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杜仲提取物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Fzd受体系列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培养大鼠bMSCs,用杜仲醇提取物分别诱导bMSCs 8 h,1、3、7 d,采用荧光定量PCR(RT-qFCR)的方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Fzd的表达变化。结果:诱导3 d后Fzd2表达升高11.86倍,Fzd3升高达到2倍;诱导7 d后,Fzd2表达升高5.12倍,Fzd3回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提示Fzd受体参与了杜仲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激素是诱发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细胞内脂肪沉积而变性坏死从而抑制成骨分化及骨的形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是一种成脂转录因子,ONFH的发生与PPARγ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BMSCs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的潜能,BMSCs内PPARγ高表达,则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因此,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调控PPARγ的表达可抑制BMSCs的脂肪分化,保持MSCs的成骨分化特性。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制备兔BMSCs,并随机分6组。S1、S2、S3:干扰1、2、3组,Con:感染无关siRNA组,M:模型组,N:正常组。10-7mol/L地塞米松诱导和siRNA病毒载体感染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BMSCs的形态及生长情况,在第1d、3d、5d、7d时,检测各组BMSCs内PPARγ、osteocalcin和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14d时,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TG )含量、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分泌量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21d,苏丹Ⅲ染色BMSCs,并在显微镜下作脂肪细胞计数。 结果:M组和Con组中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TG含量和脂肪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N组(P <0.05),而Osteocalcin和Runx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培养液中OC含量和细胞内ALP活性明显低于N组(P <0.05)。S1、S2、S3组中PPARγ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低于M组和Con组(P <0.05),接近N组 (P>0.05),其中S2组的干扰作用最强。 结论:siRNA靶向PPARγ基因腺病毒穿梭载体能够有效抑制激素诱导的BMSCs成脂分化,维持BMS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糖浓度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rofacial bone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OFMSCs,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诱导及鉴定,并使用不同含糖量培养基(5.5、11、16.5、25、44 mmol/L)培养OFMSCs,以5.5 mmol/L基准糖浓度为对照组,其余组为实验组。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OFMSCs的增殖活性及增殖指数,OFMSCs成骨诱导后4、7 d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及矿化定量分析,同时用RT-PCR检测3、7、14及21 d相关成骨基因Runx2、Osterix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OFMSCs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结节,成脂诱导14 d 后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成软骨诱导14 d 后阿利新蓝染色可见蓝色胞浆;糖浓度在5.5~25 mmol/L促进OFMSCs的增殖,但随着糖浓度的继续增加(25~44 mmol/L),OFMSCs的增殖活性受抑制;成骨诱导时,随着培养液糖浓度升高,ALP活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 Runx2、Osterix mRNA 表达量高于实验组(P Runx2、Osterix mRNA 表达量均出现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结论 在一定范围的糖浓度内,糖浓度升高可促进OFMSCs的增殖;而糖浓度升高对成骨分化呈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叶酸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成脂分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正常叶酸(Control)和无叶酸(FD)成脂诱导液对hADSCs细胞进行成脂诱导,不同时间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生成情况;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成脂分化相关转录调控基因PPARγ和C/EBPα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PAR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叶酸组相比,无叶酸组脂滴数量明显减少;两组细胞成脂分化相关转录调控基因PPARγ和C/EBPα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PARγ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叶酸组.结论 叶酸可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而促进hADSCs细胞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利福平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 BMSC)成脂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BMSC并随机分为4组: 5μg/ml利福平+10-6mol/L地塞米松(A),PBS+10-6mol/L地塞米松(B),5μg/ml利福平(C)和PBS(D)。分别应用罗丹明123结合流式细胞仪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μg/ml利福平对BMSC的P糖蛋白活性和胞内地塞米松蓄积浓度影响。各组孵育14d后,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检测三酰甘油含量、碱性磷酸酶活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表达。结果 利福平减少BMSC胞内罗丹明123强度和胞内地塞米松蓄积量(P<0.01)。B组诱导BMSC成脂分化、PPARγ mRNA表达增加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A组、C组和D组BMSC未发生成脂分化,PPARγ mRNA表达增加和三酰甘油含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BMSC碱性磷酸酶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最强(P<0.01),B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 利福平上调BMSC的P糖蛋白活性,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去乙酰化酶1(Sirt1)对炎症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及炎症PDLSCs,观察Sirt1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将炎症PDLSCs进行成骨诱导,同时使用Sirt1激动剂白芦藜醇上调炎症PDLSCs中的Sirt1,观察炎症PDLSCs的成骨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Runx2、乙酰化NF-κB、乙酰化FoxO1和FoxO1的表达。结果 炎症PDLSCs中Sirt1的表达较正常PDLSCs减少(P<0.01);白芦藜醇可上调炎症PDLSCs中Sirt1的表达;与成骨诱导组比较,成骨诱导+白芦藜醇组炎症PDLSCs中BSP(t=14.045,P<0.01)、Runx2(t=3.349,P<0.01)、OCN(t=7.218,P<0.01)和Osx (t=4.544,P<0.01)mRNA的表达增加,ALP染色增强(P<0.01);炎症PDLSCs成骨诱导后FoxO1(t=8.737,P<0.01)和Runx2(t=6.152,P<0.01)的表达增强;使用白芦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体外进行hBMMSC的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成骨及成脂分化潜能来鉴定hBMMSC。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测定1%、2%、5%、8%、10%体积分数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A组作用24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在96孔板的培养过程中,每孔加入地塞米松溶液0.52 μl,以完培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和损伤组(基础培养组+10%的胎牛血清+0.52 μl地塞米松溶液)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测定2%、5%、8%体积分数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B组对激素环境中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无激素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将体外激素诱导的hBMMSC细胞分为模型组(基础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5 mol/L地塞米松溶液)、实验组(基础培养基+5%的骨痹通消含药血清+ 10-5 mol/L地塞米松溶液)。茜素红染色试剂盒测定各组成骨分化后矿化结节的形成;油红O染色试剂盒测定各组成脂分化后脂滴的形成;RT-qPCR测定成脂相关标志基因PPARγ、C/EBP-α与Fabp4中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含量。 结果 原代细胞培养7 d后,可见梭形、纺锤形或多角形的贴壁细胞。第三代细胞生长均匀,平行排列,透光率好。成骨诱导21 d,细胞发生改变,局部细胞聚集,并有矿化结节产生,茜素红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21 d,脂滴与油红O染液结合变为红色,油红O染色呈阳性。与完培组比较,10%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A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完培组比较,损伤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损伤组比较,2%、5%、8%体积分数的含药血清B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染色面积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中矿化结节与沉积升高,染色范围也更广(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脂质积累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较细胞内脂质积累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PARγ、C/EBP-α和Fabp4的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PPARγ、C/EBP-α和Fabp4的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MP-2、Runx2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BMP-2、Runx2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含量降低(P<0.05)。 结论 骨痹通消颗粒能够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hBMMSC的增殖及其向成骨分化的能力,抑制成脂分化,为临床上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龟板提取物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向成骨分化和对维生素D受体 (VDR) 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 MSCs,体外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MSCs 表面抗原 CD44 细胞标志,体外培养 MSCs 分成不同的组观察其向成骨分化,在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处理的作为对照组,培养基中加成骨诱导液诱导 MSCs 向成骨分化作为阳性对照组,龟板提取物组在培养基中加龟板提取物,诱导 7 d 后,通过免疫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原位杂交、RT-PCR 等方法观察龟板提取物对原代培养的 MSCs 向成骨分化的成骨分化标记分子碱性磷酸酶 (ALP)、骨桥蛋白 (OPN) 及 VDR 阳性表达及 VDR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龟板提取物组成骨分化标记分子 ALP、OPN 和VDR 的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 结果也显示龟板提取物组的 ALP、OPN和 VDR 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原位杂交、RT-PCR 结果表明,龟板提取物诱导MSCs 向成骨分化过程可明显促进 VDR mRNA 的表达。结论 龟板提取物可促 MSCs 向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 VDR 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诱导后表达上调的LncRNA AK051397在C2C12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BMP-2诱导C2C12成骨分化过程,实时定量PCR技术与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成骨相关指标。对C2C12细胞在BMP-2诱导下,成骨分化过程中的LncRNAs表达变化进行芯片分析(ArrayStar LncRNA Array),筛选出表达明显上调的LncRNAs,最后采用siRNA干扰的方法下调LncRNAs表达后分析其对成骨分化过程的影响。结果 BMP-2诱导C2C12成骨分化过程中,成骨指标ALP、SPT增高,成肌指标MYOG降低。芯片结果表明,LncRNA AK051397在BMP2诱导后表达明显上调,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相比升高4.9倍(P〈0.05)。干扰AK051397后成骨分化指标ALP、SP7表达下降,MYOG表达上升。结论 LncRNA AK051397在C2C12细胞中具有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抑制细胞成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ICC1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Bicc1过表达质粒Bicc1-pcDNA3.1,以pcDNA3.1为对照,分别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ST2。对两组细胞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在成骨诱导14 d时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成骨分化情况,在成脂诱导5 d时利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形成情况;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Bicc1过表达对成骨及成脂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Bicc1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将其转染到ST2细胞后,Bicc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5.23倍(P<0.05)。成骨诱导条件下,Bicc1过表达组ST2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增强,成骨相关因子Osterix、碱性磷酸酶、Osteoponti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的mRNA和/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成脂诱导条件下, Bicc1过表达组ST2细胞中脂滴形成减少,油红OD52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成脂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aP2)和adips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BICC1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前脂肪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首先用RTPCR检测维甲酸受体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用BMP9编码序列的重组腺病毒感染3T3-L1细胞,再以1 μmol/L的ATRA干预不同时间后,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和染色、Western blot检测骨桥素(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P2)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盐沉积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积聚研究BMP9和ATRA对前脂肪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作用;利用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Western blot检测ATRA对BMP9介导的BMPR-Smad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 前脂肪细胞中,除视黄醇受体γ外其余5种维甲酸受体均有表达;BMP9能增加前脂肪细胞ALP活性(P<0.01),并促进OPN及OC蛋白表达和钙盐沉积,ATRA能进一步增强该作用(P<0.01);BMP9能促进前脂肪细胞中脂质积聚,并诱导aP2表达,但该作用被ATRA抑制;ATRA还能够上调细胞中B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BMP9合并ATRA组的Samd1/5/8磷酸化水平明显强于BMP9组,BMPR-Smad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也呈相同变化趋势(P<0.01).结论 在前脂肪细胞中,ATRA能增强BMP9的成骨诱导活性,并抑制其诱导的成脂分化;ATRA的作用可能与进一步激活BMP9介导的BMPR-Smad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贴壁法筛选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并传代培养,取第4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实验样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IGF-1(10μg/L)组与高剂量IGF-1(20μg/L)组进行干预培养12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CBFα1和PPARγ2 mRNA的表达。结果:IGF-1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均可以提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α1的mRNA以及下调PPARγ2的mRNA表达,高、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这种剂量-效应在IGF-1干预浓度介于10~20μg/L的情况下并不明显。结论:IGF-1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PARγ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阻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脂方向分化;使CBFα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促进BMSCs成骨方向分化。IGF-1可能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方向分化的调节,并有利于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N6-腺苷酸甲基化(N6-methyladenosine, m6A)结合蛋白YTH结构域蛋白2(YT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YTHDC2)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的调控。  方法  通过小干扰RNA(siRNA)体外对hBMSCs进行YTHDC2基因表达的敲降,并进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分化,以研究YTHDC2敲降后hBMSCs分化表型的改变。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成骨活性和钙结节形成,尼罗红染色检测脂滴形成。利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成骨和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RNA测序(RNA-seq)分析YTHDC2敲降后的转录组变化,探索YTHDC2调控hBMSCs分化的潜在机制。  结果  敲降YTHDC2促进hBMSCs成骨分化中的ALP活性及钙结节形成,并显著上调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同时降低了hBMSCs在成脂分化中的脂滴形成能力,并显著下调成脂相关基因表达。RNA-seq的基因富集分析显示YTHDC2与核糖体功能及mRNA翻译有关信号通路显著相关。  结论  敲降YTHDC2可促进hBMSCs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敲降YTHDC2可能造成核糖体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筛选和初步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成骨分化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方法】 利用Refseq, UCSC knowngenes, Ensembl ,H-invDB 7.0, RNAdb 2.0, NRED生物软件分析成骨基因相关的lncRNA,综合获得可能的成骨相关lncRNA;3例骨髓标本来源于行腰椎手术患者,密度梯度法分离扩增hMSC后,分成骨诱导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诱导hMSC成骨分化,通过ALP测定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进行成骨诱导鉴定;qRT-PCR验证hMSC成骨分化前?后差异表达的lncRNA,以及成骨分化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BMP1?MSX1?Runx2?Smurf-1?ALP?【结果】通过上述生物软件综合分析发现3个成骨基因MSX1?BMP1和Smurf1周围存在相关lncRNA?4个lncRNA (AK129811 ?AK024937 ?AK096529?uc003ups)与成骨基因Smurf-1相关;2个lncRNA(AF289591和uc003xbe)与成骨基因BMP1相关;1个lncRNA(AK056311)与成骨基因MSX1相关?ALP检测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成骨诱导组细胞1周ALP值最高,达到(16.82 ± 1.64)nmol/min,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ALP值逐渐降低,3周降至(8.37 ± 1.01)nmol/min?钙结节染色显示hMSC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胞外开始出现少量钙结节,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钙结节数量逐渐增加,成骨诱导至第3周钙结节最多,定量测定钙质量浓度达(716 ± 49)mg/mL?RT-qPCR结果显示绝大部分lncRNA在hMSC成骨分化过程中表达均下调,其中2个与Smurf-1相关lncRNA (AK096529和uc003ups)与成骨诱导前相比,存在显著性下调?1个与MSX1相关的lncRNA(AK056311)与成骨诱导前相比,也存在显著性下调?同时,成骨分化基因Runx2?ALP表达显著性上调,MSX1?Smurf-1表达显著性下调?【结论】 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分析:AK096529和uc003ups可能通过正向调控Smurf1,促使Smurf1下调,减少Runx2的降解,继而促进hMSC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