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探索精神信仰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精神信仰问卷及应付方式问卷,对861大学生进行断面调查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超自然信仰对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074-0.134,t=2.10-3.81,P<0.05);社会信仰对解决问题和求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095-0.14,t=2.70-4.02,P<0.05);实用信仰对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Beta值=0.087-0.114,t=2.50-3.30,P<0.05)。结论精神信仰对应对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中学生多维生活满意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丽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443-446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6名维吾尔族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结果:(1)维吾尔族中学生在五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自我、学校、朋友、生活环境(5.3/4.7/4.5/4.4/4.2);(2)女生的家庭满意度高于男生(5.4±0.6/5.0±0.8,F=15.75,P<0.001);(3)初一学生的朋友、学校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最高(4.8±0.6/4.9±0.5/4.5±0.6),初三和高一学生的朋友和自我满意度最低(4.0±0.7/4.0±0.6,4.3±1.0/4.3±0.8),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学校满意度最低(4.2±0.6/4.2±0.7);(4)学习成绩为中等和上等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都高于成绩下等的学生(如家庭维度评分分别为中:5.5±0.5,上:5.3±0.6,下:4.4±0.9,F=8.74~23.99,P均<0.001);(5)学生干部的学校和自我满意度高于非学生干部(4.6±0.7/4.4±0.7,F=9.89,P<0.01;4.8±0.8/4.5±0.7,F=10.45,P<0.01)。结论:维吾尔族中学生在不同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不同,不同年级、学习成绩、是否学生干部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西安盲哑学校、西安第二聋校、宝鸡自强中专的114名聋生,男生70名,女生44名,年龄14~24岁,平均18.6±1.7岁.西安盲哑学校39名,男25名,15~24岁,平均年龄18±2岁;女14名,年龄14~20岁,平均年龄17±2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东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精神信仰现状。方法:分别在东西部地区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采用老年人精神信仰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精神信仰现状。结果:农村的男性老人比女性老人有更低的超自然信仰(t=-3.8161,P0.001);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老人在精神信仰的4个维度上都低于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村老人(t=-1.995,-7.620,-6.172,-7.976;P0.05);务农的老人伦理信仰高于其他职业的农村老人(t=2.179,P0.05);留守老人的超自然信仰和伦理信仰高于非留守老人(t=2.423,4.176,P0.05)。结论:在农村,女性和经济条件较差老人以及留守老人的精神信仰问题非常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呼和浩特中学生作为调查点,选择蒙古族学校中学生和汉族中学生均纱高中三年面临高考的学生。研究结果显示:蒙族中学生高考前期SCL-90各因子分除敌对性外,均明显高于汉族学生。突出表现在偏执、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及焦虑五个因子上。SDS及SAS评定结果显示,蒙族中学生高考前期存在着较重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探索大学生精神信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试图说明认知和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SCL-90问卷对1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超自然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正向作用;社会信仰对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焦虑起负向作用;实用信仰对人际敏感和强迫起正向作用.结论:精神信仰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考察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其性别和年级特点。方法:采用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和小五人格问卷,对北京和西安4所中学14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自尊水平的中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都具有显著差异,高自尊的学生更外向、宜人、谨慎、情绪更稳定、对经验更开放(F分别为59.104、39.826、185.799、33.913、127.999,P<0.01)。情绪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自尊的相关都比较高(r分别为-0.534、0.424、0.335),宜人性和谨慎性与自尊有较弱的正相关(r分别为0.245、0.217,P<0.01)。男女中学生、中学各年级学生的自尊都主要受到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影响(β的范围分别为-0.418--0.509、0.244-0.339,P<0.01),但是在影响中学生自尊的其他人格特点上男女生之间和不同年级之间稍有不同。结论:高自尊的中学生一般具有情绪稳定、经验开放、外向和谨慎尽责的人格特点;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具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城乡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647-649
目的:比较城乡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运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MSLSS-CV)对1152名城市和农村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查。结果:(1)城市学生在所有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农村学生(均值差范围为0.2-0.4,如,城乡学生家庭满意度均分分别为4.6±1.0、4.2±1.0,均值差=0.4;城乡学生自我满意度均分分别为4.6±0.7、4.4±0.7,均值差=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城市中学生各维度满意度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自我、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农村中学生在各维度满意度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3)城乡差异对各维度满意度和一般生活满意度的解释率均高于人缘因素,分别为5%、10%、4%、6%、17%、11%。结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河南省高校研究生信仰现状的特点及模式,为研究生信仰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河南省3所综合性高校1023名不同年级和专业研究生整群抽样调查,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①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得分最高,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低;9个二级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其差异有显著性;②男生家族崇拜和金钱崇拜的程度高于女生(F=9.167,33.997;P0.01),而女生的生命崇拜程度高于男生(F=7.634,P0.01);女生的社会信仰程度高于男生,具体表现为女生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得分高于男生(F=15.851,6.195;P0.01);③研一的社会信仰显著高于研二,二级维度得分比较显示研一、研三的民族主义显著高于研二,研一的政治信仰显著高于研二;研二、研三的金钱崇拜显著高于研一;④文科生的政治信仰显著高于医学生(F=4.783,P0.01)。结论研究生精神信仰一级维度中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二级维度排名前三位的是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和国家主义。研究生精神信仰在性别、年级、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二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明确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类型并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来自于广州、潮州和成都九所中学的1338名中学生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和应对问卷的测试.结果:(1) 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主动解决问题、消极自我评价、消极外部评价和寻求外部支持四种类型;(2) 中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较高 (F=9.62,P<0.01);(3) 自我效能感对四类应对方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自我效能感高的中学生更多地采取主动解决问题和寻求外部支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内部消极评价和外部消极评价的应对方式.结论: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会采取何种应对方式起着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编制符合中学生特点的本土化迷信信念量表。方法:以中学生群体为被试,通过7次抽样,共计调查3064人次。在参考已有文献、专家意见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通俗度检验和3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编制出正式量表。结果:中学生迷信信念量表共24题项,有6个一阶维度和2个二阶维度。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66-0.92之间;四周重测信度在0.80-0.90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适配度指标χ2/df=2.711,GFI=0.928,CFI=0.917,NNFI=0.907,RMSEA=0.048,与津巴多时间观念量表的积极过去时间观分量表的相关为0.09-0.26。结论: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是测量中学生迷信信念的适宜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临汾市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汾市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癌现状,探索导致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成因。方法随机抽取临汾市襄汾县某中学初一、初二共400名学生为对象,以自行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上海师范大学郭颖所编制的“中学生网络戍瘾量表”和“教师访谈”半结构提纲为工具,进行集中测试和访谈。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96份。临汾市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发生率为7.33%,男生高于女生(6.57%,0.76%);初一年级学生与二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发生率呈递增趋势(7.32%,7.53%)。结论年级、性别、家庭环境、上网的内容等是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癌的主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学生人格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稳定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48名的初一、高一学生进行基线调查,在自然升学条件下追踪18个月后进行再次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r):初中男生神经质(N)18月前后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最高为0.351。高中生3个人格维度18个月前后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其中男生N分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613。②吻合度分析(k系数):高中男女生人格内外向(E)、N得分〉61.5检出率k检验18个月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男女生的Ⅳ吻合系数分别为0.599和0.444,其次是男女生的外向为0.408和0.337。结论高中生神经质中度稳定,初中生不稳定,因此,初中阶段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中学生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观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价值观既是个体的选择倾向 ,又是个体态度、观念的深层结果[1] ,它主宰了个体对外在世界感知和反应的倾向 ,因此是重要的个体社会心理过程和特征 ,与此同时 ,价值观还是群体认同的重要根据—共享的符号信息系统 ,因此又是重要的群体社会心理现象。而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 ,个体和群体的价值观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变化。所以 ,它还是关注社会变迁的人文、社会科学家特别重视的社会心理标志。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之一 ,他们的价值观自然受到各界的关注。作为个体 ,由于他们…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城乡及单双亲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上的盖异。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中学654名学生进行测查,且在不同性别、城乡及单双亲学生之间进行对照。结果不同性别、城乡、单双亲学生之间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着许多差异。结论在不同性别、城乡不同区域、单双亲不同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不同,说明父母养育方式与孩子的性别、城乡不同区域、单双亲不同家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初中生感觉寻求和学习焦虑的现状及其特征,探索不同的感觉寻求水平对学习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共120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结果①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城镇居民)对初中生的感觉寻求具有显著影响(t=3.78,P<0.001;F=42.58,P<0.001;t=4.95,P<0.001;t=2.82,P<0.01);②人口统计学变量(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对学习焦虑水平具有显著影响(F=11.81,P<0.001;t=-3.28,P<0.001;t=2.01,P<0.05);③初中生感觉寻求水平与学习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4,P<0.01)。结论兴奋与冒险寻求和是否独生子女对初中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和比较初中"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业倦怠情况,为"学困生"转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测量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选取298名被试,并对其学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男生和女生学业倦怠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生理耗竭程度比男生更大(t=-2.59,P=0.01);2"学困生"和学优生在学业倦怠总分(t=-2.85,P0.01)、情绪耗竭(t=-4.26,P0.001)和学习的低自我效能(t=-2.19,P0.05)维度上存在差异;在生理耗竭和师生疏离维度上"学困生"和学优生差异不显著。结论学业倦怠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生理耗竭维度上,女生的生理耗竭程度相对男生更大;"学困生"学业倦怠总体水平高于学优生,这种差异在情绪耗竭和学习的低自我效能维度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自伤和自杀行为在我国中学生中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采用多中心整群抽样法,对全国8个城市14所中学的8820名中学生进行自陈式问卷调查。结果:①在8820名中学生中,有割伤烫伤、咬伤抓伤和自伤就诊的人数分别为:1886(21.4%)、2067(23.4%)和293(2.7%);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的人数分别为:1976(22.4%)、1080(12.2%)和523(5.9%)。②在割伤烫伤、咬伤抓伤的发生率上,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而在自伤就诊的发生率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割伤烫伤、咬伤抓伤的发生率在不同年级间具有统计学差异。③在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上,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且在不同年级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中学生自伤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在2.7%~23.4%之间,自伤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学生正处在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年龄阶段。中学生由于心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 ,加之缺乏对外部压力适当的调适方法 ,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适应困难 ,影响其心理健康 ,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据有关调查发现 ,有 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少年 (初中生 )为 13.76% ,青年初期学生 (高中生 )为 18.79% ,并且随年龄的增长 ,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1- 2 ] 。面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 ,如何使中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提高心理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