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 1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电视监视下经鼻内镜完成鼻中隔成形术 ,矫治复杂的鼻中隔偏曲 5 6例 ,男 30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34岁 ,均为高位 ,后段或严重不规则鼻中隔偏曲的病人 ,其主要症状为 :鼻阻、鼻出血、头痛 ,经药物治疗无效。病史最长 10多年 ,最短 6个月。手术方法 :采用 2 %丁卡因表面麻醉鼻腔二次 ,选择凹面鼻腔 ,自鼻中隔粘膜与皮肤交界处后方 2 mm弧形切口 ,直达软骨膜下 ,向后上分离至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后方 ,向后下方分离至犁骨 ,向下分离上颌骨中隔嵴 ,自软筛缝分离至对侧粘骨膜 ,游离偏曲的筛骨垂直板 ,用中隔咬骨钳切除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歪鼻并鼻中隔偏曲同期整形手术的可行性,改进手术方法.方法:设计横鼻小柱基底部至两侧鼻翼缘中部的蝶形切口,掀起鼻下端皮瓣,显示鼻中隔、隔背软骨和鼻骨.手术中拱顶石区的分离、固定是歪鼻整形的关键;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和上颌骨鼻嵴分离、整形是鼻中隔整形的关键;两侧鼻腔放入等量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起到鼻腔内固定和防止鼻中隔血肿作用;24 h后分上、下午取出堵塞物,能减轻鼻腔填塞痛苦;鼻外固定作用不大,可省略不做.结果:本组268例,经6~24个月随访,满意228例,基本满意40例.结论:歪鼻并鼻中隔偏曲联合整形术,解决了歪鼻的美容问题和鼻中隔偏曲矫正后鼻功能重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鼻中隔软骨处理的技术方法.方法 所选患者均采取经鼻内镜在左侧鼻中隔面皮肤黏膜交界处作切口.仅分离鼻中隔软骨凹面的黏软骨膜和偏曲之骨性部分双侧黏骨膜,切除重叠之鼻中隔软骨和偏曲之筛骨垂直板、犁骨、上颌骨鼻嵴,在保留的鼻中隔软骨凹面上分别作切口,使其分成数小块.结果 所选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扇动、穿孔及鞍鼻的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对鼻中隔软骨进行整形处理,能够使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得到保留,并有效防止出现术后鼻中隔扇动、穿孔及鞍鼻等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介绍鼻外进路矫正外鼻及鼻中隔畸形。方法 采取改良Rethi’s切口。作双侧鼻翼缘至鼻小柱下端蝶形切口。分离鼻骨椎与软骨椎表面的舌形骨膜及软骨膜复合组织瓣。从两侧大翼软骨间进路矫正鼻中隔偏曲。大翼软骨部分移植矫正鼻尖畸形。鼻骨重新对位固定,矫正鼻梁鼻背畸形。鼻骨椎与软骨椎结合区复位、缝合、固定,防止鼻骨椎与软骨椎呈阶梯状,保持鼻梁平直。对骨椎怀软骨椎结合区已破坏者,取髂骨外板移植于鼻骨骨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和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鼻内镜下行较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128例,根据偏曲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口部位。鼻中隔软骨部单纯偏曲和/或上颌骨鼻突偏曲行偏曲侧Killian术式切口,复杂型偏曲均行左侧Killian术式切口,筛骨垂直板C型偏曲、棘突和梨骨嵴或棘突行偏曲前方0.5 cm处切口。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128例鼻中隔偏曲均一次性得以矫正,其中治愈112例(87.5%),好转16例(12.5%)。所有患者术后双鼻腔通气良好。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微创、精准等优点,对不同类型鼻中隔偏曲选择个性化切口和术式可完整保留软骨支架、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鼻腔功能和外鼻形状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方法:①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术中只剥离偏曲侧黏软骨膜、黏骨膜,分离软骨与骨的错位连接,骨折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和七颌骨鼻嵴,骨折或楔形切除软骨条,重新整复鼻中隔软骨与骨,使其保留黏膜-(软骨-骨)-黏膜3层解削结构,并处于双侧鼻腔外侧壁中间,保证双侧鼻腔有适当并相等的容积和宽度.②取方形软骨后下缘为鼻小柱和鼻翼整形材料,保留方形软骨前下缘,从而保证方形软骨对鼻尖部的支撑作用.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论是功能还是外形,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并发症出现.与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相比,疗效得到提高,手术时间缩短及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鼻中隔整形术不仅能保证3层解剖结构,而且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明显低于传统手术.②鼻中隔方形软骨前下缘对鼻尖部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鼻整形术中应避免取方形软骨前下缘为材料,而要取后下缘,这样才能保证方形软骨对鼻尖部的支撑作用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7.
连体鼻中隔骨支架矫治鼻中隔偏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85年10月~1995年10月吸取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采用连体鼻中隔骨支架粘膜下矫正鼻中隔们抽132例。体会到这一改良型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既有效地避免了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又尽可能地保全了鼻中隔的支架功能,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接受鼻中隔矫正术的132例中,男103例,女29例;年龄18~46(平均31)岁。其中以鼻中隔软骨偏曲为主者53例,以筛骨垂直板偏曲为主者31例,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均偏曲者48例。1.2手术方法麻醉、切口及分离两侧鼻中隔面软组织与Kil-lian手术相似,但切口应尽可能靠近鼻中隔软骨之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需要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对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并发症多。1998年以来,我科施行了自行设计的改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60例患者(改良组),男58例,女2例,年龄18~36岁,鼻中隔软骨部偏曲和鼻中隔不规则偏曲各24例,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偏曲8例,犁骨与筛骨垂直板偏曲4例。四种情况伴有嵴突或棘者依次为30、14、10、6例。对照组(传统方法)52例,男50例,女2例,年龄18~39岁,其中,鼻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偏曲部位的不同,采取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Ⅰ型适用于偏曲位于软骨部,Ⅱ型适用于偏曲位于筛骨垂直板,Ⅲ型适用于偏曲位于上颌骨鼻突或嵴突者,Ⅳ型适用于骨部及软骨部均存在偏曲者。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约30min,术中出血平均约5ml,术后随访半年后评定疗效。60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偏曲均校正满意,鼻通气良好,无鼻中隔血肿、脓肿及鼻中隔穿孔、鞍鼻等发生。治愈56例(93.33%);显效4例(6.6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是一种更加微创的矫形手术,其在临床上尤其是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生物粘合剂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附3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科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鼻中隔编曲矫正术中应用生物粘合剂粘合鼻中隔粘骨膜、不经合切口、不填塞鼻腔法对32例病例进行观察,体会到这一改良操作简单,能极大地缓解了传统鼻中隔们曲矫正术术后用见土林纱条填塞鼻腔所引起的剧烈头痛,减轻术腔组织肿胀。1资料与方法1.亚临床资料接受鼻中隔编曲矫正术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8~45(平均29)岁。其中鼻中隔软骨部偏曲为主考12例,筛骨垂直板编曲为主者8例,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均偏曲者]2例。1.2手术方法所有病例经消毒麻醉(表麻十局部浸润麻醉)均采用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将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腭骨鼻嵴结合处分离,并将在此形成的三条受力线及核心受力区切除条形软骨和骨质,解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从而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156例中,治愈134例,好转22例。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最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正常组织结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符合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将手术上升到微创水平。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需要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 ,对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且并发症多。 1 982年以来 ,我们施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现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 0 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0 0例 ,男 76例 ,女 2 4例 ;年龄 1 7~ 56岁。鼻中隔软骨部偏曲和鼻中隔不规则偏曲各 3 2例 ,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偏曲 2 4例 ,犁骨与筛骨垂直板 1 2例。四种情况伴有嵴突或棘者依次为1 2、1 9、1 6、5例。1 .2  手术方法手术在表麻和局麻下进行。于鼻中隔左侧鼻前庭皮肤与粘膜交界处 ,分离鼻中…  相似文献   

13.
传统手术矫正鼻中隔畸形的方法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但这种方法有以上缺点,如手术后鼻中隔软弱、随呼吸摆动、鼻中隔穿孔、外鼻形状改变(鼻小柱回缩、鼻底增宽)等。这是由于手术中去除了鼻中隔的软骨和骨质的原因,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从2005年3月起,采用将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等尽量大块取出,修整后回植的办法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谓之“鼻中隔成形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中隔自体移植物在鼻中隔骨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改善鼻外形及通气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28例合并鼻软骨锥畸形及鼻腔阻塞症状鼻中隔骨折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用于评估。经鼻外入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并采集鼻中隔软骨和/或筛骨垂直板用于重建骨折变形的鼻中隔框架结构。结果28例鼻中隔骨折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鼻部外观手术前后VAS评分均值分别为(7.64±1.81)分和(1.18±1.25)分,鼻腔通气功能NOSE评分均值分别为(11.07±4.42)分和(3.96±2.19)分,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中隔软骨和/或筛骨垂直板,作为鼻中隔自体移植物,应用于鼻中隔骨折修复,有效地增强了鼻中隔框架的稳定性,加强了鼻中隔的支撑力,改善了外鼻形态和鼻腔的通气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鼻中隔成形术对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软骨部和骨部有效,但用于治疗解剖结构异常的鼻腔外侧壁结构则效果不明显.1999年10月至2003年8月我们为鼻中隔偏曲65例经鼻内窥镜行鼻中隔成形及鼻腔外侧壁结构整形术,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CT辅助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鼻中隔偏曲部位进行评估,术中选择性地将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腭骨鼻嵴结合处等部位形成的三条张力线分离,将应力区软骨和骨质按照事先设计方案进行切除,消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从而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治愈57例,好转21例。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最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正常组织结构。术前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手术方式进行具有设计,具有手术精细,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习惯上将鼻中隔分为软骨(四方软骨板)及骨(筛骨垂直板与犁骨)两部分,却未顾及易受伤或影响鼻塞的鼻中隔小柱、膜性鼻中隔、  相似文献   

18.
病人,男,38岁,因左鼻前庭肿块不明原因增大2年,伴头痛3个月,于2002年12月5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侧鼻前庭靠大翼软骨内侧面有一质地软、边界清楚、基底宽的肿块,压迫鼻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致鼻中隔明显向右侧偏曲,造成右鼻腔狭窄,CT扫描示:鼻前庭肿块。入院诊断:左鼻前庭囊肿,次日在局麻下行左鼻前庭肿块摘除术,  相似文献   

19.
鼻腔结构不良综合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鼻腔结构不良的基本概念。探讨鼻腔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通过对2000~2002年55例鼻腔结构不良的病例分析,介绍各种鼻腔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55例鼻腔结构不良中,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骨性肥大或内移3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骨下垂、下鼻甲内移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前庭狭窄6例,筛骨垂直板及筛泡过度气化5例,均经鼻窦内镜行鼻腔成形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疗效满意。结论鼻腔结构不良应引起临床的充分重视。只有通过鼻内镜行鼻腔成形手术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保留方状软骨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偏曲传统的手术方法是方状软骨切除后用咬骨钳或鱼尾凿将偏曲的筛骨垂直板或上颌骨鼻嵴或后方的犁骨切除 ,对合 2侧的鼻中隔黏骨膜 ,双鼻腔压迫而矫正[1] 。但是在分离鼻中隔双侧黏骨膜时常因棘或嵴的张力而破裂 ,所以鼻中隔穿孔是并发症之一。我们自 1995~ 2 0 0 1年用保留方状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 2 36例 ,效果理想 ,无 1例鼻中隔穿孔发生 ,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2 36例中男 138例 ,女 98例 ,年龄 16~ 6 2岁 ,其中 18~ 40岁的 186例 (78.8% )。其中高位偏曲[2 ] 94例 ,低位偏曲[2 ] 10 8例 ,中位偏曲 36例。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