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每年3·21是"世界睡眠日",201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的主题是:"美好睡眠,放飞梦想"。在结合以往3·21睡眠健康教育活动经验基础上,我们特别突出了睡眠环境学的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对患者开展睡眠环境健康的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云霞 《家庭护士》2007,5(3):30-31
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睡眠占据着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两万余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失眠症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人类对睡眠的依赖性很强.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活4天。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2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要求,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在紧张的劳作之余,人们通过睡眠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焕发生机。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必要过程,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减少失误、提高效率。2014年"3.21"世界睡眠日的主题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确定为"健康睡眠平安出行",主要是考虑到健康的睡眠与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充足良好的睡眠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检验医学生睡眠健康(包括睡眠时间和失眠症状)、睡眠行为(包括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及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而为改善其睡眠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相关性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某医学院校576名医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睡眠卫生量表和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分别对一般资料和睡眠时间、失眠症状、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进行评估。采用Pearson和分层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6岁,67%为女性。其平均睡眠时间为7.2小时,51.2%存在睡眠不足(小于7小时);24.8%存在显著失眠症状。根据分层回归分析,在排除了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下,睡眠拖延(β= -0.30,P <0.001)是睡眠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睡眠拖延(β=0.19,P<0.001)和睡眠卫生(β=0.28,P=0.001)均是失眠症状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医学生中,睡眠不足和失眠症状较常见。睡眠行为(包括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是预测其睡眠健康的重要因素。今后的实践中,高校医疗保健人员应关注医学生的睡眠状况,并考虑将睡眠相关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是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睡眠环境是保证能够进行正常睡眠的外部条件,良好的睡眠环境,是健康睡眠的重要保障。中医睡眠养生学十分重视睡眠的居室环境,强调以人为本,人与居室环境相协调,并有适合、舒适的卧具、枕具等,从而使人能够在适合的睡眠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睡眠。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睡眠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及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婴儿睡眠问题亦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及家长的关注。Mindell等[1]对超过10个不同国家的10 085名0~5岁婴幼儿睡眠进行调查发现,婴儿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47.2%,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婴儿良好的睡眠对其体格、认知、气质发育及神经运动形成有重要意义[2],持续的婴儿睡眠问题会对婴儿及其家庭造成诸多不良影响[3]。近年来,如何有效改善婴儿睡眠问题,缓解母亲产后不良情绪已成为困扰家长的主要问题[4],因此,使用正确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人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和人的生理、心理关系密切,并影响人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等诸多方面.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和精神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睡眠和健康计划,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相似文献   

8.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1):F0003-F0003
尊敬的各位嘉宾、同仁和朋友们:亚洲睡眠医学会第三届睡眠大会(ASSM 2020)将于2020年10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这里我们谨代表亚洲睡眠医学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此次会议,热切的期待您带来睡眠医学和睡眠研究的最新进展。亚洲睡眠医学会(ASSM)成员来自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促进睡眠医学和研究各方面的发展为使命,包括推进睡眠医学知识更新;促进教育和培训;开展睡眠、睡眠健康和睡眠障碍的转化研究。通过在睡眠领域建立医生、心理学家、技术专家、睡眠研究人员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国际信息和学术交流,为全亚洲人民谋求睡眠健康福利。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于2013年11月,于2014年1月正式运行。中心以临床睡眠及其相关性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和科研为学科发展方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及相关疾病为特色,注重大众睡眠医学健康教育和睡眠科学知识的科普工作。中心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书臣  相似文献   

10.
刘萍  鞠梅  孙鸿燕 《全科护理》2011,9(33):3089-3090
睡眠是休息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机体活动所必需的生理过程。睡眠在恢复、维护和促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人的健康水平、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等[1]。睡眠护理是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估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对睡眠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睡眠医学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现代睡眠医学的崛起,中医睡眠医学亦迎来新的发展良机。笔者认为中医睡眠医学发展当"中体西用",不仅继承和发扬中医学关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科学精华,又借鉴现代睡眠医学理论与方法为我们所有,使中医学能够在世界睡眠医学界不断创新和发展,彰显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14年、2019年两个时间段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类型抽样收集该院2014年的1126份、2019年的1382份全院性集中体检的报告。从基线资料、体重指数(BMI)、各系统常见疾病检出率、睡眠质量等方面分析医护人员健康发展状况。结果与2014年相比,2019年BMI正常的男性医护人员比例明显下降,"肥胖"及"非常肥胖"的比例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医护人员中,BMI正常的人群比例明显上升,"过重"人群比例下降,但"非常肥胖"的人员比例也明显上升,女性医护人员的BMI出现两极分化趋势。2019年,心血管疾病以高血压、心律失常常见。与2014年相比,2019年心血管疾病的总体检出率及疾病分布类型均无明显变化(P>0.05)。2019年,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最常见。与2014年相比,2019年消化系统疾病总体检出率及胃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P>0.05)。2019年,相同检测人员及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内分泌系统疾病以甲状腺结节常见。与2014年比较,2019年医护人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分泌疾病总体检出率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2019年医护人员的新发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3.7%(42/1126)、5.0%(69/1382),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发恶性肿瘤的类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6,P=0.999)。2014年、2019年睡眠质量较差的医护人员分别有352人(31.3%)、486人(35.2%),睡眠质量较差的人群比例进一步扩大,但差异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夜班频率、工种、科室、是否合并慢性病史及长期服药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的总体健康状况不理想,存在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值得临床警惕。  相似文献   

13.
王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81-638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88例睡眠形态紊乱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睡眠健康教育,观察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百分比(46.5%)高于对照组(20.9%),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晚期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一般睡眠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有研究[1]表明,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有45.4%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多导睡眠脑电图(polysomnography,PSG)被认为是睡眠检测的"金标准",它可对睡眠障碍作出全面评定[2]。PSG可记录睡眠  相似文献   

15.
丁云   《护理与康复》2018,17(6):36-38
正睡眠是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过程,人的精力和体力通过睡眠得到恢复。睡眠对于维持人类健康,特别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睡眠障碍易导致产妇发生抑郁症[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妇产科住院患者中有76.7%患者存在睡眠问题[2]。睡眠质量差是产妇的常见主诉,杨俊华等[3]曾报道69.04%住院产妇睡眠质量有问题,Dorheim等[4]研究显示57.7%产妇在产  相似文献   

16.
李巍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29-30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或时间发生紊乱,包括失眠、过度睡眠和异相睡眠[1]。良好的睡眠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一种维持生命必须的能力来源。而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很高,约80%~95%[2-4]。睡眠障碍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免疫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睡眠障碍是困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老年人睡眠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何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是摆在医学研究及临床医护者的现实问题之一。1老年人睡眠的基本特点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睡眠障碍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睡眠障碍又以失眠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情况和降压的影响.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306例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影响因素.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比较"睡眠不良(PSQI≥7)"和"睡眠良好(PSQI<7)"患者的血压水平.对"睡眠不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和血压变化.结果 约42.5%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不良.焦虑和对医院环境不适应是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睡眠不良"患者PSQI评分及血压水平明显高于"睡眠良好"患者(P<0.01).护理干预后,"睡眠不良"患者PSQI评分及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PSQI评分及舒张压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无护理干预患者(P<0.01).结论 焦虑和医院环境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通过正确、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情况,并提高降压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慢性失眠症患者的思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失眠症患者的认知行为特征和其症状的产生及发展的关系,分析慢性失眠症患者的思维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睡眠障碍门诊2004-01/07失眠症患者90例和配对睡眠正常者90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关于睡眠的非功能性的信念和态度量表修订版问卷以及思维控制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包括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等级记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关于睡眠的非功能性的信念和态度量表修订版由10个条目组成,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关于睡眠的非功能性的信念和态度越多。思维控制问卷由30个条目组成,包括6个纬度:认知转移、行为转移、社会支持、担心、惩罚和再评价,每个纬度的得分越高表示使用此种思维控制的方式越多。结果:发放问卷180份,回收完整问卷158份,有效率87.8%。最终病例组和对照组各79人,进入结果分析。①慢性失眠症患者关于失眠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和对于睡眠的控制的非功能性的态度和信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9.48±2.90,14.14±5.87;11.06±1.79,8.11±2.74;7.82±1.44,5.01±2.07;t=9.86,7.25,8.01,P<0.01)。②慢性失眠症患者使用担心和惩罚的思维控制方式得分高于睡眠正常组(10.7±2.6,8.5±2.9;11.6±2.8,9.0±3.1;t=5.08,5.43,P<0.01)。③关于睡眠的非功能性的信念和态度与担心和惩罚的思维控制方式呈正相关(r=0.41,0.24,P<0.01)。结论:对于失眠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时,要注意纠正失眠症患者关于睡眠的非功能性的信念和态度,并指导失眠症患者学习有效的思维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
漫漫长夏常常折磨得人难以安稳睡觉。虽然睡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可如何真正睡好,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要知道大多数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良好的睡眠是人体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工作效率的保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