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血液质量安全,降低血液检测成本。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的8657人次献血者初筛检测包括:ALT、HBsAg、血比重、脂肪血、黄疸五个方面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知在初筛检验中单项 ALT异常升高是献血前健康检查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一项,不合格率高达12.9%;其次为脂肪血,检出率为1.4%。这个结果充分反映出了我们临夏回族自治州本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就是日常生活中爱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结论:1.建立单项ALT升高者的资料库和随访制度。2.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饮食方面的咨询,正确引导献血者暂缓献血。3.单项ALT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时,可简化相关检验项目,降低血液成本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单项ALT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年龄、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单项ALT不合格的诱因结果:1500例无偿献血者中,单项ALT不合格300例,概率20%(300/1500);性别(男、女)、年龄(18岁~30岁、30岁~40岁、40岁~55岁)、献血方式(街头自愿、集体组织)对单项ALT的影响比较,差异明显(P<0.05);献血次数(首次献血、2次以上)对单项ALT的影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单项ALT不合格,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与献血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评价ALT血液筛查项目在临床用血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ALT单项阳性并再次献血的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结果 3 910例再次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以及ALT血液筛查结果均合格3 053例,占再次献血的78.1%,ALT单项仍为阳性845例,占不合格的98.6% (845/857),ALT阴性而ELISA筛查项目阳性9例,核酸筛查阳性3例,其中ALT合并NAT阳性1例.结论 ALT血液筛查在肝炎病毒感染“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中有提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漏检的发生,在保障血液安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ALT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LT筛查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追踪广州地区2007-2008年ALT单项检测首次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时的血液筛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广州地区9122位ALT单项检测首次不合格的献血者中,1005人(11%)再次来献血,其中,五项传染病指标全部标合格者747人(74.3%),258人(25.7%)不合格,其中ALT单项仍为阳性者240人,为不合格总人数的93%,有18人(7%)献血者传染病指标转为不合格,其中ALT阴性而其他四项指标不合格者15人,ALT合并其他传染病指标不合格者3人.结论 ALT筛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肝炎病毒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的漏检,在其他更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引入我国血液筛查之前,ALT筛查对降低输血传染病残留风险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旭群 《广东医学》2002,23(8):840-841
目的 探讨在开展特异性丙肝抗体检测后,再进行ALT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ALT单项异常献血者在2年内再次献血时ALT值和抗-HCV的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ALT单项异常已成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和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ATL正常献血者与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的丙肝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10);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ALT合格率,40U/L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0,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项ALT异常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应鼓励单项ALT异常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献血者ALT不合格的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性别及献血季节ALT不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2月份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8,9月份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升高。结论无偿献血者ALT假阳性结果较多。  相似文献   

7.
俞广舒  凌霞  丁威  吴丹霄 《浙江医学》2017,39(8):651-653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将ALT初筛(干化学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33851例血液标本进行ALT复检(湿化学法),以ALT≤50IU/L为合格,ALT>50IU/L为不合格。观察ALT复检不合格率,比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ABO血型、性别、初/再次献血、年龄、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结果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524%(701/133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下献血者不合格率较高;不同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字2=48.406,P<0.05),呈现体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结论ALT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站系统应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做好献血征询及ALT初检,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多次献血者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发现导致ALT增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影响ALT增高的非病理性因素的调查表,对两次以上献血者(单项ALT升高)进行调查。结果:献血者在献血后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了ALT值的检测。结论:血站的医务人员对ALT不明原因升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做好对献血后的服务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献血者延期献血的原因,尽可能减少ALT不合格献血者的流失.方法 对2009.8~2010.12来我站进行献血前体检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ALT筛查不合格者占体检总人数的23.71%.结论 ALT筛查不合格是献血者延期献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林彩霞  孔福仙  冯晴  庄素芳 《浙江医学》2018,40(14):1621-162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的影响。方法强化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健康教育,分析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项目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包括Hb、红细胞压积(HCT)、PL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LT、乳糜血异常等,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由2012年的71.1%上升至2016年的85.5%,呈逐年上升;初筛不合格者比例、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比例呈逐年下降。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以ALT异常最多,达6074人次,占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总人次的28.1%(6074/21621);健康教育效果以ALT、乳糜血最好,构成比分别由2012年的34.1%、18.9%下降到2016年的25.3%、14.7%。结论科学、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改善献血者自我健康管理理念,提升献血前健康行为管理能力,提高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刘英杰 《河北医学》2016,(8):1402-1404
目的:分析影响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原因,为献血者招募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献血前采取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进行 ALT 筛查检测,献血后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采集后的血液进行 ALT 再次检测。结果:血液采集后的582名 ALT 不合格献血者中,男性522名,占89.7%;女性60名,仅占10.3%。男性体重超标(含超重和肥胖)者占51.5%;女性体重超标者(含超重和肥胖)占63.3%。结论:男性献血者 ALT 不合格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不同性别的初次与再次献血者 ALT 不合格比例差别不大,体重超标是 ALT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丁永波 《新疆医学》2011,41(3):35-36
目的:为降低献血者献血后因血清ALT单项活性增高而淘汰造成所采集血液报废。方法:对2007—2008年578名ALT检测不合格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在结果反馈时通过追踪、询问、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578名献血者分别因饮酒、服用药物、脂肪肝、高脂血症、过度疲劳、抗HCV阳性、HBsAg阳性及其他不明原因增高而造成ALT检测不合格。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在采血前对献血者仔细询问健康信息和在筛查过程中注意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可有效降低献血者淘汰率和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本市城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为市场细分献血者,对不同的献血人群采取迥异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招募和筛选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2009~2011年城乡ALT、HBsAg、抗-HCV、TP、抗-HIV 5项指标不合格献血者的职业和重复献血时出现不合格结果情况.结果 城区和乡镇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x2值为212.68、417.23,P<0.01,城区和乡镇ALT不合格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城乡ALT、HBsAg、抗-HCV、TP不合格献血者职业构成比较,x2值为69.10、46.20、32.10、120.69,P<0.01;城区、乡镇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抗-HIV不合格率比较,x2值为8.54、7.68,P<0.01,首次献血人群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人群.结论 对城乡无偿献血者进行市场细分后,应对各献血人群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招募和筛选献血者,选择献血次数多者组成固定献血者队伍,可降低血液报废率.重复献血人群仍存在使受血者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14.
张飞虹 《吉林医学》2010,(34):6272-6273
目的:研究江门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江门市中心血站2008年~2009年无偿献血者因ALT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报废的情况,统计分析ALT不合格原因及分类。结果:ALT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报废的比例较高。结论:需加强献血前ALT项目快速筛查,减少血液报废浪费,提高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与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的关系,探讨献血者ALT增高的原因.方法统计2011年1月—8月焦作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在所有检测不合格项中所占比例最大;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ALT增高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次献血者不合格率低于初次献血者;ALT升高的原因以肥胖、饮酒、劳累最常见,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降低ALT不合格率是有效的.结论加强献血健康知识宣传,开展ALT初筛,可以有效地降低ALT不合格率,节约宝贵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肝脏功能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采供血机构对献血人员的必检项目。ALT的升高已成为血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也成为献血者延迟献血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包头地区献血者ALT异常情况,对2006~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5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5.12%,其中ALT不合格3.25%,抗-HCV不合格率0.86%,ALT和抗-HCV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 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年献血者献血后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数据,其中献血前ALT筛查18 713人次、未筛查46 060人次,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13 519人次、干式生化仪筛查5 194人次。结果 献血前实施ALT筛查献血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未筛查者(1.03%vs 6.18%,P<0.01);使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后的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为0.64%,明显低于干式生化仪的2.02%(P<0.01)。结论 采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前ALT初筛可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3年肇庆市1149份不合格血液检测人群分布特点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献血人群检测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49份检测不合格血液来源于肇庆市中心血站2013年1-12月无偿献血采血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合格血液的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特征及血液学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和ALT 5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情况。结果:男性献血者23 494人,检测不合格985人(4.19%);女性献血者10 842人,检测不合格164人(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4.73,P=0.0000)。非互助献血33 553人,检测不合格1107人(3.30%);互助献血783人,检测不合格42人(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09,P=0.001)。个人献血7319人,检测不合格298人(4.07%);单位献血27 017人,检测不合格851人(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13,P=0.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36,P=0.0000)。血液学检测指标HBsAg+190人,Anti-HCV+46人,Anti-HIV+可疑11人,Anti-TP+151人,ALT+751人。结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有关,ALT+、HBsAg+和Anti-TP+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血液的报废率,国内多数血站均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前的血液筛查检验。在献血前血液筛查项目中主要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2个项目的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