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道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附5例分析)晋城矿务局医院(048006)吴卫兰,郜爱兰剧烈的恶心、呕吐及腹内压骤增等因素引起胃贲门及食道近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并出血称为“贲门粘膜撕裂症”或“食道贲门粘膜撕裂症”(Mollory—weigis综合症)。由于内...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是胃粘膜攻击因子(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强或防御因子(主要是胃粘液屏障、粘膜屏障和粘膜血流量等)诚弱,二者失衡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划界清楚的局限性组织缺损,能累及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的疾病。其形式是粘膜攻击因子(胃酸及胃蛋白酶、Hp感染、药物乙醇等)和防御因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屏障和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生长抑素及化学介质等)失衡,这也是溃疡病致病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由于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及合用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牙龈恶性黑色素瘤光、电镜对比观察钟平,张志成(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刘鹏(病理教研室)刘玉玲,刘桂云(电镜室)恶性黑色素瘤大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大部分发生于皮肤,其中以足跟部为最多。恶性黑色素瘤亦可原发于粘膜,如口腔、鼻、食管、直肠、阴道等处粘膜,...  相似文献   

5.
朱松华  钟柏蒿 《重庆医学》1995,24(4):200-201
血吸虫病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较少引起注意,本文对20例血吸虫病硬化所致的消化道粘膜病变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下称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资料分析,发现上消化道粘膜病变18例(占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消化性溃疡2例(占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提出引起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上消化道粘膜组织慢性缺氧微小循环障碍等5项因素有关,并对临床诊断和防治提出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严重烧伤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改变及肠道营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及肠道营养的作用,作者设计了一个新的动物模型,即在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和中心静脉插入导管分别获取不同区域的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测定内毒素等指标,使研究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义相互关联的整体。避免了既往模型的向肠道灌饲活菌使肠粘膜遭受非创伤原因损害的人为影响因素。致伤(体表烧伤III°达30%、)后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早期饲养(EF)组(伤后2小时开始饲养)和延迟饲养(DF)组(伤后第4天开始饲养)。结果表明,早期肠道营养能明显刺激伤后肠粘膜细胞的增殖与修复,能有效地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明显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肠道内的食物对于维护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修复受损的肠粘膜细胞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综合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胃肠粘膜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急性胃粘膜损害和胃肠动力改变,常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如上消化道出血、胃反流和肠蠕动减弱。充分了解sTBI后胃肠粘膜屏障损害的发生机制及其程度,对保护胃肠粘膜屏障、阻止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促进胃肠蠕动及改善肠粘膜吸收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粘膜恶性黑素瘤的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膜恶性黑素瘤(恶黑)除常发生于皮肤外,也可见于鼻腔、口腔、肛管等粘膜组织。由于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复杂多样,病理诊断有一定难度,光镜下以找到胞浆内黑素颗粒为诊断恶黑的可靠依据。但粘膜原发性恶黑有相当一部分光镜下缺乏黑素颗粒(即无色素性恶黑),可通过...  相似文献   

9.
肠道营养减轻严重烧伤所致肠道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所致肠粘膜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动态观察了肠粘液层厚度,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血浆内毒素含量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烧伤后肠粘膜组织结果受损,血浆内毒素水平及DAO活性明显高于伤前,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和肠粘液层厚度则明显低于伤前。同PN组相比,EN组大鼠肠道受损程度,血浆内毒素水平及DAO活性明显降低,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和肠粘膜液层厚度则明显增高。结论:严重烧伤后肠粘膜屏蔽功能受损,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与静脉营养相比,肠道营养可减轻肠粘膜受损程度,促进肠粘膜修复。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概括起来,本病是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损害(致溃疡)因素和粘膜保护(粘膜屏障)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当损害因素增强(或)保护因素削弱时,就可出现溃疡,这是溃疡发生的基本原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为全身结缔组织病变,常累及皮肤粘膜、肺、心、脑、’肾等。本文就胸部X线表现进行分析。lits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在白求恩医大三院住院治疗并确诊的SLE患者200例,其中男8例,女192例,年龄7—57岁,平均29.5岁。病程lino—20a,平均4.sa。症状与体征:发热196例(98%);关节疼痛196例(98%),其中关节肿胀64例;皮肤粘膜损害门0例(85%),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色素斑,面部呈蝴蝶状,其中82例(41%)有皮肤粘膜溃疡;脱发176例(73%);咳嗽胸疼24例(12%);…  相似文献   

12.
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观察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变化与肠粘膜电位(PD)、肠组织磷酸脂酶A2(PLA2)活化、髓过氧化酶(MPO)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肠组织PAF含量显著升高,与肠粘膜PD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90,P<0.01)。提示PAF是导致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PLA2活化、中性粒细胞激活以及大量氧自由基释放是导致肠粘膜屏障损害的重要中间机制。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gastricmucosallesion,AGML)亦称应激性溃疡,是在各种严重应激情况下及严重疾病时出现的急性胃粘膜病灶。病变侵蚀血管可并发出血,少数可侵入粘膜肌层以下,偶见有穿孔。近年来学者们认为应激性溃疡由多种因素引起,其发生机理是由于致溃疡的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胆酸、溶血卵磷酯、某些药物、酒精等)与抗溃疡的防御因子(粘膜屏障、粘膜血流、PGE2、碳酸氢盐及上皮再生等)作用失去平衡。近年来,AGML的发病率是升高还是降低,需要分析,据国外多数文献报告,过去十年多来,由于各种新一代抗生素的应…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1例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原癌基因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52.11%(37/71)大肠癌及12.5%(6/48)癌旁移行粘膜中c-erbB-2呈阳性表达,且32.4%(23/71)的大肠癌呈现(++)或(+++)的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正常肠粘膜均为阴性。大肠癌c-erB-2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1例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原癌基因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52.11%(37/71)大肠癌及12.5%(6/48)癌旁移行粘膜中c-erbB-2呈阳性表达,且32.4%(23/71)的大肠癌呈现(++)或(+++)的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正常肠粘膜均为阴性。大肠癌c-erB-2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16.
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定量法对大肠良恶性病变100例以及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各10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正常粘膜、慢性炎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旁粘膜到大肠癌4项定量指标(平均每核AgNOR颗粒数、AgNOR平均最大直径、异形率及靠边率)逐渐增加。良恶性上皮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绒毛状腺瘤、癌旁粘膜呈重度不典型者与高分化腺癌之间某些定量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大肠癌低分化组织学级别高者和高分化组织学级别低者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说明大肠上皮AgNOR检测在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鉴别良恶性病变以及判断大肠癌良恶性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MPTP大鼠溃疡模型,观察一氧化氮(NO)、多巴胺(DA)对该模型的影响。MPTP注射后NO合成酶(NOs)明显减弱,NNA(Nw硝基精氨酸)能加剧MPTP减少粘膜血流,并削弱DA逆转血流减少的作用。提示NO参与DA调节粘膜血流的作用,NOS活力降低是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胃,十二指肠粘膜SS,AVP,PK和β—EP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博  张忠兵 《医学争鸣》1995,16(3):208-210
作者应用放免分析法对24例十二指肠溃疡(DU),15例胃溃疡(GU)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进行了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脑啡肽(EK)和β-内啡肽(β-EP)含量测定。同时以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为对照,结果表明,DU患者球、窦和体部粘膜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EK和β-EP显著高于对照。DU患者球部粘膜AVP显著高于CSG,GU组上述激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提示:  相似文献   

19.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7例分析附院儿科(046000)刘秀英,孟庆隆,陈爱萍晋城市妇幼保健院(048000)白爱梅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是由于日本医师川畸于1967年首次报道,故又称川畸病,简称(MLNS)是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心血管为主的原因不明性疾病。近...  相似文献   

20.
念珠菌体外粘附上皮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念珠菌体外粘附上皮细胞的观察郭宁如,吕桂霞,吴绍熙(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近年来,白色念珠菌(白念菌)已成为人类皮肤粘膜及深部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该菌粘附宿主的皮肤粘膜等细胞表面是其入侵机体组织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