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焦"概念源于《内经》,职司人体津液水分的输布、疏通和排泄,其生理特征是鼓动阳气,蒸腾阴津而达到疏通、输布和排泄津液水分的目的。所以三焦与水液及营养物质新陈代谢关系密切,而糖尿病的形成主要是营养物质和津液的代谢紊乱,故而运用三焦理论,掌握"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采取解毒泄浊通络之法,将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发三焦的《内经》本义、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学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内经》有关三焦说的内涵,梳理三焦有腑三焦和部位三焦之分以及手足三焦之分,重点论及足三焦循行路线和穴位、诊断部位以及病证与治疗,并阐明三焦的生理和病理。[结果]三焦腑是有形的腠理,具备能藏能泻的腑功能,三焦通则上下左右内外皆宣通。部位三焦统一于胃,实为一个三焦。三焦相火根于胃脘,主一身之阳气,相火主腐熟水谷生化营卫气血。三焦出上为上焦,名手三焦,主心肺,一是主卫气的输布,二是统辖体表、肌肉腠理,三是通行营卫二气,四是通调水道,五是司腠理开阖;出下为下焦,名足三焦,主肾膀胱的气化,排泄二便,传导糟粕,涉及到小肠、大肠、膀胱及肾。[结论]三焦有形有名,本于脾胃,位于肌肉,三焦腑是肌肉间之腠理,三焦相火主一身阳气。在中焦主腐熟水谷生化营卫气血,出上焦名手三焦主心肺,出下焦名足三焦主膀胱肾。  相似文献   

3.
除燥邪致病外,人体津液输布失常亦会引起皮肤干燥。湿浊内蕴会使三焦气机受阻,从而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而阴虚内热会灼伤津液,使之运行缓慢,内停而产生湿浊,出现阴虚夹湿的证候。可见"湿"与皮肤干燥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治疗上,"燥从湿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消渴病机虽以阴虚内热为主,但仍应重视三焦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三焦燥郁,气机不行、津液不布,甚至化痰生瘀、津亏耗血,则病情加重,变证丛生。临证时应重视辛味药的使用,以其“辛以行气”“辛以润之”的功效调畅三焦,以助气机畅达、津液输布。故可在诸养阴润燥药中加入辛味药,一可防止诸养阴之品滋腻,二可疏通三焦、振奋气机、促进气化,以除三焦郁滞,并应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而选取辛寒、辛苦、辛温等配伍方法增强药效。然而,用药之时也需注意辛味药用量不易过大,旨在发散三焦郁滞,疏通气机、宣散郁热、布达津液,且用药时间不宜过久,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正气。  相似文献   

5.
论痰饮与瘀血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痰饮的形成涉及了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其中肺不宣发肃降、脾不运化水湿、三焦决渎失职可引起水液输布障碍,而水液输布障碍的关键在于脾和肺。脾不运化水湿,聚而为饮,肺不宜发肃降,停而为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之气化失职,膀胱藏津失常则水液不能排泄,停聚于内而为饮,因肾主水液排泄,决定着胃能否受纳水液故“肾者,胃之关也。”但无论涉及何脏腑,痰饮形成的结在于水液的停蓄。  相似文献   

6.
腠理相当于西医风湿病学结缔组织范畴。腠理反映的是三焦的功能。文章重点讨论三焦之"用"。首先,营卫之气生成与三焦密切相关,营卫调和则不得风湿病;其次,三焦与元真关系密切,三焦如常,水液及元真(包括元气和阴精)运行正常,风湿病不会发生。若三焦功能失调,元真不能通行,则会出现关节肿,口、眼干燥症,多汗或无汗之汗液代谢失常,胸、腹水、心包积液及蛋白尿、脱发、皮肤硬化等结缔组织病的表现。医者应宗《内经》《难经》所言,洞彻三焦失调的病机,治从燮理三焦气化入手。  相似文献   

7.
足厥阴肝经     
<正>肝在五行中属木,木性生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兼藏血。故而在《黄帝内经》中,肝被认为是"将军之官",它能率领体内正气抵御外邪入侵,"将军"还具有疏通宣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淤积和体外入侵的各种毒素,能为人体储藏养分,担负着维持人生命机能的重要任务,是人体阳气生发,气血津液正常输布排泄,调节情绪的主要器官。一些上班族工作压力大,老是情绪紧张,久而  相似文献   

8.
(二)津液代谢障碍津液的代谢包括两个主要环节,即输布和排泄。输布,就是流动、运输和布散。津液通过输布的环节,才能发挥它滋润、营养全身的功能。排泄,是指津液中具有营养的成分被利用后,余下的液体需要通过汗液和尿液,以及呼吸作用排出体外。津液的输布,需要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肝的疏泄、三焦水道的通利等多个脏腑的协同作用,其中,脾的运化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上述各脏腑中的任何一个脏或腑的功能失调,虽然都会影响津液的输布,但脾的运化失常是最关键的环节,津液(水液)的排泄,主要依靠肺的宣发,使水液转化为汗液排出;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少阳病的主方、和解剂的代表方,既可用于外感热病,也可用于内伤杂病,正如唐容川所言:"此方乃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活剂。人身之表,腠理实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实脏腑之总管。惟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论少阳之体,则为相火之气,根于胆腑;论少阳之用,则为清阳之气,寄在胃中……其灵妙有如此者[1]。"因此,无论  相似文献   

10.
<正>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少阳病的主方、和解剂的代表方,既可用于外感热病,也可用于内伤杂病,正如唐容川所言:"此方乃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活剂。人身之表,腠理实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实脏腑之总管。惟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论少阳之体,则为相火之气,根于胆腑;论少阳之用,则为清阳之气,寄在胃中……其灵妙有如此者~([1])。"因此,无论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把三焦列分为三个层次 :脏腑之三焦、部位之三焦、辨证之三焦。是一很大的改进。可惜在具体的分层次的论述中 ,又含混模糊。认为三焦的形态结构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 ,其功能是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对此观点 ,笔者不能苟同。认为不同层次的“三焦” ,其概念的内涵、外延有较大的差异。脏腑之三焦是机体内客观存在的空隙 ,其功能是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部位之三焦 ,是对人体上中下部位三个部位的划分 ;辨证之三焦 ,是用于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12.
肾与水密切相关,其水有为精者,有为津液者,故名"内藏之水"与"输泻之水"."内藏之水"以藏为主亦藏中有泻,此水藏于内则为肾之体;泻于外,则为脏腑之本."输泻之水"必须及时输布与排泄,但亦泻中有藏,如聚于脏腑之中,则可濡养润泽脏腑诸窍等,两者内外相联,其气相通,体用相合,体现在肾之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古人概称为"水".  相似文献   

13.
对风药辛能润燥的机理、风药治疗燥证的配伍方法和选用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风药之辛本身并无直接润燥之功效,它是通过辛散宣通之性,宣达脏腑三焦之腠理,使液生津布而间接发生其润操作用的。并例举了风药在外澡、内燥治疗中不同的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三焦探源     
提出三焦是人身众多罅隙的观点,并依据经典,从三焦的名义、功能、形质和位置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三焦由膈以下的三个大的罅隙和其延伸分化成的无数细小罅隙组成,是遍布于全身的立体网络,行使着生化营卫、通行气血、布散水液、沟通真气、通行原气等功能,膈以下的三个大的罅隙是其作为"腑"存在的主体,人体中"空无"之处就是三焦。并基于罅隙说对三焦有名无形、三焦与经脉、三焦辨证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三焦与四街     
三焦和四街是人体重要的体腔和间隙,是承载和聚散卫气的体内空间。其中体腔三焦是人体的3个体腔,上焦是以纵膈为中心的胸腔体腔,中焦是腹膜腔,下焦是腹膜后结构的总称;与现代解剖相似,《黄帝内经》将腹膜后结构分分别命名为三焦和下焦,具体将以直肠周围间隙为中心的盆筋膜间隙命名为下焦,将以胰腺为中心的腹膜后隙称为三焦,本文命名为膜后三焦,下焦所属的腹膜后结构是发生、聚集、输布和排泻卫气的中心。四街是上焦和下焦体腔的延伸,腹气街是下焦体腔延续到体壁的腹膜外筋膜的间隙,胫气街是下焦在下肢前、后骨筋膜腔中的延续;胸气街是上焦体腔延续到体壁的胸内筋膜的间隙,头气街是上焦在头颈部筋膜间隙中的延续。三焦和经脉是卫气聚集和输布的主要途径,当经脉在四末出现阻滞不通时,人体会启动四街以分散卫气在体腔当中的压力,因此,治疗四街病变不仅要针刺《黄帝内经》对四街定位的部位,而且要治疗经脉在四肢远端的瘀阻。  相似文献   

16.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输穴,又是八会穴之一——髓会。二穴同用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热解表:外感风热患者,头痛、身热、发热、咽喉疼痛,浑身不适,一般体温在38.5℃以内者,用提插结合捻转泻法,留针5分钟后,病人自感微微汗出,顿时热退身和,6小时后再针1次,大多可获治愈;对于高热患者,其效不著。外感风热之邪,邪束肌表与腠理,尚未循经入里,二穴相配可以疏通三焦气机,解其肌表使邪从汗出,但如果手法不当,未能达到汗出之  相似文献   

17.
水饮之邪变动不居,随气机升降,流溢各处,波及脏腑,无处不在。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具有气化温养功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够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医辛润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辛润源流,剖析辛味药物,指出辛味药在整体上不具备润养功效,不应与能散、能行相提并论。若把辛润理解为个别药物的润养作用,有失辛润之旨,更无法选药组方应用于临床。因此,当把辛润立之为法,即辛润法。燥证的发病机制,是外燥邪气、痰饮瘀血、气郁邪阻而致津血运行输布障碍,形体失却濡养。辛润机制,赖其辛味行散之功,宣肺祛邪,散饮化瘀,行气除滞,疏通腠理,布津行血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干燥综合征禀赋不足、阴津亏虚是根本,水液输布失调是其重要发病因素,三焦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故可从三焦予以论治,具体可从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进行论治,在补阴的基础上,通行三焦之气,以达治疗目的。附典型病例3则以佐之。  相似文献   

20.
水肿的发生,虽然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但是在治疗上决不应忽视养血之治法。《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说明人体水液代谢必须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输、肾气的开阖,三者协调,三焦方能司决渎之职,膀胱气化得以畅通,而小便才能之利,反之肺、脾、胃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则造成水肿,故治疗水肿常采取发汗、利水、攻逐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