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4例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6例。详细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冠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危险因素组成及肌钙蛋白峰值情况。结果NSTEMI组冠脉多支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弥漫性病变、左主干多见,侧支循环开放率高(P〈0.05),而STEMI组急性完全性闭塞病变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肌钙蛋白Ⅰ峰值NSTEMI组明显低于STEMI组(P〈0.05)。在危险因素方面,两组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死、吸烟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STEMI组中,心梗、心绞痛病史等高危因素明显多于STEMI组(P〈0.05)。结论NSTEMI患者病变严重复杂,但梗死范围及CTnⅠ峰值较STEMI患者小,并且易合并心绞痛、心梗病史等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h)、1h、2h和6周的心电图(ECG)变化特点,并结合心肌酶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判断兔AMI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术前描记常规导联ECG均正常,术后ECG最显著的变化为:心率减慢,R波振幅降低,T波高尖。胸导联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出现。结论 术后心率减慢及R波振幅降低可作为早期诊断兔AMI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林祥灿 《天津医药》2003,31(11):743-743
许多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电图均存在胸前导联ST段明显的压低 ,笔者回顾性分析42例下壁AMI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变化情况 ,探讨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我院2000年1月—2002年8月收治的42例下壁AMI患者 ,均符合WHO中AMI的诊断标准 ,并除外左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和陈旧心肌梗死。其中男2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59 1±10.2)岁。1.2方法 (1)心电图 :发病时做标准12导联心电图 ,走纸速度25mm/s,观测胸前导联ST段 ,以TP段为基线 ,J点后0 08s处测量ST段 ,ST段压低≥0 1mV为ST段压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100例,按照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A、B、C 3组,A组患者50例,B组患者30例,C组患者20例,A组患者发病时间短于2h,B组患者发病时间为2~6h,C组患者发病时间>6~8h。对3组患者进行24h心电图监测,记录心电图Q波、ST段及T波的变化情况,统计实验数据后计算分析阳性改变率。结果 24h心电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电图阳性改变主要是Q波、ST段及T波的变化。ST段的改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Q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的改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也均高于Q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阳性改变发生率分别为82%,33%和15%,A组阳性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的心电图诊断阳性改变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的2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在2h内患者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巨大帮助,ST段抬高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变化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纳入 ST 段抬高型186例,采用体表心电图连续监测,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显影结果、血管闭塞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组98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CX)病变组88例,对心电图心肌相关导联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分析判断, RCA 组心电图中 aVL 导联 ST 段压低≥1mm 的发生率为90%,高于 LCX 组的24%;QRS 波群 R/ S 比值 LCX 组为(3.7±0.5),高于 RCA 组的(2.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在Ⅰ导联中 ST 段压低≥1mm、R/S 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当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闭塞动脉为 RCA 时,aVL 导联 ST 段压低≥1mm 作为分析指标,其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79%;而 R/ S 比值≤3作为分析指标其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93%,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58%。结论体表心电图变化对初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部位、相关闭塞血管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06年10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32例,对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血管者102例(76.3%),左回旋支为30例(24.3%),S-TⅢ/s—TⅡ抬高比值〉1、S-TV4R抬高≥0.5mm、S-TaVL〉S-TI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的血管;而s—TⅢ/s—TⅡ抬高比值〈1、S—TⅠ抬高提示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的血管。结论心电图中s—TⅢ/s—TⅡ抬高比值、S-TaVL、S—TⅠ及S-TV4R变化可作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临床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 分别以6项诊断标准对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进行分析,同时观察心电图改变的持续时间,并与35例单纯下壁心肌梗死对照。结果 6项诊断标准均具一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远少于合并右室梗死者,两者比较,除一项标准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且常规导联改变持续时间较右胸前导联持续时间长。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通过常规12导联分析可以诊断合并总性右室心肌梗死,同时可观察时间较右室导联更长。  相似文献   

8.
何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96-2697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院时呈心房颤动10例(QRS波宽大、畸形2例,QRS波群与时限正常8例;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8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2例),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与时限正常2例(均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呈窦性心律9例(在Ⅱ、11I、aVF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V7、V8、V9导联呈深Q波1例)。22例中未见心脏器质性改变19例、主动脉轻度退形性改变1例、室壁节段运动减弱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例,仅有1例经反复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并结合年龄、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预激综合征。结论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ECG疑似心肌梗死,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地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赵亮  陈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42-94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变化,探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进行分组,对95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在体表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0例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18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0例;35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死亡。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拾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张强  杨丽红  乔鹏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74-1475
目的 对变异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变异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首诊均误诊,复查心电图、心肌酶学均证实为Q波型心肌梗死.根据心肌梗死定位分为:下壁8例,前壁7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5例,高侧壁2例,正后壁1例.结论 变异型急性心肌梗死易误诊为急腹症、脑动脉硬化、颈部疾病等,但比较其临床表现,尤其是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有一定的动态变化,诊断中要综合分析,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人心肌梗死1年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了解心肌梗死后心脏植物神经调节状况.方法:采用时域法五项指标分析50例心肌梗死后1年内门诊随访的老年患者的HRV,并与50例元冠心病证据的老年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心肌梗死后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亦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1年内老年患者HRV仍有异常改变,则提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并预示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阴庆现 《河北医药》2011,33(10):1546-1546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其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出现,血清酶也非十分典型,极易造成误诊,对患者早期诊治贻误时机,具有极大的潜在性威胁。在基层条件较差的医院,其已成为心内科临床工作者认真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有明显心绞痛症状,静息心电图无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出现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10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静息心电图无ST-T改变,21例有1~3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结论患者出现反复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静息心电图无ST-T改变,其他的辅助检查结果对诊断帮助不明显时,应多考虑患者临床症状,尽快做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以免漏诊、误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1)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U导联ST段抬高幅度;(2)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3)V1~V6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 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 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薄晓红  范吉利 《安徽医药》2020,41(10):1186-1188
目的 分析左回旋支(LCX)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LCX闭塞或狭窄程度>90%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的急诊心电图表现,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42例)与NSTEMI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冠状动脉分布类型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38.10%vs 16.67%)、左室射血分数[(43.04±4.96)vs(47.85±5.07)]、左室舒张末径[(48.98±5.04)mm vs(43.06±4.93)mm]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X阻塞引起的AMI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性,不同冠状动脉分布类型心电图表现不同,其中右优势型心电图的改变以ST Ⅱ、Ⅲ、AVF(75.38%)抬高为主;均衡型以STV1-V3(77.78%)下移为主;左优势型以STⅡ、Ⅲ、AVF抬高(75%)、STV7-V9(50%)抬高为主。结论 LCX阻塞引起的AMI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冠状动脉分型中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YO)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l~10月确诊为AMI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入选者的MY0、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除基线水平混杂影响,观察组患者MY0、CK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痛早期组(0—6h)患者MY0水平显著高于胸痛中、晚期组(〉6~24h、〉24~48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痛早、中、晚期组患者CK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早期患者MY0阳性检出率为78.0%,高于心电图、CK和CK-MB阳性检出率(60.O%、56.0%、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O可作为早期诊断AMI较理想的指标,具有出现时间早、阳性检出率高等特点,能为病情鉴别、治疗以及预后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de Winter综合征的病变特点, 探讨这类患者的治疗时机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de Winter综合征的患者6例, 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心电图演变、心脏彩超、高敏肌钙蛋白、脑钠肽等指标, 并随访12个月。结果 6例患者中有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所有手术患者CAG结果均为前降支病变, 3例闭塞, 1例重度狭窄, 术后均恢复心肌梗死溶栓3级血流。5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ST段抬高, 1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加下壁ST段抬高。1例拒绝CAG, 予以药物保守治疗后出院。1例未能及时识别, 常规流程收入院后死亡。对好转出院的5例患者随访12个月, 1例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 其余4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正确识别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 尽早行CAG及PCI, 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体表心电图(ECG)预测的梗死相关动脉(IR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判断错误的原因.方法 搜集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时间≤12 h并且术前有≥2份18导联ECG,排除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起搏器置入术后或ECG显示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都在2 h内施行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采用最常用的ECG标准判断IRA,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选STEMI患者256例,其中214例能够通过ECG判断IRA,24例判断错误,18例无法判断.判断错误和无法判断的42例患者中有19例(45.2%)IRA为左回旋支,16例(38.1%)为右冠状动脉,5例(11.9%)为左前降支,1例(2.4%)为中间支,l例(2.4%)为左主干;7例(16.7%)合并双支病变,7例(16.7%)合并三支病变;2例(4.7%)合并早期复极综合征;2例(4.7%)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小分支闭塞.结论 侧支循环影响ECG对IRA的判断.ECG无法判断IRA时最常见于左回旋支、右冠脉病变.解剖变异、早期复极综合征或小分支闭塞也会影响IRA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①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②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③V1~V3 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发生率。方法对352例A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为微小q波伴不同程度ST段抬高、延迟出现q/Q波、仅ST—T改变,发生率为14.5%。结论AMI心电图不典型表现有多种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