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耀宗 《家庭医学》2006,(21):23-23
急性心肌损伤极为常见,包括各种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1)典型持续胸痛史;(2)典型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波出现;(3)心肌酶的变化。三项中两项以上阳性,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联合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cTn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①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因胸痛症状收治住院的62例疑似心梗患者,在胸痛发作后采静脉血1次,采血后立刻分离出血清并且进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按WHO标准分为AMI组和心梗疑似组。②采用免疫金标法对心梗疑似患者于发病后不同时间进行心肌标志物( CK-MB、Mb、cTnI)的快速检测。结果①AMI组血清CK-MB、Mb、cTn-I的浓度均高于心梗疑似对照组(P<0.01)。②AMI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2.8%,均高于心肌酶谱的敏感度(67.7%)和特异度(70.5%)。联合检测CK-MB、Mb、cTn-I在保证敏感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方法的特异度。结论 AMI组血清CK-MB、Mb、cT-nI的浓度均高于心梗疑似组(P<0.01)。②在常见的心肌标志物可以取代心肌酶谱对心肌损伤做出诊断,及时检验检测系统对于 AMI的及时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对照组人员的血小板膜糖蛋白Ia-807基因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对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对照组32例(排除有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血管血栓疾病者)。方法血小板膜糖蛋白Ia-807基因多态性分析:(1)碘化钾法提取人基因组DNA;(2)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3)酶切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紫外灯下观察酶切结果。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807TT+Tc基因型携带者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Ia-807T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遗传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动态变化及其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于症状发作后2、4、6、24 h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UA组及AMI各时间点BN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且随着症状发作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P〈0.01)。AMI患者症状发作4、6 h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和0.898。结论:AMI患者发病2 h血浆BNP就开始增高,且增高的水平与发病时间长短明显相关;血浆BNP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非常好的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连续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6例AMI患者在发病后30 min、1h、2h、4h、6h及12 h血浆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水平,比较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MI的准确率。结果 AMI发病时间≤6 h,H-FABP诊断AMI的准确率[95.7% (44/46)]明显高于cTnⅠ[65.2%(30/46)]和CK-MB [41.3%(1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AMI发病后4h即显著升高,cTnⅠ在AMI发病后6h显著升高,CK-MB在AMI发病后12h显著升高。结论 H-FABP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50例正常人组,比较两者的心肌酶值,选取50例新生儿窒息的患儿组,检测其心肌酶谱的变化,通过该种方法来探究该物质与以上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关系.结果 对A组的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后,心肌梗死患者各项心肌酶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B组的患儿进行检测后,重度窒息患儿心肌酶的平均值(3547.9±238.2)U/L明显高于中度患儿的平均值(1756.6±114.9)U/L以及轻度患儿的平均值(962.4±64.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检验中,对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对心肌梗死以及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可以用来诊断这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本病抢救存活的关键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WHO推荐患者有胸痛、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异常三个指标中的两项时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但胸痛为非特异性的,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只有75%,20%以上的AMI患者心电图不能测出。因此,心肌酶学检查,尤其是对梗塞面积较小及不典型AMI患者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传统的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被视为AMI诊断指标中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虽然其灵敏度可达98%,但假阳性也高达15%,显示出其在检测轻微心肌损伤时的局限性。现对诊断AMI早期、特异、敏感的实验实诊断指标综合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持续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心肌酶谱的异常,进行性心电图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AMI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危及生命.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患者在100万以上[1].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医住院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资料,评价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住院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色超声),对每例的首发症状、起病时间、既往史等进行归类和总结,分析比较cTnT与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心电图(EG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nT检测对早期急诊AMI(2—6h)的阳性率不高(74.42%),在发病时间6h至8d内,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其阳性率〉90.0%),明显高于ECG、CK—MB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cTnT检测对于心内膜微小心肌损伤、心肌毒性物质及机械损伤等原因所致的心脏病患者(9例)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结论cTnT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报告结果快速准确等特点,效果明显优于ECG、CK—MB检测,是快速确诊AMI较为理想的生化标志物,与其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AMI的检出率及诊断时间窗。  相似文献   

10.
雷强 《健康大视野》2007,15(1):68-6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液中断、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此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甚而必要。我院1988年1月~2003年9月收治AMI426例。现将其诊断与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