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深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过程中,为保证输液途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代替外周静脉穿刺的可行性.方法 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 穿刺41次,均置管成功.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中平 《现代医院》2006,6(6):54-55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结果临床结果根据GOS标准判断:Ⅴ级6例(6.9%),Ⅳ级11例(12.6%),Ⅲ级17例(19.5%),Ⅱ级7例(8.1%),Ⅰ级46例(52.9%)。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液体疗法及亚低温疗法能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90倒深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结果90例置管均获成功,在5~1Omin内建立静脉通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抢救和监洲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璐 《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65-66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大面积烧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8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特点、穿刺结果、并发症及护理配合。结果:穿刺成功率93%,抢救效果佳,并发症少。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大面积烧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避免了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病人输液的难题,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并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巨大作用。目前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肘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采用引导针经肘部静脉穿刺将导管插入,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因其穿刺点在肘部静脉,比较直观,穿刺成功率高,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反复穿刺置管对组织和血管的损伤,有效预防长期输液治疗的并发症(如热源反应、血管硬化、空气栓塞),简化护理程序及工作量,又便于患者及家属学习掌握,日益受到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认可,我院近几年开展经肘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26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90例深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结果 90例置管均获成功,在5~10min内建立静脉通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抢救和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有时也应用于深静脉高价营养及浅表静脉穿刺困难者[1],我院近5年来,共做中心静脉穿刺1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大面积烧伤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大面积烧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7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特点、穿刺结果、并发症及护理配合。结果 穿刺成功率94.5%,抢救效果佳,并发症少。结论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大面积烧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96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春香  李赖方  林彩银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75-1576
目的总结实施锁骨下深静脉置管96例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96例患者采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输液,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96例患者无1例发生气胸、血胸、静脉炎、血栓形成等现象,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成功置管后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感染,防止脱管等是护理重点。结论采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为抢救休克、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穿刺困难、需深静脉营养和化疗等患者,开辟了一条迅捷安全的途径,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顺利完成治疗及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24h之内行气管切开术后感染预防。方法:对我病区1999年1月至11月收治的3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预防医院的调查和分析对策,清洁,消毒,气道灌洗,促使其咳嗽,排痰,根据病情2-4h1次,并配合翻身,拍背,增加肺活量,然后气管滴药,每天定时做雾化吸入。结果:收治的3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好转或治愈的31例,自动放弃治疗4例,死亡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例,结论:病人突发起病,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病室及工作人员手,紫外线,治疗桌面等的监测工作,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养成为每一个病人操作后洗手的习惯。预防各种细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刘建  王秀平  王彬  姚中强  张岩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89-490,493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2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深静脉插管,尿激酶接触性溶栓治疗,常规经右侧股静脉或经右颈静脉入路,如插管困难,则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包括同轴导管技术、翻山鞘技术、或经患(左)侧股静脉插管,44例放置了永久或临时下腔静脉滤器,尿激酶用量360万~1400万单位,34例行髂股静脉狭窄球囊扩张,9例行支架植入。[结果]对常规插管困难的病例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后,左髂股静脉插管总成功率为96.1%,下肢肿胀症状完全消失78例(76.5%),肿胀症状改善的24例(23.5%)。[结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辅助性插管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插管成功率。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导致狭窄或闭塞,如侧支循环充分,不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2017年3月入院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17年4月开始实施QCC活动,2017年4月—2018年5月的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结果共调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24例,其中干预前后各112例。干预后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21.42%)低于干预前组(47.32%),干预后组肺部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45±1.65)d]短于干预前组[(13.02±2.46)d],干预后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82.14%)高于干预前(6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QCC有助于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对促进患者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的术中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2008年80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80例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手术顺利,护理方法得当,术后安全返回ICU。74例康复出院,3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结论手术室护士掌握重型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知识,熟悉手术过程,可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而后跟踪观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并研究其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卧床和静脉血栓史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中,临床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经常更换体位,定期下肢运动同时结合用药治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福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78-157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12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手术方法治疗76例,非手术治疗48例。[结果]良好77例(62.10%),中残13例(10.48%),重残10(8.06%),植物生存1例(0.81%),死亡23例(18.55%)。[结论]急诊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及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重视并发症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在抢救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烧伤整形科就诊的127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48例;年龄5~81岁,平均(37.4 ±5.6)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的第一时间快速建立骨髓腔输液通道进行快速扩容补液,再根据患者情况建立合适的深静脉置管通道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 结果采用骨髓腔途径快速补液的127例患者中,有10例(7.87%)因严重创伤等原因,在入院时已濒临死亡,经抢救无效死亡;117例(92.13%)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进入相关专科进一步治疗。随访发现17例(13.39%)患者因原发的疾病或损伤加重死亡。余100例(78.74%)患者连续随访3~6个月,未见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或骨髓炎表现。所有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均未检测出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 结论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补液在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净化患者股静脉置管堵塞的效果。方法采用PDCA四步法,实施股静脉置管堵塞的防治措施,比较CQI前(68例)、后(72例)行股静脉置管的血液净化患者堵管的发生情况。结果CQI后,血液净化患者股静脉置管堵塞率降低50.6%(15.6例次/1000导管日VS7.7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CQI的方法可以降低血液净化患者股静脉置管的堵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与分析23例重症颅脑损伤应用醒脑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注射液,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的意识障碍程度.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治疗前意识障碍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意识状态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注射液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时,能够有效改善意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的程序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38例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38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以外,30例治愈出院,6例在康复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肺感染。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正确及时的程序化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