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林 《实用眼科杂志》1992,10(7):386-390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随着动物实验和尸体眼研究,特别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使用和发展,得以对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在活体使用上进行观察,使我们对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解剖,血液供应以及病理生理变化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对黄斑中心凹疾病的分类及治疗有很大帮助。现将部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及研究黄斑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area, FAZ)的大小及其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方法 32只尸体眼黄斑部视网膜分离后,应用IV型胶原抗体对视网膜血管进行免疫染色,采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分析FAZ的面积、直径与年龄的关系。 结果 清晰地观察到旁中央凹毛细血管网。FAZ的平均面积(0.24±0.13)mm2,平均直径(0.54±0.15)mm。FAZ的面积、直径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 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与免疫染色法可清晰显示黄斑中心凹毛细血管拱环。FAZ的大小与年龄无明显关系。黄斑部毛细血管拱环完整性可能不受年龄影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73-75)  相似文献   

5.
胡琦  冯广忠  徐锦堂  崔浩 《眼科研究》2002,20(6):545-545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MBRVO)临床上较为少见,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占19.5%,由于视网膜水肿侵犯黄斑,因此视力受累比较严重.为了探讨MBRVO视力损害的机制,我们对30例MBRVO的黄斑无血管区变化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foveal avascular zone,FAZ)是与中心视力关系最密切的结构。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ourescein angiography,FFA )并借助投影放大或计算机的图像处理进行生理、病理的 FAZ测量 ,国内外已有不少的报道 [1 - 4 ]。但是 ,由于测量的方法不同 ,使用的放大率各异 ,加之受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眼球大小等诸多因素的直接影响 ,所得结果缺乏较强的可比性 ,大大影响了 FAZ测量的临床观察价值与意义。为了准确测量 FAZ,我们采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及其数字化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了 110只正常眼 FAZ面积 …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无血管区图像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alr zone,FAZ)的大小与形态可发生的改变。 方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8只眼和健康人120只正常眼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负片进行定量研究.测量FAZ面积与视盘面积的比值。 结果:DR组的FAZ面帜与视盘面积的比值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且增值型DR组的FAZ面积与视盘面积的比值显著大于单纯型DR组.在DR组中,有35只眼的FAZ形态不规则,边缘断裂,周围有微动脉瘤。 结论:DR可出现FAZ面积扩大、形态不规则和边缘断裂,其周围可有微动脉瘤。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29-231)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是复杂的眼科疾病,其不仅损伤视神经,还会对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的脉管系统血流造成影响。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可以反映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血流灌注及黄斑结构的微小改变,可作为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底结构变化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OCTA在临床实践中被当作测量青光眼患者FAZ相关参数的主要工具。本研究即对基于OCTA测量的黄斑FAZ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指视网膜连续毛细血管丛所包围的区域,其本身没有任何毛细血管结构。FAZ是形成精细视觉功能的重要区域,其形态及周围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反映了黄斑的缺血程度,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Coats病、特发性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病密切相关。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眼科影像技术的发展,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越来越被深入研究,在许多研究工具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优势尤为突出,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FAZ受黄斑中心凹结构、眼轴长度、年龄、种族、性别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影响。FAZ与临床许多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可被称为视网膜血管疾病中黄斑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结果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使得不同仪器测量数据不可替换,今后仍需做进一步研究,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OCTA展现出的巨大价值使其成为眼科及各个领域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在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FAZ的面积及周长已被证实具有临床诊断价值,近年来FAZ的几何形态也展现出一定的临床意义,圆度指数、非圆指数、轴比等描述FAZ几何形态的参数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全方面研究FAZ区域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探索眼部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或可预测疾病的早期变化及精确病理分期,为监测疾病进展及评估患者的视觉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平均面积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2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26例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患眼和健眼的FAZ平均面积,应用差数t检验、成组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并与其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患眼FAZ平均面积为083±048mm2,健眼为036±006mm2,经统计学比较表明患眼FAZ平均面积大于健眼(t=453,P<001)。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患眼FAZ平均面积为052±014mm2,健眼为039±007mm2,经统计学比较表明患眼FAZ平均面积大于健眼(t=467,P<001)。两组患者患眼的FAZ平均面积有显著性差异(t=315,P<001),表明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患眼FAZ平均面积大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患眼FAZ平均面积;两组患者健眼的FAZ平均面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3,P>005)。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患眼视力与FAZ面积呈负相关(r=-0683),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患眼视力与FAZ面积无相关。结论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FAZ平均面积较健眼扩大,也大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患眼FAZ平均面积。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中央静脉异常支穿越黄斑无血管区一例张敬先黄斑中心区为无视网膜血管区。我们接诊1例黄斑区解剖异常,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5岁,1993年5月29日由其母伴同来诊,诉右眼额侧视物变暗,年内发生5次,重则颞下1/4象限完全不能见物,视野中的暗区与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形态与光感受器层(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完整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DME患者65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根据ETDRS标准评估FAZ轮廓及大小,根据FAZ轮廓损伤程度的分级不同分为两组,A组≤2级,B组≥3级,并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定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范围内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ELM)及椭圆体带(ellipsoidal zone,EZ)的连续性及缺损长度,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ELM的连续性、EZ的完整性、ELM及EZ的缺损长度、FAZ直径、BCVA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BCVA、DR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FAZ直径为(785.32±81.09)μm,B组FAZ直径为(928.75±99.93)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LM连续31眼,B组ELM连续34眼,A、B两组ELM缺损长度分别为(119.56±65.09)μm、(126.87±61.23)μm;A组EZ完整30眼,B组EZ完整28眼,A、B两组EZ缺损长度分别为(176.46±79.16)μm、(174.35±96.19)μm,两组ELM连续者占比、EZ完整者占比及ELM、EZ缺损长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M连续者BCVA为(0.37±0.19)logMAR,优于ELM中断者的(0.62±0.16)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完整者BCVA(0.44±0.18)logMAR,优于EZ不完整者BCVA(0.64±0.16)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M和EZ形态是决定DME患者视力的重要因素,与FAZ轮廓完整程度及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 FAZ)大小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79例非增生期及增生早期DR患者采用Heidelberg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测定其FAZ,以糖尿病病史10年为界将患者分为10年以内、10年及其以上2个亚组,按全国统一的DR分期标准将DR分为4期,根据黄斑部荧光素渗漏情况将黄斑水肿分为局限性、弥漫性及囊样水肿3种形态。分别分析不同糖尿病病程、DR程度及黄斑水肿形态患者的FAZ大小,并将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或t检验。 结果 糖尿病病程与FAZ的大小无关(t=1.3854,P>0.1); 不同DR程度患者之间FAZ的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6251,P<0.01);不同黄斑水肿形态患者之间FAZ的大小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F=5.4369,P<0.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FAZ的扩大程度随DR加重而增加,但与病程无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55-156)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根据黄斑水肿类型分为弥漫增厚型DME(DRT-DME)组30例(36眼)和黄斑囊样水肿型DME(CME-DME)组21例(26眼)。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OCTA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FAZ面积、黄斑中心凹旁300μm范围内的视网膜血流密度(FD)和FAZ非圆度指数(AI),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差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DRT-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均为P<0.05),但FAZ面积、FD和A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 branch retinalve in occlusion, MBRVO)眼的临床特点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改变。 方法 回顾分析检眼镜、Goldmann三面镜和裂隙灯显微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确诊的MBRVO患者69例69 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阻塞处动静脉的位置关系、眼底及FFA特点和并发症等临床特征。并对其中36例病程3~6个月的MBRVO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Heidelberg 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测定的FAZ面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69例MBRVO 发生于黄斑上支者45只眼,占65.22%,黄斑下支者24只眼,占34.78%。阻塞处动脉多位于静脉之上,眼底及FFA检查可见4种不同的临床类型,主要的并发症为黄斑水肿。 MBRVO患者的FAZ面积较正常人明显扩大(P<0.05)。 结论 MBRVO有其自身特点,临床表现多样,FAZ的面积较正常人明显扩大。(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微结构改变及其与BC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RRD患者79例79只眼纳入研究。根据视网膜脱离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区将患眼分为累及黄斑组、未累及黄斑组,分别为51、28只眼。对侧健康眼设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3G PPV联合硅油填充手术。首次PPV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手术前及硅油取出手术后3个月,行BCVA、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浅层FAZ面积,同时观察黄斑前膜、黄斑水肿、视网膜下液、椭圆体带和外界膜完整性等黄斑区微结构改变。FAZ面积和BCVA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BCVA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硅油取出手术后3个月,累及黄斑组、未累及黄斑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FAZ面积分别为(0.447±0.041)、(0.409±0.034)、(0.335±0.027)mm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累及黄斑组、未累及黄斑组患眼FAZ面积均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148,P<0.05)。累及黄斑组、未累及黄斑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00±0.180、0.386±0.160;椭圆体带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7,P=0.00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FAZ面积、椭圆体带断裂发生率与手术后BCVA呈正相关(r=0.329、0.290,P=0.003、0.010)。结论RRD患眼手术后FAZ面积扩大;FAZ面积、椭圆体带断裂与手术后BCV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近几年不断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可以快速无创地得到高分辨率的眼底视网膜成像,并可以得到眼底血管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量化值,为研究近视疾病早期的眼底病变提供极大帮助。现回顾OCTA的发展史,详细介绍并总结OCTA测量近视人群眼底视网膜血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及辅助病理性近视诊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