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单盲自身对照方法 ,予益气维血颗粒 1包 ( 1 0 g)口服、 3次 /d ,连服 30日为 1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正式治疗前 ,治疗第 1周末及疗程结束时 ,分别测试血清铁蛋白 (SF)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运铁血蛋白饱和度以及中医症状疗效评分各 1次 ,比较治疗前后贫血纠正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血红蛋白 (Hb)、红细胞计数 (RBC)、血清铁蛋白 (SF)均升高 (P <0 0 1 ) ,运铁白蛋白饱和度也升高 (P <0 0 5) ,总铁结合力下降 (P <0 0 1 ) ,中压症状评分显著下降 (P <0 0 1 ) ,临床总有效率为 90 %。结论 :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较好 ,且价格便宜 ,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生血宁片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西药福乃得比较,方法:80例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生血宁片(蚕砂提取物),福乃得,治疗4周。结果:生血宁片能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Hb,RBC,MCV,MCH,MCHC有明显变化(P<0.01),SF有明显改善(P<0.05),疗效与西药福乃得(维铁控释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和血宁片治疗缺血铁性贫血(气血两虚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生血宁片对缺铁性贫血铁代谢分子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新药生血宁片对缺铁性贫血铁代谢分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缺铁性贫血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转铁蛋白(Ff)、铁蛋白(S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指标,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后铁代谢分子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所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优(P<0.001)。结论:生血宁片在分子水平上能调节铁代谢,降低Tf、sTfR,升高SF。  相似文献   

4.
谭燕珍  杨业清 《新中医》2006,38(6):38-39
目的:观察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益气维血颗粒口服;对照组30例,予阿胶补血口服液口服。疗程均为3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维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及对铁代谢平衡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生血宁治疗组和葡萄糖酸亚铁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生血宁0.1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用葡萄糖酸亚铁0.1g,每天3次口服;均连续服用30天。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血常规,并进行中医气血两虚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表明生血宁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明显;尚能促进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及气血两虚证效果明显,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  相似文献   

6.
临床观察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使用益中生血片前后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患者的症状能得到明显改善。愈显率78.3%,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7.
蒋云云 《新中医》2024,56(10):91-95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联合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120 例妊娠期ID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乳酸亚铁片治 疗,观察组给予生血宁片联合乳酸亚铁片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 证候评分、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及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 白(SF)、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 ]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 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神疲乏 力、手足麻木、懒言、自汗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RBC、Hb、MCV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RBC、Hb、MCV水 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SI、TSAT、S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SI、 TSAT、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宁片联合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期IDA可有效促进机体铁 代谢,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纠正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健脾益气生血汤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运用于缺铁性贫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月接收的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2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健脾益气生血汤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接受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的用药结果。结果 用药前2组的血常规、铁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研究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Fe)、血清铁蛋白(S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但总铁结合力(TIBC)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结论 健脾益气生血汤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更突出,可改善机体铁代谢,并促进血常规相应指标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维铁口服溶治疗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学龄前儿童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多维铁口服溶液治疗,对照组(30例)予口服小儿硫酸亚铁糖浆治疗。两组均按元素铁计算用药量,每次4mg/kg,每周给予服用1次,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9%,2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服用多维铁口服溶液对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有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健脾生血颗粒与和血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健脾牛血颗粒组(A组)口服健脾生血颗粒,和血胶囊组(B组)口服和血胶囊.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转铁蛋白(Tf)、铁蛋白(S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IR)、血红蛋白(Hb)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健脾生血颗粒疗效优于和血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生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在不同证型压疮患者中的水平。方法:选取东莞市茶山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45例气血两虚型压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气虚血瘀型压疮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与气虚血瘀型比较,气血两虚型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相对较低,可作为判断压疮分型的参考依据, 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贾静  吴松华 《河北中医》2012,34(6):946-949
目的探讨在不同血糖控制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将2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3组,1组血糖控制相对平稳108例,2组血糖控制稳定情况不详99例,3组住院前2周内有应激情况,血糖短期变化92例,测定各组GA、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各时点指尖血糖、动态血糖监测(CGMS)及尿糖定量等,并运用现代统计技术作相关分析。结果 3组GA与HbAl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P<0.001),且r值有递减的趋势;1、2组GA与FPG、2 h PG、CGMS均值、尿糖定量及3组GA与FPG、2 h PG、尿糖定量均有良好相关性(P<0.001,P<0.01,P<0.05),且以1组相关性最好(P<0.001)。1组GA、HbAlc与各时间点血糖及CGMS均值均有相关性(P<0.001)。血糖控制越平稳,GA与HbAlc的相关性越好。结论 GA是一种可反映血糖近期变化的良好指标,与HbAlc及各项血糖指标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血糖相对平稳情况下线性关系最好。  相似文献   

13.
青心酮与孕妇血清蛋白结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心酮在正常和早、晚孕妇血清中的蛋白结合率及相关参数的差异。方法应用平衡透析法了解青心酮在早、晚孕妇血清中的蛋白结合率,并用HPLC色谱法进行定量检测,对结合率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青心酮与正常妇女血清的蛋白结合率为(73.69±10.96)%,在早孕妇女血清蛋白结合率为(73.17±9.31)%,在晚孕妇女血清的蛋白结合率为(60.93±7.06)%。青心酮与1%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为(42.96±17.57)%。青心酮在平衡时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Kp)为1.4766×10-3mol/L,结合位点(n)为0.17,在正常妇女血清的白蛋白结合药物的表观最大能力(Bp)为3.69μmol/g,早孕妇女为5.34μmol/g,晚孕妇女为2.14μmol/g。在正常妇女血清的药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dp)为27.36μmol/L,早孕妇女为27.87μmol/L,晚孕妇女血清为12.36μmol/L。结论青心酮主要是与血清中白蛋白结合。早、晚孕妇血清中的蛋白结合率及结合参数的差异与血清中的蛋白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对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捻转补法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复制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捻转补法组采用捻转针刺补法进行治疗,取“关元”“气海”和“三阴交”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共针刺21 d。造模及治疗结束后,计算大鼠前列腺重量指数,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睾丸酮、雌二醇,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重量指数和血清雌二醇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腺上皮细胞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针刺组大鼠前列腺重量指数和血清雌二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腺上皮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血清睾丸酮在各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捻转针刺补法能明显降低前列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和前列腺重量指数,从而发挥其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对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3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百令胶囊组、联合治疗组,在给予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百令胶囊及联合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尿素、胱抑素C等。结果:与单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或百令胶囊比较,联合治疗使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肌酐、尿素、胱抑素C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对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可靠,且较单用其中一种药物具有更强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尿素与肌酐在上下消化道大出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结果:3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中32例血清尿素〉8.9mmol/L,其X±SD为13.9±2.5,血清肌酐的X±SD为86.3±14.2。32例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中血清尿素的X±SD为5.8±2.4,血清肌酐的X±SD为84.5±12.5。上消化道出血组血清尿素与下消化道出血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其血清肌酐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组的血清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参考血清肌酐的情况下,血清尿素浓度有助于鉴别诊断上下消化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荧光检测法研究 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 方法 α - 萘酚为内标,采用 C18 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 - 乙腈 -0.02 mol·L-1 磷酸二氢铵 - 冰醋酸( 52 ∶ 5 ∶ 43 ∶ 0.6 ),流速: 0.9 mL · min-1 ;荧光检测器 <> λ (Ex)=246 nm ; <> λ (Em)=555 nm 。 结果 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规定时间取样,测定阿霉素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与普通阿霉素注射剂相比, 半乳糖化 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对肝的靶向性明显提高。 结论 所建 HPLC 用于阿霉素体内分布研究结果良好, 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和 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具有良好的肝脏靶向性;与白蛋白纳米粒相比,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的肝脏靶向性进一步提高,具有自身被动靶向和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的“双靶向”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行为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有关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模型组(20只)和温针组(19只)。采用21d力竭游泳方式造成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温针组取蒙医"顶会"和"心穴",使用MLY-Ⅰ型蒙医疗术温针仪进行温针(100mA,40℃),每隔2d治疗1次,每次15min,共7次。在造模第21天检测力竭游泳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和挣扎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挣扎次数明显减少(P<0.01);温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悬尾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挣扎次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ACTH和皮质酮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温针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ACTH和皮质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蒙医温针可能通过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TNF-α、ACTH和皮质酮的含量,调节疲劳状态下亢进的HPA轴和免疫功能,从而改善大鼠运动能力,发挥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昕  滕静如  逯波  晋志高 《针刺研究》2007,32(2):125-127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治疗大鼠脾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脾虚造模组8只,自然恢复组6只,针刺治疗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按“彭式”方法建立脾虚证模型。针刺“足三里”治疗11d后,断头取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胃泌素(Gas)、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脾虚大鼠血清中Gas、Cor的水平升高,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自然恢复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中Gas、Cor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自然恢复组血清中Gas、Co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治疗脾虚证与其对Gas、Cor等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至2005年本院60例应用仙灵骨葆胶囊及对照药物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并比较了患者血钙、磷的变化。结果: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而骨痂评分显著增加(P<0.05);骨折后血清钙明显增高,而后逐渐下降;与此相反,血磷在伤后明显降低,而后逐渐增加;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血钙下降和血磷上升均更明显(P<0.05)。结论:仙灵骨葆能明显缩短骨折患者的愈合时间,此功能与其增加钙磷沉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