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主治脉络瘀阻证,为中风后半身不遂之证而设。用于颅脑术后取得满意效果,具有开窍醒神之功。  相似文献   

2.
开窍醒神药与通腑药的运用闭、脱二证是中风之重证,宜急救之。一般认为闭证宜开窍醒神,阳闭治以凉开,阴闭施以温开,脱证则宜回阳救脱。救治闭证乃是能否使中风重症转危为安的关键。中风闭证虽有阳闭、阴闭之分,但临床以阳闭较多见。阳闭者皆大便不通,甚至七八日一行。神志不清乃腑实不通,邪热内扰,心神昏蒙,治当化痰清热、通腑泻浊。方中选大黄为主药,即重在通腑泻浊,配以化痰之品。若大便得行,腑实得通,病人可转危为安。大黄用  相似文献   

3.
中风自古以来即为四大难治之证之一,其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此病导致的肢体功能及言语障碍等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法"治疗出血性中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治疗一例基底节区出血量80ml的患者为例,探讨了任继学教授治疗脑出血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中风神昏多属中脏腑之危候,运用开窍醒神与泻下通腑法,共治疗11例中风神昏闭证(皆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取得转危为安,后遗症较轻的效果,平均醒脑天数为3.7天。 治疗方法 1.开窍醒脑法①血瘀中风:以芳香开窍药配益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麝香、樟脑、人参、川芎、红花、益母草等。初期采用活血化瘀药物时  相似文献   

5.
刘敬霞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而蒙蔽脑窍是引起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病机关键,逐瘀化痰开窍治法对改善认知功能和促进学习记忆能力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上以化痰逐瘀开窍法为主,兼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再根据患者的具体兼证佐以加减,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以化痰逐瘀、补气活血通络、开窍醒神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开窍醒神汤对中风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中风痴呆患者按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分型论治。结果基本痊愈18例,占30%;有效36例,占60%;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开窍醒神汤辨证加减治疗中风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选穴机理.方法:以现代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穴位的效应机制,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常用穴位,并对其选穴机理进行探析.结果:临床常选取百合、四神聪、太冲、内关作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基础穴;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可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以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状.结论:治疗中风后抑郁,从中医辨证理论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作用的穴位;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作用的穴位.  相似文献   

8.
中风急症中医治疗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玉凤 《陕西中医》1997,18(3):121-122
本文分别从首当醒神开窍,上病取下,注要证候演变等三个关键性方面探讨了中风急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并拟定了相应的方药组成。初步探讨了本病的演变治疗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风急性期多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分为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两种。出血中风以重镇降逆,熄风降火,醒神开窍等为主要治疗,药用安宫牛黄丸,镇肝熄风汤,涤痰汤等。缺血中风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为主要治疗,药用补阳还五汤等。临证时辨证用药,可有效降低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并发症、复发率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开窍醒聪汤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与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开窍醒聪汤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吡拉西坦片治疗。结果:两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窍醒聪汤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概述“醒脑开窍”针法 (简称“醒”法 )治疗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醒”法治疗中风的文献及最新研究结果 ,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醒”法治疗中风机理在于其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脑电生理、心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且优于传统针刺法 ,体现了其优越性。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疗效肯定 ,其作用机理广泛 ,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特点 ,体现了其作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风中脏腑,病势危重,因病机不同可分为闭证和脱证,其中闭证又根据有无热象分为阳闭和阴闭,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半身不遂,并且常有先兆及后遗症出现。按照醒神开窍、预防并发症的原则,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予以辨证施护,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环节。现将该病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军峰  朱炯律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0-1661,1682
目的:概述“醒脑开窍”针法(简称“醒”法)治疗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进展。方法:收集“醒”法治疗中风的文献及最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醒”法治疗中风机理在于其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脑电生理、心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优于传统针刺法,体现了其优越性。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理广泛,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特点,体现了其作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第十章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一、目的、要求熟悉开窍剂的定义、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掌握安宫牛黄丸、玉枢丹;熟悉紫雪丹、至宝丹、苏合香丸;了解小儿回春丹、行军散。二、主要内容开窍剂的定义、功用、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凉开、温开及其代表方。三、各节提要 1.凉开:凉开剂适用于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症见高热、神昏谵语,甚或痉厥等,其他如中风、痰厥及感触秽浊之气、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证有热象者亦可选  相似文献   

16.
介绍武连仲教授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的新理解、新应用及其理论基础。武连仲教授临床治疗中风病时,强调辨证论治,不可始终采用单一取穴、手法等治疗方法。提出"中风十辨"的辨证体系,重视"治神"。临证时根据"神气"在中风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灵活运用"醒神调神、通经导气、扶阳抑阴、纠偏矫正"等不同取穴、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开窍醒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开窍醒神针法治疗68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8例患者,针刺取百会、四神聪、中极、关元、气海、合谷、三阴交、阴陵泉。结果:治愈19例,占27.9%;显效21例,占30.9%;有效2,4例,占35.3%;总有效率94.1%。结论:提示针刺可达开窍醒神、升阳固脱的目的。不仅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周围神经恢复,而且可以兴奋阴部神经及其所支配的尿道括约肌,从而调整膀胱功能失调。开窍醒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金秀丽 《陕西中医》2012,33(6):664-664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醒神开窍类中药配伍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通窍散(丹参、川芎、虫、三棱、菖蒲、郁金、生山楂、白僵蚕)治疗中风失语(气血瘀滞)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活血祛瘀、醒神开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内经》对对中风“偏枯”的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成贺  王衍海 《陕西中医》2001,22(2):124-125
对《内经》中风“偏枯”的认识进行了探讨。在发病机制上,《内经》对中风有中外风立论的一面,同时强调过食肥甘,心胃内虚,本气不足,及情志失调,也是中风发病的重要因素。论述对中风治疗“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危重证的“豁痰开窍启闭法”,“益气回阳固脱法”的意义及方药运用。  相似文献   

20.
开窍药对血脑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窍药的主要功效为芳香开窍,醒神回苏,临床用以治疗脑卒中、神志昏迷等证。近年来研究发现开窍药能通过影响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发挥其治疗脑部疾患的作用,有些开窍药或药物单体能迅速通过BBB,有些开窍药则可以促进其它药物通透,是其发挥开窍醒神回苏的主要作用机制,推测其也许是该类药归心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