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和总结房间隔缺损(ASD)堵闭术中Amplatzer封堵器的选择方法。方法 30例ASD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明确ASD大小及周围结构,初步估计封堵器型号。术中再次依据TTE、水球囊测量(34mm以上ASD除外)确定合适的Amplatzer伞进行ASD封堵,并依靠TTE明确封堵效果。结果 TTE显示30mm以下的ASD直径12~2 8(18.4 1±6 .16 )mm ,水球囊测量值为14~30 (2 2 .84±6 .19)mm ,选择封堵伞直径为14~30 (2 4 .6 9±6 .99)mm ,TTE显示30mm以上ASD有12例患者,其中选择4 0mm封堵器6例,4 2mm封堵器1例。30例ASD患者,2 8例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1例双孔ASD患者,一伞堵双孔,术后未见分流,1例巨大ASD ,封堵失败,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转胸外科手术,其余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应用TTE可较准确的独立估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ASD直径的水球囊测量值应作为TTE示30mm以下ASD选择封堵器的“金标准”;30mm以上ASD患者可直接用TTE测量值指导封堵器选择。TEE可作为多孔ASD及TTE显示不清ASD患者的重要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ASD患者,年龄4—39岁,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选择封堵器直径为10~30mm,在透视下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结果:20例ASD,封堵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评价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性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诊断均经临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证实为继发孔型ASD ,以TTE多切面测量所得的房间隔伸展径、最大ASD缺损径、缺损周边残余组织的厚薄、硬度来选择合适型号的闭合器,随访有无残余分流及是否影响腔静脉及瓣膜功能,记录临床事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结果 1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其中包括6枚型号4 0mm的封堵器,1枚型号4 2mm的封堵器。5例采用AGAAmplatzer封堵器,14例采用国产心健TM封堵器。术中1例,封堵失败,1例封堵器脱落,转胸外科手术。术后即刻17例无残余分流,2例微量分流;术后随访无血栓形成及封堵器移位、脱落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latzer伞堵闭巨大ASD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应注意防止封堵器脱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闭合膜部空间隔缺损 (VS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6例VSD患者中男 4例、女 2例 ,年龄 (13.4± 4 .6 ) (6~ 2 0 )岁 ,均经心脏超声证实为膜周型VSD。 6例中除 1例6岁患者系全麻外 ,其余均在局麻上完全操作。经导管闭合治疗。先行左室造影 ,测量VSD大小及选择Amplatzer封堵器 ,再建立钢丝轨道 ,沿钢丝轨道放入传送器外鞘管 ,将封堵器与传送器并经外鞘管送至左室 ,至于VSD处 ,经心脏超声及左室造影证实封堵成功后 ,释放Amplatzer封堵器 ,退出传送器及外鞘管。结果 患者VSD直径分别为 4mm 2例 ,5mm 2例 ,7mm及 8mm各 1例。所用Amplatzer封堵器的大小分别为 6mm 2例、8mm 2例、10mm 2例。所有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的闭合膜部VSD安全、有效 ,可避免开胸手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常规方法选择Amplatzer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可行性。方法14例II孔型ASD和1例动脉导管未闭,经术中常规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右室与肺动脉压力,经导引钢丝导入球囊导管测AS最大伸展直径,用体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管超声(TEE)测量房间隔直径及确定ASD的位置及大小,根据球囊最大伸展直径选择应用等于或大于其1~2mm型号的国产ASD和PDA封堵器。结果15例患者应用15个封堵器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亦无残余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成功率高、安全等优点,应用封堵器封堵ASD和PD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超声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其发病率位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第 2位 ,约占先心病患者的 10 %左右 ,多见于女性。以往均采用开胸的方法治疗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1974年King等首先提出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的设想并设计出King双伞封堵器 ,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于 1976年应用于临床 ,获得部分成功。此后Rashkind、Clamshell、CardioSEAL、AngleWing、Amplatzer等封堵器陆续发明并应用于临床。随着封堵器的改进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ASD的封堵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90年Hellenbrand等首次报道了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引导ASD封堵 ,进一步提高了成功率和安全性。我院于 1997年 9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应用Amplatzer封堵器 ,在X线及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治疗Ⅱ孔型ASD的研究工作。至 2 0 0 4年 7月 ,经超声心动图筛选、行封堵术的患者共 82 4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 75 9例 ,男 181例 ,女 5 75例 ,年龄为 2~ 6 5岁 ,其中 10岁 (含 )以下患儿 174例 ,年龄在 11~ 2 0岁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 12 3例患者使用AmplatzerPDA及Ⅱ孔型ASD封堵器的经验教训作一总结。 方法 对象取自 1993~ 2 0 0 2年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接受Amplatzer介入治疗的PDA患者 32例 ,Ⅱ孔型ASD患者 91例共 12 3例。结果 PDA封堵伞置入成功率为 96 .8% ,合并症发生率为 6 .2 5 % ;Ⅱ孔型ASD封堵伞置入成功率为 97.8% ,合并症发生率为 2 .2 %。结论 对于先心病PDA和ASD的介入治疗而言 ,Amplatzer是较为安全和可控性强的装置 ,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适应证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及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封堵适应证,应用TTE筛选113例VSD、106例ASD、37例PDA患者,并对Amplatzer封堵器类型及大小进行预测,经导管在X线引导及彩超监测下进行封堵.结果 术后VSD、ASD及PDA封堵器实际值与预测值相符率分别为91.2%、91.5%及86.5%.结论 彩超对先心病封堵术病例、封堵器类型及大小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ASD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本研究报道直径在35mm以上的患者封堵治疗。病例资料 患者10例均为继发型ASD。所有患者经临床、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ASD ,其中2例有心房纤颤,1例有阵发性房颤,心功能Ⅱ级1例,产后急性心衰1例,所有患者均检查食道超声心动图(TEE) ,ASD为35~4 0mm ,有2例患者心房顶部残端为1~2mm ,1例主动脉部位的残端缺如。方法 所用封堵器为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镍钛合金ASD封堵器;经右股静脉置入右心导管,将2 .6m的直头导丝经ASD处置入右上肺静脉,将12~14F的输送器送至右上肺静脉处,根据TEE测量的ASD大小选择封堵器型号,选择比ASD直径大2~4mm型号的封堵器,在X线或TEE的引导下,于右上肺静脉处打开左心房的封堵器伞,一边打开一边缓慢回撤,于右心房打开右心房的封堵器伞,通过TEE的不同切面证实封堵器的位置合适后释放封堵器。在释放封堵器之前需要对封堵器进行推、拉试验检查,以判断封堵器是否会滑脱,在释放封堵器之前还需要判断封堵器对房室瓣是否有影响。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成功率10 0 ...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心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4~ 46岁 (平均 2 5岁 )。术前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2~ 2 8mm ,平均 (18.5± 6 .1)mm。在透视及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1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 (2 5 .2± 8.3)mm(15~ 36mm) ,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2 5 .4± 7.7)mm(15~ 36mm)。 11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术中无并发症。 2例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微量残余分流。术后 1周复查均无分流。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封堵伞封堵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80例ASD患者,术前用TTE观察ASD位置,形态,大小及周缘情况,术中采用TTE进行封堵术中引导和监测CX,术后即刻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残余分流。结果:880例ASD患者,873例均在TTE引导和监测下成功地完成ASD封堵,8例有(2~3)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21例多发孔ASD,其中16例2处缺损,5例3处缺损,16例置入一个封堵伞,2例术后少量残余分流;6例置入2个封堵伞,1例置入3个封堵伞。12例合并其他畸形,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分别先用封堵动脉导管、室间隔缺损和球囊扩张肺动脉狭窄,然后再封堵ASD成功。3例封堵伞脱落,2例开胸取出伞修补ASD,1例通过抓捕器取出伞,二次封堵成功。5例ASD患者封堵失败转入外科手术,TTE测量ASD直径(3~38)mm,选用封堵伞大小为(6~42)mm。结论:TTE在术前选择合适病例,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及术后判定疗效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邓劲松  王洁 《武警医学》2005,16(7):507-50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监测经导管引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TTE检查确诊ASD适合做封堵术的9例患者,术前多个切面综合测量ASD的直径,然后在术中监测经导管引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的全过程,封堵术后即刻、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1 a随访TTE,观察封堵效果、封堵器周边有无分流.结果9例ASD患者,除2例因缺损口过大(最大伸展径大于38 mm),选用最大的封堵器无效而放弃封堵外,其余7例均成功封堵,术后TTE未见残余分流.结论TTE对ASD封堵术前病例的选择,封堵术中监测及封堵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引导下行房间隔封堵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X线透视引导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 84例 ,TTE测量ASD最大径 :周缘较硬者直接测量ASD最大径 ;周缘较薄或菲薄的边缘 ,剔除极软边缘测量ASD最大径。 4 6例同时球囊测量ASD伸展径。均在TTE及透视监视下封堵ASD。结果  84例ASD术前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为4 0~ 36 5mm[(18 7± 7 4 )mm]。TTE测量ASD最大径 (18 6± 7 5 )mm与球囊伸展径 (19 2±7 4 )mm差异无显著意义 (t=0 384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r =0 95 7,P <0 0 1)。 84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选用的封堵器直径为 5~ 4 0mm [(2 2 1± 9 7)mm]。初期有 2例术中同时加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术后即刻TTE显示 6例 (7 1%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d还有 3例 (3 6 %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6个月仅有 1例 (1 2 % )多发ASD存在微量分流。39例随访 1年以上者右心房、室恢复正常大小 ,未见封堵器及残余分流者。结论 TTE和X线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可行的方法。缺损较大、边缘较短或TTE不易显示清楚的薄缘ASD ,术前行TEE检查先了解ASD的边缘 ,术中可在TTE和透视指导下完成封堵  相似文献   

14.
动脉导管未闭个体化介入治疗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个体化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例应用标准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难以完成介入治疗的PDA患者,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分别选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以及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以心脏超声随诊评价疗效。结果8例患者皆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应用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例应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5例应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2例经2次手术完成,余患者一次治疗完成;8例患者中,有2例封堵后即刻造影显示封堵完全,4例术后2 4h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7例术后3月残余分流消失;1例术后6个月时心脏超声仍可见约2mm的残余分流,但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患者主观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个体化原则可以进一步扩大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临床实践需要设计和生产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封堵装置。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30例ASD患者应用TTE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结果用TTE术前检查ASD大小8~36(25.0±6.8)mm,选用Amplatzer封堵器大小为12~40(28.2±7.0)mm。TTE测量ASD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良好(r=0.94,P<0.01)。硬缘ASD的封堵器选择比超声所测ASD大1~6mm。软缘ASD通常不考虑摆动较大部分为有效缘而予以去除,封堵器选择比超声所测ASD大7~13mm。随访6个月封堵器牢固,无脱落及残余分流。结论 TTE术前检查及术中指导ASD封堵是一种可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TEE严格筛选并确认符合条件的ASD患者28例,观测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形态、延伸状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TTE引导下,以声束测量房间隔缺损的最大伸展轴径,选择不同型号、规格的封堵装置,并在术中准确引导和监测封堵器的放置,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本组28例,1例失败转外科治疗,1例因缺损小无需封堵,其余26例均封堵成功.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术前病人的选择,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监测以及术后疗效的评估上.超声引导下经导管器Amplatzer治疗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即刻疗效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的近期效果。方法 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1月 ,30例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2~ 4 6岁。在透视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术后即刻封堵情况、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 3d、1个月、6个月及 12个月心脏分流及心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症状。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 10 0 % ,30例患者房间隔损损大小 2 0~ 38mm ,选用封堵器大小 2 4~ 4 8mm ,术后 3d超声心动图显示 30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完全闭合 ,5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 ,1例因经食管超声对消化道的损伤出现剧烈腹痛 ,观察 2d后恢复。 18例患者完成了 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随访 ,无 1例存在残余分流 ,无 1例封堵器脱漏。术前 12例患者存在活动后胸闷、气逼 ,伴口唇紫绀 ,术后 12例口唇紫绀均消失 ,活动后胸闷气逼明显减少 ,术前Ⅲ / 6、Ⅳ / 6级的心脏杂音降为Ⅰ~Ⅱ / 6或基本消失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50岁以上ASD患者,与同期132例50岁以下ASD患者进行对照。两组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查确定诊断,并评估右房右室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前经食管超声(TEE)评价缺损大小和与周边组织关系。所有病例在透视及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SO堵闭ASD,并在术后3个月内随访超声检查。结果TEE测定ASD直径及球囊测定ASD伸展径两组无差异(P分别为0.22和0.07),但术前肺动脉收缩压50岁以上组较高(P<0.05)。两组中分别有40例(4041,97.5%)和127例(127132,96.2%)封堵成功。50岁以上组发生术中心脏压塞2例和术后心衰加重1例,50岁以下组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前组患者在介入术中及随访早期更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P分别为0.05和0.03)。两组术后心超随访示右房、右室内径分别由术前(46.6±8.9)mm、(49.1±10.2)mm和(40.9±9.5)mm、(42.2±8.6)mm缩小至(37.7±9.0)mm、(40.6±12.3)mm和(33.2±10.1)mm、(34.2±9.0)mm,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50.5±13.8)mmHg和(38.6±11.3)mmHg下降至(39.2±12.6)mmHg和(31.2±14.1)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50岁以上ASD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与年轻患者相仿,短期疗效确切。但术中并发症相对较多,应规范操作程序。而封堵术后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继发孔型房中隔缺损(ASD)、膜周部室中隔缺损(VSD)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TEE筛选符合条件的28例继发孔型ASD,2例膜周部VSD患者,测量ASD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的关系,VSD的大小位置,在TFE引导下,以球囊测量ASD的最大伸展径,DSA下以造影测量VSD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封堵器,经导管堵闭ASD和VSD.结果 术前TEE所测的ASD直径11mm~36mm,术中TTE测得ASD的最大伸展径14mm~38mm.前者均小于后者,选择的封堵器的直径为14mm~40mm,28例中,除1例术中转为外科手术治疗,1例未封堵外,余26例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24h、3个月、6个月TTE随访复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2例VSD术前TEE测量的直径分别为9mm,15mm,术中造影测得的大小为10mm,15mm,两者高度相关。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VSD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