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房室分离心电图在诊断传导障碍中的意义.方法:对108例房室分离(干扰性房室脱节、二度、高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干扰性房室脱节31例,占28.7%;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Ⅰ型、Ⅱ型)49例,占45.4%;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占10.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占15.7%.结论:房室分离包括干扰性房室脱节、二度、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更好的理解和指导治疗分为生理性、病理性房室分离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 (或舒喘灵 )联合治疗 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方法 :1 8例 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 (或舒喘灵 )联合治疗 ,提高心室率 ,同时加强病因治疗。结果 :显效 8例 ,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恢复正常 ;有效 5例 ,无效 5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 度或 度房室传导阻滞 ,总有效率 72 %。结论 :联合用药减少或避免了阿 -斯综合征的发生 ,使患者平安度过病因治疗这一过程。建议对无经济条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 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 (或舒喘灵 )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石闯 《当代医学》2016,(23):50-5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治疗与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3例(50.0%),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3例(28.3%),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13.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8.7%)。所有患者中,显效37例(80.4%),有效6例(13.0%),无效3例(6.6%)。出现室颤/室速5例(10.9%),泵衰竭3例(6.5%),死亡1例(2.2%)。结论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症状较轻,采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与起搏术手术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或舒喘灵)联合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方法:1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或舒喘灵)联合治疗,提高心室率,同时加强病因治疗。结果:显效8例,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恢复正常;有效5例,无效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Ⅱ度或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总有效率72%。结论:联合用药减少或避免了阿-斯综合征的发生,使患者平安度过病因治疗这一过程。建议对无经济条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氨茶碱、硝苯地平、阿托品(或舒喘灵)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晕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心电图监测方式观察72例晕厥患者,获取心电动图。结果诊断之后发现有7例为窦性心动过缓,18例为窦性停搏,8例为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为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窦性停搏、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高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晕厥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玉霞  岳宏丽 《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60-160,163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房室传导阻滞,并探讨阻滞的程度及意义.方法:487例患者进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34例患者有房室传导阻滞,占7%.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4例,Ⅰ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房窒传导阻滞10例,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对阻滞程度应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电图(ECG)改变。方法:对53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术患儿,于术前及术后第3、7天用12导联ECG各描记1次。结果:术后即刻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1例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观察15min后ECG无改善而终止手术,其余患者在观察15min后都有好转趋势而释放封堵器;3d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7d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所有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室缺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宋金枝  文飞球  吴本清  李志光 《广东医学》2006,27(10):1529-1530
目的控讨新生儿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新生儿科住院的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预后。结果先生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手术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年,患儿无明显症状,能正常生活;低血钙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1例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后治愈,1例因伴肾功能衰竭死亡;先天性心脏病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早产儿并发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放弃治疗。结论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获得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心脏外科手术造成的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损伤,不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者,预后好;部分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积极寻找病因,以低血钙、先天性心脏病多见,应对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974.7~1988.10住院诊治的5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进行了分析,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衍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锐锋  张莉 《广东医学》2003,24(5):513-51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发病后第1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3例(68%),第2-3天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32%)。治愈13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3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为血管内科急症,尤其是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预后更差。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及时的冠脉再灌注治疗,恢复房室结动脉的供血,是房室传导阻滞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12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血钾平均(2.07±0.69)mmol/L,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合并其他心律失常4例。结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致房室传导阻滞与血钾浓度无明显关系,补钾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61例患者80例次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经不同方式将房颤复律后,观察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变化。结果均未发现Ⅱ房室传导阻滞,仅34例次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6例次为正常房室传导。表明房颤合并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不等于窦律时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1)为提高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消融所致的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2)评价射频消融延迟效应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访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34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时间及预后;对消融中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34例患者采用分组对照,对照组在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后予以治疗,治疗组早期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6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d和1周内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和持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治疗后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组恢复正常,且随访6个月,动态心电图未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结论(1)对射频消融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者早期 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可有效防止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2)射频消融术后组织及电学损伤范围可进一步加大,从而产生延 迟现象。它可对患者有益也可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射频消融时要密切注意可能产生延迟反应的电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坏死标记物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159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探讨心电图做为常见与无创检查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分析房性早搏、室性早博、房室传导阻滞在两组中出现的比率,对照组160例健康体检人群.结果 ST段抬高型:房性早博28例(47.5%),室性早博46例(57.5%),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房性早博42例(53.2%),室性早搏45例(56.9%),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比例21例(26.6%),第三度房室传导比例22例(25.3%).对照组房性早搏8例(5%),室性早搏5例(3%),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2%),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0例.结论 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比例高于正常普通人群,非ST段抬高型房室传导比例高于ST段抬高型与正常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分型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分型及预后。结果: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4例,其中Ⅰ度8例,Ⅱ度12例,Ⅲ度14例;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其中Ⅰ、Ⅱ、Ⅲ度各2例。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发率显著高于前壁/广泛前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早发组死亡2例,晚发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依据病理分型及其与病情特点和预后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以增强救治水平,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真正由于药物治疗引起的房室(AV)传导阻滞的发生情况。背景:起搏器不是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的适应证。但停药之后这些患者预后是否良好尚不清楚。方法:连续观察与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和迷走神经性晕厥无关的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以心电图作为确定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或结下阻滞)程度的标准,根据停药后的反应确定药物与房室传导阻滞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169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中,92例(54%)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维拉帕米或地尔硫。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处理方法,为日后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经过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监护等手段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统计和分析临床预后护理效果。结果:发病后第1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66例,约占70.97%,第2~4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27例约占29.03%;AMI并发AVB的部位中,前壁13例,死亡13例;前间壁8例,死亡7例;前壁广泛15例,死亡15例;下壁9例,死亡2例;下后壁17例,死亡2例;ARVI 13例,死亡2例,前壁广泛并发ARVI 18例,死亡14例;治疗后,共5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2.3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必须进行密切的临床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亦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常见原因有冠心病、心肌炎、急性风湿热、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结缔组织病和原发性传导柬退化症等。一般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需做起搏治疗,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笔者以参附注射液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及治疗附属医院儿科俞建康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金云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占小儿心律失常第三位。但小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亦称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临床属少见[1]。现将我科1986-1995年收治的本症患儿5例报...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低血钾多出现主动性心律失常 ,而高血钾易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笔者近年遇到 6例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年龄 1 9~ 6 8岁 ,平均 47.3岁。患者血钾 1 .4~ 2 .8mmol/L ,平均 2 .2 5mmol/L。1 .2 病因 周期性麻痹 2例 ,急性胃肠炎 1例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2例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例。1 .3 心电图结果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2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例。患者经补钾及病因等治疗血钾恢复正常后 ,复查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消失。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