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宫颈癌大多发生在35~55岁的已婚中年妇女中。早期常常少有症状,或仅有性交后出血或白带增多,因无痛苦而不为患者所重视,容易漏诊和拖延到晚期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极大遗憾。因此,早期自我发现宫颈癌的征兆信号,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对控制病情、延长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宫颈癌的早期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点: 阴道不规则流血 表现为两次月经期之间的非经期性少量阴道出血,和绝经后的阴道出血。前者易  相似文献   

2.
正有的人绝经后又出血了,难道又来月经了?非也,这可能是其它疾病的一个信号,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若是在绝经后还出现阴道流血,不论从发病还是严重性来考虑,都应该先想到是一些恶性肿瘤,其次为良性肿瘤或生殖道炎症等。子宫颈癌女性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早期多数无特殊症状、体征,而后才出现接触性出血(性交出血,妇科检查时出血),部分患者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宫颈癌发生在绝经后,会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3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35岁宫颈癌病例数占全部同期住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总人数的比例高达16.7%,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55.6%的年轻患者为Ⅰ期,在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方面与中老年组无差别。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无预后不良的病理特征。宫颈细胞学检查应作为妇科的1项常规检查,以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4.
年轻妇女宫颈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34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宫颈癌患者25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35岁以下宫颈癌的比例高达11.8%,研究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组织学分级中低分化比例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均与年龄无关,年轻宫颈癌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患者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4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该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5~2005年间门诊和住院手术的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1.3岁,平均绝经年龄为48.8岁。绝经前发病者19例,占41.3%,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部分表现为经量增多;绝经后发病者27例,占58.7%,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46例子宫内膜癌中,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占69.7%。结论凡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均应考虑诊刮,明确病理诊断,使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宫颈癌多见育龄期妇女,高危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主要诱发因素;其发病高峰为45-55岁之间;临床症状:早期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中晚期主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伴白带增多,若发生周围器官侵犯、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宫颈癌病理上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腺鳞癌,其中90%为鳞状细胞癌.宫颈癌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综合治疗;早期宫颈癌(Ⅰ-ⅡA)可选择单纯性手术根治或单纯性根治性放疗;中晚期宫颈癌应选择综合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并准确分期是治疗宫颈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著名演员李媛媛不幸因为宫颈癌而去世。有报道说,尽管她很早以前就出现了一些症状,如性生活后有少量的阴道流血,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怀上孩子后才检查出患了癌症。子宫颈癌早期可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没有多大区别,仅在妇女普查或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时才被发现。如果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绝经后不规则流血及接触性出血时则应特别注意,其中接触性出血可能是宫颈癌唯一的早期预兆。所谓妇女接触性出血通常是指在性交、妇科检查及便秘时用力排便后有少量的阴道流血。常见于宫  相似文献   

8.
贾西彪  王红静  张晓燕  扬凌云  王雪  罗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67-2270,2278
[目的]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近5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宫颈癌诊治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2005年11月~2010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598例,按年龄分为A组≤35岁,B组36~45岁,C组≥46岁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范围17~82岁,平均年龄(43.07±9.01)岁,高峰年龄段35~46岁(56.2%)。2009年的宫颈癌确诊病例数(468例)是2006年确诊病例数(272例)的1.7倍。多孕(G≥3)者1182例(74%),多产(P≥2)者699例(43.7%)。3个组中Ⅰ~Ⅱa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7.3%、72.2%和62.3%,≤35岁组和36~45岁组与≥46岁组比较,Ⅰ~Ⅱa期所占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个组中Ⅱb~Ⅳ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2.7%、27.7%和37.7%,≥46岁组与其他组比较Ⅱb~Ⅳ期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5岁组和36~45岁宫颈癌患者均以同房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35岁55.2%,36~45岁47.3%)。≥46岁宫颈癌患者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31.8%)。病理类型以鳞癌1342例(88%)。96.7%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于94.1%年轻宫颈癌患者于手术中保留生育功能。[结论]本院宫颈癌的病例数逐年上升,发病存在年轻化的现象。应加强对生育年龄女性的普查和健康教育,特别是对≤35岁和≥46岁女性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恰当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闵坤  孔祥华  范萍 《中国保健》2009,(20):885-885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及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分析4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对Ⅰa期患者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行宫颈锥形切除术;Ⅰb、Ⅱa期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Ⅱb期以上者采用根治性放疗。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接触性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白带异常。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占80%。治疗后随访3~5年,5例原位癌患者无瘤生存4年,Ⅰa~Ⅱb期共30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80%;中晚期患者(〉Ⅱb期)8例的3年生存率为25%,3例死于广泛淋巴结转移,3例死于盆腔肿瘤复发。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本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Ⅱa期)所占比例高,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宫颈癌的危险信号。诊断时应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尤其应使用特异性较高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阴道流血(PMB) 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或白带中带血及接触性出血,亦有少数出血如月经量.据统计PMB占老年妇科病主述的80%以上[1].为阐明PMB病因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武汉钢铁公司总医院收集了1997~2006年间在该院妇产科就诊PM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方法:2001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共收治宫颈癌患者587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年龄22~65岁。以其中≤35岁者67例作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同期35岁的宫颈癌患者1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分期、宫颈形态、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次性交20岁、避孕药使用史、原位癌及Ⅰ期的比率明显增高,HPV感染史及Ⅱ期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宫颈形态、病理分型及组织学分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接触性阴道出血的比率明显提高,阴道不规则出血及白带增多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年轻人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的力度,采取积极合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早诊断、早治疗对年轻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军  雷蔚华  郭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81-3082
目的:探讨近10年子宫切除的原因。方法:近10年我院实施子宫切除术妇女2697例,分析手术首要指征和患者年龄。结果:①切除原因为子宫肌瘤62.6%,子宫腺肌病11.0%,子宫脱垂9.5%,恶性肿瘤7.9%,随后是卵巢良性肿瘤、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产科因素及CIN。②子宫切除高峰年龄在41~50岁,21~60岁各年龄组子宫肌瘤是首要原因,61~90岁3个年龄组子宫脱垂为首要原因,21~30岁子宫切除前两位原因是子宫肌瘤37.1%(13/35)和宫颈癌31.4%(11/35)。结论:41~50岁是子宫切除的高峰年龄。60岁前、后子宫切除最主要原因分别是子宫肌瘤和子宫脱垂,21~30岁年轻女性宫颈癌是次于子宫肌瘤的子宫切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娟  蔡林儿  严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3031-3033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低度上皮内瘤变的意义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并经TCT检查为LSIL的195例女性病例进一步行HPV-DNA-PCR检测及阴道镜检查,观察其最终病理结果的构成及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差异。结果:在195例LSIL患者中,高危HPV阳性144例(73.8%),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87例(60.4%);高危HPV阴性51例(26.2%),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8例(15.7%)。在35岁以下的93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43例(46.2%);在35~45岁的69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41例(69.9%);45岁以上33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11例(33.3%)。结论:在TCT诊断为LSIL的患者中,高危HPV阳性与高危HPV阴性患者的宫颈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之间宫颈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处理方法及随访计划的制定与年龄及HPV感染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近40年宫颈癌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趋势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26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划分为两组即1979~1998年组(前20年)和1999~2018年组(后20年),统计分析两组不同年限的患者在发病年龄、肿...  相似文献   

15.
阴道不规则流血29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诊断性刮宫术对阴道不规则流血明确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排除出血来源于阴道及官颈后行诊断性刮宫术的291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0~71岁.按照年龄将其分为20~35岁组(n=1567)、36~50岁组(n=1162)和51~57岁组(n=181).对3组患者诊断性刮宫术后的刮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及其发病年龄的关系进行网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3组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的流血量及诊断性刮宫术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3组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导致的阴道不规则流血发病率均最高,DUB总发病率为75.7%(2203/2910).诊断性刮宫术刮出物的病理学类型除子宫内膜息肉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类型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不规则流血还常与妊娠因素有关,其次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结核等.结论 诊断性刮宫术具有费用低、创伤小、无需住院等优势.排除出血来源部位为阴道及宫颈后,诊断性刮宫术即可对子宫内膜不规则流血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宫颈癌患者近5年相对生存率,并预测未来5年相对生存率,为常德市宫颈癌防治提供数据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该院肿瘤登记数据库,采用周期分析法评估2010—2014年宫颈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并按照诊断年龄、乡镇地区进一步分层分析。通过在周期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广义线性模型,预测未来2015—2019年期间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结果2005—2019年,45~54岁年龄组宫颈癌发病率最高,占比40.54%。74岁以上年龄组宫颈癌发病率最低,占比2.72%。2010—2014年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相对生存率是92.73%,<45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和>74岁的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是93.51%、92.82%、89.16%、85.71%和63.83%,城镇与乡村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是94.73%和91.86%。预测2015—2019年总体5年相对生存率是93.78%。结论与前两个5年时期相比,未来2015—2019年期间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年龄差异梯度继续保持,城乡差异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登记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年龄分布以及发病趋势,为制定咸阳地区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间咸阳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65家确诊登记的宫颈癌患者1241例的发病资料与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咸阳地区肿瘤登记系统共报告宫颈癌新发病例1241例。年均粗发病率36.81/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28.05/10万。粗发病率由2003年29.39%上升到2012年的47.39%,10年上升161.27%,年均增长速度8.26%。标化发病率10年上升171.36%,年均增长速度8.74%。纵观各年龄组发病率数据,均呈显著上升态势,其中上升幅度最高依次为50~64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上升幅度依次为274.76%和235.47%。宫颈癌发病情况也因职业而不同,1241例宫颈癌患者中干部238例(19.17%),工人与无固定职业人员538例(43.35%),农民(农村户籍)465例(37.46%)。结论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宫颈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低龄化,50—64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最快,并且妇女因职业不同而引起的宫颈癌患病率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5月武汉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行宫颈活检患者3509例病理资料。结果:宫颈癌前病变417例(11.89%),宫颈癌83例(2.37%),癌前病变高发年龄为30~49岁,宫颈癌高发年龄为40~55岁。腺癌12例,占癌症比例14.46%;P16,Ki67染色阳性在正常或炎症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分别为25.00%、75.00%、100.00%、100.00%与32.00%、90.00%、100.00%、100.00%。结论:30~49岁年龄段是女性宫颈病变高发年龄段,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有效鉴别宫颈良性病变与癌前病变,应积极行宫颈活检明确宫颈病变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门市2003~2007年子宫颈癌发病情况及其流行规律。方法:对子宫颈癌的发病年龄、病人来源、职业状况、支付费用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颈癌发病年龄30~59岁为高峰,职业为工人、农民占居前2位,发病率为54.77%,医疗费用小于2万元者占86%,自付比例达89.42%。结论:积极普查,加强防治,强化健康教育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