉和正中神经肌电图的潜伏期,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用电凝处理胆囊动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电凝法处理胆囊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电凝法85例(98.8%)术中、术后无继发出血;1例因胆囊动脉封闭不牢固需要用夹闭法。平均手术时间38min(20~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ml(5~3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d(1~5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合理应用电凝法处理胆囊动脉止血效果可靠,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腋下垂直小切口( MSVI)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5月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MSVI组44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传统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SVI组术后患者手术切口长度(10.64±1.43) cm、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4±0.47) d、住院时间(9.16±1.89)d、曲马多用量(160.23±45.21)mg,均少于传统组[分别为(21.95±2.50)cm、(2.36±0.71)d、(12.22±1.90)d和(274.32±66.27)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MSVI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115.14±43.42) min vs (112.97±35.76) min]、术中出血量[(168.11±75.28)mL vs (182.22±78.54)mL]、胸引管留置时间[(3.66±1.27)d vs(4.05±1.51)d]和术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7.3%(12/44) vs 32.4%(12/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VI开胸手术能够减少胸部手术的创伤,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methods of cell collection involving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 (PTCD) and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or the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disease.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described the use of a transpapillary approach, i.e., endoscopic transpapillary catheterization into the gallbladder (ETCG).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cells collected by ETCG to evaluate its usefulness in the cytological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disease. The subjects were 19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ETCG for the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disease. Of these patients, 11 and 8 had gallbladder cancer and benign gallbladder disease, respectively. We also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TCD cytology performed in 15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cancer. Specimens were cytologically diagnosed as normal or benign, indeterminate, suspected malignancy, malignant, and inadequate in 47% (9/19), 11% (2/19), 0% (0/19), 37% (7/19), and 5% (1/19) of patients, respectively. Specimens were diagnosed as malignant, indeterminate, normal or benign, and inadequate in 7, 2, 1, and 1, respectively, of the 11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gallbladder cancer.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TCG cytology were 78 and 100%,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TCD cytology was 20% (3/15). None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complications of ETCG. Despite its technical difficulty, ETCG for bile cytology allows the collection of adequate cell numbers from patients with benign disease or gallbladder cancer and facilitates a cytological diagnosis, making it a useful method for collecting cells. Diagn. Cytopathol. 2009. © 2009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复杂困难胆囊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复杂困难胆囊行腹腔镜切除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对35例复杂困难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及优点。结果35例复杂困难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34例在腔镜下完成,1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对复杂困难胆囊行切除,只要方法适当,是安全可行的,必要时可中转开腹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经下腹单切口治疗双侧腹股沟疝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该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26例双侧腹股沟疝中,手术时间(50.6±11.6)min,术后住院时间(5.8±1.4)d,并发症发生率3.8%,随访10~5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下腹单小切口治疗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技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切口愈合美观、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符合微创化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