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分子反向对接方法的槲皮素抗肿瘤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槲皮素抗肿瘤作用的靶标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把槲皮素与91个抗肿瘤的靶蛋白进行对接。利用Ligplot软件对槲皮素与靶蛋白的作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槲皮素与多个抗肿瘤靶标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其中与槲皮素结合能在-9.0 kcal·mol-1以下的有8个。结论: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8、二氢乳氢酸脱氢酶、二氢叶酸还原酶和胸苷酸合成酶以及几种蛋白激酶的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的抗HIV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综述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的抗HIV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查阅国内外近10年来有关天然产物中槲皮素类化合物抗HIV作用的文献与著作,并按照槲皮素类化合物的不同作用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槲皮素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具有较强抗HIV活性的一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HIV复制所需的三个关键酶———蛋白酶、逆转录酶、整合酶,从而抑制HIV在体内的复制。结论:天然产物中的槲皮素类化合物在抗HIV方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该类化合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天然的小分子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草药中,其分子式为C15H10O7,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特别是槲皮素抗癌作用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槲皮素抗癌作用机制相关报道进行综述。主要阐述槲皮素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增强药物及放射敏感性、逆转耐药性、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诱导癌细胞自噬等,为今后槲皮素的抗癌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叶中。槲皮素具有较好的止咳平喘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然而,槲皮素的水溶性极低,具有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文章总结了槲皮素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并对其新剂型进行概述,以期为槲皮素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槲皮素联合X射线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槲皮素对人骨肉瘤U-2OS细胞是否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选取人骨肉瘤U-2OS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独槲皮素处理组、单独放射处理组、槲皮素与放射联合处理组。CCK-8法检测了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了槲皮素结合不同放射剂量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每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hoechst33258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槲皮素结合射线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槲皮素能显著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的活性,且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细胞形态观察发现单独放射处理组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似,单独14u M槲皮素处理组和14u M槲皮素与4Gy放射线联合处理组均引起细胞皱缩变圆,但14u M槲皮素与4Gy放射线联合处理组更加明显;细胞核染色结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4u M槲皮素与4Gy放射线联合作用引起细胞凋亡。结论:槲皮素联合射线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槲皮素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放射增敏药物提高人骨肉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杀伤细胞的方式为凋亡。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防治肝损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娟  毛文静  白庆云 《中草药》2021,52(23):7348-7357
槲皮素是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药用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分析了近10年国内外有关槲皮素及衍生物防治肝损伤方面的文献,发现其对各种急、慢性肝损伤均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抗氧化、抗炎、调节脂质代谢、抗凋亡及自噬、抗病毒等。主要对槲皮素及其衍生物防治不同类型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槲皮素保肝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病毒性脑炎(VE)幼鼠症状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取全部BALB/c幼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对照组,其余幼鼠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建模完成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槲皮素组、槲皮素加激动剂组,各12只.槲皮素组灌胃槲皮素(含药量100 mg/kg),槲皮素加激动剂组灌胃槲皮素(含药量100 mg/kg)...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矫强  赵劲秋  欧阳仁荣 《中草药》2002,33(9):865-866
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由于具有诸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等 ,目前正受到医学界的普通关注。实验研究表明 ,槲皮素尚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 ,并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1~ 3 ] ,诱导某些白血病细胞的分化 [4,5]。值得注意的一点 ,槲皮素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6~ 9]。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槲皮素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1 槲皮素抗细胞增殖作用  槲皮素可抑制多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其可能机制 :1.1 抑制蛋白质合成 :最近 …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槲皮素治疗肝癌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TCMSP数据库和Pubchem数据库筛选出槲皮素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肝癌疾病作用靶点。利用Ri386 4.0.5软件、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2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R语言程序、GlueGO和DAVID 6.8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iGEMDOCK软件和Systemsdock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来预测槲皮素对肝癌的结合作用。采用CCK8检测槲皮素对HepG2、Hep3B、Huh-7三种肝癌细胞增殖影响,ELISA法检测槲皮素干预HepG2细胞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水平,Western blot和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槲皮素干预HepG2细胞前后醛糖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1B1)的表达。结果 筛选出槲皮素的自身靶点299个,筛选出槲皮素作用于肝癌的靶点70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非酶糖基化作用及肾脏功能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槲皮素、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治疗120天。结果:槲皮素、氨基胍均可明显降低肾组织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含量,减少糖尿病鼠尿蛋白排泄量,减轻肾小球系膜增生及基底膜增厚。结论:槲皮素可延缓实验性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与氨基胍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槲皮素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与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20,40,60,80μmol·L-1浓度槲皮素作用细胞24,48,72 h后的生长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以上浓度下作用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以上浓度槲皮素作用细胞48 h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槲皮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不同浓度的槲皮素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当浓度在40μmol·L-1以上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槲皮素浓度在40μmol·L-1以上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槲皮素可以有效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该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析因分析法研究槲皮素对芒果苷抗炎祛痰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芒果叶主要化学成分芒果苷和槲皮素在抗炎、祛痰作用上是否存在交互影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 耳廓肿胀模型研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气管排泌酚红模型研究祛痰作用;采用析因方差分析判断药物间是否存在交互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芒果苷组有抗炎和祛痰作用(P<0.05),槲皮素组有抗炎作用(P<0.01),但没有祛痰作用(P>0.05).芒果苷+槲皮素组的抗炎作用强于芒果苷组(P<0.01),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P>0.05);芒果苷+槲皮素组的祛痰作用明显高于芒果苷组(P<0.01),且两者有交互影响(P<0.05).结论 芒果苷有抗炎和祛痰作用,槲皮素有抗炎作用但没有祛痰作用;槲皮素在抗炎中占主要地位,芒果苷在祛痰中占主要地位;芒果苷与槲皮素合用,在抗炎作用中两者之间不存在药物交互影响;但两药在祛痰试验中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槲皮素能明显提高芒果苷的祛痰药效.  相似文献   

13.
金越  吕勇  韩国柱  鱼红闪  金凤燮 《中草药》2009,40(4):618-620,654
目的 采用缺氧缺糖损伤的模型对槲皮素(quercetin)及其单糖苷异槲皮素(isoquercetin Ⅰ)和双糖苷芦丁(rutin)的细胞保护作用进行比较性研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 HEK293细胞用含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培养,建立缺氧缺糖细胞损伤模型;通过测定细胞活力,总抗氧化能力,SOD、LDH水平并计算IC50,用以比较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 3种黄酮类药物均剂量依赖性提高细胞存活率、总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降低LDH的释放.其IC50在不同测定指标均为槲皮素>异槲皮素>双糖苷芦丁,即细胞保护作用强度均为槲皮素>异槲皮素>双糖苷芦丁.结论 3种结构相似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缺氧缺糖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强度为苷元>单糖苷>双糖苷.表明随着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C-3位糖基的增加,细胞保护作用减弱,即分子中糖基数目与其作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脂质体槲皮素对人结肠癌腺细胞株HT29 BALB/c小鼠异位实体瘤的作用。方法建立HT29结肠腺癌BALB/c小鼠肿瘤模型,将48只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脂质体槲皮素组、槲皮素组、5-氟尿嘧啶组,每组12只。接种后4 d,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3 mL,脂质体槲皮素组腹腔注射脂质体槲皮素50 mg/kg,槲皮素组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5-氟尿嘧啶组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15 mg/kg,每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8次。干预过程中记录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体质量;末次注射后3 d处死各组小鼠,剥离肿瘤,称质量,测肿瘤体积,计算瘤体积抑制率和瘤质量抑制率,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表现。结果各组小鼠均无死亡,脂质体槲皮素组、槲皮素组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均<0.05),但各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脂质体槲皮素组、槲皮素组、5-氟尿嘧啶组的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25.43%,22.27%,26.06%,瘤质量抑制率分别为15.47%,13.37%,16.66%,脂质体槲皮素组和5-氟尿嘧啶组均明显高于槲皮素组(P均<0.05),脂质体槲皮素组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显示脂质体槲皮素组与5-氟尿嘧啶组肿瘤坏死区域较模型组小,2组病理表现相似。结论脂质体槲皮素对HT29实体瘤有较好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自噬在槲皮素(quercetin,Que)诱导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单丹磺酰戊二胺、免疫荧光法观察给药后自噬的发生; 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蛋白印迹法观察槲皮素诱导的SMMC-7721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结果 槲皮素对SMMC-7721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槲皮素可激活SMMC-7721 细胞的LC3的表达、诱导自噬的发生;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槲皮素给药前用3-甲基腺嘌呤(3-MA)阻断自噬或者氯喹碱化溶酶体,可增强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使SMMC-7721细胞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槲皮素能明显抑制SMMC-7721 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自噬激活能降低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毒性;自噬的发生与溶酶体酶组织蛋白酶B表达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16.
槲皮素的抗癌作用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孟德胜  汪仕良 《中草药》2001,32(2):186-188
槲皮素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癌细胞增殖、对抗到癌因子和抗癌经增敏作用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槲皮素抗癌作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测定槲皮素的溶解性、溶出度和大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氢醌制作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模型,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年龄对照组、溶媒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包括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组,给药量均为槲皮素400 mg·kg~(-1)·d~(-1)),灌胃给药,1次/d,持续3个月,电镜观察小鼠视网膜并进行RPE下沉积物半定量评定及Bruch膜厚度测量。结果: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在水和氯仿中的溶解性显著好于原药和磷脂复合物(P0.01);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累计溶出率分别为:31.4%、46.1%和80.2%,槲皮素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速率和程度明显大于原药和磷脂复合物;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AUC_(0→∞)分别为5.461、8.074、12.015μg·h/m L,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原药(P0.01)和磷脂复合物(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RPE下沉积物及Bruch膜厚度没有明显影响,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可显著减少RPE下沉积物(P0.05、P0.01),固体分散体作用优于磷脂复合物(P0.05),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减轻Bruch膜增厚(P0.05),两者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固体分散技术能显著改善槲皮素的溶解性和溶出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能增强对氧化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芒果苷、槲皮素和没食子酸都是芒果叶的主要成分,含量均超过2%。本研究探讨芒果苷分别与槲皮素、没食子酸合用时,在镇咳作用上是否存在交互影响。方法: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芒果苷组(0.1 g.kg-1),生理盐水+槲皮素组(0.1 g.kg-1),生理盐水+芒果苷+槲皮素组(0.1+0.1 g.kg-1),每组10只,采用浓氨水致咳的小鼠模型研究镇咳作用,记录小鼠3 min内的咳嗽次数。采用析因方差分析判断药物间是否存在交互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芒果苷组有镇咳作用(P<0.05),槲皮素组和没食子酸组则无(P>0.05)。芒果苷+槲皮素组的镇咳作用明显强于芒果苷组(P<0.01);芒果苷+没食子酸组的镇咳作用与芒果苷组相当(P>0.05)。结论:芒果苷和槲皮素合用,有协同镇咳作用,能明显提高芒果苷的镇咳药效。芒果苷与没食子酸之间没有交互影响,两者合用,只表现出芒果苷的镇咳药效。  相似文献   

19.
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降糖降脂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是中草药和果蔬等植物源食物中常见的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对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缓解和治疗作用。该文就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的分类与分布、降糖降脂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将来深入研究不同槲皮素糖苷衍生物的生物活性、量效关系、构效关系、体内生物有效性及药理学机制等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槲皮素对PM2.5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后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Griess法检测槲皮素对PM2.5刺激后BEAS-2B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量。结果:细胞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μg/ml及以上浓度的PM2.5能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在PM 2.5的作用下,细胞内NO和炎症因子的释放量均显著增加,同时转录因子NF-κB p65和受体TLR4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而抑制蛋白IκB-α的含量降低。经槲皮素处理后,30,100μM槲皮素能够显著恢复PM2.5所致的细胞存活率降低;100μM槲皮素能降低NO的释放量;30、100μM槲皮素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释放,以及TLR4的蛋白表达量;3、30、100μM槲皮素降低炎症因子TNF-α释放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同时升高IκB-α的含量。结论:槲皮素对PM2.5导致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