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处理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方面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除3例外其余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20例患者的MSCTA断面和重建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9例发现粗大的供血动脉,16例明确的引流静脉或扩大的静脉窦,6例病人合并亚急性出血.2例有出血后脑软化。结论MS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S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CT检查发现脑动静脉畸形三例黄钅容林温乃祥陈锦灿蔡云例1男,31岁。突然头痛昏迷4天,于1995年10月27日入院,平时有头痛史。检查:深昏迷,瞳孔等圆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0~Ⅰ级。头颅CT平扫:右颞叶脑内血肿,急诊开颅,清除血块4...  相似文献   

3.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附10例报告)胡波,周柏建,常义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是指血管造影未能显示而为组织学证实的血管畸形。其中多为动静脉畸形,其次为海绵状血管瘤,而静脉性血管瘤及毛细血管扩张症少见[1、2]。我院1981~1993年间手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  相似文献   

4.
脑动静脉畸形的3D-CTA形态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评价3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23例AVM病例同时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23例脑AVM术前3D-CTA检查阳性诊断率100%,无假阳性和假阴性。与DSA比较:(1)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判断完全吻合;(2)引流静脉判断完全吻合19例(83%),部分吻合者4例(17%);(3)病灶部位判断完全吻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AVM的3D-CTA二维影像与DSA基本吻合,立体空间三维形态描述好,可弥补后者不足,对手术有指导价值。本技术无创、低风险、价廉、其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援疆工作1年中,根据当地具体设备条件,采用磁共振检查后直接开颅切除脑血管畸形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1女性,19岁。既往有2年内3次脑出血病史,因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意识不清,2小时后入院。入院查:浅昏迷,GCS8分,瞳孔等大,光反应存在,左侧肢体瘫痪,肌力  相似文献   

6.
误诊为脑血管畸形的儿童肺吸虫脑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岁,湖南石门县人。因头晕伴呕吐26天、右侧肢体乏力23天入院。家属诉26天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头晕,间歇性呕吐2次。3天后出现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左偏,右侧持物不稳.走路易向右歪,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示:脑血管畸形并出血?外伤后出血?脑电图检查示异常.予脱水、止血等治疗症状有改善.复查头部CT示:左颞顶叶血肿范围较前明显缩小.密度减低。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既往一月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例1 男性,31岁.突然头痛昏迷4d,于1995—10—27入院,平时有头痛史.检查:深昏迷,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0~Ⅰ级.头颅CT平扫:右颞叶脑内血肿,急诊开颅,清除血块40ml,去颅骨颞肌下减压.术中见一条直径2.5mm粗的畸形血管,因术前未做脑血管造影,不知畸形血管的范围,未行切除.住院28d,痊愈出院.1995—12—15静脉一次注射60%泛影葡胺60ml,增强后头颅CT扫描,见右颞叶一3cm×4cm×2.5cm蚯蚓状及斑点团块状高密度影,不规则,边界清楚,周边低密度影,诊断脑血管畸形,经外院2次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畸形已消失.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进一步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目前已在广大基层医院逐渐开展起来,但此项检查属于有创性,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此项检查病例60例,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进一步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1],目前已在广大基层医院逐渐开展起来,但此项检查属于有创性,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此项检查病例60例,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院1962年1月~1988年6月收治的并经脑血管造影、手术所见或病理切片确诊的脑血管畸形91例。临床资料一、性別与年龄:男56例,女35例。入院时年龄:3~49岁,平均年龄26.5岁。3~10岁4例,11~20岁20例,21~30岁38例例,31~40岁23例,41~49岁6例。11~40岁共81例,占89%。二、脑血管畸形部位及类型:幕上82例,幕下9例(表1)。本文将血管造影及手术所见直径大于2cm者列为大中型血管畸形,共61例,其中两例术中见为肿块样,完整切除,病理报告为海绵状血管瘤,另1例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畸形出血(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畸形血管出血是颅内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般好发于青、少年而多无高血压史,但却有部分脑血管畸形病例可同时合并高血压,以至于临床上常被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本文收集了自1985年5月至1989年5月根据临床表现、CT 检查初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后经手术并经病检证实为脑畸形血管出血的19例病人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VCTDSA和DSA技术对于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同时有VCTDSA和DSA检查资料的脑血管畸形。观测脑血管畸形的部位、大小,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颅内血管盗血现象。结果与DSA比较,VCTDSA能检出AVM和AVF的病灶、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大小,及引流静脉,但对颅内血管的盗血改变不敏感。结论 VCTDSA可对脑血管畸形进行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或等于D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09-08—2011-04神经内科行DSA检查的384例患者,对检查结果及DSA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672处异常或病变,226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490处,52例TIA患者共发现80处,160例VBI患者共发现102处;行DSA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并发症率4.4%,其中皮下血肿发生率最高,为47.1%,其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获得缓解;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0.3)a,无并发症后遗症及DSA致病死患者。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能够有效诊断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疾病,但由于穿刺诊断属于有创操作,医师应在操作中谨慎、仔细,避免由于动脉血管受损导致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合并慢性扩张性脑内务肿的CT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合并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CEIH)的CT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误诊,后经手术、病理诊断的脑血管畸形合并CEIH10例患者的头颅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0全临床表现及CT所见均显示一般占位性病变的征像,CT平扫见脑皮质睛区髓质内的高、次高、低等混杂密度块影,三面水肿较重而一面较轻;增强扫描见环状、结节状或不规则强化,有较完整包膜,其占位效应较一般单纯出血略显著者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螺旋CT检查,将数据输入工作站行图像三维重建。对其中9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41例直接手术证实。结果3D-CTA显示了瘤体的大小、方向,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及骨质结构的相互关系;经手术、DSA证实本组3D-CTA对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8.4%。假阳性率为1.6%,假阴性率为0。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无创、快速、高准确率的诊断技术;3D—CTA可显示各部位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邻近动脉分支及邻近颅骨的空间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给药,术后做好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全部采用经股动脉插管途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除1例因机器故障中途终止外,其余5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做好全脑血管的护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56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给药,术后做好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全部采用经股动脉插管途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除1例因机器故障中途终止外,其余5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做好全脑血管的护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婴儿脑血管畸形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脑血管畸形少见,因而难于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我科近年来收治2个月以内的婴儿脑血管畸形并发血肿5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 男,22天。体重4.5kg,足月顺产。因抽搐、拒奶1天,于1986年6月25日入院。病前无外伤史。检查:嗜睡,前囟饱满,双眼凝视,右瞳孔比左瞳孔略大,光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腰穿 CSF 血性。CT 扫描:右侧颞顶叶脑内血肿(图1)。在气管插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畸形合并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高对脑血管畸形合并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这一临床上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脑血管畸形合并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及CT扫描。结果 病灶表现为慢性颅内占位性病变,CT扫描呈现高,低混杂密度及明显的占位效应,同时伴有环形,不规则或结节状强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伽玛刀治疗6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AVM41例,AOVM20例),经6个月、2年随访,结果16个月以内血管巢闭塞占54%,18~24个月闭塞占80%;癫痫消失56%(平均1.1年);术后有1例再出血死亡(占AVM2.4%)。作者探讨了影响畸形消失的有关因素,认为在允许范围内,剂量大,病灶消失速度快;病灶容积小,消失速度快;儿童病灶消失快。癫痫控制率偏低,若结合PET综合定位和处理,可望提高癫痫治愈率。对位于重要功能区或容积过大脑血管畸形,可先予其他处理,残余部分再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