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检测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小板RhoGTP酶相关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差异表达的意义。方法随机取选20例PTE患者为PTE组;2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非PTE患者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采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比较两组PTE患者血小板RhoGTP酶mRNA表达的差异,并进行FQ—PCR验证芯片的可靠性。结果检测出血小板RhoGTP酶相关基因mRNA11条,两组比较,PTE组mRNA表达有3条(RhoGTP酶Racl蛋白及其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l、Vav3)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E组中部分血小板RhoGTP酶相关基因mRNA表达显著上调,提示血小板功能部分活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整合素相关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差异表达的意义。方法随机取选20例PTE患者为PTE组;另选2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非PTE患者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应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比较两组整合素相关mRNA表达的差异,并进行FQ-PCR验证芯片的可靠性。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P〈0.05。结果检测出白细胞相关整合素基因mRNA14条,PTE组mRNA表达部分高于对照组,主要为B1及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血小板相关整合素基因mRNA11条,PTE组表达上调的整合素占分布于血小板的所有整合素的60%,主要为β1及β3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其他整合素相关基因mRNA11条中,亦有部分表达显著上调或下调(P〈0.05),它们的主要配体均为纤维连接蛋白。结论PTE中分布于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大部分整合素表达异常上调,纤维连接蛋白相关整合素表达亦有显著改变,PTE可能与两者介导的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相关。  相似文献   

3.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家转  郭坤元 《医学综述》2006,12(16):961-963
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研究的进展对NK细胞如何选择性的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而避免杀伤正常细胞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NK细胞表面的主要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包括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自然细胞毒受体等。临床资料显示,异基因骨髓移植中供受者之间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配体错配引发的异源反应性NK细胞活性可以防止白血病细胞复发。本文主要阐述NK细胞的受体是如何调控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调控NK受体-配体间相互作用提高抗肿瘤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伟  李代红 《医学综述》2012,(18):2959-2961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KIR分子的配体是表达于靶细胞上的某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两者可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MHC-Ⅰ/KIR分子相互识别,通过传导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的杀伤功能,在免疫应答过程中,MHC-Ⅰ/KIR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保护机体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KIR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NK细胞表面的受体有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C型凝集素受体和自然细胞毒性受体.KIR属于Ⅰ型跨膜糖蛋白家族成员,表达在NK细胞和少数T细胞的表面.KIR在功能上有抑制型和活化型两种,它们可与靶细胞膜上的MHC-Ⅰ类分子结合传导抑制性或激活性信号,使NK细胞在肿瘤免疫和抗感染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KIR的结构、功能及其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改变,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胃癌术后化疗中所起作用的机制和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48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组)后,4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未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空白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中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 空白组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其中部分值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下降,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说明该药在胃癌术后化疗的作用机制与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原发性肝癌、2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NKG2D的表达情况,并用酶标仪检测各组样本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K细胞杀伤率、NK细胞NKG2D的表达率(中位数)、NKG2D+NK细胞数(中位数)、NK细胞中NKG2D的表达水平(中位数)及NK细胞数[(25±7)%、6%、0.7×107/L、15、(1.1±0.6)×108/L]均明显低于正常组[(63±7)%、36%、8.3×107/L、116、(27±1.1)×108/L]和乙肝组[(41±8)%、16%、2.8×107/L,49、(1.9±1.1)×108/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肝硬化组[(29±10)%、7%、0.6×107/L、29、(1.5±1.2)×108/L]比较也略低,但只有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K细胞的活性与NK细胞数、NK细胞NKG2D的表达率、NKG2D+NK细胞数、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57、0.770、0.927、0.734,均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其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明显降低,NKG2D的表达与NK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提高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过继免疫治疗开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麦考酚酸(MPA)对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肝脏NK细胞,用不同浓度MPA处理24 h后,3H-TdR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γ,IL-2,IL-10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受体NKG2D,NKG2A,Ly49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MPA处理后肝脏NK细胞杀伤活性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IFN-γ,IL-2分泌量降低,而IL-10分泌量增高,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Ly49A的表达下调,抑制性受体NKG2A的表达上调,高浓度的MPA作用后结果更明显.结论 MPA通过下调肝脏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并上调抑制性受体NKG2A而抑制肝脏NK细胞活性并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肌胞联合E7(44-62)刺激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影响。方法 NK92细胞分别给予培养液(C组)或聚肌胞(聚肌胞组)或聚肌胞联合E7(44-62)(联合组)刺激;检测刺激前后的NK92细胞的Toll样受体3、TNF-α和INF-γ mRNA水平以及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刺激1 h后,联合组的Toll样受体3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聚肌胞组;刺激1 h后,联合组的TNF-α mRNA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聚肌胞组(P均<0.01);联合组的INF-γ mRNA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聚肌胞组(P均<0.05);刺激24 h后,联合组NK92细胞的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组和聚肌胞组(P均<0.01)。结论 聚肌胞联合E7(44-62)通过提高NK92细胞的Toll样受体3表达,同时增加TNF-α和INF-γ基因的水平,从而增强抗肿瘤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下调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NSCLC A549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nonsense siRNA)和ADAM17下调组(转染ADAM17 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ADAM17 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A549细胞ADAM17蛋白表达。制备NK细胞,加入各组A549细胞中,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颗粒酶B(GraB)、穿孔素(PFP)蛋白表达。结果各组细胞ADAM17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ADAM17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AM17下调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降低(P <0.05)。各组N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  相似文献   

11.
张建初  夏蕾  杨卫兵  陶晓南  白明 《广东医学》2006,27(11):1672-1674
目的 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FFE)患者溶栓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以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PTE患者溶栓前及溶栓4h后血浆NO浓度,溶栓前后患者血浆孵育HUVEC,RT—PCR检测eNOS mRNA的表述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NO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前后患者血浆NO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浆NO水平,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患者溶栓前后血浆NO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溶栓前后血浆孵育HUVEC,随时间变化,其eNOS mRNA及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强,相同时间点两组e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正常血浆孵育组(P〈0.05)。结论 PTE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上升,溶栓后4h内其NO水平无明显变化,P1E患者血浆能够上调HUVEC的eNOS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中血清、肺血管内皮细胞上P-选择素(P-selectin,Ps)的变化,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颈静脉注入自体血凝块制备动物模型。将10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栓塞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又分为术后1h、3h、1天、3天、7天5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7只。留取肺组织和血清,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上Ps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sPs)含量。结果:肺栓塞后病理可见肺动脉中血栓栓塞,炎症反应明显。肺血管内皮上Ps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sPs含量在栓塞后1h开始显著增高(P<0.01)。血必净组经治疗后,病理损伤减轻,肺血管内皮上Ps的蛋白表达水平于1h后下降,与栓塞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sPs含量也下降,与栓塞组比较,1天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肺血栓栓塞时Ps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和凝血纤溶失衡对肺组织的损害,对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在评价肺栓塞严重程度中的作用以及对肺栓塞患者病情的估测价值。方法:采用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2009年1月~2010年4月期间在我院内科系统住院治疗的PTE患者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进行NT-proBNP测定,并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非大面积PTE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性比相比P>0.05,但次大面积及大面积PTE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大面积PTE组(P<0.01),且大面积PTE组NT-proBNP又明显高于次大面积PTE组(P<0.01)。结论:NT-proBNP的水平可以灵敏地反映PTE患者的栓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是指导治疗的一项简便、灵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和21-Daniel ECG评分在肺血栓栓塞症(PTE)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7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1例确诊的PTE患者,分析入院48h内的标准12导联ECG,按照Daniel ECG评分系统计算得分。评价ECG波形、Daniel ECG分值与危险分层、临床预后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关系,并使用ROC曲线评估ECG分值预测高危PTE、预后不良PTE、SPAP≥50 mmHg的准确性。结果:251例PTE患者中ECG出现异常者占82.9%,其中最多见波形为胸前导联T波倒置。Daniel ECG评分中位数为3分。与各自对照组相比,高危组、预后不良组和SPAP≥50mmHg组ECG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在ROC曲线分析中,Daniel ECG评分预测高危PTE和SPAP≥50mmHg的准确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1和0.764,两者准确性均为中等水平。以3.5分为诊断界点,对高危PTE阴性预测值为92.4%;以10.5分为诊断界点,预测高危PTE、预后不良及SPAP≥50 mmHg的特异度分别为92.6%、92.5%、94.0%。结论:ECG和Daniel ECG评分与PTE的病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Daniel ECG评分对PTE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急性肺动脉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例在进行肺部螺旋CT平扫后再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位重建。结果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例检出18例肺动脉栓塞。显示肺动脉内血栓部分或完全充盈缺损改变,多平面重建显示较三位重建效果更好。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肺动脉栓塞有效、安全、迅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住院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患病率,研究合并PTE对于OSAHS患者起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临床干预方法。方法分析24例合并PTE的住院OSAHS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栓塞面积、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夜间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LSpO2)和所接受的治疗措施,与30例未合并PTE的OSAH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44%(31/1268)的住院OSAHS患者合并PTE,合并PTE的OSAHS患者平均AHI高于未合并PTE的OSAHS患者[(27.8±11.6)次/h比(18.2±8.1)次/h,P=0.038],而LSpO2则低于未合并PTE者[(78.4±8.5)%比(85.2±7.9)%,P=0.035]。临床干预方面,两组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CPAP)治疗,合并PTE的OSAHS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抗凝和/或溶栓治疗。结论住院OSAHS患者合并PTE的发病率较高,合并PTE的OSAHS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程度及继发的夜间低氧血症较严重,临床上需要采取以抗凝和CPAP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静脉血栓栓塞症3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与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三间教学医院15年来确诊的VTE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343例(1992-2006)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于左下肢者(67.5%)多于右下肢者(26.1%)。主要致病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89.2%)、卧床≥3d(58.7%)、4周内行手术者(20.4%)、恶性肿瘤(16.8%)、糖尿病(12.3%)、曾发生静脉血栓病史者(11.1%),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40%。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肢疼痛与压痛(49.4%)、下肢肿胀(69.9%)、患者小腿〉健侧≥3cm(55.8%)。肺栓塞(PTE)主要症状为胸痛(35.3%)、心率〉100次/min(47.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DVT和多层螺旋CT对PTE的辅助诊断效果佳。结论警觉DVT-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临床表现,及时应用辅助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并可加强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has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that severely endangers people's health.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changes in proportion and mortality of PT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to provide data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data of 763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TE from 1974 to 2005 in Fuwai Hospital were analysed. Results During the 1970s, 0.27% of patients in a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had PTE (〈 5 cases per year); while so far this century the proportion is 0.94% (48 to 113 per year). The mortality of hospitalized PTE patients fell from 20.00% in the 1970s to 4.10% this century. Prior to 1990, the mortality of hospitalized PTE patients was 12.50%, and in the years after 1990 only 3.4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5). People with this disease were mostly between the ages of 30 and 69 years. Men were most susceptible between the ages of 30 and 69 years, while women between the ages of 40 and 69 years. Men contracted PTE 10 years earlier than women. The mortality of male PTE patients was 4.70%,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female patients, 5.06% (0.50〈P〈0.75). There were not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in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overall (≤39, 40-49, 50-59, and ≥60 years, P〉0.1). More people contracted the disease in winter than in other seasons (P〈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rtality in different seasons overall (0.75〈P〈0.90). Conclusion PTE is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disease and deserves adequat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