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SE—CAD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血清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SE—CAD(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水平测定,并与3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6个月治疗后复发者血清VEGF和SE—CAD水平持续异常,未复发者血清VEGF和SE—CAD水平恢复正常。结论:血清VEGF和SE—CAD水平的变化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阿糖胞苷(Ara—C)于1959年合成,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1968年应用于临床,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普通剂量的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较好。而在90年代提出的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方案,提高了治疗的缓解率,但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将我科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强化治疗在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2个疗程内达完全缓解(CR)的初治老年AML(非APL)患者58例,将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进行巩固强化治疗的33例设为中剂量阿糖胞苷组,应用标准剂量阿糖胞苷进行巩固强化治疗的25例设为标准剂量阿糖胞苷组,比较两组总生存(OS)时间、无复发生存(RFS)时间、3年生存率、累积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剂量阿糖胞苷组OS时间长于标准剂量阿糖胞苷组 [(47.15±17.46)个月 vs(21.76±11.24)个月](P=0.000);中剂量阿糖胞苷组RFS时间长于标准剂量阿糖胞苷组 [(44.82±17.15)个月vs(18.88±10.28)个月](P=0.000);中剂量阿糖胞苷组和标准剂量阿糖胞苷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30.30%(10/33)和 16.00%(4/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两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4.24%(8/33)和56.00%(14/25)(P=0.0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强化治疗初治CR老年AML患者,有助于延长患者的OS、RFS时间,降低患者的累计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护胃、止吐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取柔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的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9.18%,明显高于对照组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热率54.05%,明显低于对照组7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4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背景:肝移植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极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 目的:分析肝移植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报告1例肝移植后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例,并辅以文献复习。 结果与结论: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后85个月,拔牙后出血不止,进一步查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查提示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明确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经维甲酸、亚砷酸、柔红霉素联合诱导化疗,骨髓完全缓解。予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巩固化疗2个疗程,之后定期予亚砷酸化疗,骨髓持续缓解。化疗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和类型,患者肝功能稳定,未发生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说明,肝移植后可并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见,肝移植患者出现血象、凝血异常,要考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能。应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AL)包括伴有髓系抗原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y^+ -ALL)、伴有淋系抗原阳性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Ly^+ -AML)及多系表达(即同时表达T、B及髓系三系以上的抗原)。而多系表达是AL免疫分型中的少见类型,国内外报道甚少。本研究对以上几种类型AL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做简要分析,以利于今后白血病的诊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背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急性白血病的根治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在不同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尚无对比,通过分疾病的疗效对比,可指导不同患者进行移植方式的选择。目的:对比分析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0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1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为环孢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结果与结论:①除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后的复发率比急性髓系白血病略高以外,两组患者在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术后的疗效基本一致;②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组(年龄15-39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速率均快于急性淋巴白血病白血病,其中CD34+细胞数和预处理方案是针对中性粒细胞植入的独立影响因素,而CD34+细胞数同时也是针对血小板植入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该年龄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依然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独立影响因素;③移植后免疫重建检测提示,脐血移植后4个月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脐血CD8+T细胞重建要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④上述数据说明,预处理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非血缘脐血移植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具有干细胞移植资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采用氟达拉滨(Flu)和阿糖胞苷(Ara-c)改良的预处理方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2~51岁,中位年龄2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5例。均采用包含Flu和Ara-c的预处理方案进行AHSCT,方案包括全身照射(TBI)7~8Gy或白消胺(Bu)3.2mg/(kg·d)×3d联合环磷酰胺(Cy)50mg/(kg·d)×2d、Flu30mg/(m^2·d)×3d、Ara-c2g/(m^2·d)×3d。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死亡外,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系统,中性粒细胞恢复至大于0.5×109/L、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9~19)d和16(10~55)d。预处理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率(TRM)7.4%(2例)。4年总体复发率(RR)、TRM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38.8%±10.3%、9.3%±5.7%、60.8%±9.8%。结论在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中,以Flu、Ara-c改良的TBI/Cy或Bu/Cy预处理方案髓外毒性小,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急性白血病预处理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化疗继发糖尿病89例胰岛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有一部分患者继发了糖尿病(DM)。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观察了89例恶性肿瘤继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病人:89例(男48,女41),年龄18~62岁(平均36.1±12.8)。均为近6年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白血病(AL)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4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实体瘤46例(恶性淋巴瘤17例,肺癌11例,乳腺癌6例,结肠癌4例,甲状腺癌2例,肾癌1例,卵巢癌5例)。化疗方案由:环磷酰胺、卡氮芥、氟脲嘧啶、高三尖杉、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天门冬酰胺酶及肾上腺  相似文献   

10.
谢荣华  范久波 《医学信息》2006,19(4):686-687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白细胞介素Ⅱ(Ig-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检测化疗前后LDH(酶法)及IL—Ⅱ(ELISA法)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治组LDH显著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IL—Ⅱ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L—Ⅱ浓度在化疗后有显著回升。结论LDH和IL—Ⅱ联合检测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监测病情,疗效判断和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儿科临床不论在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的HA方案抑或HOAP方案,以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COAP方案中都应用阿糖胞苷作为联合化疗的主要药物。我们为了进行阿糖胞苷血浆半衰期与白血病缓解之间的关系及血药浓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建设了一种应用HPLC法检测微量血中阿糖胞苷药物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其优势在于MFC通过对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检测,比RQ-PCR技术更广泛、直观地对残留白血病细胞进行准确定量。目前MRD已经可用于大于90%以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检测。结果MFC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RD的检测中是最有前景的一种方法。结论 MFC检测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MRD的检测由于不同的实验室所采用的化疗方案不统一,故在抗体组合方案、阈值的界定、检测时间点的有所不同,故建立MFC检测MRD的标准化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选择初发确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0例(初治组); 经标准方案化疗,26例完全缓解(缓解组); 健康人30名(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这三组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初治组CD3+T 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CD4+...  相似文献   

14.
两例无t(8;21)M_(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因检测肖志坚,王建祥,郝玉书,李建波,陈佩贞,卞寿庚,钱林生,孟庆祥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t(8;21)(q22;922)染色体易位[1]。1991年在21号染色体q22断裂区发现了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化疗疗效关系。方法 用 G显带常规技术对 2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222例中异常核型 86例,占 42.1%;除 M3患者外,其余按 MRC标准分成预后良好、中等和差 3组,给予 TA或 CAG方案化疗,M3 CR率明显高于非 M3;在 TA方案中好核型和中等组 CR率明显优于差组,在 CAG方案中预后中等组 CR率高,良好组与差组 CR率接近,预后差组两方案完全缓解率均低,预后中等组 CAG方案优于 TA方案。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CAG方案对于原发、初治的老年及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作为首选诱导方案。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多数亚型的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CD34 、Cd38-、CD90-、CD117-、CD123 ),表达核因子NF—κB。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之一。选择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高表达的抗原CD123或核因子NF—κB,作为清除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标记,是探索彻底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伴有11号染色体三体(+1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对580例AML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580例成人AML中,伴有+11的患者10例,占1.7%,平均年龄65.5岁(45-78岁),其中8例患者超过60岁。核型分析提示4例合并伴有+8染色体,3例合并伴有del(5q),6例具有复杂核型。病例中原始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原始细胞标记的CD34和(或)CD117始终表达。这些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33.3%,中位存活时间仅80.5天。结论 伴+1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其患者核型复杂,白血病细胞具有原始细胞形态特点及早期原始细胞免疫标记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完全缓解率低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8号染色体三体38例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在血液病尤其是髓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38例染色体核型为8三体的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 38例患者中32例为髓系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等),占84.2%,17例单纯的中8三体患者中14例为髓系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82.4%);髓系疾病8三体的发生率高于淋系疾病(5%比1.3%),而8三体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1%比2.4%),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亦高于其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5%比13.2%);17例患者核型为单纯8三体,其它21例同时伴其它异常,主要有t(9;22)、 22、t(15;17)、 9、 11、i(17q)、 19、 21、 12、5q-、-15、1q-等;FISH检测10例单纯8三体患者,结果均为阳性;10例化疗的急性白血病,7例获得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细胞为主型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各1例),3例未获缓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各1例)。结论 8三体可能在恶性血液病尤其是髓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8三体可能与单核细胞的分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微循环学杂志》2016,(2):18-20
目的:分析手术中大量失血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大出血患者(手术大出血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各30例,体检健康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三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分析各组PLT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大出血组、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组更低(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T、AP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手术大出血组较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T、APTT延长,INR升高(P0.01);手术大出血组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LT与FIB水平呈负相关(r=-0.374,P0.05)。结论:术中大量出血患者PLT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但凝血功能较差,出血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凝血功能与其感染的关系,并研究影响化疗后患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未感染组患者PT、APTT、D-D、FIB指标显著低于感染组患者(P0.05);患者WBC、血红蛋白、PT、APTT、D-D、FIB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并发感染的单因素(P0.05),患者年龄、性别、BMI指数、血小板计数非影响因素(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凝血功能PT、APTT、D-D、FIB、WBC、血红蛋白为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凝血功能异常可加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风险,同时WBC≥2.0×10~9/L、血红蛋白≥60g/L、PT≥10s、APTT≥33s、D-D≥0.2ng/L、FIB≥4g/L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密切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可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预测感染的发生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