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手段.但有些宽颈,反复出血或大型动脉瘤难以手术夹闭.我院采用机械可脱性螺旋留成功地栓塞了1例大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男性,35岁.汉族.以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4次入院.首次发病为打喷嚏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继之意识丧失.经头颅CT和腰穿脑脊液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体检:意识清醒,反应稍迟钝,时间和地点定向力差.血压16/11kPa,心率82次/min.脑膜刺激征阳性,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巴彬斯基征阳性.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因动脉瘤体较大(13mm×19mm),瘤颈较宽,不易夹闭,故于1995—09—20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优越性以及相关的栓塞技术。方法:在神经镇定镇痛麻醉及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对10例不同部位、大小的动脉瘤进行栓塞。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6(31~63)岁。结果:7例动脉瘤达到100%栓塞,1例达到95%栓塞,1例因材料不足仅栓塞45%,1例因栓塞术中出血而放弃栓塞。全部保留载瘤动脉通畅,仪1例发生与栓塞技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机械可脱性螺旋圈安全可靠。但手法必须轻柔,一次性准确到位及螺旋圈在动脉瘤腔内良好盘曲是栓塞成功的关键。远期效果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使用机械可脱性钨丝微螺旋圈(MDS-N)栓塞治疗16例颅内动脉瘤的体会。方法 经股动脉Seldinger's法穿刺,用MDS-N系统送入合适大小的微螺旋圈到达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结果 16例动脉瘤完全栓塞14例,次全栓塞2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无死亡或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使用MDS-N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产钨丝微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囊状动脉瘤80%有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史,传统的根治方法.是直接手术夹闭或切除。自从1971年Serbinenko发明了可脱性球囊导管以来,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颅内  相似文献   

5.
可脱性弹簧图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 32例颅内动脉瘤患均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N)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 32例中成功栓塞30例,1例椎基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弃挛死亡,另1例栓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机械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是目前较理想的动脉瘤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6.
国产钨丝微螺旋圈栓塞治疗六例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囊状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之一,可因出血而危及病人生命。传统的治疗是直接手术。本文报道6例颅内囊状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应用自制钨丝螺旋圈闭塞动脉瘤,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7.
颅内囊状动脉瘤80%有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史,传统的根治方法,是直接手术夹闭或切除。  相似文献   

8.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的选择、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20例(共2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0个,后交通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大脑后动脉瘤1个,小脑上动脉瘤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1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10例,95%栓塞者5例,90%栓塞者4例,1例栓塞50%时出现术中出血而中止手术。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致密填塞时出现血管小分支闭塞1例,多发性动脉瘤漏诊1例。本组死亡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栓塞后3~24个月血管造影随访5例,未见复发;电话或信函随访8例,均未再出血,并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致死率和致残率高.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栓塞治疗特别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的应用,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出血急性期颅内动脉瘤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机械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机械可脱式弹簧圈 (MechanicalDetachableSpiral,MD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 :对 1995年 3月~ 1998年 7月利用MDS栓塞的 64例 66个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个动脉瘤中 ,10 0 %栓塞的 2 5个 ,占 3 7 9% (2 5 /66) ;95 %的 19个 ,占 2 8 8% ;90 %的 11个 ,占 16 7% ;80 %的 6个 ,占 9 1% ;<80 %的 5个 ,占 7 6%。 5 5个 (83 3 % )动脉瘤达 90 %以上栓塞。死亡 2例 (3 1% ) ,永久并发症 3例 (4 7% )。结论 :应用MDS进行囊内栓塞 ,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性圈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术。方法 :经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 ,将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用DGC栓塞动脉瘤。结果 :1 1例患者 7例完全康复 ,2例偏瘫 ,1例自动出院 ,2例死亡。 6例随访头颅平片GDC均在瘤腔 ,1例患者 7个月后复查DSA ,无复发。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AXIUM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AXIUM微弹簧圈栓塞、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共6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53个,非完全致密栓塞8个,动脉瘤颈部有残留2个。58例破裂动脉瘤中,治愈57例;死亡1例,为术前Hunt—HessⅢ级,左前交通动脉窄颈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并存的患者,在支架辅助下进行了致密栓塞,术后90min因颅内再出血死亡。4例未破裂动脉瘤均临床治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应用AXIUM微弹簧圈进行合理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4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8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93例,栓塞95%31例,栓塞90%10例,栓塞90%5例,栓塞不成功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07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4例,重度障碍7例,死亡3例。127例随访1~33个月,无再出血患者,9例再通。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GDC栓塞30例(共32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致密填塞导致血管小分支闭塞1例。术后死亡1例,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结论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提高栓塞技术等,有助于减少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GDC栓塞23例患者共动脉瘤25个,其中17个为后交通动脉瘤,4个为前交通动脉瘤,4个为大脑中动脉瘤;Hunt—Hess分级:I级2例,II级17例,III2例,IV级2例。结果25个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随访3~30个月无再出血。结论GI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7月至2000年3月我院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93例,其中多发动脉瘤23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多发动脉瘤中,男8例,女15例,年龄32~64岁。1.2临床表现1例以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入院,余22例病人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伴发颅内血肿。破裂动脉瘤临床分级依据Hunt和Hess分级标准,其中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1例。1.3影像学检a查DSA检查23例,同时作栓塞治疗。本组23例动脉瘤病人共荷瘤48个,其中21例病人荷瘤2个,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要点、并发症及疗效的体会。方法:对4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43例患者发现47个动脉瘤,栓塞导致出血的43个。其中38个100%闭塞,4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中出血2例,血管痉挛5例,术后血管痉挛3例。术后39例临床痊愈,2例因合并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引流术,2例死亡,随访期间均无再出血。结论:作者体会对颅内动脉瘤可应用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的载瘤动脉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1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 结论 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unrupture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在治疗上目前仍有不同意见。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作者对46例UIAs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当其破裂时所造成的死亡率及残废率极高。开颅显微外科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1]。近10年由于导管技术及栓塞材料的飞速发展,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对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