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6,(10):1463-1466
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科手术中能快速实现单侧肺通气,为术者提供安静的环境和开阔的视野。同时能分隔双肺,避免了手术侧肺分泌物和血液向健侧肺倒灌。双腔支气管导管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和比较可靠的单肺通气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普通喉镜插管,观察组应用可视喉镜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损伤、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插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及总插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插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插管中及插管后的Sp O2值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和观察组(P<0.05)。结论可视喉镜应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具有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插管损伤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优点,是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30例。麻醉诱导后,在胸腔镜下DLT组和BB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B组比较,DLT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肺萎陷评分高,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低(P〈0.05),但是两组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相似,在适应证下建议首选支气管堵塞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肺癌手术麻醉中的效果,为肺癌手术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疾病患者(n=86),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1:1比例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观察组患者采取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比较2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低血氧症发生率、双肺隔离、插管时间以及血压、心率水平情况。结果:组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占比率(100.00%)更高,P<0.05;组间低血氧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占比率(2.32%)更低,P<0.05;组间插管以及双肺隔离时间比较,观察组双肺隔离时间(1.06±0.20)min、插管时间(4.06±1.40)min更短,P<0.05;组间插管后血压、心率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与单腔比较,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肺癌手术麻醉效果更为理想,有助于提升一次插管成功率、患者安全性,缩短操作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支气管导管常应用于湿肺手术麻醉技巧,起麻醉中两肺隔离作用和便于单肺通气,其插管操作是青年麻醉医师及进修医师感兴趣且经常讨论的内容之一.依据作者以往带教工作体会,从导管规格、导管检查、导管插入深度预测、气道阻力观察的意义等易忽略的基本注意事项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樊强 《现代保健》2011,(27):152-153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12月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282例,采用硬膜外穿刺后平卧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282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及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患者苏醒后无疼痛、烦躁等不适感。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6):903-906
目的探讨超声扫描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在胸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U组)和传统听诊定位组(C组),每组各40例。U组患者在超声扫描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并确定导管位置,C组患者则使用传统听诊法确定导管位置。最后两组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判断导管的位置。记录两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病例数以及定位所需插管时间。结果通过纤维支气管镜验证,U组和C组定位正确例数分别为35例和26例,对位正确率分别为87.5%和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时间分别为(155.10±23.4)s和(151.60±22.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和C组确定DLT位置的准确率分别为92.5%和67.5%,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扫描法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在判断DLT位置的准确率较传统听诊法高,提高了DLT定位的成功率。应用超声扫描法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是除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外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依据作者以往带教工作体会,从导管规格、选择、插管钳应用、导管插入深度预测、动脉血氧分压监测等易忽略的基本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结果:提高了患者围木期的安全性。结论:注意这些问题能够帮助青年麻醉医师更好地掌握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后2 h、12 h、24 h的pH值、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8例(90%)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应用"肺保护策略"能够迅速改善氧合,避免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陶军  左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50+152-150,152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 对30例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前后2、12、24h的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8例(93.3%)患者抢救成功.上机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准确的把握上机时机,通气模式和参数的正确设定和及时调整、尽早撤机拨管是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技术临床应用透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呼吸机的研发工作,大批新型呼吸机不断推向市场,新的机械通气技术相继面世并接受临床应用检验。本文对8种机械通气技术临床应用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机械通气气管导管理想气囊压力的管理方法。方法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测量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际测得的气囊压力范围为10~42cmH2O,与指南推荐气囊压力25~30cmH2O差异较大。结论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个体化测量气囊压力并定时校正,可有效预防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无创式机械通气与有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1月就诊的23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有创式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无创式机械通气治疗的1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24 h患者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趋于正常(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能够避免气管插管,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和抗生素的使用,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空气压缩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老年病房从2005年6月~2007年6月87例次机械通气过程中,空气压缩机故障报警的原因。结果:压力不稳31例次,占36%;压力低28例次,占32%;开机不启动15例次,占18%;运行中突然停机13例次,占14%。结论:掌握呼吸机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时、准确地分析空气压缩机故障的产生原因,是排除呼吸机空气压缩机故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5例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行床边纤支镜治疗的护理配合。探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容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床边纤支镜吸痰技术在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上和治疗上的重要价值。方法:操作前做好患者准备及抢救药品、物品的准备,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做好呼吸机监护及吸引器管理。结果:本组69例次的床边纤支镜诊疗操作,通过操作前后的胸片复查,提示肺不张好转;血气分析氧分压、氧饱和度均有改善(P〈0.05),所有操作均一次成功,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配合是顺利进行纤支镜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可避免的会经历伤害性刺激,包括各类穿刺操作、被动体位、气管导管、吸痰、物理治疗等。在患者疾病本身影响的基础上,上述外源性的刺激容易给重症患者带来强烈的身体不适感,并诱发生理及心理的不良应激反应,也是造成此类患者焦虑、谵妄及燥动的重要原因,也对其预后造成不利影响。而合理采取镇痛和镇静措施有助于控制相关疾病因素与各类医疗措施形成的伤害性刺激,更好的维持患者安全性及舒适性。本文将重点对近年来关于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和镇痛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近年来一些国内外文献以及研究成果,较详细介绍了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营养管的置入途径、营养的时机、给与方式、营养品的选择;阐明早期给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的重要意义及对现存问题的护理干预;强调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平稳脱机。高质量的护理可保证营养支持发挥其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8.
加强护士对呼吸机安全管理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评估,及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有助于对长期机械通气病人使用的呼吸机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药物治疗及氧疗)和无创通气组.无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庄(MAP)、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尿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很快稳定,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结论 对急性心力衰竭,机械通气能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是抢救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