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功能野战急救车应用特点及远程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本文对急救车的发展及特点及其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远程医疗技术在急救车上的最新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野战医疗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的:探讨我军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系统的急救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地震灾害46例急危重伤病员的救治,分析抢救成功率与急救方舱设备、人力资源配置及心理干预的关系。结果:野战医疗急救方舱共收治急危重伤病员46例,抢救成功率100%。结论:现代化的急救设备,合理的人员配置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是野战医疗急救方舱伤病员抢救成功率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健康大视野》2009,(3):9-9
广西南宁市将于2009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南宁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在《条例》颁布之前,南宁市社会急救医疗还没有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和统一管理,多家医院同时出车抢救一名病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影响到对病人的抢救。《条例》中规定,社会急救医疗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及灾害性、突发性事件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及转送医疗机构接诊的“院前救治”。急救医疗站实行24小时急救医疗值班制度,接到“120”调度中心指令后,  相似文献   

4.
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为适应现代高速公路急救保障的需要,满足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高速公路急救车的GPS通讯系统及车载医用电源设计是最核心的部分,其技术难度很大,要求很高。本文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条件下急救车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车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卫生技术车辆体系中的一种,能利用简单基本的仪器设备对伤员进行迅速诊断和急救治疗。60年代初,有些国家就在城市里配备了24小时值班的急救车。军用急救车在二战时期已具雏形,只是功能不完善,未形成专门装备,而真正的军用急救车是6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目前的军用急救车是急救医学与现代战争卫勤保障要求的嫁接产物。1 对急救车概念的理解目前,各国对急救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日军认为急救车应能在后送中急救,而救护车只能后送;德军认为急救车是伤员运送前及运送途中能够对应急伤员进行收容和救护的专门车辆,与救护车相比,它需要更大的内部空间。德军目前还把急救车分成3个层次,即急  相似文献   

6.
李瑞兴  陈征宇 《医疗卫生装备》2006,27(3):F0002-F0002
德军战时医疗救治阶梯执行北约体制,分为战术,战役,战略3区和临床前医学急救,初步医疗救治,初步专科治疗,优良专科治疗4级,医疗后送车辆主要负责从一线向救治机构以及在各级救治阶梯之间转运伤病员,德军医疗后送车辆配套齐全,从车辆类型上分为吉普车,装甲车,运输车,客车等4类,从卫勤功能上分为以运输伤病员为主的救护车和具有较强的动中监护急救功能的急救车2类,共10个型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主要用于平战时处理气道的急救车,也可用于麻醉科或急诊科日常对各种气道处理工具的维护管理。方法: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制成一正面为7层抽屉、背面为3个柜子的推车,将各抽屉及柜子分隔,配备各种气道处理工具及药品。结果:使用该车可有效处理气道问题,提高伤病员救治成功率。结论:该车内物品及布局符合现代医学气道处理程序,转运便捷,适用于平时突发事件及战场的急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一种主要用于平战时的气道处理急救车,该车也可用于麻醉科或急诊科日常对各种气道处理工具的维护管理。方法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制成一正面为7层抽屉、背面为3个柜子的推车,将各抽屉及柜子分隔,配备各种气道处理工具及药品。结果使用该车可有效地处理气道问题,提高伤病员救治成功率。结论该车内物品及布局符合现代医学气道处理程序,转运便捷,适用于平时突发事件及战场的急救。  相似文献   

9.
改进科室急救车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稚梅 《现代医院》2008,8(1):129-129
目的保证急救车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抢救工作效率。方法改变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采用可粘性封条管理方法,急救车内各类急救药品、物品统一标准和规格,放置标识明确。结果实施三年多来,急救药车完好率为100%。结论改变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后,急救车使用更方便、快捷,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抢救效率,提高了急救车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完善急诊科功能的必要性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急诊科除完成一般急诊工作外,还要实施对各种急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应付各种突发灾害的救护。目前,绝大多数急诊科技术力量、医疗条件和设备均较薄弱,在遇救治伤病员时只能简单处理,不能立刻有效地阻断严重危及伤病员生命支持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贻误了挽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因此,我们医院进一步完善了急诊科功能,将一些确定性抢救治疗措施从住院部前伸到急诊科实施,使急救抢救成功率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同时又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于云架构的区域智慧急救平台,为急救车提供车载智能终端和数字化医疗设备。利用4G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载设备和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构建院前急救远程专家会诊网络。实现急救车和医院5大专科救治中心各救治环节信息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院前急救的精准度和救治率,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急救医疗,顾名思义为紧急救治。众所周知,实施急救医疗时间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做为实施急救医疗工作的医院急诊科及相关科室,除担负医院所辖范围急诊患者的抢救和处置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即通过“120急救网络”指挥和调度,对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所遭受危及的群体伤患病员的抢救。根据突发事故的性质、现场,受道路,通讯,运输工具等因素影响往往会给院前抢救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而院后的救治也可能因人员的协调,急救器械的配备以及常规器械的质量,卫生资源的利用等因素导致伤患者痛苦的延续,或失去了求生的机会。此时深感时…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急救医疗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及灾害性、突发性事件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和转送到医疗机构内抢救至病人病情稳定或病人死亡的紧急医疗救护活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急救医疗法,《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广东省广州市为规范社会急救医疗行为,及  相似文献   

14.
何海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06-2507
[目的]对急救车进行精细化规范管理,统筹优化急救物品药品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急救车综合管理质量。[方法]2009年某护理部对全院急救车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管理精细化、封条管理精细化、透明图管理精细化、物品药品管理精细化、交接班管理精细化和急救相关理论技能考核制度化。[结果]2009年急救车质量管理专项检查结果比2008年明显提高(P﹤0.05);护士急救车相关知识考核成绩2009年比2008年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急救车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能,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医疗服务保障的高效运行,确保了所有伤病员都享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紧急医疗救治和医疗保健服务。奥运期间。156个奥运场馆医疗服务站点、24家定点医院、奥运村综合诊所,使每一位涉奥伤病员均享受到了国际化、标准化、个性化、多样化、高水平的现场急救转运服务、医疗救治与医疗保健服务。残奥会期间,  相似文献   

16.
担架是现场急救和临床医疗工作中搬运伤病员的一种常用的基本工具。然而,现有的担架在实施伤病员搬运时,基本上都要通过搬抬病人来实现伤病员从事故现场、急救车、病床、各种检查床和手术台等之间的转移。对于昏迷、休克、脊柱骨折、心肌梗塞、手术后和长期卧床等不宜和不便搬动的病人,搬动病人后不仅可增加他们的疼痛和痛苦,而且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常见的有因搬动所引发的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或副损伤等。同时,搬抬病人还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为了克服伤病员在搬运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实现基本上不直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一种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能适应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和后送的需要。方法:分析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伤痛员的特点和勤务救治要求,结合内嵌设备结构及急救器材与药品的配置,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系统框架整体结构、设备安放位置、固定方法、干涉情况、操作性能等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设计的系统能推、能抬,能加载在多种运载工具上,进而快速投放至急救现场展开急救.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设计的系统结构新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操作方便,为突发灾害事故或未来局部战争中伤病员现场抢救.以及伤病员长距离转移过程中不间断急救复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综合急救装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重症救治方舱对危重伤病员实施紧急救命处置的功能需求,研究一种优化的重症救治方舱结构布局方案,使其能够有效地实施快速、持续、综合的急救功能。方法:在总结分析二代方舱医院不足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卫生装备构成体系和医疗设备配置方案,通过方案布局比较,实现重症救治方舱结构布局优化设计的目的。结果:重症救治方舱形成了一种以急救设备集成吊塔为核心功能区的优化方案,并进一步开展了方舱的试制。结论:优化后的重症救治方舱与前两代重症救治方舱相比,操作使用更加便捷,更加有利于开展急救处置等医疗作业,增强了重症救治方舱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救护车急救患者的非必须救治和必须救治情况以及急救车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以期为救护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急救医生和护士根据现场情况,将2019年11月沈阳市内五个行政区的"120"急救车接诊的10 617名患者分为两组,即非必须救治组患者和必须救治组患者,并对两组人员的各类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  患者男性5 134例(占48.3%),女性5 483例(占51.6%),36.8%的患者(3 902名)为非必须救治患者,沈河区的"非必须救治"患者比例最高(46.7%)。非必须救治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必须救治组(P < 0.01)。在时间分组上,08:01-17:00接听到"120"电话的量最多,08:01-17:00非必须救治患者占比最多,00:01-08:00非必须救治患者占比最少(P < 0.01)。必须救治和非必须救治组在各个年龄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18岁以下非必须救治患者占比最高,41~65岁占比最少。在院患者由其医护人员拨打"120"电话者中,只有64%被急救人员评估为"必须救治",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拨打电话送来的非必须救治患者占比最多,接近50.0%,而警察或路人打电话送来的非必须救治患者占比最少(P < 0.01)。主诉的患者中,有35.9%(1 718/4 780)不需要急救帮助。3 902例非必须救治患者中:只有一小部分(4.1%)被认为处于紧急状态但没有生命危险;既不威胁生命也不紧急的患者最多(占85.0%)。不需要紧急医疗帮助的患者中,55.0%的患者能够自行驾车或乘坐出租车到达医院就诊,由医务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但并不需要急救车服务的患者中,有90.0%也仅仅需要一辆能够平躺下的车即可。
  结论  沈阳市内院前急救接诊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并不需要用救护车接诊。医护人员在院前缺乏针对患者的有效评估,影响了急救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建议院前急救管理部门为使用救护车服务制定明确的标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更加合理地利用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20.
争分夺秒     
赵翠花 《家庭保健》2014,(12):60-61
医院开例会,负责120急救派车的老刘,受到院长的点名批评:“你们这帮人是干什么吃的?医院养你们这么多人,难道就是为了让你们天天开着急救车闲逛?一个个到底会不会开车啊?” 也难怪院长发火,上个星期,急救中心一共接到五个急救电话,急救车也都出动了,却都无功而返。原因都一样,动作太慢,等赶到现场,其他医院的急救车早就捷足先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