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较高,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介入溶栓治疗3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对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进行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后分别缓慢注入溶拴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结果 35例患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有效率达97.14%,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区血管增多,增粗,分布延长,X一线平片随访股骨头骨质明显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坯 煞费苦心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特别对Ⅰ-Ⅱ期患治疗价值更高,对Ⅲ-Ⅳ期患可减轻疼痛,延缓病程进展。推迟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经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溶栓剂、血管扩张剂及骨质生长剂等药物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质修复。股骨头的血管解剖以Trueta[1] 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旋股内动脉为其主要供血动脉 ,它分出上、下支持带动脉 ,其中上支持带动脉又分出上干骺动脉 (分布于股骨头外上 2 / 3)和外侧骨骺动脉 (分布于外侧 1/ 2股骨颈 ) ,下支持带动脉发出下干骺动脉 (分布于内侧 1/2股骨颈 ) ;闭孔动脉通过髋臼支供血圆韧带动脉 ,终端为骨骺内动脉 ,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ANFH患者的5 3髋先常规行股动脉DSA ,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2 0万u、丹参10ml及川芎嗪2 0mg;术后保留导管于动脉内,经导管每日注入同剂量的药物及肝素钠4 5 0 0u ,连用3天后拔管,治疗后复行股动脉DSA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DSA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 <0 .0 5 ) ,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16个月(平均9.5个月)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DSA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所致,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共50例(60)侧.结果 50例经临床6 ~ 48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优良率91.4%,血管造影改善率87%,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毛细血管增加,静脉回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96.6%.90%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 介入导向靶血管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20例病人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治疗股骨头血性坏死,是一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病 ,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及晚期外科手术为主 ,近年来我院先后对 2 50例患者进行了股骨头血管扩张溶栓介入治疗 ,对其方法 ,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2 50例患者 ,男性 155例 ,女性 95例 ,年龄8~ 71岁 ,单侧病变 89例 ,双侧病变 16 1例 ,病程 6个月至 4年 ,所有患者因髋关节疼痛伴肢体运动障碍要求治疗。 2 50例中有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者16 0例 ,占 6 4 % ;有明确长期过量饮酒史 15例 ,占6 % ;有外伤病史 2 5例 ,占 10 % ;余 50例无明确诱因 ,占 2 0 %。从治疗至随访时间为 1~ 18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对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后分别缓慢注入溶栓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结果 35例患者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有效率达97.14%,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区血管增多、增粗,分布延长,X—线平片随访股骨头骨质明显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特别对Ⅰ—Ⅱ期患者治疗价值更高,对Ⅲ—Ⅳ期患者可减轻疼痛,延缓病程进展,推迟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综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问题。方法:86例共102个关节,病侧股骨头钻孔减压术后即行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中西药物扩血管及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疼痛消失或缓解92.16%(94/102),疼痛缓解不明显7.84%(8/102),再次介入治疗后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总有效率100%。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增多、分布区延长,特别是1~2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43/57)。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术后即行动脉内灌注中西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疗效肯定,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综合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综合介入法连续性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及临床证实的ANFH 130例病人,首先进行经动脉介入治疗,3 d后行股骨头经皮髓芯减压术,同时行经皮介入外置管治疗,保留外引流管1周.观察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并行DSA、X线平片及MRI定期随访.结果 治疗后1年复查显示:①X线平片随访结果,45例复查显示骨质完全修复,余85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②DSA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显示动脉数目的 变化,107例动脉数目明显增多,10例动脉数目略多,不增多13例;静脉回流时间变化,298例静脉回流加快,2例静脉无变化.③MRI随访结果:118例显示骨髓水肿消退,12例显示残留散在小斑点状骨髓水肿信号病灶.④临床症状随访结果:67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除,大部分缓解34例,部分缓解29例,未改善0例,其临床症状改善率100%.结论 综合介入法治疗ANFH,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疗法.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head,ANFH)是一种可引起严重致残的常见多发病,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表明,ANFH是因为外伤、酗酒、使用激素等原因造成股骨头供血动脉的损伤、栓塞,从而导致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和骨组织死亡。介入治疗的原理在于直接将溶栓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药物大剂量地注入股骨头的供血动脉内,疏通股骨头的供血动脉及附近的侧枝循环,从而逆转ANFH的发展过程,达到治疗目的。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和交流,ANFH的介入治疗方法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在各地已有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 30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股骨头缺血坏死 (avascularnecro sisofthefemoralhead ,简称ANFH)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 ,所以对ANFH的治疗缺乏依据 ,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评价仍存在很大争议。对ANFH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我院使用介入疗法治疗ANFH患者 1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ANFH中 ,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2 1~ 49岁 ,平均 36岁 ,单髋 15例 (其中左髋 6例 ,右髋 9例 ) ,双髋3例 ,均X线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the femoral head,ANFH)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支股骨头滋养动脉伴AVM发生在17例ANFH患者的介入治疗,即先行超选择栓塞AVM,然后超选择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等股骨头滋养动脉的主干和主要分支行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评估此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AVM栓塞和介入溶栓术治疗,成功率达100%,经临床3~48个月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优良率100%,血管造影改善率100%,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100%,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伴AVM的ANFH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改变在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疗效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ANFH)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ANFH组介入治疗前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指导临床治疗 ,进行疗效评估 ,观察ANFH介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介入疗效的关系。结果 ANFH组血液流变学测定值高于正常对照组 ,部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NFH介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介入疗效相关 (r =0 .4 75 ,P <0 .0 1)。结论 介入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并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简称ANFH) ,是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的骨缺血性坏死性疾病 ,可累及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病变主要导致关节软骨破坏 ,股骨头塌陷 ,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功能丧失。ANF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在其病程早期 ,由于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早期的X线变化 ,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且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又不理想。我院自 1996~ 2 0 0 1年采用介入疗法治疗ANFH 5 6例 ,经 1年以上的随访 ,获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中男 48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7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 ,男 5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5岁 ,病程 2个月~ 2 0年。病例均行X线检查 ,3 5例行CT检查 ,2 1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及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是 72 %、89%及 10 0 %。结论 :按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 ,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MRI应为首选 ,其次为CT ,最后为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8.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它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障碍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分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认识。方法 对 5 6例经影像、临床确诊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首次 CT片进行分析。结果  5 6例患者 ,70个股骨头中 , 期 1 3个 ,CT表现为“星征”变形 ,骨质斑片状硬化并疏松 ; 期 2 1个 ,CT表现为“星征”消失 ,骨质斑片状硬化和 (或 )囊状透光区 ; 期 2 0个 ,CT表现为骨质硬化、囊变 ,“新月”征阳性 ,骨质轻度碎裂 ,关节面轻度塌陷 ; 期 1 1个 ,CT表现为股骨头变形 ,骨质碎裂 ,关节面塌陷 ; 期 5个 ,CT表现为在 期基础上合并退性行骨关节病。结论  CT能准确地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分期 ,为临床选择治疗手段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多平面重建和三维CT成像表现,并探讨其对术前病变评估的价值,在显示Ⅱ期病变时CT明显优于平片,多平面重建有利于发现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改变和髋臼改变,三维CT可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