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鞍旁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好发部位 ,以往认为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 ,故临床误诊率高 ,据报道达 90 4 8% [1] 。如术前诊断错误 ,因经验不足术中造成损伤 ,极易导致大出血 ,危及生命 ,故术前明确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就近年我们两所医院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做一回顾性分析 ,旨在总结经验 ,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5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两院共收治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2 2例 ,其中男 9例 ,女 13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4 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2个月 8年 ,平均病… 相似文献
2.
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MR影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工与脑膜瘤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33例以及颅中窝脑膜瘤96例。使用Windows8.0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两组肿瘤的MR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 χ^2检验显示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形态、肿瘤实质的均匀程度、T1WI信号强度,T2QWI信号强度、肿瘤增强 相似文献
3.
鞍旁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好发部位,术前如不能明确诊断,手术时极易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作者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9例,对其MR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鞍旁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好发部位,术前如不能明确诊断,手术时极易导致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作者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9 例,对其MR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6.
1病历摘要女,42岁。主因左侧上颌牙疼,伴同侧头痛近2个月余,且逐渐加重,于2010-07-20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诉左侧头痛、眼部发紧。查体:患者左侧上颌牙齿叩击痛,张口度为一食指,牙片报告结果无明显改变。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维生素B1、维生素B1等药物口服,约1个月后患者又来就诊,诉头痛、眼痛、牙痛症状加重,并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5 1岁。因腹痛 5h ,失血性休克入院 ,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陈旧性出血及凝血块约 30 0 0ml,肝呈结节硬化样变 ,肝后叶见一约 2cm× 1cm× 1cm的肿瘤 ,己破裂 ,腹腔内未见异常肿块及肿大的淋巴结。切除瘤体送病检。病理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未作进一步治疗。2年后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上腹包块再次入院 ,血AFP 49ng/ml。B超示 :左上腹可探及 11 8cm× 10 5cm的包块 ,边缘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CT示 :左上腹胰腺区至肝区可见一直径 9cm实性肿块 ,中央有不规则低密度区 ,胃后壁、脾受挤压 ,界… 相似文献
8.
对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误诊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63岁.间隙性头痛1 a余伴双眼视力减退3个月.查体:神志清,左眼视力0.4右眼视力0.7双颞侧偏盲,双侧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其他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内分泌激素水平化验室检查正常.放射学检查:颅骨平片蝶鞍扩大、鞍背鞍底骨质吸收破坏.CT平扫鞍区内可见4.1 cm×5.3 cm之稍高密度团快影,边缘欠清晰,强化后不均匀明显增强.MR扫描显示在鞍区可见占位病灶T1像稍低信号、T2 T1像为高信号,在质子密度像上为高信号,病灶内未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病灶部分突入到蝶窦内,冠状位肿瘤向两侧浸润,右侧海绵窦向外推移变形,右侧颈内动脉部分包绕,左侧颈内动脉大部包绕,动脉管径变窄.术前CT及MRI诊断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术中所见:肿瘤呈紫红色,有明显搏动,穿刺可抽出动脉血,切开后大出血,部分切除肿瘤,病理检查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女 ,2 5岁。妊 37+ 2 周。因 1天前在外院孕期检查中 ,B超诊断胎儿畸形 ,要求终止妊娠收住院。患者否认近亲结婚史 ,否认特殊化学药品接触史。否认强放射线或电磁辐射史。否认常见致畸药物服用史。体检符合妊 37+ 2周体征。但头盆绝对不称。复查 B超示 :右腿明显粗大 ,15 .2 cm× 9.5 cm。内部回声不均匀 ,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回声暗区。余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右股骨骨母细胞瘤。因家属疑胎儿患有恶性骨肿瘤或严重畸形 ,拒绝要活婴。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术。术中经囟门注射硫贲妥纳后 ,娩出女死婴。大体标本显示 :双下肢等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MRI表现。方法对5年来我院收治的19例CA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男9例,女10例,年龄31~72岁,其中30~40岁的有12例。结果19例发现病灶25个,6个在T1WI上呈等信号,19个为高信号,在T2WI上全部病灶为高信号,其中9个病灶周围伴有环形低信号,大多数病灶较小,周围无水肿带,无占位效应。结论MR是诊断CA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4月至2005年3月诊治的1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4倒病例中,10倒经手术切除病变并经病理学证实,效果良好。2例行γ-刀治疗,病灶不缩小,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2例病人拒绝手术及γ-刀治疗,随访期间未见新的症状及病灶扩大。【结论】手术切除颞叶、额叶、顶叶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较安全,既可切除痛灶,还可根据情况切除致痈灶,使难治性癫痫获得缓解或消除癫痫发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临床上可以不作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裂区/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5例侧裂区/中颅窝底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锁孔显微手术、囊肿壁部分切除加囊肿-脑池交通术,观察手术情况、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无1例死亡,有2例发生硬膜下出血,保守治疗后吸收,术后并发症均得到较好控制;随访6~36个月,影像学复查囊肿完全消失6例,缩小17例,有效率92.0%。结论显微手术囊壁部分切除、颅底脑池显微交通术是目前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4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42例的外科治疗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消失18例,好转的24例。手术并发症: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损伤15例,眼动神经损伤6例,视神经损伤3例,面神经损伤1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咬合错位1例,颅内感染1例。结论扩大额颞手术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术中离断颧弓,腰大池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术野宽阔,从颅外开始切除肿瘤,可以较好的保护脑和神经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16.
由于后颅凹的解剖位置关系,肿瘤与脑干、颅神经及血管关系密切,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2000年3月~2006年10月,我科共行后颅凹肿瘤手术68例,术后出现呼吸骤停伴肺部感染、面神经损伤、后组颅神经损伤、小脑缄默征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6~70岁,平均46.6岁。其中听神经瘤32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天幕脑膜瘤6例,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8例,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4例,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2例,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4例,小脑半球转移瘤8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7.
18.
隐源性脑脓肿的影像学误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隐源性脑脓肿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经头颅CT或MRI或临床确诊的隐源性脑脓肿。结果 本组26例首次行头颅CT或MRI描扫时误诊10例,总误诊率为38.46%。其中4例误诊为脑囊虫病,5例误诊为脑转移瘤,1例误诊谓离胶质瘤。结论 CT、MRI是隐源性脑脓肿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可以明显提高确诊率,但要注意与脑转移瘤、脑囊虫病、脑胶质瘤及结核瘤等进行鉴别,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绵窦肿瘤的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9例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窦肿瘤的CT和MRI资料,包括垂体瘤25例、鼻咽鼻窦肿瘤29例、鞍旁脑膜瘤14例、鞍旁胆脂瘤3例、三叉神经鞘瘤6例、海绵窦转移瘤4例、鞍区脊索瘤5例、鞍旁软骨肉瘤2例和鞍旁骨软骨瘤1例.[结果]双侧海绵窦受累26例,单侧受累63例.肿瘤表现为病变侧海绵窦扩大和外缘膨隆(89例)、海绵窦CT密度异常并不同程度强化(62例)、海绵窦MR信号异常并不同程度强化(68例)、颈内动脉受累(76例)和颅底骨质破坏(47例).[结论]海绵窦肿瘤主要表现为海绵窦形态、密度或信号异常、颈内动脉及邻近结构受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