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神经放射学就是在X线的监测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如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以及一些头颈肿瘤进行栓塞、溶解、扩张、成形等治疗。在该学科发展20多年的历史中。为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头戏耍外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的治疗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尤其是近10年,由于X线机器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非离子型造影剂、导管、栓塞材料及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加上对神经血管解剖的进一步了解,其治疗范围正在拓宽,治疗效果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材料、器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颅内传统手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在此我们回顾历史,将介入神经放射学在近年的发展作一简单阐述,同时展望未来,期待介入神经放射学能发展出更新更实用的技术,解决更多的疾病,惠及更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材料、器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颅内传统手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在此我们回顾历史,将介入神经放射学在近年的发展作一简单阐述,同时展望未来,期待介入神经放射学能发展出更新更实用的技术,解决更多的疾病,惠及更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材料、器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颅内传统手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在此我们回顾历史,将介入神经放射学在近年的发展作一简单阐述,同时展望未来,期待介入神经放射学能发展出更新更实用的技术,解决更多的疾病,惠及更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介入神经放射学栓塞材料的研究概况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管及栓塞材料的更新应用。研究及发展血管内栓塞材料是介入神经放射学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进口材料价格昂贵,所以,实行临床与科研、医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单位与相关企业结合,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栓塞材料,并实现产业化是目前栓塞材料研究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2005年介入神经放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中国卒中杂志》2006,1(2):144-145
由于比较使用栓子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和内膜切除术治疗外科高危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SAPPHIRE试验)的阳性结果及随后美国国家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对部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装置的批准使用,在过去的一年里,CAS在北美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其中也包括部分狭窄率<70%的患者和无症状性  相似文献   

7.
正解放军武汉总医院在1985年前为武汉军区总医院,1985年9月更名为广州部队第一总医院,1987年更名为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6年9月暂定名为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现将我院神经外科开展介入神经放射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1开展血管内神经介入、复合手术新技术1978年,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双C臂带影像增强与快速换片的血管造影机(Siemens-Gegentos E)(图1)。  相似文献   

8.
MG  Bruzzone  M  Grisoli  T  De  Simone  C  Regna-Gladin  毛成洁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2):188-190
眩晕患者的诊断过程始于对病史以及随后的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准确评价。这步骤通常能够识别确切的病因,或者至少可鉴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神经放射学检查必须作为选择性诊断手段加以考虑,包括CT、MRI、MR血管造影(MRA)以及血管造影术。对于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Meniere病、外淋巴瘘、局部外伤、中毒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渗液等疾病的诊断而言,影像学技术的作用是有争议的。CT和MR可用来排除其他病理学原因和证实诊断。分辨率和增加和能够增强迷路内液的特殊MRI序列的应用,使我们能够对迷路的结构和病理学变化进行更详细地分析。T1和T2对比序列检查都是必需的。当怀疑中耳类以及在外伤后眩晕随访时,需要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很多,包括椎基底循环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小脑和脑干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缺血和多发性硬化最为常见。在这些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应该是强制性的。CT能够诊断大多数小脑出血以及小脑和脑干的急性缺血,增强的MRI已经证实是检测后颅窝病病变最为敏感的工具。弥散加权MRI能够比常规MRI更早地显示急性缺血性改变。MRA能提供类似血管造影片的颅内血管图像。有证据表明,有时可避免进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术。MRA的分辨率不如传统的血管造影术,还可能受到活动和其他伪影的影响。选择性的后循环血管造影通常对治疗决策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神经肌肉疾病基因被定位克隆 ,基因结构及其分子发病机制得以阐明 ,国内不少单位相继开展了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症状前诊断甚至产前基因诊断。而针对其基因治疗的研究 ,国内外正呈现新的热点。我们介绍其中主要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SMA是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病 ,由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导致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 ,起病可于婴儿期至成年期 ,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 1995年初 ,法国Lefebvre在 5q13.1区域成功地克隆了SMA的确定基因SMN1,并在其…  相似文献   

10.
<正>会议主题1、神经介入2、外周血管介入3、非血管介入4、肿瘤介入5、介入与影像6、介入准入与规范化7、介入护理注册须知一注册及缴费参会代表可以登录大会官方网站(www.2015csir.com)点击网上注册,或扫描右下角二维码进行学术会议电子会务系统用户信息注册,登陆电子会务系统后,点击上方会议注册按钮,  相似文献   

11.
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卒中是第3位死亡原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1,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据报道,在亚洲、非洲和西班牙裔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3,5]。其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6,8]。在美国,估计每年有40000~60000例新发卒中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相似文献   

12.
你是一条河,穿山越岭,波澜壮阔, 你从雪山走来,不择细流,百川汇合。 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个音符, 浪花里有他,有你,还有我。  相似文献   

13.
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按策略可分为以杀伤肿瘤细胞细胞为目的、以纠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为目的和以破坏肿瘤血管为目的。RNA干扰技术和神经干细胞技术突破对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策略产生强烈冲击。本文就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并探讨治疗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2—2014?02我院收治的112例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DSA检查,并对确诊的100例患者按照就诊序列号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再次行DSA检查,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全脑DSA检查后,共126支血管病变,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16支,颈总动脉狭窄67支,锁骨下动脉狭窄15支,椎基底动脉狭窄17支,血管闭塞11支。治疗后,观察组残余狭窄中轻度43例,中度7例,重度0例;对照组轻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11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较对照组(20.00%)显著降低(P=0.031)。结论采用全脑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明确血管病变位置、数目和狭窄程度,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介入手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神经外科学界应重视脊髓脊柱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脊髓脊柱疾病是一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神经外科疾病。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与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观念的引入,基础研究的逐步开展,以及磨钻、各类手术器械和固定材料的不断面世,神经外科界对各类脊髓脊柱疾病的认识与诊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椎管内肿瘤、脊髓脊柱血管畸形和脊髓脊柱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对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术中内固定、内窥镜、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护和疼痛治疗等,也在一些神经外科单位开展了起来,迈开了可喜的步伐。然而,由于这类疾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仍给正确诊断与进一步提高疗效带来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学习、推广与探索新技术、新经验,不断加深与拓宽实践领域,进一步理解脊髓脊柱疾病,提高显微手术技巧,规范我们的医疗措施,以减少治疗伤残率和提高疾病治愈率。为此,下面一些观念希望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较少产生误差;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对旋转DSA三维重建的图像也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弹簧圈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都能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因此,神经保护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采用物理方法,还是神经保护剂,均可以降低疾病对神经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仅就脑血管病和锥体外系病变的神经保护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器、血管封堵器及血管缝合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890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平均随机分为3组:动脉压迫器组、血管封堵器组及血管缝合器止血组,观察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器相比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均缩短,动脉压迫器组止血时间(20.96±2.47)min,血管缝合器止血时间(3.63±1.02)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相比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创口处理时间均缩短,血管缝合器创口处理时间(4.68±0.67)min,血管封堵器创口处理时间(5.85±0.97)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神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较少、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新方法,将EBM运用到神经血管介入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了学生的临床科研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神经介入医生。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会造成严重的神经病理损害,且功能康复十分有限.最初的机械性损伤固然能迅速破坏神经元及神经胶质,但随后迟发的二次病理损伤破坏性更大.二次损伤可表现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凋亡,血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及复杂的神经炎症反应,其中神经炎症反应可持续到损伤后数月甚至数年,而我们对神经炎症发生的机制目前却知之甚少~([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